大唐繁荣盛世背后——武周八年杀戮换来四十年繁华

繁体

武则天晚年,极为宠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二张“年少、美姿容、善音律”,日夜陪伴武后,仗势专权,嚣张跋扈。武后宠爱二张,不仅为肉身之欲,更重要的是确保权力上的绝对安全。武后怀疑一切,对所有在意的人和事,暗中监视,这些男宠可以作为耳目和爪牙。以及,男宠与宦官一样,无寸功而居高位,一日幸进,毫无根基。唯一能依仗便只有君王,于是会付出百分百的忠诚。

武后愈发病重,二张开始算计后路,谋求政变,纠集党羽引为救援。这群人的保密工作做得并不好,弄得路人皆知,都城的十字路口贴满了匿名信,说张易之兄弟阴谋反叛。

武后听了,毫无反应。有人到武后面前实名举报,武后让有司审理,结论是按例当斩,武后不予同意。二张的确没有被清算,依旧圣眷正浓,但举报二张的人也没有被构陷,全身而退。

大家感觉到了风向的转换,于是攻击二张的人越来越多。二张的压力骤增,也加快了谋逆的步伐。武后其实一直在思考一件很重要的问题,她的帝位该传给谁,李氏还是武氏?问到了狄仁杰,狄相说,姑侄之与母子孰亲?立子,千秋万岁配食太庙。立侄?从来没有听说过谁将姑姑祭拜于家庙。武后听从了,将庐陵王李显接到身边,重新立为太子。

接着,又延伸出另一个问题,身死后,李氏与武氏该如何相处。武后竭力去缓解李武间的矛盾,她将李氏与武氏大肆联姻,还让他们立下誓言,“李武不得互相戕害”。誓言从来都是脆弱的,还需要利益来勉力维系。武后有预谋的极度宠幸下,姑息养成了大奸,飞扬跋扈的二张成为众矢之的。于是,在共同的敌人面前,李氏与武氏放下了成见。

公元705年春天,武后垂危。宰相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人决心除掉二张,行动之前,他们说服了羽林卫。接着将计谋密报给太子,太子表示同意。众人带着太子来到玄武门,破门进入禁宫,迎面撞见张易之、张昌宗,斩杀之。

同时逮捕二张党羽,全数诛杀。武后听见喧闹,问,作乱的是谁?张柬之答道,二张谋反,臣等奉太子命令已经诛灭。武后说,既然已经伏法,太子可以返回东宫了。桓彦范答道,天下思唐太久,太子已然成人,陛下可以归政了。

大势所趋,武后下了诏书,将皇位传给太子李显,唐中宗重新登位。二张被诛杀后,有人说,斩草要除根,事情还没有办完,还有奸邪没有除尽。说的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等人。张柬之认为,元凶诛灭,其他人不过是案板上的肉,可以肆意宰割,不需杀戮过多。张柬之一则低估了武三思们的能力,二来希望由中宗惩戒他们,以树立新君的威望。

中宗柔弱寡断,不仅不杀武三思,还将女儿嫁入武氏,结为儿女亲家。当年武后让李武二家在明堂发誓,永生结好,看来已经入了中宗的心意。起初,中宗被废,迁往房陵,吃尽了苦头。妃子韦氏不离不弃,悉心照顾。

中宗每日担惊受怕,听到马蹄声响,便想着是赐死的诏书来了。实在熬不住,准备自杀一了百了,韦后拦住说,福祸难预测,为什么要着急自杀呢?中宗大为感动,许下诺言,他日若是起复,必然一切随你所愿。

等到中宗复位后,果然对韦后千依百顺。韦后开始频繁干政,俨然第二个武则天。中宗纳上官仪孙女上官婉儿为婕妤,上官婉儿才大,皇帝指派其负责起草诏书,掌理宫禁权柄。武三思与上官婉儿私通,上官婉儿将武三思引荐给韦后,武三思又与韦后私通。

宫廷内外勾连在一起,各取所需,武氏因此起复。武三思接着出手对付神龙政变的各位大臣,或杀或贬或迁,悉数驱离中枢。庙堂之中,充斥着韦后外戚和武氏党羽。韦后生了一男四女,儿子是懿德太子李重润。

张氏兄弟势大时,在武后面前诬陷李重润,武后盛怒之下,杖杀李重润。中宗继位后,立卫王李重俊为太子。李重俊不是韦后的亲生子,被韦后各自嫌弃,继而被武三思和上官婕妤等人忌恨。

大家一起天天在中宗耳边念叨,建议废除太子。太子郁闷得不行,决定放手一搏。这年秋天,太子伪造中宗诏令,召集了三百羽林军,冲进武三思家里,斩杀武三思父子,屠尽其党羽。

接着从肃章门夺关攻入宫禁,喊着要诛杀上官婕妤。皇帝惶恐之中,跟着韦后、上官婕妤,一起跑上玄武城楼躲避。太子带着三百铁骑冲到玄武门下时,防守方只有一百骑兵。上官婕妤跟皇帝说,看太子这个架势,是想先杀了我,然后是韦后,最后要弑君啊。皇帝站在城楼直面太子,太子却怂了,不敢进攻。麾下本来杀红了眼,太子一声令下,冲上城门砍了皇帝,立下迎立之大功。

太子犹犹豫豫,跟随者们热血冷却了,也慢慢清醒起来。皇帝倚在栏杆上喊话,你们都是我的宿卫,为什么要造反啊。只要你们现在放下武器,杀掉谋反的人,我既往不咎,还会赐给你们富贵。于是,造反者反水了,太子落荒而逃,途中被手下斩首。中宗将太子首级进献于太庙,祭奠武氏父子,太子同党全数处死。

太子被灭,韦后们又将目光望向了相王李旦。李旦是中宗李显的亲弟弟,武后初次废除中宗,曾立李旦为皇帝,李旦后来乖巧地让位给母亲,故而苟且性命至今。韦后审理太子谋反时,故意牵扯到了李旦。

有人帮忙辩解说,相王当初是皇太子时,哭着请求武后将皇位传给陛下,几天不饮不食,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如果他想谋反,为什么当时要力挺陛下啊?!而且陛下的一个亲生儿子造反,另一个儿子因为过错流放,身边只剩下一个亲弟弟了,不能再骨肉相残了。中宗听进去了,保下了弟弟。早些时,已经有人向皇帝告密,说韦后与武三思私通。

皇帝捂着耳朵,不听不听,假装不知道。接着,又有人说,韦后要造反了。皇帝还是不理,韦后将告发者杖死。

人们继续上书,述说韦后家族势力强大,图谋不轨。皇帝把上书者叫进宫,当面问询,上书者慷概陈词,神色激动。皇帝听完,默默不语。后党将上书者直接摔死在宫殿前石头上,皇帝听说了,凝着眉头闷闷不乐,依旧没有追究。

眼见皇帝动了猜疑,韦后怕了,跟安乐公主一起,在中宗的面饼里下了毒。妻子与女儿合谋,害死了自己的丈夫和父亲。韦后迫不及待地将5岁的李重茂推到了帝位,开始临朝摄政。为了掩人耳目,又将相王李旦摆在台前,一起参政。韦后的党羽不停地劝说,要韦后沿袭武则天的步伐,赶紧称帝。韦后面前的阻碍,只剩下相王李旦,以及太平公主。

李旦跟哥哥中宗一样,性情柔弱宽和。太平公主却是个狠角色,高宗与武则天的女儿,多谋善断,颇似乃母。李旦也有个厉害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李隆基如同高平陵事变前的司马师,阴养了无数死士。与宫中禁卫万骑兵中豪杰之士都有深交,有一群死不旋踵的亲信。他决心诛杀韦后集团,不让大唐江山再次落入异姓手中。

年轻的临淄王得到几位重要盟友的支持,姑姑太平公主、兵部侍郎崔日用,以及驻守宫门的羽林军将领等。有人建议要不要把政变这事告诉父亲,相王李旦。李隆基说,不要跟他说,我们做这事是为了大唐江山,事成了福分归于父王。事败了,牺牲算我的。如果跟父王说了,他同意了,就等于父王也参与这件危险的事情。如果他不同意,那就麻烦了,会影响士气。

行事那晚,二鼓时分,夜空中流星散落如雪。“天意如同星陨,时机不可错过!”李隆基们冲入禁宫,呼喊道,韦氏毒杀先帝,今夜共同诛杀韦氏家族之人。韦后仓惶逃去,一飞骑将其斩首。安乐公主正在画眉,士兵闯入杀死,手中仍攒紧眉笔。安乐公主驸马武延秀被斩于肃章门外,韦后集团自此土崩瓦解。

次日胜局已定,李隆基这才将事由告知父亲李旦。父亲流着眼泪对儿子说,全靠你,大唐社稷才得以保全。三日后,李旦登上帝位,是为唐睿宗。唐睿宗准备册立太子,按照惯例,应该立嫡长子宋王李成器。但三郎李隆基刚立下不世功劳,不立他则不合于情理。李成器推辞说,国家安宁当立长子,国家危难则应把有功劳的人立为太子。

如果立太子这事违背了实际情况,就会让天下人寒心失望。我是诚心诚意地将太子位子让与三弟的,宁死也不敢位居其上。玄武门血迹未干,殷鉴不远,李成器可不想变成第二个李建成。

李成器接连几天,都流着眼泪跟皇帝唠叨,大臣们也纷纷上表,说应当立平王为太子。李隆基固辞,但不好使,皇帝下诏将李隆基立为太子。另一位功臣,太平公主同样受赏极封,权势愈加显赫。国家大小事儿,睿宗都会听从她的意见。

宰相们汇报事情,皇帝也会问,跟太平公主商议了么。顿了顿,又问,跟太子商议过了么?皇帝试图在太子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不期望得罪任何一方。太子李隆基年纪不过25岁,姑姑历经三朝,有着巨大的心理优势。太平公主看不上他,又担心他年纪再大些,更加控制不住。于是,散布流言,说太子不是皇帝亲生儿子。

日常在宰相们之间撩拨,暗示改立太子的主张。大臣们面面相觑,又来了啊,咱们大唐什么时候才有个消停。某日,天上出现彗星。太平公主跟皇帝说,天现异象,意味着除旧布新,皇太子当即皇帝之位。

公主以为君王都恋位,故而来挑拨父子。没想到皇帝直接说,那正好,我把位子给我儿子。太平公主没想到皇帝会如此理解这句话,赶紧发动群臣阻谏。皇帝说,我当初劝过中宗禅位,现在轮到我了,有什么不可以的?太子泪流满面地进宫劝谏,皇帝说,一定要等我死了,你才肯继承皇位么?那好,我现在死给你看!太子没办法,只得答应。

三郎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尊唐睿宗为太上皇。走到这里,玄宗依旧没有占据上风。朝廷里七个宰相,有五个是太平公主的人。玄宗是名义上的皇帝,公主满朝根基,双方打成了平手。公主首先沉不住气,准备政变,废掉玄宗。

选定了七月初四发动叛乱,羽林军突袭武德殿,劫持皇帝,众心腹南牙起兵,以作外应。玄宗在公主身边的密探,将信息传回了皇宫。事已至此,只能兵戎相见了。七月初三,皇帝带人血洗了太平公主的党羽。

太平公主被赐死家中,儿子以及亲信几乎屠尽。翌日,太上皇下诏,我一心养老,所有政令都归皇帝。公元713年七月初六,唐玄宗驾临承天门楼,大赦天下。直到此时,玄宗才长吁了一口气。

武后归政至今,八年时间内,皇宫无数的阴谋政变,诛杀屠戮,血迹斑驳。

玄宗上位后,结束了多年的庙堂动荡,政权终于归一。大唐翻开了新的一页,开启了长达四十余年的繁荣盛世。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