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伯陵的人间烟火
作者温伯陵
伯陵说:
理想和能力可以拔高国家上限,
悲天悯人的情怀决定国家下限。
1
毛泽东的母亲是文素勤,因在家中排行第七,也叫文七妹。
文七妹嫁给毛贻昌,主要是因为祖先葬在韶山冲,文家每年去上坟不方便,想在韶山冲找个落脚点,好在上坟之后能休息一下,才有了这门亲事。
嫁给毛贻昌之后,文七妹生了七个孩子,然而不幸的是夭折四个,只养活了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三个。
换做现在的母亲,可能早就崩溃了。
但在那个年代,孩子夭折是常有的事,文七妹没得选,只能和大部分普通妇女一样,忘掉丧子之痛,努力照顾活着的人。
文七妹的孩子夭折大半,家庭生活也很难说有多幸福。
毛贻昌的脾气特别暴躁,还是个吝啬鬼,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动怒,把毛泽东和兄弟们揍一顿。他最大的让步是每月十五日,给雇农的饭菜里加一颗鸡蛋,至于猪肉,想都不用想。
就这一颗鸡蛋,都没有文七妹和毛泽东兄弟的份,他们吃的永远是家里最差的饭菜。
有这样的家庭和丈夫,可想而知,文七妹的心里也是一肚子苦水。
但是很奇怪,文七妹一点都不抱怨生活的苦,反而经常照顾别人,生怕别人受苦。
毛泽东有个堂叔,家里只有几亩水田,生活的很拮据。
毛贻昌便动了歪心思,反正几亩水田也不够生活,那就贱卖给我吧,和趁人之危的地主老财一模一样。
文七妹不同意毛贻昌的意见,几亩水田起码能保障最低生活,要是被你夺走了,还不得要饭去啊。
于是文七妹经常带着米和菜,去看望这位毛家亲戚,给他改善一下生活,顺便告诉他,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就卖田,田地才是长远之计,你要有什么困难和我说,我来帮你。
除此之外,文七妹对陌生人也非常好。
那年头经常闹灾荒,出门要饭的人特别多,只要让文七妹看见,肯定要送米给他们,来多少给多少,直到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才罢休。
毛泽东曾说过:
“世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必利人的人。毫无疑问,我母亲是最后一种人。”
这种骨子里的悲悯心,其实就是见不得别人受苦,颇有一种“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意思。
文七妹对所有人的悲悯,让毛泽东深深的记在心里,直到很多年后去了陕北,和斯诺说起来,都是特别温情的美好回忆。
于是,毛泽东成了和文七妹一样的人。
有一年秋天,韶山冲的农民把谷子摊开晒太阳,突然要下雨,毛贻昌喊毛泽东赶紧收谷子,被淋湿就完了。
结果毛泽东跑去给一家佃户收谷子,淋的浑身湿透,毛贻昌都气死了:“自家谷子不收,反而跑去给别人白干活,哈,我家冒出个活菩萨来啊。”
毛泽东有自己的理由:
“佃户很苦,还要交租,损失一点就是要命的事。我们家收入多些,损失点也不要紧。”
毛贻昌看着儿子,感觉要气笑了。
后来毛贻昌问邻居买了一头猪,已经付了定金,但没有领回家里。过了十几天猪肉涨价,毛贻昌又找来毛泽东,让他赶紧把猪领回来。
毛泽东去了那户人家,对方想坐地起价,说是猪肉涨价不卖了。
毛泽东想想也对,人家多喂了十几天,猪肉又涨价了,要是按照原来的价钱,肯定不愿意卖,他就空手回家了。
毛贻昌又怒了。
让你去领猪回来,就是要占便宜的,你可倒好,连定金都没要就空手回来了。
哎。
毛贻昌非常不开心,但毛泽东却很满意,又做了一件损己利人的好事,母亲应该会很开心吧。
2
1919年3月,文七妹的淋巴腺炎越来越重,已经到了影响生命的地步,家里给毛泽东发电报,想问问他怎么办。
毛泽东在北大做图书管理员,一边给赴法留学的同学募捐,一边跟着李大钊读各种理论著作,每天忙的不可开交。
他接到家里的电报,知道北京虽好,却不是久留之地。做为长子,必须回湖南尽孝了。
3月12日,毛泽东从北京出发,绕道上海,于4月6日回到长沙。
他让两个弟弟带着母亲也来长沙,然后一起住在李富春和蔡畅家里,准备在大城市寻医问药,看能不能治好母亲的重病。
在长沙治病的时候,毛泽东衣不解带的侍奉母亲,汤药要亲自尝过、出门得亲自扶着,那种细腻程度,就像小时候母亲照顾他一样。
毛泽东希望母亲能健康起来,但文七妹好像有预感,躺在床上拉着三兄弟的手,没完没了的絮叨:
“你们都长大了,不管以后做什么工作,都要做一个好人。”
“平时交往的亲朋好友,我也挺想念的,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那些有恩于我们家的,或者家境艰难的,不管亲疏远近,你们兄弟都要好好报答,不要和你们的爹一样。”
她还嘱咐毛泽东,虽然毛泽建是过继的,但你要当成亲妹妹一样照顾,她还小,只能拜托你这个大哥了。
文七妹说了很久,毛泽东兄弟听着,就像在交代遗言。
可能毛泽东听懂了,便提议去照相馆,三兄弟和母亲拍一张全家福,由于正是农忙时候,毛贻昌在韶山,全家福里就没有他。
文七妹精心打扮一番,换上干净的衣服,把头发梳的整整齐齐,便跟着毛泽东去了照相馆,留下人生唯一的照片。
图片
在长沙治疗一段时间,文七妹的“喉蛾十愈七八,疡子尚未见效”,基本上能治的都治好了,治不了的谁也没办法。
既然如此,留在长沙也没什么意义,回韶山吧。
虽然毛泽东有预感,但他没有想到,这次长沙治病,竟然是自己和母亲的最后一次见面。
10月5日,正忙着“驱逐张敬尧”的毛泽东收到消息,说是文七妹已经去世了,让他回家奔丧。
听闻母亲去世的消息,毛泽东哪里顾得上张敬尧,赶紧收拾东西回韶山。
等他回去的时候,那个对所有人都发善心、并且告诫他做个好人的母亲,已经不能和他说话了,而是躺在冷冰冰的棺材里,等着入土为安。
毛泽东不禁痛哭流涕。
在灵前守夜的时候,毛泽东越想越难过,便写下一首感人至深的《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侧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语,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毛泽东是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知识分子,平时不轻易写祭文,除非情到深处或者政治需要,其中一篇是在陕北写的《祭黄帝文》,另一篇就是母亲去世写的《祭母文》。
可见毛泽东是真的伤心透了。
3
文七妹去世之后,毛泽东正式开始革命生涯。
他又去北京见到李大钊,此后参与建党、秋收起义、抗日和解放战争,一路上有很多失败,也有数不清的荣耀,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母亲说的那句话:
做个好人。
到了1949年,毛泽东已经是新中国的领袖,整个国家的大家长。
在那个年代,两次世界大战塑造了很多硬汉领袖,比如斯大林、铁托、丘吉尔、凯末尔等等,他们这些人有个特点,就是心如铁石。
毕竟见过无数死人,自己又指挥军队杀了几百万人,再软的心肠,也变得冷酷无情了。
毛泽东也亲眼见过死人,还亲自指挥无数场战役,剿灭的国军、日军、美军不计其数。
一般来说,他变成冷酷无情的人,其实很正常。
但毛泽东却没有,反而和没见过世面的年轻人一样,动不动就喜欢哭,有时候还会嚎啕大哭。
他在陕北时和人说过:
“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有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泪。二是跟过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的掉泪。三是看动感情的戏也会落泪。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用过的东西旧了,都舍不得换掉。”
后两个都好说,人之常情,第一种情况才难得。
那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枭雄们觉得,要是听到老百姓哭也跟着哭,就显得太没品味了,给部下留一个软弱的形象,以后队伍就不好带了。
毛泽东不管,就要哭。
1950年8月淮河发大水,安徽省委把洪灾报告送到北京,描述的非常惨烈:
“淮北20县、淮南7县均受淹,其中不少村庄沉没。有些群众来不及逃走,爬到树上被毒蛇咬死。统计受灾人口约990万,占皖北人口一半。”
毛泽东看到这些惨烈的文字,大哭。
等他哭完,随即命令水利部,8月份必须做出导淮计划,由政务院通过,秋初一定要开始动工。
1957年12月,警卫战士探亲回来,顺便带回一个又黑又硬的窝头,告诉毛泽东,农民的生活还很苦,平时吃的就是这种窝头。
毛泽东看着窝头,唰的一下就哭了。
他把窝头掰碎分给工作人员,自己也吃了一大块,边吃边念叨:
“人民当家作主了,不再是为地主种田,是为人民群众自身搞生产,生产力应该解放啊,为什么是这样呢?”
那天他一晚上没睡着,还在想窝头的事,自言自语道“要想个办法。”
第二年,“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跃进开始,这件事造成的争议很大,结局也不好,但这是毛泽东建设国家的一次尝试,初衷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点无可厚非。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毛泽东也有明显震感。
华国锋来报告,说震中在唐山,造成极其惨重的经济损失,尤其是人民的伤亡特别严重,将近24万。
毛泽东没听完报告便嚎啕大哭,是真的嚎啕大哭,身边工作人员都震惊了,他们从没见过毛泽东哭的如此伤心。
华国锋汇报结束,和毛泽东说要去唐山看看,他当场就催华国锋:“你去,抓紧去,去看望灾区的人民。”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
20世纪能力超群的领袖比比皆是,但动不动就大哭的,可能只有毛泽东了。
他不是没有意志力,更不是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他只是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见不得人民受苦而已,和给穷人送米的文七妹如出一辙。
这种悲悯心有天生的基因,但我更愿意相信,是母亲文七妹的博爱和善意,点燃了毛泽东悲天悯人的火种。
如果说开国领袖的能力和理想,可以无限拔高国家的上限,那么悲天悯人的情怀,则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下限。
毛泽东是有悲悯心的开国领袖,所以才能定下“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底线,而不是和斯大林似的,只关心国家飞的远不远,不关心人民飞的累不累。
一个对人民有悲悯心的领袖,听到人民受苦当然要嚎啕大哭。
而他建立的有悲悯心的国家,有执政最低下限在,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4
1959年6月,罗瑞卿、王任重、周小舟陪同毛泽东回韶山。
他站在故居门口,看到小时候游泳的河,墙上挂着和母亲照的全家福,不禁想起童年的日子。那时毛泽东是无忧无虑的少年,现在倒成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花甲老人。
毛泽东在水库里给乡亲表演了花样游泳,到了岸上和乡亲聊天,问亩产多少稻谷?
有人告诉他,亩产能有800斤。
毛泽东有些不满意:“吹牛吧,亩产能有500斤就谢天谢地了,你们要实事求是,科学种田。”可见他并没有相信放卫星的话。
当天晚上,多年没有回乡的毛泽东非常兴奋,专门花了俩小时,写下一首《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曾经那些受苦的穷人,如今成了遍地英雄,当年连饭都吃不上的乡亲,现在也有了稻菽千重。
“喜欢施舍的母亲,你要是还活着,就不用经常给穷人送米了吧。”
图片
第二天早上,他起床之后围着村子走了一圈,工作人员以为毛泽东在散步,没想到走过一条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突然出现一座坟墓。
大家才知道,这是毛泽东父母的合葬墓。
毛泽东站在墓前三鞠躬,放了一个工作人员用松枝编的花圈,肃立良久。
他可能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然后用半生功业来回答母亲:
“我做了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