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上甘岭
对于几代中国人来说,抗美援朝战争中记忆最深刻的上甘岭战役,就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的阵地战期间。上甘岭并不是一座山峰的名字,而是一座村庄的名字。
五圣山,位于朝鲜中部的金化地区,在它的南麓有两个无名小高地,加起来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上甘岭,其实是这两个小高地山洼里的小村庄。而这里,是志愿军中部战线的战略要点。
1952年10月14日,以美国为首的所谓的联合国军集中火力,发动了以上甘岭为主要目标的“金化攻势”,又叫“摊牌行动”。美军将领范弗里特,就是那个突破火力极限的“范弗里特弹药量”的发明者,放言最多6天、伤亡200人,就可以完成任务。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在志愿军的顽强抵抗下,“摊牌行动”最终发展为持续43天、双方投入总兵力超过10万人,伤亡近5万人的大型战役。
在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先后投入6万余人兵力,并又一次使出了范弗里特弹药量。向不足4平方公里的志愿军阵地,倾泻了190余万发炮弹和5000枚以上的炸弹,炮火密度超过了二战的任何一场战役。
按美军的设想,在这样的火力密度下,不可能有人能生存。但美军完全低估了志愿军的坑道战术,正是密密麻麻的坑道,使上甘岭一役,成为世界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典范。
血战上甘岭 坑道防御功不可没
在朝鲜战争两年多的时间里,志愿军部队共构筑了大小坑道1250公里,战壕和交通壕6250公里,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在正面战线上建起了一道地下长城。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阵地防御体系,一次次粉碎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汪学文(91岁 时任志愿军第46军136师407团参谋):遇上敌人空袭的时候,在坑道里边特别难受,这俩耳朵就像两个锥子扎进去再拔出来一样,五脏六腑都震动了,都活动了好像。不是身临其境,谁也体验不出来那个难受劲。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白天丢失了阵地,就退入坑道,晚上又发起进攻,夺回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43天的战斗中,阵地56次易手。当敌军的猛烈炮火倾泻时,坑道里很多人的牙齿磕破了嘴唇,甚至有战士被炮火震死。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人们发现,阵地土石足足被炸松了两米。
陆柱国(92岁 时任志愿军战地记者):最后在上甘岭上抓起来一把是什么东西,一个是碎石头,一个是炮弹渣,一个是人的骨头,就是这三种东西,石头、炮弹渣和炸弹的弹皮和人骨头。
被封锁的上甘岭阵地 洒满鲜血的火线运输路
在敌军的猛烈进攻下,坑道部队伤亡严重。为了补充兵力,志愿军把机关人员、勤杂人员、军长的警卫连等陆续派入坑道。严密的封锁,还使坑道部队粮尽水绝、伤员得不到救治。当时部队下令,谁能向上甘岭的坑道送进一筐苹果,记二等功!可事实上,虽然后方采购了几万公斤的苹果,却没有一筐能够送进坑道。上甘岭战役中,运输人员伤亡高达1700余人,在通往上甘岭两个高地的山路上,洒满了火线运输员的鲜血。
上甘岭战役有三件法宝:坑道、火炮和手榴弹
虽然志愿军发射的炮弹数量只相当于敌军的21%,但通过灵活使用,已能够进行大规模的炮战。此外,比起轻重机枪来,手雷、手榴弹等投掷弹药更受到坑道部队的欢迎。
谁在上甘岭打得硬 谁的腰杆就硬
经过昼夜反复的争夺,志愿军打退敌人670多次进攻,最终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敌2.5万余人。到11月25日,志愿军夺回上甘岭,粉碎了摊牌行动! 经此一役,联合国军在朝鲜正面战场上失去了信心,再也无法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大规模的战役了。
15军军长秦基伟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整个朝鲜战场其他地方的枪声稀落了,板门店谈判桌上谈判双方都在等着上甘岭的消息,谁的部队在上甘岭打得硬,谈判桌前谁的腰杆就硬,讲话底气就足!”
电影《决战上甘岭》成功立项,我们应怎样认识这场68年前的鏖战?
近两年,浙江某影视公司即将拍摄电影《决战上甘岭》的消息反反复复出现,这也吊足了军迷的胃口。
今天咱们来说一说近现代中国的战争史,说一说1952年10月发生在上甘岭地区的那场浴血厮杀。
对中美两军的评价
提到上甘岭战役与抗美援朝战争,得益于诸多将视角集中在志愿军基层部队与普通战士的报告文学、纪实著作、影视作品,也得益于诸多民间研究者、战争亲历者的口口相传、口述历史。现在大家提起上甘岭战役与抗美援朝,印象更深刻的大多数是志愿军轻步兵极其精湛的战斗技能、灵活机动的战斗作风、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人民解放军步兵部队战斗力天下第一”的传说也来自于此。
但是在大伊万看来,这种对我军轻步兵的溢美之词、乃至认为上甘岭战役完全是被我军轻步兵啃下来的,在一些方面未能反映实际情况,而在另一些方面又完全低估了志愿军。甚至毫不客气地说,低估了志愿军诸兵种在上甘岭战役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也低估了上甘岭战役在战略上与战役上之于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巨大意义。
上甘岭地形实拍
“志愿军轻步兵战斗力天下第一”
说“志愿军轻步兵战斗力天下第一”未能反映实际情况,其实咱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述一下。
正面比较的话,诚然志愿军步兵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始终处于装备相对低劣、火力相对贫弱、补给相对原始、支援近乎没有的状态中。
在正面攻击时只能以其步兵战斗技巧去突破美军由多层队属、分队、连排支援火器构筑的环形野战工事,在纵深穿插中只能靠铁脚板去追赶美军的摩托化甚至机械化部队,在防御作战中只能凭借高超的工事构筑技术来抵御美军炮火乃至空地火力的轮番攻击,并以超人的作战意志去完成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拿来同行对比的话,咱们就会发现同在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其他国家表现也不赖:远的如1942年9月与纳粹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市内殊死巷战的苏联红军第62集团军(近卫第8集团军),近的如1951年7月与美军拼死争夺“伤心岭”与“喋血岭”的朝鲜人民军(此战为上甘岭战役的前奏,也被李奇微称为“最困难的一战”),这些步兵部队的战斗力之勇悍、战斗意志之坚定,并不在志愿军之下。
同时,由于近代中国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战争的现代化程度很低,志愿军步兵部队在入朝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相当一部分步兵在连排、班组战术上表现依然稚嫩,在利用技术装备和支援火力组织战斗上也十分落后,唯有以血肉之躯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对抗。故而在大伊万看来,说“志愿军轻步兵战斗力天下第一”实际上暗含了另一种意思: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只能组织好步兵进攻,在协同作战能力上依然比较缺位。
15军军长秦基伟(左二)、15军参谋长张蕴钰(左三,电影《横空出世》中李雪健扮演的冯石的人物原型)在上甘岭战役的军指挥所研究作战方案
而如果从反面比较的话,说句不太客气的话,志愿军步兵的战斗力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对手衬托的好”:没错,这里面的对手说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军。
跟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太一样,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的美军在战局顺风顺水、弹药粮草充足,且得到队属战役炮兵、配属坦克部队、空军战术遮断的情况下,可以组织起非常有效的进攻。但是一旦总体战局不利、补给线路被断,或者必须面临攻坚作战,乃至与敌军展开视径接触范围内的迫近交战,美军步兵立即就不知道怎么打仗了——战争初期面对志愿军的连续三次战役性穿插,美军都被打得人仰马翻乃至全军崩溃就是明证。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一旦碰到山地攻坚就开始抓瞎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从这个意义上讲,上甘岭战役前很长一个时期的美国陆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算是两支“各有优劣、风格相克”的部队,要夺取战斗胜利关键看谁能尽最大可能性避免自己的劣势区间、发挥自己的优势。
美国陆军也是赢家
在上甘岭战役之前,很不幸的是,美国陆军才是逐步摆脱自己的劣势并缓慢夺取整个抗美援朝战局主动权的一方:
在1952年11月上甘岭战役后颁奖银星奖章
在军事战略上,伴随着双方战线逐步南移进入平原地带,美军机械化与摩托化步兵的机动性开始凸显,战线开始逐步拉平,志愿军想通过大范围纵深穿插对美军实施侧翼攻击越来越不容易;
在战役战法上,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在洞悉了志愿军“礼拜攻势”特征后,开始大规模执行“脱离接触”、“收缩防线”避免遭到志愿军侧翼攻击,并在志愿军攻势耗竭时以营、团级混成战斗队发起短促反击的战法,以此为基础夺取了第五次战役的部分胜利,给志愿军部队造成了较大杀伤;
在部队战术上,通过对美军步兵乃至韩国陆军步兵的大面积整训,美军步兵在单兵战斗意志上的薄弱正在被缓慢纠正,在山地攻坚上的粗劣也得到了一定改善。如前文所说的“伤心岭”与“喋血岭”之战,美军尽管付出了惨重代价,但起码达成了作战目的,锻炼了部队的战斗力,简单来讲就是美国陆军开始逐步学会打仗了,开始在保持自己优势区间的基础之上,缓慢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了。这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部队来讲,毫无疑问的,这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
上甘岭战役对我军的意义
因此,在对上甘岭战役之前中美两军基本的战役态势、各自的优势区间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大伊万不得不认为:很多人对上甘岭战役在战略上、战役上、战术上之于我军的意义不是被高估了,恰恰相反是被低估了。
战略层面
咱们先说战略层面上的影响,正如我们前文提到的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到6月)与“伤心岭”、“喋血岭”之战(1951年7月),美国陆军部队在经过战争初期的混乱与脆弱之后,已经初步找到了反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办法,战斗力正在逐步恢复,自身的短板正在被逐步弥补,并在此基础上频繁发起部队级的反击作战,力图夺取战争与战场的主动权。
而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苦于战役机动能力、后勤补给能力与部队火力配系的全面下风,暂时找不到克制美军部队的办法,只得采取广泛的“冷枪冷炮”运动与“零敲牛皮糖”战法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尽量避免与美军部队展开正面对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1951年6月到1952年9月间,明显是美军在战略上动作更加主动,优势更加明显,并有夺取战场主动权的趋势。
但一场上甘岭战役,美军从营级战斗扩大到团级战斗,最后扩大到军、师一级战役仍然啃不下来五圣山的两个小高地。刚刚建立起来的对志愿军部队的心理优势被再度打到谷底,力图夺取战场主动权的行动被再度遏止,甚至在其后几乎没有发动成规模的反击作战,战争的主动权再度被牢牢掌握在了志愿军手中、并保持到了最后。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上甘岭战役在战略上可谓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翻盘之战”,是我军从劣势重新转为优势的转折点。
战役层面
再从战役层面上来分析,往小处说,上甘岭战役美军的主要作战目标,在一开始仅是“拉平战线”,夺取被美军称为“三角形山”和“狙击兵岭”的两个小高地(即597.9和537.7高地),消除我军在美军前沿形成的一个战术突出部,迫使我军主防线后撤到后面的781和679.1高地,从而暴露出五圣山主峰防区。
在第597.9高地的战斗后翌日,医务兵协助料理美军第31步兵团的伤兵
开始美军预计动用的部队仅仅是美7师和韩2师各1个营,但配属有16个炮兵营,在绝对的火力优势下打六天,预计伤亡200人左右完成作战目的。但在战斗第一天美军的计划就全走了样,变成了美7师出2个营,韩2师出1个营又1个连,随着战斗的推进又变成了美7师3个团全力攻击、韩2师也全力攻击,打到最后也没能完成战前规定的基本目标(夺取两个高地),即使从战役目标来看,美军是毫无疑问的失败者;
再往大处说,我们前文曾经提过,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在入朝之初,伴随着相对高超的轻步兵战斗技能的是协同作战能力相对低下,尤其是在利用技术装备组织战斗、在炮火的掩护下发展攻击或实施防御的能力很弱。而在上甘岭战役中,经过整训的志愿军炮兵部队成为了我军部队中担当主角的新生力量,特别是我军新锐的“喀秋莎”火箭炮部队,在实施火力准备、炮火拦阻、火力急袭时,多次给予美军以惨烈杀伤。尤其10月30日的上甘岭大规模反击战时,我军炮兵部队破天荒地使用了一百余门火炮实施了四个小时的火力准备,尔后实施了两次假炮火延伸加上四个小时火力急袭,共发射出去10万发炮弹,随后步兵部队方才发起冲击。
黄继光
这次火力准备不仅刷新了中国近代战争史的历史纪录,更意味着中国人民志愿军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逐步摆脱“纯步兵”的劣势地位,逐步学会使用步、炮协同组织诸兵种协同战役了。即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上甘岭战役也是我军摆脱落后的“大步兵主义”,正式迈向一支现代化陆军的历史起点与转折点。
战术层面
最后从战术上讲,如果说上甘岭战役之前的志愿军步兵的战斗技能只能达到“相对较强”,那么上甘岭才是堪称志愿军步兵的封神之战:
在第一阶段与美军争夺表面阵地的战斗中,志愿军轻步兵延续了一直以来近战技能极为娴熟、战斗意志极为坚定的优良作风,虽然在美军的优势炮火下时常丢失表面阵地,但连续不断的死守到底与凌厉反击也打得美军叫苦连天;
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在弹药耗尽后向联合国军投掷石头
而在第二阶段双方依托坑道与表面阵地攻守的时刻,志愿军的反斜面战术开始大放异彩,依托反斜面引导炮兵实施火力拦阻、进入坑道后使用炮兵覆盖表面阵地、夜间组织小群多路实施短促反击的战术在美军面前屡试不爽,在攻坚作战方面结结实实地教育了一把美军;
最后的第三阶段反击更是成为了志愿军步兵班组、分队一级战术的集大成之作,一支攻必克、守必坚、坚强有力的近代化的陆军轻步兵部队就此正式诞生。
电影《横空出世》中,战士们通过电影《上甘岭》带来的精神力量撑过了断水断粮的几天
从这个意义上看,上甘岭战役相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而言,远不仅仅是所谓的“意志的胜利”,也远没有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只有“敢打敢拼”四个字这么简单。上甘岭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中国人民来讲,不仅仅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略上、战役上、战术上开始全面压倒对手、并善于战胜一切对手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一支强大军队的最好证明。
电影《决战上甘岭》获拍,导演水平行吗?
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终于解禁,新电影《决战上甘岭》已经正式获得拍摄许可。蛋总既兴奋又害怕,怕导演用一堆小鲜肉辱没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第一,蛋总怕导演理解错误,把志愿军拍成人海战术了。其实志愿军是真正的战术大师,是人类轻步兵的巅峰。
说志愿军用人海战术,把联合国军打回到了三八线,是对志愿军的侮辱,也是对美军装备的侮辱。
人民军队从建军开始,历经两次内战一次抗战,早就成了战术大师,什么三猛战术、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四快一慢、三种情况三种打法早就烂熟于心。
比如抗美援朝中大量应用的三三制,一个班三个战斗小组,一个战斗小组三个人,这三个人排成一个三角形,三个人分工明确:进攻、掩护、支援。
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进攻的时候,呈现散兵线队形展开,攻防兼备。
为什么要分散开?就是为了避免一发炮弹下来伤亡两人以上,剩下的还可以继续执行任务。他们的距离也有讲究,保证能夜战的时候也能看到彼此之间的手势,便于指挥和相互配合。
如果在防御的时候,三人战斗小组也分工明确,一人拿着步枪精准射击,一人用轻机枪打乱敌人攻击队形,为战友提供火力支援,还有一名战士负责扔手榴弹,使敌人无法靠近。
后来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三三制再次发挥出了惊人的魔力。有一个临时组成的庞国兴三人战斗小组,端掉了敌人的一个炮兵营。
如果导演不领会到这一点,拍出了漫山遍野的志愿军,冒着敌人的炮火,用密集阵型冲向美军阵地的镜头,那这导演就失败了,他更适合拍义和团。
客观的说,上甘岭战役是有人海战术的,只不过是美军使用的。美军动用了七万人,而我军只有仅仅两个师。
美军的人海战术跟火海战术搭配使用,在范弗里特弹药量火海战术饱和攻击之后,开始一窝蜂的往上冲,结果被我坑道中的志愿军用机枪击退。
第二,对战斗意志的理解。很多人提起志愿军,都会为志愿军的战斗意志所折服,但很多人对战斗意志理解有偏差,以为就是不怕牺牲。
其实不是,义和团打八国联军的时候也不怕牺牲,因此战斗意志的核心要素不是不怕牺牲,真正的战斗意志是排除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
有时候为国捐躯很容易,但是完成任务却很难。但是志愿军就做到了这一点,为了完成任务,要坚决活下去!不完成任务就牺牲,死也不瞑目,这就是志愿军的战斗意志。
比如上甘岭战役中的黄继光,他们所在的营领到的任务是夺取上甘岭西侧的597.9高地,这个任务又落到了黄继光所在的六连。
由于对面是装备精良的美军,所以他们的困难特别大,第一个6号阵地,死战两个小时才艰难拿下,连队损失了一大半。
为啥死伤这么严重,因为敌人用沙包修筑了地堡,并且非常隐蔽,然后从里边架起了机枪。除非炮火直接命中很难拔掉,只能通过爆破手贴近地堡,然后把手雷扔进去。
到了最后一个零号阵地,遇到了敌人三个地堡的更疯狂的扫射。这时,六连算上营参谋长只剩下16人。
形势严峻,这时营参谋长张广生通过步话机给市长崔建功汇报了一下情况。
崔建功一听急了,说:八连已经攻上主峰了,你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零号阵地!否则天一亮敌人反扑,我军将腹背受敌!
军令如山,张广生和六连连长万福来(下图)开了个会,商量咋办。其实为国捐躯太容易了,这些人哪个怕死?难就难在用剩下的16个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万福来
所以志愿军打仗是靠脑子的,绝对不是匹夫之勇,更不是人海战术。商量之后,他们将16个人,编为三个爆破小组,对三个地堡进行贴近爆破(继续贯彻三三制)。
结果第一组冲上去,倒下了;第二组跟上,又倒下了;接着是第三组,最终九名战士全部牺牲。掐指一算,只剩下7个人了。
这时,连长万福来都要急眼了,他和指导员冯玉庆准备亲自上,向营参谋长请战,亲自执行爆破任务。结果遭到了参谋长的拒绝,参谋长说:不行,你们是指挥员。
隐蔽在他们身后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说:参谋长,把任务交给我吧!参谋长很激动:好!黄继光同志,你是共青团员,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任务。
六连的通信员肖登良和吴三羊也凑了过来,主动请战。他们三个是同一批的四川兵,军事素质过硬,他们是适合执行爆破任务的最合适人选。
但其实也基本上没得选了,带上参谋长也只剩下七个人了。于是三人临危受命,组成了一个爆破小组,要炸掉三个地堡。
他们三个默契配合,交替掩护,不断靠近敌人。随着两声巨响,黄继光和肖登良分别炸掉了东西侧的地堡。
然而负责掩护的吴三羊枪声突然哑火,因为他被另一个地堡的敌人给击中牺牲了。所幸肖登良身边正好有一挺机枪,于是他进行还击,同时吸引敌人火力,为黄继光打掩护。
结果敌人一阵疯狂的射击,肖登良身负重伤。六连指导员冯玉庆爬上前,从一名牺牲的机枪手身边把机枪拖了过来,对地堡进行火力压制。
黄继光借着指导员的掩护,猛地起身,向前冲了几步,突然一个趔趄栽倒在地,战友们的心咯噔一声,以为大事不妙。
结果没想到黄继光的身体在地上停顿了一下,随即缓慢而艰难的向前爬行。显然他也身受重伤。
就这样,一步一步,顽强的他终于爬到了地堡附近,使出全身的力气扔出了一颗手雷。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地堡哑火了。
结果大家高兴还没超过一分钟,地堡中的机枪再次响了起来。原来那颗手雷没有扔进地堡,只炸塌了一个角,美军换了一个射击孔,继续疯狂扫射。
营参谋长、连长、指导员认为这次爆破又失败了,准备孤注一掷亲自上阵。结果这时,爆炸的火光照耀之下,地堡前一个身影突然晃动了一下,正朝着地堡艰难蠕动。
大家认识到,黄继光还活着!连长忍不住尖叫了起来。这时后续支援的战士们也已经上来了,就等着黄继光的最后一炸了。
结果爆炸声迟迟未响,因为刚才已经是黄继光最后一颗手雷了。
为啥黄继光的事迹令人感动?
因为他已经身负多处重伤,而且没有武器了,但是依然咬紧牙关,艰难向敌人爬去。
用了很长时间,他才爬到地堡侧面,用力撑起上半身(腿部已经受伤),然后转向战友招了招手,张嘴似乎喊了些什么。
由于枪炮声,大家其实都没听清什么。但是指导员冯玉庆一下子领悟到了这个手势的含义,他喊道:快!黄继光要堵枪眼了!
冯玉庆话音未落,只见一息尚存的黄继光,用尽全身的力气,扑向了正在喷射火舌的机枪枪眼,敌人的枪声顿时哑火了。
连长万福来等人立刻跳出了掩体,冲向了黄继光身旁,把所有的子弹都射进了地堡。零号阵地就这样拿下了。
然而这时的黄继光,趴在地堡上,两手还紧紧抠着麻包,敌人的子弹已经洞穿了他的胸腹,胸膛被火药烧黑,弹洞像蜂窝一般,脊骨裸露出来,但是黄继光的身躯依然是巍然挺立……
战斗结束以后,指导员把黄继光抱了下来。黄继光身上共七处重伤,无一处流血,因为他的血在匍匐前进的路上流尽了……
黄继光体现的就是志愿军的战斗意志,不是不怕牺牲,而是任务没完成不能牺牲,生命最后时刻也得咬紧牙关,把最后一口气留给任务!
上甘岭这样的英雄多了去了。就在黄继光牺牲前两天,还是上甘岭,战斗异常的激烈,敌人的炮弹成吨成吨的往我军阵地上倾泄,山上的石头都炸成了碎末,阵地上都是几尺深的浮土。
这一天,135团团部正在通过电话向一营下达任务,准备开始反击,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电话线被突然断了。
营长郝来会急死了,还没等他下命令,有通讯员告诉他已经有人去抢修了。营长问是谁,通讯员答是牛保才。
营长一听是牛保才,心里立刻稳了,如同吃了定心丸。因为电话线不知道被炸过多少次,但只要牛保才一出动,准能克服各种困难修好。
在焦急中等待了一段时间之后,电话果然铃响了,团里的任务来了,命令开始反击。这时志愿军如猛虎下山,半个小时就夺回了六个阵地,消灭了两个多连。
战斗结束之后,有通信员跑了回来,眼睛都哭红了,哽咽着向营长报告,说牛保才牺牲了。
通信员描述了他看到的一幕:他沿着电话线去找牛保才,走了很远一直没见到人,只看到一摊血。沿着血迹再往前连三百米,才找到的牛保才。
也就是牛保才在找到故障点之前已经身负重伤,左腿已经被打断了,右手也被打穿了,但是他依然向前爬去。
爬到断点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力气把线头接在一起,怎么完成任务呢?
顽强的信念支撑他做完了人生最后一个动作:被打穿的右手攥住了一个线头,用嘴咬着另一头,用身体接通了电话线。完成任务之后,他含着微笑牺牲了……
因此必须理解志愿军战士的战斗意志,绝对不能以一句不怕牺牲来描述,关键是为了完成任务。
所以为啥志愿军成了战术大师,就是因为爱学习、爱总结、爱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各种各样困难,完成任何艰难的任务。
志愿军在刚刚入朝作战的时候,对美军的火力是有过评估的,不过是按照缴获国军的武器来评估的,但是还是吃了亏,美军比国军的火力猛烈好多倍。
但是,解放军认识到美军的绝对火力之后,立刻开始调整自己的策略,那就是依靠地形挖洞,挖洞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早期采用单兵马蹄形掩体,很快变成了互联互通的猫耳朵,再后来发展成掩体相连的鸡爪洞,然后是深入山体的坚固坑道。
在这个基础上,又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坑道战术,坑道口与防御阵地上的表面野战工事连接,这样就可以使部队能在第一时间从坑道进入野战工事。
所以美军郁闷啊,1951年的时候,40到60发炮弹可以杀伤一名志愿军,但是到了1952年,660发炮弹才能杀伤一人,大量的炮弹都去给朝鲜犁地了。
然而在上甘岭战役中,坑道战术也遇到了困难,因为美军的炮火太猛烈,对志愿军的坑道口进行压制,然后步兵上山占领表面阵地。
然后我军就陷入极度被动,出现整连整排的美军几支步枪堵坑道口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又构筑了大量反斜面阵地,也就是躲到山后头了。
总之,不管是什么战术,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发明或者应用的。
第三,最忌讳拍成抗美神剧,就像很多抗日神剧一样。这些神剧把敌人描绘成了弱智,表面看是侮辱对手,其实是对先烈的侮辱,是另一种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
比如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石头炸飞机、无敌飞刀、子弹会拐弯、木质土炮、逆天车技、包子雷、蔬菜雷。
某电视剧中的手撕鬼子镜头
我感觉这不仅是对先烈的侮辱,对历史的侮辱,也是对观众的侮辱。让人都开始心疼日本鬼子了,何苦来中国受虐14年呢?
真正的美军有多强大?聂荣臻曾经评价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他说:美帝是整个帝国主义的支柱,政治军事都有一套,作战上非常客观,不株守成规,善于变化。五个战役中各有其花样。
比如上甘岭战役,美军共动用大炮300多门,坦克170多辆,总共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出动飞机3000多架,炸弹5000余枚,山头被削下来一两米。
在10月14日这一天,每秒钟有六发炮弹落下。如此猛烈,在坑道中也是地动山摇的感觉,强烈的冲击波让不少人牙齿都磕破了舌头、嘴唇,甚至有战士被活活震死。
美军的狡猾也不可低估。为了对付坑道内的志愿军,利用有利地形采取筑垒封锁、石土堵塞、轰炸爆破、断绝水源、施放毒剂和烟熏等毒辣手段。
志愿军渴到食物根本无法下咽,嘴唇干裂,饼干都能把舌头割破,很多战士甚至喝尿,但是即使这样,因为没有水,尿也不多。
总之,上甘岭战役双方斗智斗勇,艰苦卓绝。但最终,武器绝对劣势的志愿军,用智慧和意志战胜了钢多气少的联合国军。
我还有很多担心,担心导演会不会安插感情戏,会不会用娘炮小鲜肉……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百度:军武次位面2020年6月文章、知乎:淡定明志2019年12月文章。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1983年严打事件:朱德之孙朱国华、官二代陈小蒙犯了何罪被枪毙?
那是被后世广泛讨论、猜测甚至渲染的一场司法风暴。其影响持续至今,但诸多案件详情仍未解密。 1983年由高层发动的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简称:严打。 ... - 1949年10月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打倒了帝国主义、终结了封建主义、推翻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后,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
- 2004年,聂荣臻之女聂力带小外孙去看望薄一波:快给太爷磕头“当年,父亲聂荣臻去世后不久,薄一波叔叔充满深情地亲笔为他题写了两句话‘功略铭天地风范照日月’”薄一波去世...
- 文明的主人从来就不是群众。群众仅在毁灭文明时才能发挥作用。——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1.“卖爆美国”显然是夸大幸好我看过那个视频,不然就被新闻骗了。视频作者是一...
- 2019年5月31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悼念泰国前总理时,发表言论称:越南军队在1979年的干预是入侵柬埔寨。此言一出,激起柬埔寨和越南的强烈反应。柬埔寨首相洪森反驳道:李显...
- 说到三国时代后期的蜀汉与东吴挑大梁的人,蜀汉非诸葛亮莫属,东吴非陆逊莫属。陆逊出生于公元183年,诸葛亮出生于公元181年,诸葛亮比陆逊...
- 骗子北京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北京的饭局上有一类人是纯骗子,常爱冒充国家重要部委的司局级干部,以号称能帮人办事为由头骗钱。如果骗子骗术高一点,对所冒充对象的周边情...
- 当我们提及“敌人”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某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然而,真正的敌人或许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般简单。今天,让我们一同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看看那些隐藏在幕后的真...
-
1937年周总理崂山遇刺,11名警卫全部被杀,伟人怒斩三大帮派之一
1937年4月26日,延安。追悼大会上寂寥无声,台上的小战士神情忧伤地念着手中的悼词。在场的红军战士安静肃穆,但紧握的拳头已经表现出了他们的在压抑愤怒。毛主席在为牺牲的战... -
长津湖之战,志愿军战士宁可冻死也绝不后退!为了伏击敌人,他们化作战场上永恒的丰碑!
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推出大型融媒报道《寻找最可爱的人》。“90后寻访团”将带领大家一起对话“90后”老兵,聆听胜利回响,追思英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