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2页 | 下页

古田会议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由于毛泽东在事前做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大量的准备工作,各方面条件都很成熟,所以,会议只开了两天就顺利结束了。后来,由李立三、周恩来主持日常工作的中共中央对古田会议的召开及其通过的决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在毛泽东复职后,红4军“中心的政治领导已确立”,“可以使中央放心”。

再说还在古田会议筹备之时,蒋介石就已经开始策划闽粤赣3省军队“会剿”闽西革命根据地了。在古田会议结束之时,蒋介石的第2次3省“会剿”已迫在眉睫。江西的金汉鼎部已占领长汀,由长汀经河田向连城袭来;广东的陈维远旅向永定、上杭一线移动;福建的刘和鼎部56师已进占龙岩,其先头部队到达小池,离古田只隔一座彩眉岭,仅有15公里。敌军来势汹汹,企图一下子扑灭红4军。

这时候,红4军的给养已经告罄,古田会议一结束,毛泽东立即召开前委军事会议,研究部署红4军的作战方案。毛泽东认为,敌人的主要目标是红4军,只要红4军一走,敌人必定寻找红4军作战而离开闽西。这样,闽西红色区域仍可求得独立的巩固和发展。于是,前委决定:

红4军全部“离开闽西”转战江西,向武夷山中部和赣南进军,以求达到粉碎敌军之“会剿”而后“巩固闽西”之目的。

部队分兵两路:由朱德率领1、3、4纵队,先行出发,北击连城,入连城筹款,然后经清流、归化、宁化,西越武夷山,转战赣南,直捣金汉鼎的后方,在江西开展游击战争。这一行动的目的一方面是打到敌人后方去,转移敌人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原定的争取江西的计划。

另一路由毛泽东率领前委机关和以罗瑞卿为政治部主任的第2纵队及赤卫队向龙岩小池开进,在小池诱敌,阻击东线刘和鼎之56师,牵制和迷惑敌人,掩护朱德率领的红4军主力西进,然后相机撤出战斗,到江西同朱德的大部队会师于赣南。

前委的作战计划传达后,闽西特委有的领导人想不通,写信给前委,要求红4军留在闽西。毛泽东在复信中批评“闽西的同志眼光小”。他还在特委来信的信封上批了“离开闽西,巩固闽西”8个字。

几天后,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等人专程前来为红4军送行,毛泽东又关切地询问特委在工作上还有什么困难?邓子恢说:

“敌人‘会剿’形势这样紧张,红4军4个纵队都走开,靠闽西赤卫队恐怕难以应付。能不能留下1个纵队,配合地方武装打击敌人,帮助巩固发展闽西苏区?”

毛泽东听邓子恢这么说,便向他详细分析了敌情和闽西的斗争前途及红4军的作战部署。他说:

“闽西的同志要把目光放大一些,坚决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敌人从来都是跟着红4军主力部队走的,红4军转入江西后,将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赣敌金汉鼎部必然要往回撤,敌人的‘3省会剿’必将是‘会而不剿’,这就叫‘离开闽西,巩固闽西’。”

毛泽东一席话解开了闽西特委领导人心中的顾虑,使闽西特委对敌人“3省会剿”的形势有了正确的估量。

与此同时,毛泽东也接到了红4军第1纵队司令员林彪写给他的新年贺信。毛泽东是林彪最敬仰的人,他想和毛泽东谈谈心里话。于是,他在信中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认为,中国革命高潮不会很快到来,面对国民党的3省会剿,红4军应当分散打游击,采用流动游击的方式去扩大红4军的政治影响。由于军情紧急,毛泽东暂时把这封信搁置在了一边。

1930年1月3日,闽西大地阴雨连绵。朱德、陈毅率领红4军第1、3、4纵队先行离开古田,向赣南转移。

前委机关暂留古田,毛泽东亲自率领第2纵队突袭龙岩小池之敌刘和鼎部,掩护主力转移。

1月5日,朱德率红4军1、3、4纵队到达连城,江西会剿军也跟着进入连城境内。

毛泽东率领的第2纵队胜利完成掩护红4军主力任务后,又返回了古田镇。

此时红4军虽然处于敌军会剿之中,但毛泽东对于如何打破国民党军的3省会剿早已胸有成竹了,因而他的心情是平静而沉毅的。现在他想到了新年前夕第1纵队司令员林彪送来的贺信。他认为林彪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帮助林彪转变错误思想,并以此教育全军,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利用短暂的停息时间给林彪写一信,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战略主张。

1月5日这一天,毛泽东在古田赖家坊的“协成店”住处,给林彪写出了一封关于《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7000字的长篇回信。他在开头部分是这样写的:

“林彪同志:

新年已经到来几天了,你的信我还没有回答。一则因为有些事情忙着,二则也是因为我到底写点什么给你呢?有什么好一点的东西可以贡献给你呢?搜索我的枯肠,没有想出一点什么适当的东西来,因此,也就拖延着。

现在,我想得一点东西了,虽然不知道到底与你的情况切合不切合,但我这点材料,实是现今斗争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使于你的个别情况不切合,仍是一般紧要的问题。所以我就把它提出来。

我要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呢?就是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

我从前颇感觉至今还有些感觉,你对于时局的估量是比较悲观。去年5月18日晚上瑞金的会议席上,你这个观点最明显。我知道你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但你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在行动上你不赞成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闽粤赣交界三区域的游击;同时,在三区域也没有建立赤色政权的深刻观念,因之,也就没有由这种赤色政权的深入与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观念。

你认为,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的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只有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来一个全国暴动。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形式的大革命。

你的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我觉得是与中国的形势不适合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

毛泽东在信的末尾部分写道:

“所谓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释,这点是许多同志的共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我说你欲用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不是说你有单纯军事观点和流寇思想。你显然没有此二者,因为此二者完全没有争取群众的观念,你则是主张‘放手争取群众’的,你不但主张,而且是在实际做的。我所不赞成你的是指你缺乏建立政权的深刻的观念,因之对于争取群众促进革命高潮的任务,就必然不能如你心头所想的完满的达到。我这封信所要说的主要的就在于这一点。”

毛泽东将信写好后,让工作人员油印了几十份,给林彪送去了一份,其余的分发到红4军各级部队的党内主要负责人和地方党组织。

1纵队党委秘书欧阳毅收到了毛泽东给林彪的长信,一看是批评林彪的,就没有直接交给林彪,而是交给了纵队党代表彭祜。林彪看了此信后,脸色郁闷,没有吱声,顺手把信放在桌子上了。

后来在1948年2月28日,林彪得知中共中央决定重新发表毛泽东这封信,立即从东北写信给毛泽东,说这封信在重新发表时希望不要点他的名,希望删去有关批评他的话,理由是“不在群众中引起误会”,避免“种种无益的猜测”。毛泽东同意了林彪的意见,后来在修改时删去了他的名字和有关批评他的话,并将这封信定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重新发表了。

再说毛泽东就要带部队出发了,因贺子珍已经怀孕6个多月了,不能随军,他就找到曾志,交代说:

“曾志,我要带部队去江西,贺子珍怀孕了,无法随我走,她留下来,由你负责照顾她。”

曾志一听毛泽东这样说,以为毛泽东是让她离开工作,专职去照顾贺子珍,不由得火了,大声说:

“我有我的工作!哪有时间伺候她生孩子?”

毛泽东本意是嘱托曾志关心一下贺子珍,没想到她竟然莫名其妙地发这么大的火,顿时也生气了,嗓门一下子提高了:

“就是要你照顾!”

曾志也不示弱,大声地顶撞毛泽东说:

“就是不照顾!”

“一定要你照顾!”

“我是党的干部,我有那么多工作要做,哪能成天去护理她呀?”

毛泽东这才知道了曾志发火的原因,是她领会错了自己的意思,口气也缓和了下来,说道:

“你这个同志呀!我是让你关照她,哪能让你一天到晚去护理她呢?只不过是要你关心她一些罢了。”

曾志知道自己错了,连忙压低声音解释说:

“我跟贺子珍是好朋友,过去行军都常在一起吃饭睡觉,我从来都关心她,照顾她,你不说我也会这样去做的。刚才是我误解了你的意思。”

“理解了就好!那就多多拜托你了!”

曾志后来曾经回忆说:“在那时,我们年轻人虽然崇敬毛主席,但却并不惧怕他,那时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还没有变为神,所以我敢胆大妄为地与毛主席吵架。我想这大概是我此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对毛主席发火,后来每当想到此事,心中都深感内疚。”

1月7日,毛泽东带着前委机关和罗瑞卿等人率领的第2纵队,按照既定方案离开古田去江西,寻找红4军主力。曾志便将贺子珍接到了她的住处。此时蔡协民去了厦门,找省委汇报工作,她就与贺子珍同睡一张床,合盖一条被。此后,贺子珍想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就到龙岩党组织办的一所中学念书去了。

毛泽东率部由连城以东的姑田进入清流、宁化、归化县境,向武夷山挺进。他在第2纵队这一时期,与罗瑞卿朝夕相处,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罗瑞卿也从毛泽东那里学到了许多领导方法和指挥艺术。

1月9日,朱德依照原定方案率部经连城、宁化进入江西,挺进赣敌金汉鼎的后方。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红4军主力由闽入赣如期调动了敌军。国民党军“3省会剿”总指挥金汉鼎发觉红4军大队入赣,其老巢受到威胁,为保自身利益,除留少数兵力驻守长汀、上杭外,迅速将其主要兵力从闽西撤回江西,防堵红4军主力。

此时,福建国民党军内部发生了内讧。盘踞在闽西北的暂编第2师师长卢兴邦,联合海军陆战队省防司令林忠,袭占福州,逮捕了省府人员,并以一部向暂编第1师控制的漳州挺进。参与会剿红4军的刘和鼎部因福州政变,急速开往泉州至福州一线,加入讨伐卢兴邦的行列。

粤军陈维远部见总指挥金汉鼎和刘和鼎相继撤兵,也连忙撤回了广东。至此,国民党军第2次3省会剿闹腾了一阵后便不攻自破了。

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从广昌出发,到达宁都东韶红色区域,等候毛泽东率领的前委和第2纵队前来会合。

1月中旬,毛泽东率部越过武夷山,向江西广昌挺进。征途中的行军队伍同迂回曲折群峰起伏的武夷山在纷飞的大雪中相互交织成一幅雄伟壮丽的画图。毛泽东回首往事,憧憬未来大好的革命形势,情之所至,在马背上写下了富有诗情画意、充满革命激情的著名辞章《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1月下旬,毛泽东探悉红4军主力在东韶,遂率领前委机关和第2纵队由洛口入东韶。

1月24日,毛泽东、罗瑞卿等率前委机关和第2纵队到达东韶,与朱德、陈毅率领的红4军主力会师。

此时的赣西南,革命形势已有了较大发展。毛泽东鉴于国民党军主力离红4军都比较远,周围仅有一些小股敌人,环境比较安定,就当机立断,决定以纵队为单位分兵,将4个纵队分别部署在宁都、乐安、永丰、藤田4县,以15天为期,开展游击活动,充分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扩大地方武装和红4军,巩固和扩大赣西南红色区域。同时在红4军内掀起一个贯彻古田会议决议的热潮,由各部按照决议内容逐条检查本部队各支部存在的问题,自上而下掀起一个反对不良倾向的群众运动。

毛泽东在红4军第2纵队召开了大队以上干部会议,总结贯彻古田会议决议的经验,提出了革命军队管理教育的7条原则:

1、干部要处处以身作则,做战士的表率。2、干部要深入群众。3、干部要时刻关心战士,体贴战士。4、干部要学会发动战士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走群众路线。5、说服教育重于惩罚。6、宣传鼓动重于指派命令,反对命令主义。7、赏罚要分明。

毛泽东在讲到第6个原则时,给大家讲了一个三国故事,他说:

“三国时老将黄忠本来年迈体衰,很难取胜夏侯渊。可是诸葛亮使了一个激将法,把黄忠的勇气鼓动起来了。于是黄忠立下军令状,如不斩夏侯渊于马下,提头来见,愿受军法处置。结果,黄忠果然杀了夏侯渊。”

毛泽东最后说:

“时代不同了,我们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有高度阶级觉悟的,我们用不着激将法。但是,我们却要学习诸葛亮善于做宣传鼓动工作,用宣传鼓动提高战士的阶级觉悟,启发大家的革命英雄主义。”

就这样,毛泽东率领红4军又进入了一个稳定的上升发展时期。而此时在湖南家乡带着3个孩子的杨开慧却是度日如年。她对毛泽东的思念日甚一日,苦苦等待,又是大半年过去了,依然没有见到来信。1930年1月28日,杨开慧在《散记》中写道:

“无论怎样都睡不着,虽然是倒在床上,一连几晚都是这样,合起来,还睡不到一晚的时辰。十多天了,半个月了,一个月了,总不见来信,我简直要病了。我设一些假想,脑子像戏台一样,还睡什么觉?人越见枯瘦了。太难过了,太寂寞了,太伤心了。这个日子我简直想逃避它。但为着我这个小宝,我终于不能逃避。又是一晚的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里是他,一头里是小孩,谁也拿不开。我要哭了,我真要哭了。我怎么都不能不爱他,我怎么都不能不爱他!”

这正是:战乱夜夜扰离人,散记字字值千金。

等闲不是弱女子,铁石人儿亦惊心。

欲知杨开慧母子后来情形,请看本卷后边内容。

东方翁曰:红4军“九大”与“八大”的反差太大了。毛泽东的方法是先民主后集中,民主是有引导的民主,而不是七嘴八舌;集中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而不是主观武断的集中。“九大”会议经过长时间的而不是仓促的、细致的而不是粗疏的准备工作,很快就结束了,顺利地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收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工效。应该说古田会议的典范作用,足垂千古!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