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古代没有的10样东西,不仅有且普遍存在,看看古人有多先进

繁体

在我们的印象里,古代的生活应该是落后又不方便的,现在的这些文明利器在那时候统统不存在。然而事实上,古人的智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你以为现代才有的东西,其实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

1、商标

北宋时期已有商标出现,并且还有logo。现存国家博物馆的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版就是很好的证明。

版心中一只玉兔捣药的形象;左右书连起来是一句话“认门前白兔儿为记”。正下方广告内容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有优惠),请记白。”图文结合,言简意赅,完全具备现代商标和广告的特征。

2、 贺卡

宋代新年时,文人士大夫会让家仆到处送祝福。最早被记载的贺卡为文学家秦观,上书:“观,敬贺子学士尊兄,正旦,高邮秦观手状。”

3、 明星代言

宋代政府对酒类实行专卖,只有少数称为“酒库”的企业和高档餐饮场所“正店”有酿酒权。管理酿酒企业的政府机构“点检所”每年会在新酒上市时组织行业评比,即评酒大会。评酒会当期间,各大酒厂会搞盛大花车游行造势,一时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有些酒企请名妓骑马盛妆出行以吸引顾客。

《武林旧事》记载:“户部点检所十三酒库,例于四月初开煮……库妓之铮铮者,皆珠翠盛饰,销金红背,乘绣鞯宝勒骏骑,各有皂衣黄号私身数对,呵导于前,罗扇衣芨,浮浪闲客,随逐于后……所经之地,高楼邃阁,绣幕如云,累足骈肩,真所谓‘万人海’也”。

4、 马扎和折叠椅

汉魏时期,马扎传入中国,又名“胡床"。早先古人都是跪坐,大约唐宋之际开始从跪坐进化到垂足坐,椅子等坐具开始出现。椅子和马叉相结合演变出另一种可折叠坐具——交椅。

5、 熨斗

熨斗是中国原生词汇。因形式北斗状的勺形故名。使用在前端的勺内放入木炭用来烫平衣物,我国汉代时已经广泛使用。

6、 手套

春秋时期,楚墓中出土过全指手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一个漆盒中有三付露指手套;另外还有出土的北朝棉手套。样式、花纹,说是现代产品我也信。

7、 牙刷

宋代徽宗时,人温革《琐碎录》载:当时已生产一种以马尾毛制造的植毛牙刷。南宋临安城经常有卖“刷牙子”的小商贩,其市西坊南并有“凌家刷牙铺”,金子巷口还有“傅官人刷牙铺“等牙刷专卖店;王所编《百选方》中记载有牙粉的配方等。

8、 烤箱

东汉孙墓出土庖厨图刻石,是我国最早记载烤肉串全过程场面的刻石。

画面描绘了厨房劳动场景,画中有反应烤串的情形,有人切肉,有人穿串,有人煽火,有人烤串。在画面右上部以看到长方形的烤炉,与现代烤炉有异曲同工之妙。

9、 刀叉餐具

用刀叉吃你就敢说是洋气实足啦?土,非常土,土的出了绿铜锈啦!西北齐家文化曾出土过距今天4000年的骨质餐叉。

另外商代、战国和汉代等时期墓葬中多次出土过刀叉,这说明古代中国祖先曾广泛使用过刀叉吃饭,可能感觉没筷子方便后来就不用了。商代出土的餐具其中刀叉勺都有说明他们是一起使用的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刀勺合一的餐具叫“匕”。

“匕”字本来就是个像形字,就是勺,匕是前部尖尖的勺子。不但可以喝汤还可以用前面的尖稍微的切一切肉或叉肉。后来捅人短刀叫“匕首”,就是说这玩艺像“匕”的那个“首”。

10、 十二星座

没想到吧!?

韩愈说他自己命不好就因为是摩羯座。有诗《三星行》为证:“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奋其角,箕张其口。牛不见服箱,斗不挹酒浆。箕独有神灵,无时停簸扬。无善名以闻,无恶声以讙。名声相乘除,得少失有馀。三星各在天,什伍东西陈。嗟汝牛与斗,汝独不能神。”“南斗”就是二十八的“斗宿”。换成黄道十二宫正好位于”摩羯宫。

如果你感觉这个有点牵强,再看北宋苏轼苏轼《东坡志林•命分章》中说:“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直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仆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

十二星座,最早来源古巴比伦的天文学。古巴比伦天文学家将黄道十二等分,并分割成十二个星宫,并赋予星座名字。十二星座后来由巴比伦传入希腊,再由古希腊传到印度,公元6世纪隋唐时期,随后传入中国。敦煌壁画和河北宣化辽墓中还出土过十二星座的图像。

怎么样?看完这些物件是不是大受震撼?尤其是十二星座,中国古代不仅有,且有详细的壁画来描述,与现在的十二星座形象别无二致。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