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医学的理论知识,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步发展为如今的医学理论体系。直到目前为止民间依旧流传着许多药理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广为流传的药已经逐渐销声匿迹,清朝的“刀尖药”在解放之后就神秘消失了,所有的药店都没有了这种药的踪影。如今它的药效依旧存在,但已经没有人能吃得起。
挖掘龙骨
1880年,河南安阳的一个农民在春耕犁地的时候,在他家的土地上发现了几块类似骨头的东西。当时他吓了一大跳,以为这是人的骨头,一直没敢拿起来细看。但毕竟这是骨头,也不能就这么放在地里不管,他鼓起勇气,拿起这几块骨头。
拿起这几块骨头之后,他隐隐约约看到骨头上面似乎有字。他将这几块骨头冲洗了之后发现每一块骨头上都刻有一些奇怪的字体。这位农民世代都是以种田为生,没什么文化更不识字。为了弄懂这些骨头,他就将这些骨头收了起来。
等到干完活回家之后就拿起这几块骨头到村中读过书的先生家中让他帮忙辨认,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上面又写着什么字。当这位农民拿出这几块骨头时那位老先生就立马认出了这是一种骨头化石,有着悠久的历史。
他对于骨头上的字并不认识,他唯一知道的就是这是一块骨头而且还是医学中记载的“龙骨”。所谓龙骨就是清朝时期的一味药材,是动物的骨头化石,可以说在当时是一件很珍贵的东西。龙骨一旦挖掘出来接触空气之后极其容易破碎,在药材店龙骨这一味药几乎都是粉末状。
这一种中药材有着止血的功能,在药店的价格还比较高。那位农民一听喜出望外,想不到自己随便捡了几块骨头还能用来挣钱。他立即就将这几块骨头拿到药店去售卖,药店就将这几块骨头研磨成粉,当成止血药粉进行售卖。
“刀尖药”名字的由来
这位农民用几块骨头竟然得了几两银子,这价格让他十分激动。想着自己土地里面是否还有龙骨,第2天他又到自家田地中卖力地翻耕土地,又挖出了一些龙骨。渐渐的,周围的村民都知道了他的这种赚钱方法,纷纷效仿他,在自家田地里挖掘寻找龙骨。
对于“刀尖药”这个名字的由来,在京城还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叫李成的剃头匠,但他学艺不精,技术不到家,在给人剃头时经常将客人的头给刮破。他也因此经常遭到客人的痛骂,有些时候客人还让他赔偿。
有一次他回到老家拿点东西时,听村子里面的人说,有一种由龙骨磨成的药粉敷在伤口上,很快就止血,并且还不留疤。于是他就通过村民的帮助跟一些挖到龙骨的人进行购买,自己研磨成粉,带回京城准备给客人用。
他原本只是想试一试,看看是否像村里人说的那么神奇。有一次他又不小心将客人的头给刮破了,他立即拿药粉给他敷上,没想到这药效效果特别好,很快就止住了血。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知道龙骨粉的功效,京城的剃头匠几乎人人口袋中都有几包龙骨粉。
由于这个龙骨粉的功效是由京城的剃头匠传出,剃头用的就是刀。所以这个龙骨粉也被剃头匠们取名为“刀尖药”。李成看到了刀尖药的功效以及销路,他就回到老家做起了贩卖包煎药的生意,开启了致富之路。
甲骨文的发现
而有一位专门研究金石的学者名字叫王懿荣,在朝堂之上担任着重要职位国子监祭酒,也就相当于如今的中央教育部部长。1899年,他感染了疟疾不知道该怎么办,正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一位朋友来到他家中,打算询问他关于工作的事情。那名管家就告诉那名友人王大人身患疟疾无法见客。
那名友人一听就连忙跟管家说,他认识一位名医,可以治好这个疟疾。在这名友人的带领之下他们来到了一处小诊所。老医生看了王懿荣的身体之后就给他开了一处药方。王懿荣本人也学习了一些医术,就拿起药方看都有什么药材,发现里面有一位中药名字叫“龙骨”。
他对此感到很疑惑,虽然他在医书中也看到过这一味中药材,但是他并不知道这味药究竟是长什么样。他就亲自带着药方来到药店抓药,当他拿到龙骨这味药材时发现龙骨上面有许多奇怪的符号。
这让他眼前一亮,平时他对金石铭文有着大量的研究,他发现这这些文字大有来历。他来到药房向店老板打听“龙骨”的来历。药房的龙骨几乎都是从山东的古董商范春清进货的,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店中送货。
甲骨文之父
从那之后王懿荣开始留意药房的动静,没过几天,他听说范春清带来了12片龙骨。他立即赶到了药房,这一次他发现这些龙骨碎片上,很像远古象形文字,有的一些刻着商朝帝王的名字,有些是更古老的文字,他一时辨认不出。为了更深入的研究,他就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买下了这12块龙骨。
出了药房之后,他连忙找到范春清,并且跟他说只要他有龙骨就全部送到他家,他有多少要多少。不仅如此,王懿荣深知这龙骨的价值之大,于是就开始派人在京城的各大药房收集龙骨并且向朝廷做了汇报。这个重大的考古发现,也让很多古董商以及考古学家都争相打听龙骨的出处,一时之间龙骨成为了考古界的新宠儿。
王懿荣手上几乎收集了山东、河北这些地区的龙骨,他也成为甲骨文的第一发现者,被称为甲骨文之父。随着这些考古价值的发现,药店也失去了龙骨的来源。龙骨的身价百倍的上升,这样药店放弃了龙骨药材的选择,从此“刀尖药”就逐渐消失在世人眼中。
如今甲骨的价值已经无人能吃得起。甲骨文的出土以及发现对中国的意义极其重大,它也预示着汉字以及中华文化将会提前到至今4000多年的商代。中国最早出现的甲骨文——契刻符号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起源,进一步体现了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长津湖之战,志愿军战士宁可冻死也绝不后退!为了伏击敌人,他们化作战场上永恒的丰碑!
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推出大型融媒报道《寻找最可爱的人》。“90后寻访团”将带领大家一起对话“90后”老兵,聆听胜利回响,追思英烈忠... - 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新华社一篇仅一百六十五个字的消息犹如惊雷一般,强烈地撼动了国内外人们的心灵:“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王宝森慑于反腐败威力自毙身亡;中央政治局委员...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 (ID:LIFELAB2020),作者:阿联,编辑:傻狍子,头图来自:视觉中国在大城市,年轻人的第一笔贷款可能不是房贷,而是牙贷。对于那些刚...
-
1960年,当被问到西藏为什么是中国的,总理的回答让对方无话可说
自建国以来,中国与印度在边界问题上就一直摩擦不断。而我国与印度之所以会在边界问题上产生不同的意见,根本原因就是在“西藏问题”上的原则性分歧。1960年,周恩来总理第四... -
中国足协窝案细节,首次披露!李铁一路砸钱当上国足主帅,上任第二天就签了6000万假合同
1月9日晚,电视专题片《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第四集《一体推进“三不腐”》播出。本集聚焦足球领域系列腐败案,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中国足球协会原党委书记杜兆才,中国足... -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嘉靖皇帝朱厚熜经历了一个毕生难忘的惊魂夜。这一夜,皇宫万籁俱寂,一切看似寻常,微弱的灯火陪伴着皇帝沉入梦乡。正在此时,以宫女...
-
“长安城门西去路,细霭斜阳芳草暮。”从长安西城门望去,虽然草木芬芳,可是斜阳也已经快要下山了,苏轼笔下的长安城外充斥着满腹惆怅。如...
-
老部长深情回忆他被中央提拔为文化部长的全过程导读:“明年我将衰老,今天仍然歌唱”。《十月》杂志今年第一期刊发王蒙先生的中篇小说《蔷薇蔷薇处处开》。今年90岁的王蒙,...
-
在诸多古代皇室中,司马氏一直饱受世人诟病,后人对这个家族的评价,也是贬低远超过褒扬。这不仅是因为西晋末年出现的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更是因为司马昭昔年背负的弑君之嫌...
-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中央主力红军进行了战略性的转移,开启了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这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就是我们打了一个败仗,然后选择了转移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