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公方彬教授:俄向中国倾斜是弱与败的表现,若失败定会加入西方

繁体

近日,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公方彬先生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宣布:我回来了!——在一年多的息声停更之后,公老师如此解释道:“离开基于妥协,回来基于权责”。

醍醐灌顶!公方彬教授:俄向中国倾斜是弱与败的表现,若失败定会加入西方

公教授发文称:我在俄乌战争开打以后,就如此预判认为:

“俄罗斯必败;失败后必倒向西方,并且为了赢得西方信任,必选择足够分量的大国作为投名状抛出……世界政治格局和运行秩序必将因此重构……将以俄乌战争中的队列,确定主导者和被主导者,这个局面同样会维持长久,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政治版图和意识形态”。

公教授当时的表达,受到了一大批“俄粉”呼啸而至的开骂、攻击,囿于当时环境,公教授称,他那时选择了暂时“妥协”,决定“休息一段时间”,而现在,他又一次归来了!

5月25日,回归后的公教授,还发表了一篇长文:《俄罗斯向中国倾斜幅度越大、节奏越快,意味着其战事越吃紧且战争支撑能力越弱》的长文:

公教授在文中称:“……普京率团访问中国阵容庞大……两国加强战略合作,这属于国家意志的范畴,毋庸置喙,但其间一些重大问题必须弄清……”。

公方彬在分析了当前的俄乌战场形势后称:“俄罗斯大幅向中国靠近,唯一说明的就是,没有中国这种体量能力的大国作依托,已经看不到取胜的希望,所以,其一定尽一切可能拉中国下场,至少让西方认为两国已经结盟与其对抗”。

基于这样的推断,公教授认为:“若俄罗斯若战败,也只是现政权的失败,但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不会发生根本变化;新政权领导下的俄罗斯一定加入西方阵营,圆一个欧洲梦,而不是维持现政权制订的包括中俄关系在内的政策……所以,中国需做多手准备,至少要平衡好与第二世界的关系”。

或许,当我们听惯了一种声音,再听到公方彬先生这样的独立思考言论时,不知会否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呢?

其一,关于中国舆论场中,讨论“俄乌战争”的言论宽松度,事实上,还是有一定的自由度。虽然,也是有一定的倾向性,但基本上,不同的观点都能在互联网的舆论场上得以呈现——不过,像公教授这样,如果提出独立性的思考观点,确实更多有被骂之虞。

其二,事实上,最近以来,像俄国问题专家的冯玉军教授,就发表了《与俄三次结盟,都是中国损失巨大》的专论;甚至令人意外的是,像金灿荣教授也似乎是一反常态,近日发表了《中俄结盟,不是一个好选择》的长篇文章;再加上公方彬教授的复出,也再度发出此类文章,似乎预示着关于“俄乌战争”的讨论,有了更大的宽松与自由空间。

还有一个例子,或可以作为反向的佐证,那就是最近,有着“俄罗斯国师”“普京大脑”之称的俄学者——亚历山大杜金,近日开始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注册账号,并不断发表自己的言论。

醍醐灌顶!公方彬教授:俄向中国倾斜是弱与败的表现,若失败定会加入西方

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当年杜金的成名大作——《地缘政治学基础:俄罗斯地缘政治的未来》里,其却宣称“拆分和肢解中国”,要将中国的东北、内蒙和新疆在内的北方地区,纳入俄国的势力范围,作为“战略缓冲区”。

为此,杜金竟然还提出,俄可以与日本结盟,并以“归还南千岛群岛”作为安抚条件,以此拉拢日、韩及印度,对中国形成遏制包围圈。

就是这样一个“中国之公敌”式的人物,现在,都能在中国开设自媒体账号发声了,那么,中国人自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显然也更应是正常事才对。

像公方彬,冯玉军,以及金灿荣们,对“俄乌战争”开始有了不同角度的分析——甚至是逆着所谓“中国主流声音”的观点出现,这并非坏事。

只有更多考量的角度,更多讨论的声音,才能找到最佳的公约数,才能最大程度上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当然,这并不一定代表着公方彬们的观点、理由与逻辑,就完全是对的。

同理,像网红大V宋忠平表达的“俄强大体现在多方面,俄百姓最感欣慰的是俄开疆扩土,强权即真理”,这类完全只唱“鹅鹅鹅”的声音,也一样并不天然代表着“主流或真理”。

只有允许不同的观点呈现,才能将民间、专家智库等更为多元的声音,全面、完整的得以展现,让国家决策有着更好的舆论和民意基础。

事实上,在一个国家中,对于不同的问题,必然会有不同的观点与立场,这本也是正常现象,但是,这样的分歧与争论,却不应成为国民、族群产生撕裂的原因,反而应更多的“异中求同”,最低限度也要保持“和而不同”。

相信即使再怎么分歧的观点,但绝大多数国人的出发点,都一定是为了家国着想,所以,已经重新站起来,并在不断强大的中国,已不可能再会败在外敌手里,而只有内讧、内斗和内乱,才有可能打败和打倒我们。

因此,让不同意见者存在,让不同的声音能够发出,而不是只剩下一种声音,这样的“求同存异”之中国,才会呈现更为民主、自由、和谐的发展前景!【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来源:瑜说还休

本文初摘录于:2024-05-26,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05-26

2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