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闻笛

无名氏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此诗作者《千家诗》题赵嘏,但现存赵嘏集中无此诗,《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卷十八署名刘后村,但《后村居士诗》、《全宋诗》均未收此诗,作者待考。

首联扣题泛写所闻笛声。起句采用设问的方法,写听到笛声后,对吹笛人作了猜想,但是吹笛人始终没有出现,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次句写笛声随风飘来,时断时续,这倒符合远处闻笛的特点,颇易为读者所接受。

颔联承上具体描写笛声。三句写笛声之高亢,直上云霄。《列子·汤问》称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句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一典故,说行云真的被高亢的笛声所遏止,以至横亘在空中。四句写清幽而柔和的笛声伴随着冷冷的月光透入我的纱窗。这两句诗用视觉形象来表现听觉形象,还是富有效果的。帘,窗帘。栊,窗棂。

颈联转用典故来写笛声。五句写吹笛人兴致很高,像晋代的桓伊那样连吹了三个曲调。据《世说新语·任诞》篇介绍:王子猷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王在船中,听说桓从岸上经过,便请桓为他吹笛,桓下车,踞胡床,为他吹奏三调。吹奏毕,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诗人运用这个典故,也是在赞美吹笛人的技艺像桓伊一样高超。六句写自己草就了《闻笛》诗,不禁怀念起东汉创作《长笛赋》的马融来了。

尾联注意与首联呼应,七句应起句,表达对吹笛人的牵挂之情。末句应次句,写笛声的余音仍然在空中缭绕。这就从吹笛人和笛声两个方面肯定了笛声的艺术效果,也反映了诗人对笛声非常欣赏。

应当说作者具有圆熟的写作技巧,如结构缜密,对仗工整,于典故也能运用自如。清人俞琰在《咏物诗选》序中说:“凡诗之作所以言志也,志之动由于物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言,言不足故发为诗。诗也者发于志而实感于物者也。”此诗工于描写闻笛,但是通过闻笛表达何志,抒发何情,则不甚明了。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