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文学家姚燮曾用“大某山民”的署名来评论《红楼梦》,其中一条指出了闲人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差轻人多,则人浮于事矣。”大意是被差遣的大多数人只做少量事务,以致人浮于事。古代官场有其时代局限的特殊性,制度漏洞、管理缺失等原因造成历朝都有不胜枚举的闲人现象,从晚清官场小说中,我们可窥一斑。
几种闲人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两个时期的诗句中提到“闲人”:一是在他初入仕途时,在忙碌中感叹美景无人欣赏,只是因为闲人少,“莫言无胜地,自是少闲人”;二是在他晚年时,自嘲“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像白居易这样因上了年纪,自身精力大不如从前,从而乐得做个“闲人”的人,在古代官场中并不少见。
晚清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里有个徐大人,也是上了年纪导致耳朵不太好使,有事的时候就算真听见了,也一概装作没听见。他坐在官位上整日琢磨养生,摸索出两个“诀窍”:不动心,不操心。但凡遇到朝廷有急事难事,他就优哉游哉地借口年纪大了,不如年轻人能干事,假装示弱道:“让我这个老头子休息休息吧!”
徐大人当军机大臣时,需要经常见皇帝汇报工作,但他有自己偷闲的方式——“上面说东,他也东;上面说西,他也西”,无论上面说什么,他都用标准答复“是是是”混过去,久而久之,上面也就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了。
晚清官场与以往其他朝代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被迫融入世界的局面下,有人想到国外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混个闲职,也有外国人来中国官场拿着薪水当个闲人。
晚清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漫画
在文学家吴趼人所著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有个叫叶伯芬的人,原是侯门郡马,混迹在京城官场,“学了一身的京油子气”。他本想靠做大官的大舅爷照应,谁知这个大舅爷是个严正君子,不仅不肯在仕途上帮助他,还批评他纨绔习气太重,除应酬外一无所长。叶伯芬四处谋官都不顺心,见大舅爷要到国外做钦差,以为亲戚在万里重洋之外会照顾一二,便跟随而去。
谁知辛辛苦苦到了国外,大舅爷并没有给他好脸色,只说:“我这地方小,住不下闲人,也不允许衙门里有半个闲人,你还是趁早回去吧!”叶伯芬“急得要哭出来,又是悔,又是恨,又是恼,又是急,一时心中把酸咸苦辣都涌了上来”,最后只好灰溜溜地回了国。
叶伯芬没能在外国当上闲人,却有外国人在中国以顾问的角色成功过上了光拿钱不做事的日子。
《官场现形记》里有一个山东巡抚窦抚台,因为工作原因,他和外国人打交道颇多。有人见他疲于应付接待外国人,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不如聘请一个外国人来与外国人交涉,还能帮衬别的事务。谁知等外国师爷喀大人走马上任后,窦抚台反而被气得够呛。
窦抚台吩咐喀大人去办一件命案,喀大人推辞称对中国刑名没有研究,还是得请窦抚台自己办,这个理由窦抚台姑且接受。不久,朝廷又安排了新政,要求练兵、办警察、开学堂,窦抚台心想这些喀大人总该懂了,结果喀大人又说:“这几件事在我们国家都是专门的学问。即以练兵而论,陆军有陆军学堂,水师有水师学堂;以学堂而论,有初级,也有高级。我不是那学堂里出身,不好乱说。”这下窦抚台也不再强求,将新政都委任给本省司、道分头赶办。而喀大人呢,则拿着薪水终日清闲无事。
但不久后,喀大人还倒打一耙,说窦抚台请了他来却不给他安排事情做,众人都看着他清闲度日,以为他无能,损害了他的名誉,要求窦抚台赔偿他一整年的薪水。窦抚台只好自认倒霉,用钱了结了此事。
为何多闲人
闲人大量存在的原因除了官员自身的问题外,还有官制、官场风气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如今一提“冗官”二字,人们就会想起宋代。实际上尽管宋代冗官最盛,但历代都有这样的现象,程度不一。除了科举外,入仕的途径还包括门荫补官、胥吏出职、进纳买官等等。这些现象在晚清时期尤其突出,造成官员队伍庞杂且滥竽充数的闲人众多。
面对大量的后备官员,用谁或是不用谁,上级往往有很大的选择权。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晚清某些时期对年轻官员的任用过于谨慎,结果导致大量年轻官员成了“闲人”。
相传,清代道光年间,在一段时期里各省督抚对于吏部选送的年轻干部尤其排斥,经常寻找各种理由拒收或将其闲置。原因之一就是之前有一个年轻官员的表现着实让他们怕了。
这个年轻官员在23岁时就出任江西星子县(今江西省庐山市)知县。他没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知无畏,也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意气风发,反而扭扭捏捏甚至不肯坐堂理政。家人催促他办公,他吓得大哭,“数月之间,滞狱如同山积”。最后他是如何升堂的呢?是他的夫人骗他有客人到访,待他整理好衣冠来到大堂,夫人便命人撤去屏风,等候多时的衙役传呼:“大人升堂了!”被赶鸭子上架的知县这才不得已开始理事。
这个年轻知县一时成为官场的笑话,大概鉴于此,许多官员更愿意重用有经验、有能力的熟手,再不愿花心思和精力去培养新人,这也就造成了部分年轻人刚刚踏上仕途就处于闲置状态。
晚清还独有一种候补文官制度,指的是官员有官职而无实缺,以署缺和差委的形式在中央、地方从事各项临时和差遣性事务,美其名曰“历练”。由于数量庞大,他们被委任差事的机会非常少,绝大部分时间都赋闲在家。赋闲时,除了每月固定的几次衙参,几乎与官场公事都没什么关系,谈何历练?
有的官员在候补期间或苦读诗书准备科举,或著书立说,但更普遍的是“群居无事,则酒食征逐,甚至赌博游荡,无所不至”。正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有人一针见血指出的,“不要说是七八年,只要他的命尽长着,候到七八百年,只怕也没有人想着他呢”。
裁汰不掉的冗官
历代政治家们并非没有注意到官场闲人的现象。对他们来说,这种现象最直观的后果就是“伤财”,是对国家财政的威胁。苏轼就曾指出:“吏部以有限之官,待无穷之吏;户部以有限之财,禄无用之人。”进而还有人分析,假如这些闲人都是廉吏,还只是耗费国库资财,但如果有心术不正者参错其间,苦的则是百姓。
而对于候补官员俸禄并不高的晚清时期来说,更致命的是吏治败坏。“今日而言吏治,其必自候补始矣”,这些闲人能力有限,并且缺乏历练,长期的赋闲令“中材之质尽入下流”。就算其中有“上进”之人,也为了获得署缺和差使的珍贵机会不择手段,“一差而数十人争之,一缺而数百人俟之”,让官场风气更加糜烂。
裁汰冗官闲人是各朝各代大部分吏治改革都会触碰的领域,比如明代就先后发起过11次“汰冗官”行动,嘉靖年间裁汰“恩幸冗滥者”数以千计。但在冗官现象最为突出的宋朝,朝廷却反其道而行之,建立起闲官制度,试图缓和“官多阙少”的矛盾。比如增设有名无实的闲散官职,将这些闲人系统地管理起来。在北宋统治者看来,比起裁撤冗官、整顿国家财政,更重要的是用官职和俸禄稳住有可能不安定的士大夫,强化自身的统治。由此,北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局面——闲官既是冗官的组成部分,又是缓解冗官矛盾的重要措施。
清朝比较重视通过考核裁汰冗官闲人,以期鼓励真正的人才,让官员“皆能亲身治事”,并指出考核的重点是,招录人才“不得视为调剂闲员之举”,只是时松时紧的考核制度并不能有效消解官场的闲人。
历朝也都曾有人主张通过收窄入仕通道限制官数,比如取消捐纳制度。为了减少冗官,咸丰、光绪年间朝廷都曾下诏停止捐纳实官。然而此时冗官现象已经尾大不掉,三五次的诏令根本于事无补,更何况为了筹措军饷,捐纳往往停了又开。
还有人提出加强对这些闲散官员的培训。如1892年湖南巡抚吴大瀓创立课吏馆,以培训和考核留省或分发到省的候补人员;清末新政时期,中央和地方也都建立了专门学堂,但在当时大环境下,最终呈现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倚天立:地中海的海市蜃楼 ——对胡夫金字塔、亚历山大港和罗塞塔石碑的质疑
【何新先生的推荐按语】倚天立先生的这一组论文,理性、科学、透彻,从实证的角度,深刻地剖析了所谓辉煌的地中海史前文明的不可信与荒诞无稽,非常值得一读,特予以鼎力推荐。此文原发于天涯论坛,鄙人读后深以为赞,可圈可点。特予略作整理,以连载形式陆续介绍,请朋友们给予关注。 -
“严看死守村民烧秸秆,光干部餐食费就花了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近年来,禁止秸秆焚烧对防治大气污染起到积极作用,但部分农民反映,这也带来了病虫害加重、化肥农药用量增加等问题。半月谈记者在东北部分地区走访发现,随着种植品种、种植... - 正月十五要闹:提了几天的灯笼要烧了,攒了几天的炮要放了,吃了几天席面睡了几天懒觉的精力,要也完全地折腾光。总之,耍了社火,这年才算是过完了。“农家要得乐,祈水耍社...
- 我们又找了一家宾馆,暂定住三天。每晚上大概合160元人民币。(见图)外景还说的过去,但是房间有点LOW,连独立卫生间也没有,反正就住三天...
- 提起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你会想到什么?宋江、武松、鲁智深?或者潘金莲、王婆、西门庆?我想可能大多数人会想到刘欢的《好汉歌》:“……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
- 2024年8月29日,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就日本驻菲大使有关南海的错误言论做出严正回应:“难道忘了日本侵略菲律宾,将马尼拉夷为平地并造成超过10万名平民死亡的马尼拉大惨案...
- 北宋乾兴元年(1022)二月,封禅爱好者、祥瑞天书收藏家赵恒驾鹤西游,将千里江山留给儿子赵祯,朝廷于次年改元天圣,20余年的真宗时代结束,仁宗时代就此开启。新朝虽肇始,...
- 芍药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中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花卉之一。自《诗经》始,历代诗文对芍药多有吟咏描述,而以宋代为最;众多的作品也使得芍药的意象及其意蕴异常丰富。大体说...
-
2023年8.8大火中的夏威夷街头生死逃亡:美国遭遇100年来最致命山火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利用土地方式的改变,极端山火的数量和范围将增加,并扩散到以前未曾受到过影响的地区。在夏威夷生活了31年,弗朗西斯头一次经历下班路... - 有个成语叫“雪泥鸿爪”,据说出自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成语词典里,给“爪”的注音是“zhǎo”。有一种美食,有的地方叫“鸡脚”,更多的地方叫“凤爪”。这个“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