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1页 | 下页

第7章

“吾国学制,课程密如牛毛,虽成年之人,顽强之身,犹莫能举,况未成年者乎?况弱者乎?”“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

话说在1916年暑假期间的一天,毛泽东步行60公里来到板仓杨先生家中。这是他第一次到板仓看望先生。

杨怀中先生的老家板仓在长沙城北面,那里是一个丘陵地带,周围青山环抱,其中有两座山,一个叫隐珠,一个叫飘峰,这两座山遥遥相对,板仓就是夹在这两座山之间的一个偏僻山冲。这板仓还不是一个山村,它分为上下板仓,杨怀中先生的家就在下板仓屋。

毛泽东在板仓期间,以极大的兴趣浏览了杨先生的藏书,特别是杨先生订阅的那些新书报刊。他一边看,还一边和先生探讨一些学术问题。

有一次,杨先生在和毛泽东闲谈中,说到距离板仓20多公里的地方住着一位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柳午亭先生,说柳午亭先生是一位体育运动的热心倡导者和实践者。

毛泽东这一时期正在悉心研究体育问题,一听说附近竟有体育方面的高人,就按捺不住了,第二天就让一位农民带路,去拜访了柳午亭先生。这位柳午亭先生不是别人,他就是后来人们熟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柳直荀的父亲。

柳先生非常高兴地接待了毛泽东,他们两个人就体育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交谈。

毛泽东一回到板仓,就同杨怀中先生谈起了此行的印象,他称赞柳午亭先生在体育研究和实践上有很高的造诣,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效法的。

毛泽东不但善于结交长者和同龄朋友,而且还善于结交年龄比他小得多的朋友,任弼时就是其中的一个。

1916年秋期,毛泽东在学生阅报室里首次认识了任弼时。

任弼时,原名任培国,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1916年秋考入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入学的新学期,他在一师学生自治会组织的讲演会上聆听了毛泽东所作的《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演讲,使他对毛泽东产生了好奇心和敬仰之情。

在阅报室里,任弼时主动和毛泽东攀谈起来,毛泽东向他介绍了学生自治会的情况,勉励他好好学习,锻炼身体,要能文能武,为改造中国和世界的伟大事业作出贡献。

自此以后,任弼时学习更加勤奋,经常到阅报室和图书室读严复、李大钊等人的著作,还多次参加毛泽东等人组织的学习和讨论。

1916年冬的一天,毛泽东约罗章龙去游岳麓山。二人自清晨8时启程出南门,冒着严寒,准备从朱张渡过湘江。

朱张渡,因朱熹和张南轩而得名。朱熹、张南轩都是宋代有名的学者和诗人,还都在长沙讲过学。湖南知识青年对他们的故事都很熟悉。

毛泽东和罗章龙在朱张渡口的茶亭里坐了下来,他们讨论了朱熹、张南轩在湖南所留下来的思想影响。尔后他们就去攀登岳麓山的麓宫,傍晚时分才下山。在过赫曦台时,毛泽东看到了朱熹和张南轩的联句,忽有所感,吟成了《五律》一首,诗云:

共泛朱张渡,层冰涨橘汀。鸟啼枫径寂,木落翠微冥。

攀险呼俦侣,盘空识健翎。赫曦联韵在,千载德犹馨。

1916年12月9日,毛泽东给黎锦熙写了一封信,他写道:

邵西仁兄大人阁下:

去冬曾上一函,所言多不是,得书解责,中心服之。前之所言,诚自知其不当。袁氏笼络名士,如王、梁、章、樊诸人,均坠其术中,以此联想及兄。其实兄尚非今所谓名士也。事务之官,固不同乘权借势之选,而兄之所处,不过编书,犹是书生事业,并事务官而无之,于进退之义何有?此弟之甚妄言也。辱教:学宜自造,不必因人;心情求全而去偏。此诸义者,皆书诸绅矣。又嘱以常常通信,心中无所见,有之矣,又以为不足质诸左右,增笔墨裁答之劳。今夏阅报,见兄“以国语易国文”一文,私意不尽谓然,拟发所见,以资商榷。又念于此道并无研究,一隅之见,自以为是者,未必果是,为此而止。今乃有进者:古称三达德,智、仁与勇并举。今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之三言。诚以德智所寄,不外于身;智仁体也,非勇无以为用。且观自来不永寿者,未必其数之本短也,或以其身体之弱然也。颜子则早夭矣;贾生,王佐之才,死之年才三十三耳;王勃、卢照邻或早死,或坐废。此皆有甚高之德与智,一旦身不存,德智则随之而隳矣!夫人之一生,所乐所事,夫曰实现。世界之外有本体,血肉虽死,心灵不死,不在寿命之长短,而在成功之多寡。此其言固也。然苟身之不全,则先已不足自乐于心,本实先拔矣。反观世事,何者可欣?观卢升之集,而知其痛心之极矣。昔者圣人之自卫其生也,鱼馁肉败不食,《乡党》一篇载之详矣。孟子曰:知命者不立夫岩之下。有身而不能自强,可以自强而故暴弃之,此食馁败而立岩墙也,可惜孰甚焉!兄之德智美矣,惟身体健康一层,不免少缺。弟意宜勤加运动之功。弟身亦不强,近以运动之故,受益颇多。闻之至弱之人,可以进于至强。东西大体育家,若罗斯福,若孙棠,若嘉纳,皆以至弱之身,而得至强之效。弟始闻体魄、精神不能并完,且官骸肌络及时而定,不复再可改易,今乃知其不然。心身可以并完也,而官骸亦无时不可改易也。愚意如此,不知合兄之心否?余不多言,敬请

教安!

小弟 泽东谨上

毛泽东在信中所说的“身心可以并完”,是他坚持体育锻炼的亲身感受。长期以来,他为了强壮身体,磨砺意志,同时也是为了保持学习的旺盛精力,一直坚持着体育锻炼。

第一师范前面那条宽阔的湘江就是毛泽东常去游泳的地方。为了结伴游泳,他曾经贴出过一张启事,上面写着:

铁路之旁兮,水面汪洋。深浅合度兮,生命无妨。凡我同志兮,携手同行。晚餐之后兮,游泳一场……

同学们看了这则启事,纷纷报名。毛泽东很快就组织了一支100多人的游泳队伍,其中便有蔡和森、张昆弟、罗学瓒等人,他们经常和毛泽东一起来到湘江游泳、畅谈。罗学瓒在毛泽东影响下,潜心学习游泳,逐步认识到了游泳的好处。小小年纪的杨开慧也感到很好奇,就总是跟着这群大哥哥们到江边观看。

毛泽东不但可以横渡湘江,他还常常从猴子石游到相距几华里的牌楼口。在那深秋时节,万山红遍,岳麓山下的枫林披上了嫣红的新装。湘江的碧波,更加清澈晶莹。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这正是毛泽东游泳的大好时节,他和同学们时而向前劈波斩浪,时而仰卧在水面上,观察着天空中那展翅飞翔搏击苍穹的雄鹰。此时的毛泽东,身心充满了力量和信心。就是在那寒风刺骨的冬季,很多同学不敢下水了,毛泽东也毅然坚持到江中去游上一番。

1917年3月,日本友人宫崎寅藏来到了长沙城,专程参加黄兴的葬礼。

宫崎寅藏自号白浪滔天,他曾经积极支持和帮助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黄兴等人有着很深的交往。

毛泽东获悉宫崎寅藏来长沙的消息后,邀请1916年毕业后在外地教小学的萧子暲一起联名写信给宫崎寅藏,请求宫崎寅藏当面赐教。他在这封信中写道:

白浪滔天先生阁下:

久钦高谊,觌面无缘,远道闻风,令人兴起。先生之于黄公,生以精神助之,死以涕泪吊之;今将葬矣,波涛万里,又复临穴送棺。高谊贯于日月,精诚恸乎鬼神,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植蕃、泽东,湘之学生,尝读诗书,颇立志气。今者愿一睹丰采,聆取宏教。惟先生实赐容接,幸甚,幸甚!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  萧植蕃 毛泽东 上

毛泽东执笔的这一件书迹,宫崎寅藏十分珍惜,他和他的后人相继收藏至今。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