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不是干部团体智慧的结晶,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实践智慧的结晶

繁体

序言:

毛主席讲:“《毛选》,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有些文章应该再写,把新的东西写进去。”(《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64年,七十一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正如毛主席所说,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对革命的人民群众实践的总结,是群众智慧的结晶,而不是精英团体智慧的结晶。

没有人民群众的实践,就没有毛泽东思想;没有人民群众的实践,毛主席也不可能缔造真正的中国共产党、缔造中国人民军队、缔造新中国。

毛主席是数亿人民中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杰出的一员。他根据群众的斗争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成功的探索出了一条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新路,从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与世界历史上迄今为止最辉煌成就。

(1)史无前例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秋收起义不是少数英雄人物的创造,而是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斗争。没有“农民个个同仇”,怎能“霹雳一声暴动”?也正是因为总结了秋收起义实践的经验教训,毛主席决定把剩余的七百多人的部队带入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乡村,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世界革命史上首次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创造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法。没有群众的斗争,没有秋收起义烈士的鲜血,就不可能有这条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新路。

“农村包围城市”是毛主席对世界武装斗争的独创性贡献,是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得以生存、发展、最终在1949年夺取全国政权的决定性因素。而毛主席亲自锻造的“定海神针”能被毛主席领导下的共产党人成功运用,就在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正支持。毛主席说:“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群众的支持,是我们共产党人取得战争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决定因素。

(2)史无前例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根源于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世界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系统、最丰富、最深刻的无产阶级军事学。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就是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革命战争实践证明——没有农民群众,就没有军队的来源,更没有进行战争并取得战争胜利的可能。正是因为认识到了群众的伟大力量,毛主席才会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论持久战》)。这句话概括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人民群众是战争的决定力量。共产党的路线只有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才能陷敌人于汪洋大海,从而夺取战争的决定性胜利。站在大多数人民的根本立场、代表当时多数人口——农民群众的利益,是毛主席指挥的军队与美帝国主义傀儡头子蒋介石的军队最根本的不同。

我们不要忘记,毛主席之所以领导我们缔造了新中国,离不开他对中国革命战争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离不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离不开两千多万牺牲烈士的鲜血。所以,毛主席才说,《毛选》是“血的著作”。

(3)毛主席独创的全新的社会主义改造思想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

建国以来,毛主席领导带领中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条全新的社会主义分和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世界社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成就。毛主席能开辟全新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也离不开对人民群众革命和建设实践实际情况的总结。

在生产能力不足以实现机械化的情况下提前变革生产关系、建立农业集体所有制,不以电气化和机械化为农业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前提,是毛主席的独创性贡献。马克思讲的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离不开“与资本主义并存”——这样可以利用资本主义已经创造的先进生产力;恩格斯讲的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也离不开“西欧无产阶级的支持”。列宁、斯大林也不止一次说集体化必须以足够生产力为前提,例如前者讲的电气化、后者讲的机械化。

毛主席敢于突破前人的认知局限,根源于当时中国农民群众在土地改革后迸发出来的高度的合作化积极性。“他说,中国的情况是,由于人多地少,时有灾荒和经营方法落后,致使占农村人口百分之六七十的贫农和下中农仍然有困难。他们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只有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除了社会主义,再无别的出路。因此他断定,中国的大多数农民有一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而中国共产党又是能够领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毛泽东传》:《第51章、开辟中国农业合作化道路(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席相信,对农村存在的合作化积极性加以正确引导,一定能提前建立农业社会主义制度。在毛主席领导下,中国农业社会主义制度在没有足够的机械化生产能力情况下顺利提前建立了!当然,主席创建的农业集体化制度也不是完全脱离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就是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制止了对农民的无偿剥夺。

(4)毛主席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实践

正是根据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劳动实践的实际情况,毛主席才探索出了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打击官僚主义、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当家做主意识、克服苏联过分强调等级的弊端、坚持政治挂帅、坚持实事求是、利用一切人类先进成果尽可能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规模飞跃。

毛泽东时代26年,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的改天换地,使中国在面临三年自然灾害、苏修撤资逼债、美帝苏修封锁包围等等严重困难的客观条件下,钢产量增长了39倍、发电量增长了42倍。这些都比1928年到1953年苏联26年社会建设的经济增速还要高。这26年之中,25年的工作中心、主要矛盾都不是经济建设,但是这26年取得了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经济超高速发展成就。毛主席领导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主席对群众智慧的总结和推广。

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鞍钢宪法主要内容:“第一,必须不断地进行思想革命,坚持政治挂帅,彻底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第二,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最根本的问题是高度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全面规划,狠抓生产关键。第四,自力更生和大协作相结合。第五,开展技术革命和大搞技术表演赛相结合。”(《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60年,六十七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就是成功反映了群众的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的伟大成果。

(5)毛主席亲自创立的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反修思想,归根结底是群众实践和群众愿望的结晶

创造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反修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全新境界的最显著的标志。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反修理论的产生,也离不开主席对当时劳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的思考、总结。

毛主席一直不忘总结大跃进期间一些官僚主义者一平二调、剥夺农民、欺压群众的问题。正是为了反映人民的意见,主席在1965年精准指出:“我们国家也有危险,官僚主义作风反了多次,还是存在,甚至比较严重,官僚主义思想也比较严重。打击迫害、假公济私的事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你们知道得比我多。但报喜不报忧,这也是官僚和封建东西。做官有特权、有政治需要、有人情关系,县官不如现管,假话满天飞,忽‘左’忽右、形左实右,这些很容易造成干部的腐化、蜕化和变质,苏联就是教训。”(《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这何尝不是对人民群众的当家做主权力遭到压抑的现实的批判?这何尝不是对劳动群众实践中产生的心声的表露?这何尝不是发现了群众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对群众反压迫的需求的总结?

可见,毛主席开辟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反修的道路、领导党和人民走“第二次长征”,是对人民群众愿望的反映。正是因为群众受了“一平二调”的苦、需要反压迫,主席根据群众斗争实践中的实际情况,逐渐深化了关于净化先锋队组织的认识、创立了防修反修的理论。在当时前所未有的极端困难而落后、旧习惯阻力远远大于发达国家的条件下,毛主席已经极尽所能,他把伟大、光荣和正确发挥到了极致。只有叛徒、白痴才会把大多数干部对主席防修反修正确思想的不理解不切实际的归咎于毛主席个人并污蔑毛主席“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点,我在纪念主席诞辰131周年的文章——《为什么毛主席的正确路线不被理解,而主席本人不可能被彻底否定?》讲的很清楚。

小结:

综上所述,毛主席之所以能创立毛泽东思想,离不开劳动群众的革命的实践。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国防设备体系和“两弹一星”的建立,就没有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反修道路的开辟。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归根结底,都是伟大导师对人民群众实践创造的分析、总结,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是群众智慧的结晶。

可见,毛泽东思想不是单纯的干部团体智慧的结晶,而是毛主席对人民群众实践的总结,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的结晶。

来源:毛著和毛时代史Maoism研究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