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姑姑、文/叶雨秋等
李佳琦怼粉丝事件愈演愈烈,愈发酵就愈加不可收拾,短短几天就掉粉一百万,并且有加速的趋势,网上甚至有号召抵制李佳琦的,这种情绪恐怕跟决堤的大水一样,要冲毁李佳琦的人设。
很多网友觉得这已经不是价格的问题,不是79元贵不贵的问题,他说的是赚不赚到钱与努不努力的辨证问题。稍微有点常识或深层次认知的人都能想明白,勤奋努力不一定有回报的,好吃懒做也有人发财。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各行各业都得有人做。要尊重。李的价值观明显是出问题。
当韭菜忽然有一天无意识地说:“你在割我韭菜”,收割韭菜的就不愿意了。
李佳奇的同事说十年前他连一件几十块的衣服都谦贵,现在他有钱飘了,他也是穷人家的孩纸。
说他什么呢,他就是社会最底层的家庭出来的,而且前二三十年他也是过的穷困潦倒的,他的记忆难到只有七秒吗?任何一个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孩子都不应该这么说话,太忘本了。
李佳琦的何不食肉糜出现
他一天的日薪是508W,年收入18.533亿,早秒杀了娱乐圈大众
我们普通人就是一天能挣508元,也会开心到不行吧
在他眼里79一根的眉笔,就应该人手一支,让自己一单挣60
不买就是自己没努力,反思反思为什么自己挣得少,为什么买不起
何不食肉糜
连基本的尊重与边界感都没有了
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都是普通且平庸的人生,没有成功的因素有很多
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工资不涨,企业倒闭,父母家人身体不佳,衣食住行处处都会用钱,你们因为时代的浪潮,在风口上挣得盆满钵满,幸运的成功飞升,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和运气,不希望你们能帮助我们,最起码也不要讽刺和阴阳怪气吧!
挣着普通人的钱,还得讽刺几句!
还有一个原因:李的身价虽然高了,多少个亿了,但是他的钱都花了。买房子买写字楼买车了。透支身价的人,会变得更加没有耐心!因为他感觉自己很有钱,实际上他没现金,现金流才能保持运营。现金流变低了,心里就慢慢积累了烦躁,然后就真情流露了。
直播带货也是一种职业,从业人员也应该有职业操守,有专业精神。如果因为个人财富多就鄙视消费者,这很不专业,只能说他职业精神不够,自己膨胀了。地产大佬也建小房子,农夫山泉也几元一瓶。太多人吃一波红利,就把平台和机遇忽略了。
所以从前人学生意前要先看品德,刚开始学生意就不断灌输强调待人接物的原则,把自己姿态放低,尽量避免生意做大了,店大欺客,招致祸端。
大部分进口的都是18块左右的,六七十块真的贵了。他只是竭力维护他的花西子才这么愤怒。
一根78的眉笔不是买不起,而是它真的贵对于普通人,最可气的是,你把觉得贵的原因归结为普通人不努力,所以挣得少
拿工资高低来评定一个人工作努不努力真的很伤人,多少人被资本老板压榨着,这是你努力就能涨薪的事儿吗 ?
每天从早上班到晚 就那么点工资 资本家不反思为什么不给我们涨工资!为什么我要反思自己涨不了工资 !
他已经是资本了,只会站在资本的视角看待其他人,对于他来说普通人的生活对于他来说就是上个世纪的生活了。
经济不好,失业大堆,他说的话正好碰到这个枪口上,疫情之前估计说这没这么让大众愤愤不平。
烦躁是当下很多人主要心态,烦躁的时候很容易把真实一面表露出来。这也是为啥有人说这两年别惹事,万一对方情绪不对,易燃易爆,碰了个火星就爆炸,直接一波把你带走了。
当他开始高高在上鄙视曾经捧红他的粉丝们的时候,就是没落的时候到了。
他不是生来就是现在这个财富高度,他是靠着努力和运气从底层人民中成长起来的,他从前是能和底层人民共情的。只能说巨大财富确实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人的心智。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保持理智和冷静,不要被情绪所左右。同时,也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倾泄到别人身上,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毕竟,一次冲动的行为,可能会带来长期的后果。
一个人不管多么有财富和权力,最可怕的不是觊觎你财富的敌人,而是基本的常识。
他早已住上汤臣一品,成为头部主播,没有竞争对手,每天连呼吸都有钱进入账户,怎么跟普罗大众共情呢!
他是自己不想播了,好吧。在低微时谨慎,在高光时狂迈,都是一种正常表现,那么在此时还做着之前的事情就一定会不合适,所以伙计要年年换,队伍要有流通。应该还是要从系统来看这件事情才能成长。
李佳琦脱口而出这种话也不奇怪,他的认知就是这样了,但是“专家”们有时候说话也“反智”的感觉,那是哪里出了问题。
一大群月薪3000的把一个月薪3000的喂成亿万富翁,然后这个人说这群家人们是穷B。
割9菜并没有错,
9菜生来就是被割的命。
但一边割一边又嫌9菜长得慢,
骂9菜为什么不努力生长。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财富,名誉,权利,红了…容易让人膨胀,到达极限了就会炸,这些年,炸得还少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怎么让自己保持本心,保持初心,值得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深思,自省。
其实就是不小心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说出来了!大家一定要知道,鄙视链一直存在,而且不会消失。
这就像追星一样,追捧了半天,人家连正眼都不瞧你一下,你的痴迷让人家挣了个盆满钵满的,你却啃着馒头吃方便面享受着他带给你的精神快乐,但人家住上亿的房子,吃米其林三星大餐,每一分钱都是这些工资不涨的人贡献的。
互联网给我的感觉是:是个网红都会塌方,早晚的事。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色色的,无从落笔。王安石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为经典,写活了春风。三河的山河城市绿盈盈,付顺义书记的奇葩审美和怪异的理政思路,却是正常人所不能理解的。而今,从官方通...
-
利润越薄,高管越肥”的荒诞剧情,在房产寒冬中显得尤为刺眼。作者 | 深水财经社 韩峻前几日,2024年贝壳财报出炉,这份财报着实惊呆了所有人,2024年净利润暴跌30%,董事...
- 01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那个狂热岁月,除了革命、造反,还有对“鸡血疗法”的狂热追捧。当时的人们,对此深信不疑。1952年11月,江西南平的老中医俞昌时,在工作中偶然发现,鸡...
- 三河市市委书记的“新衣”有个耳熟能详的丹麦童话,国王光着身子在大臣和全城百姓面前走过,要么夸国王的新衣好看,要么不吭一声、噤若寒蝉。最近三河市市委书记(据公开消息...
-
愚蠢有什么好处没有?当然有,就是每个愚蠢的行为,都可以经历很多轮的复盘,而聪明的做法,往往只被人拿来欣赏。下午咱们聊了三河市主要负责人被免职的问题。有朋友留言问:...
- 关于河北三河把街头招牌改变颜色的问题讨论,渐渐深入理论层面的分析。有一种分析,认为这个什么小付书记实在是把个人审美强加给大众审美,是一种典型的为官者的任性。果真是...
- 2025年4月,河北三河市燕郊开发区的商户们陷入了一场无奈的风波。蜜雪冰城那标志性的红底招牌被强行刷成绿色,三河市儿童医院的红十字标识也一度被涂改为灰色。众多商铺只因三...
-
宏大叙事卢克文,见微知著九边,逻辑鬼才远方青木,爱国八股占豪
关注渔,而非鱼。写作业,而非抄作业。做逻辑思考,非交易指导。教员说,凡事抓主要矛盾,方向写主流文章。教员又说,无论队友还是对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康熙大帝在... - 极目新闻记者 丁伟 肖名远在河北廊坊三河市的商户招牌“变色”风波中,有网友注意到,三河市公安局(西院)的警徽颜色也发生了更改。4月16日,三河市相关部门向极目新闻记者...
-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座座号称"不夜城"的文旅街区。它们披着"国潮""古风""沉浸式"的外衣,用绚丽的灯光、仿古的建筑、熙攘的人流,营造出一派盛世繁华的景...
-
在追求丑的过程中,中国美协、画院和江湖术士从来不留余力!作品丑陋、道德丑陋、行为丑陋、心灵丑陋,甚至思想丑陋,伴随着漫天的铜臭气,成为了画坛一道令人惊悚的奇观。奇...
- 刘旦宅(1931~2011),原名浑,又名小粟,后改名旦宅,别名海云生,浙江温州人。刘旦宅出生之地温州是一个民间艺术之乡,瓯绣、瓯塑、青田石刻、黄杨木雕等民间工艺久享盛名...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历史书不会告诉你一、1938年,中国抗日战争已经进行7年,但对于欧洲来说,才刚刚走到战争与和平的分水岭上。那年3月,纳粹德国的军队进入奥地...
-
朱可夫是二战时期极富盛名的元帅。然而,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曲折,在一次和德国的战争当中,他就遇到了一件非常丢面子的事情。1941年,...
-
铁血豫丰里疏影险滩密布,两岸悬崖峭壁。空中呈品字形的日军飞机在疯狂轰炸,炮弹掀起巨浪,一股股硝烟翻腾。江上奋进的点点白帆,正以命相...
- 据说温铁军教授是三农专家,是网红人物,很多时候是以权威的口吻在说话。我觉得他最独特的是对朝鲜农业现状的谈话。他对朝鲜七八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赞不绝口,即使是今天的中国...
-
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第一天,乌克兰为何能扛住打击并扭转局势?
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情报局如何在俄罗斯海陆空打击中力挽狂澜乌克兰武装部队不成功的炸桥行动让俄军长驱直入2022年2月24日,驻守在琼哈尔大桥的第137海军陆战队独立营的士兵... -
2007年11月,《青年时报》刊登过一篇采访,图中这位老人名叫俞金生,痴迷于搜集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所有资料。据该报称,其中就有一张记录130多年前“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现场的...
-
货郎,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承担着,商品流通的重要职责,堪称行走的超市,那么这个人形超市都卖点啥呢?01玩具首先是小孩最喜欢的玩具武器,从左到右分别是锤、斧...
- 一位安徽的朋友,翻看了之前的推文,问我:你或多或少地写了那么多晚清的“坏蛋”,为什么不写最大的“坏蛋”——李鸿章?你看,这就是我不写的原因——李鸿章,坏吗?的确,...
-
整个1952年夏秋季节,中美双方在战线上的对峙和零星战斗都没有停止过,但无论是夏季攻势还是秋季攻势,比起即将到来的上甘岭战役来讲都是小儿科。尽管志愿军在各个战线上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