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的关系

繁体

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第一次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的相互关系。

列宁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在多数情况下,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自从私有制产生之后,群众就划分为阶级,阶级成了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原素。

由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各阶级分别处于统治或服从、剥削或被剥削的不同地位,这种根本利益的对立,使他们之间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阶级斗争不可避免

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形成政党,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任何政党都具有阶级性,都是本阶级中最积极的部分,都是本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

它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是无产阶级意志的集中者。

无产阶级有这样一个革命的政党,才能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本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消灭阶级,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领导人民群众获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由一批久经考验的、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领袖组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这些领袖是在群众的革命斗争中成长和锻炼起来的。

他们必须站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立场上,通晓社会发展规律,掌握娴熟的领导艺术,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能够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善于给人民群众指出正确的前进方向,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

正确处理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要反对把它们互相对立起来的各种错误观点。

来源:马列研学社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