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民国总统及其书法手迹

繁体

作者:龙脉文化云

从1912年到1949年,中华民国历史上共有八位总统,他们是:孙中山(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代)、徐世昌、曹琨、蒋介石、李宗仁(代)。

一、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化名中山。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专制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他是一位在海峡两岸都受到敬重的革命家,中华民国尊其为国父、中国国民党尊其为总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称其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二、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的首脑。早年在朝鲜发迹,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和平退位,并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1915年12月悍然称帝,建立中华帝国,后来在护国运动的压力下取消皇帝尊号,不久后去世。

三、黎元洪

黎元洪(1864年-1928年)字宋卿,汉族,湖北黄陂人。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入海军服役。1894年,参加中日甲午海战。战后投靠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袁世凯去世后,由副总统继任总统。1922年,他在直系军阀支持下复任总统。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为脑溢血在天津去世。

四、冯国璋

冯国璋(1859年-1919年),汉族,字华甫,河北河间县西诗经村人,明代开国勋臣冯胜的后代,北洋军阀首领,曾任民国代总统。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1903年中央练兵处任军学司正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统。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曾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后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后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

五、徐世昌

徐世昌(1855年-1939年),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水竹邨人、弢斋。直隶省天津府(今天津市)人,生于河南省卫辉府府城(今河南省卫辉市),祖籍浙江宁波鄞县,清末民初北洋政府官僚。冯国璋代理黎元洪辞职所余第一任大总统任期后,1918年,徐世昌获段祺瑞控制的安福国会支持,选举为第二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大总统。

六、曹锟

曹锟(1862年-1938年),出生于天津大沽口,字仲珊,是中华民国初年直系军阀的首领,曾靠贿选而被选举为第三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芦沟桥事变后拒绝日本所请出面组织新政府,国民政府在1939年12月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

七、蒋介石

蒋介石(1887年-1975年),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蒋中正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於民国政坛,在孙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於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於军政核心,领导中国渡过对日抗战与二次大战,行宪后又连续担任第一至五任中华民国总统长达27年,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八、李宗仁

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广西临桂人,汉族客家民系。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行宪后首任副总统、代总统。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对日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首次于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1948年中华民国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