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3页,当前在第3页 | 下页

这个草图引起北京市公安局和公安部保卫局的高度重视。山口隆一的职业是法文图书馆“中文部图书目录编辑”,而不是经营消防器材的商人,他画这个图的用意是什么?信中提到“10月1日发货”正是新中国的国庆节。山口要用什么手段在天安门搞破坏呢?于是公安人员密切监视与山口隆一有来往的人员,很快便牵出了一个美国间谍,此人叫李安东,是意大利人。公安部长罗瑞卿请示周恩来后,于9月26日逮捕了李安东和山口隆一,并对李安东在甘雨胡同住宅进行了搜查,缴获迫击炮1门、手枪1支、手枪和步枪子弹235发;随后在1951年又逮捕了与此案有牵连的意大利人马迪懦和法国人魏智,还有哲立、甘斯纳及中国人马新清,并在马迪懦家中缴获了迫击炮弹、步枪子弹、手枪子弹等259发,手榴弹8枚,迫击炮弹弹头和底火、兵器零件等273件。1951年8月17日,北京市召开公判大会,由罗瑞卿亲自担任公诉人,对李安东等人进行宣判。李安东、山口隆一被判处死刑。马迪懦被判处无期徒刑。魏智、哲立、甘斯纳及中国人马新清均被判处有期徒刑。判决后,李安东、山口隆一被处决(马迪懦、魏智、哲立、甘斯纳在监禁一段时间后,被驱逐出境)。8月1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全版刊登了北京市人民法院判处美国特务间谍李安东死刑的新闻。起诉书说:“李安东和山口隆一合谋,妄图于1950101日我国国庆节大会时,炮击天安门检阅台,一举谋杀我参加国庆大典的国家元首和中央人民政府各首长。

再说9月19日,毛泽东为早年老同学张维的母亲80寿辰书写了一副对联: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9月20日,毛泽东获悉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要为他修缮韶山故居和修通从长沙通往韶山的公路,立即写信给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和省委第一副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并告中南局第三书记邓子恢。他在信中写道:

克诚、首道并告子恢同志:

据说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现正进行在我家乡为我建筑一所房屋,并修一条公路通我的家乡。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

毛泽东 9月20日

接着,毛泽东在罗荣桓关于提升一位军长为兵团副司令员的报告上批了“同意”后,又写道:

荣桓同志:

你宜少开会,甚至不开会,只和若干干部谈谈话及批阅文件,对你身体好些,否则难持久。请考虑。

9月21日,毛泽东将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9月16日关于治淮工作给华东局和中央的报告批转给周恩来。他在报告上作出第4个根治淮河的批示:

周:

现已9月底,治淮开工期不宜久拖,请督促早日勘测,早日做好计划,早日开工。

毛泽东 9月21日

9月22日下午,王季范被接到中南海与毛泽东会晤。

本传前面已经多次讲到了王季范,尚需补充的是,毛泽东早年在长沙进行革命活动的时候,曾有几次被国民党军警追捕,都因王季范救援掩护,方得度过难关。自1927年“马日事变”后,他与表兄一别20多年,未曾谋面。

王季范一直在长沙、湘乡等地从事教育工作。他同情和支持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曾多方赞助进步学生、进步老师的革命活动。全面抗战爆发后,王季范提出请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介绍其独生儿子王德恒前往延安参加抗战。徐特立当即表示,一定鼎力相助。没多久,王德恒便辞别父母、妻儿到了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那时候,他的女儿王海容才1岁多,儿子王启华尚在襁褓中。1940年春,王德恒从抗大毕业,1944年随王震的支队回到了湖南,在桃源县工作,进行地下活动。不久,他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年仅30岁。噩耗传到延安,毛泽东深感悲痛。但因事关军事机密,他未将王德恒牺牲的消息告诉王季范。在此后数年间,王季范照旧年复一年地给表弟毛泽东和儿子王德恒写信。他多次拜托毛泽东对王德恒严加管教,使之成材,为国为民效力。他还反复告诫王德恒,务必要聆听毛泽东的教诲,不可一日懈怠,为表叔也为家人争光。

此次王季范来京,是应毛泽东的邀请,在9月21日与夫人萧拾英一起,由儿媳萧凤林、孙子王启华、孙女王海容陪同,离开长沙,登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他们刚下火车,毛泽东即派秘书前来迎接,把他们一家人接到北京饭店住下。

毛泽东见到王季范分外高兴,他久久握着表兄的手,深情地说:

“九哥,你终于来了。”

王季范带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眼里充满了泪花。他也激动地说:

“润之,我早就想来看你了。只是学校里的事情分不开身啊!”

“九哥,当年我在湖南读书时,闯了祸,张干校长要开除我。多亏你帮忙,才了结了那桩公案。”

“润之,那时候你的胆子也不小啊!”

二人说罢,哈哈大笑。王季范把家人一一介绍给毛泽东,王启华、王海容都亲热地叫毛泽东“主席公公”。毛泽东把王季范引进菊香书屋,在陈设简朴的客厅里坐下来。他说:

“九哥,我们两人分别已有23个年头了吧?”

王季范扳着指头算了算,说:

“对了。想不到时间过得这么快,我们都是两鬓白发了。”

王季范一家被安排住在北京饭店,心里很不安,他对毛泽东说:

“润之呀,像我们这种对革命没有贡献的人,住在那样高级的北京饭店里,实在感到惭愧和不安啊!”

毛泽东说:

“这些年,你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可大啰!”

“润之,快莫这么讲,我有什么贡献?还不就是摆摆粉笔么。”

毛泽东正色道:

“九哥,不说你对我有大恩大德,就是你过去搞了几十年的教育工作,为国家民族培养出多少人才!教书就是有益于人民的,就是有贡献的么!更何况你对革命事业一直很同情,鼓励学生参加革命,还把九哥你唯一的儿子德恒送到延安学习。”

毛泽东想起两年前王季范向他提出的治国方略,又说:

“九哥,你提的那3条建议——用贤才、立法制、崇道德,极好。我一定谨记在心,尽量采纳。”

王季范看着毛泽东眼睛里布着红丝,便问道:

“你晚上是不是没有睡觉啊?”

毛泽东笑了笑,说:

“这是我的习惯,从延安时起,我就养成夜里工作的习惯。”

王季范关切地说:

“现在进城了,情况不同了,你该改改这个习惯了,不要影响了身体。”

毛泽东摇摇头,笑道: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这个习惯恐怕难得改了。”

毛泽东和王季范共进晚餐,他拿起酒杯,给王季范斟上一杯低度葡萄酒,王季范推辞道:

“润之,你是国家主席,让你敬酒,岂敢岂敢!”

毛泽东说:

“九哥,你是我的老师,学生尊敬老师,应该应该。”

晚宴结束后,毛泽东把王季范请到书房叙话,这才把王德恒在延安的情况及回到湖南桃源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的事一一告诉了表兄。他望着年近古稀、须发花白的王季范,垂首恭立,悲从中来,好半天,才哽咽着说:

“九哥……你把德恒交给我,可我没有照看好他,自当难辞其咎啊!”

说着,禁不住两行热泪潸然而下。儿子牺牲的消息,令王季范老泪纵横,肝胆俱裂。但他见毛泽东如此自责,便极力忍住心中的悲痛,安慰毛泽东说:

“润之老弟,快莫这样讲。为了国家安宁,你几十年东奔西忙。为了人民翻身,表弟媳杨开慧慷慨就义,泽民、泽覃兄弟血染疆场……德恒以你作楷模,为天下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而壮烈牺牲,他死得重于泰山,自当含笑于九泉。家人也以他为荣,夫复憾哉?!”

毛泽东紧紧握住王季范的双手,说:

“九哥,你说得极是哩!德恒是个好伢子,这也是你当父亲的教育之功!人民是忘不了的,我毛泽东也是忘不了的!你要节哀,多多保重,还要照顾好他的一双儿女,他们是烈士遗孤啊!有何难处,可以直接找我。我们是一家人,不必客气……”

自此以后,王季范在北京和毛泽东过从甚密,时常成为毛泽东家中的座上宾。王季范觉得毛泽东对自己礼遇太过,深感不安,心里只想为国家做点实事。有一天,他见到毛泽东便直言道:

“润之,我应命来京,是想替国家做事。你交点事给我做,我心里会踏实一些。”

“九哥莫急。”毛泽东从容地说:“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哪会没有事情做?我已经替你盘算了一件事——政务院参事。任务是为国家建设出谋划策。这职务是不是小了一点?”

王季范一听,连连摆手,说:

“润之,你随便给点事做就行。政务院参事,重任在肩,我哪能干得了啊!”

“不!”毛泽东摇摇手,说:“你过去搞了几十年教育工作,见多识广,深孚众望。完全干得了。你给我提出3个治国重点,不是有‘用贤才’一条吗?古人说:‘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我们要建设新中国,就是要选贤任能,唯才是举。你是我的表兄,但更是贤才,我就是请你出来工作嘛!”

王季范听了,很是感动,恳切地说:

“润之,我想加入共产党,你看行不行?”

毛泽东稍微思索了一下,没有正面回答,他说:

“九哥,过去你一直同情共产党,支持革命事业,如今这么大年纪了,还在为党为人民工作,实在可敬可佩。至于想加入共产党,你可以缓缓,因为全国刚解放,共产党发展党员采取慎重态度,吸收党员较少。你最好先参加一个民主党派。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加入民主党派,是很光荣的。你留在党外,更利于这方面的工作,更能发挥你的作用。”

毛泽东一席话说得王季范心里亮堂堂的,他高兴地说:

“润之,我照你说的去做。”

不久,王季范就任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一职。后来,他还被选举为第1、2、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再说在9月23日晚,毛泽东邀约梁漱溟到家中谈话。

此前,梁漱溟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在4月至9月中旬先后到河南、山东、平原3省农村及东北城乡进行了考察,刚回到北京不久。梁漱溟来到菊香书屋,一番寒暄过后,毛泽东即吩咐江青上菜吃饭。梁漱溟歉意地说:

“我因有约请,已经吃过晚饭了。”

江青听他如此说,便端来一盘时鲜水果请他品尝,这才转身来到餐桌旁与毛泽东一起用餐。毛泽东草草用了饭,点燃了一支烟,问起梁漱溟在各地考察的情况,梁漱溟一一作了汇报。毛泽东建议说:

“你看了新解放区,又看了老解放区,但都在北方,还没有看到南方,你还可以再到广东看看。趁热打铁,你的收获会更大。”

梁漱溟说:

“我今年外出的时间长了,想休息一下,挤时间把参观的见闻感想写出来,访问广东就缓一缓吧。”

毛泽东说:

“也好。先写写观感,去南方的事以后再谈吧。”

接着,毛泽东问起他居住的条件如何?梁漱溟说他一家寄居在西城辟才胡同南宽街的一个亲戚家里,住房并不宽裕,生活亦有不便之处。毛泽东当即说道:

“为使你生活、写作更清静些,我让人安排你住到颐和园里边去,你就在家等候安排吧。”

徐冰很快便派人把梁漱溟一家接到了颐和园内石坊附近的一座小巧而精致的四合院里居住。梁漱溟对毛泽东非常感激。有一次,两人在颐和园信步漫游,梁漱溟走在毛泽东稍后半步,腰身向前躬着,头伸在毛泽东的身前,竖着大拇指,仰望着毛泽东的脸色说:

“毛主席呀,您真伟大哪!真伟大。”

梁漱溟一生极少赞扬人,这次他是真的被感动了。但是毛泽东听了并不高兴,皱起眉头拂了一下手,说道:

“不要这个样子,我们是私交,是老朋友了,这个样子不好嘛。”

此后,梁漱溟在颐和园一住就是两年多,直到有关部门安排他一家人搬到了积水潭边的小铜井一号院居住。

9月2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向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代表们致祝词,他说:

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代表同志们!

中共中央向你们的会议致热烈的祝贺,并对你们的工作表示感谢和敬意。

你们在消灭敌人的斗争中,在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斗争中,克服了很多的艰难困苦,表现了极大的勇敢、智慧和积极性。你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号召全党党员和全国人民向你们学习,同时号召你们,亲爱的全体代表同志和全国所有的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同志们,继续在战斗中学习,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只有决不骄傲自满并且继续不疲倦地学习,才能够对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做出优异的贡献,并从而继续保持你们的光荣称号。

中国必须建立强大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这两件事都有赖于同志们和全体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战斗员一道,和全国工人、农民及其他人民一道,团结一致,协同努力,方能达到目的。当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第一个国庆纪念节日快要到来之际,你们在这里开会,是有巨大意义的。我们祝贺你们的会议获得成功,庆祝你们在今后工作中获得伟大的胜利。

毛泽东在会议休息时,接见了出席会议的代表们。

“老毛,您咯胖呀!”

一位代表双手拉着毛泽东,重重地抖了抖,大声地和他打招呼。毛泽东微微一愣,周围的人全都吃了一惊。毛泽东定睛仔细一看,终于认出来了,朝那人的肩头轻轻地打了一拳,叫到:

“罗瞎子,是你呀!”

“老毛,您到底还记得我这个小萝卜头!”

那人说着,眼泪便扑簌簌地掉了下来。毛泽东哈哈笑了,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

“咯还记不得?‘苟富贵,勿相忘’嘛!”

原来,那位被毛泽东叫作“罗瞎子”的劳模,来自10年内战时期的老苏区。那时候,毛泽东到苏区乡里搞调查,遇到的乡政府主席就是眼前的这位劳模。毛泽东问他的姓名,他自报家门说叫“罗瞎子”。毛泽东说:

“这个名字是绰号,你总得还有个真名吧?”

这位乡政府主席摇摇头说:

“咱家里穷,没上过学,斗大的字不认识一升,是个睁眼瞎,就叫罗瞎子。从小就这么叫惯了,如今在乡政府里当主席,更不能叫官名。要不,人家会说我摆架子哩!再说,自家人这样称呼我,无拘无束,怪亲热的。”

毛泽东连连称赞道:

“好,说得好!‘苟富贵,勿相忘’!就是日后革命成功了,我们也不能像陈胜那样忘了自己共过患难的父老兄弟。”

毛泽东接着讲了《史记》中陈胜称王后家乡的父老在殿上直呼其小名,陈胜因此恼羞成怒的故事。罗瞎子听了,哈哈大笑,他摇着毛泽东的手说:

“要是你以后当了皇帝,不,要是革命成功了,你管天下,我该怎么称呼你呢?”

毛泽东说:

“那你照样喊我老毛就是。”

“好,我记住你的话了。”

罗瞎子万万没有想到,毛泽东在与他分别近20年后竟然还没有忘记当初那句“苟富贵,勿相忘”的诺言。

9月26日,这一天是中秋节,毛泽东和第一届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一起吃饭,农民代表李顺达和工人代表马恒昌分别坐在他的左右。毛泽东说:

“中国山地很多,南方有井冈山、大别山,山西有太行山、吕梁山,就是到了共产主义也不能不要山区。你们住在山区,要好好建设山区,以后要把山区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接着,他举起酒杯,又对李顺达说:

“你住在太行山,那个地方石厚土薄,你做出了贡献,我敬你一杯。”

此后,毛泽东在会议期间,为全国战斗英雄代表题词:

“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

欲知英模们在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请慢慢往下看。

东方翁曰:“苟富贵,勿相忘”,典出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原文是:“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来,陈胜揭竿而起,果真成了秦末农民起义军之王,史称陈王。曾经和他一起种田的老伙计记得他“苟富贵无相忘”的话,就去找他。陈胜却把老伙计给杀了,“由是无亲陈王者”。毛泽东熟知历史典故,随手拈来,教育下属。近20年后,他与故旧相逢,当即道出当年的诺言,且躬身力行。正所谓“圣人以身体之”,“力行近乎仁”,伟哉毛泽东!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