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表明,人文与科技好似一枚硬币的两面,是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双轮和两翼:只有双轮驱动、两翼齐飞,才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如果一定要论两者谁为先导的话,那么无疑是人文。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科技创新发展,源于人的精神解放——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科技创新成果,是与人类精神解放相随而来的“副产品”;而人的精神解放又有赖人文方面的激荡、唤醒、照亮。
在距今2500年前后的古希腊,西方文明发展到达了一个高峰。著名的“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领域做出了非凡贡献,为人类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为人的精神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几乎在同一时期,古希腊在数学等自然科学方面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一批科学巨匠,其中,亚里士多德横跨人文、科学两界,在人文学科上传承苏格拉底、柏拉图衣钵的同时,在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也有开创性的贡献,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持续了200余年的文艺复兴,是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封建神学束缚,促进了人的思想大解放,使人的创造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由此推动了文化和科技的大发展。那一时期,人类文明星空群星闪耀,社会进步日新月异。回望那段历史,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文艺复兴的启蒙,就没有科技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也就不会有现代欧洲的出现。
近一百多年来,中国也曾有过两次类似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文化运动:一次是发生在近110年前,由胡适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一次在1978年,由南京大学青年教师胡福明一篇文章引发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这两次思想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和一个时期人文与科技的发展。只是这两场中国式的“文艺复兴”持续的时间太短,对后世的影响也就30年左右的光景。甚是可惜。
放眼世界,最能说明人文与科技“唇齿相依”、相辅相成关系的,是我们的北方邻居大熊国。大约160年前,由于社会环境的宽松,大熊国的“文艺复兴”蓬勃兴起,在文学领域先后出现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三大巨匠,多部世界名著横空出世。同时,科技也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出现了创立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创立神经反射学说的巴甫洛夫等世界级科学家。——大熊国的人文和科技几乎同时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后来,大熊国发生了断裂式的社会变革,持续半个世纪的大熊国“文艺复兴”就此中断。……在文化惯性消失后,大熊国的文化差不多又回到了荒蛮年代。大熊国的科技,虽然因有不计成本的举国军工的国策保障,科技在航天及重工业领域挺住了一段时间,但由于失去了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的指引、人文环境的支撑,大熊国的科技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新中落败,被远远地抛在了当年曾与之比肩的欧美国家的后面。曾经的“世界第二”,就这样成了数字化时代的科技弃儿。大熊国一个半多世纪的历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或教训是:人文与科技的发展是同步同调、命运与共的,所谓“人文向左,科技向右”,只可能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与人文领域一片荒芜相应的,必定是科技创新发明上的颗粒无收。
其实,我并没有能力从学理上阐述人文与科技的关系,之所以生发以上这些感慨,是因为近几年因中美贸易摩擦而起的所谓“卡脖子”问题,以及围绕这一问题如何解决出台的强化理科教育等相关政策措施,让我有感要发。——如果只是强化理科也就罢了,有人竟扯到根本就不存在的“重文轻理”的问题,甚至扯到科举时代的考试“学科”设置,来反思当下的卡脖子问题。
重视理科教育肯定是对的,问题是强化理科教育就一定要挤压人文学科的生存空间么?或者说,人文学科如果进一步衰弱下去,理科教育就能好起来么?之所以说是“进一步衰弱”,是因为这些年来我们的文科教育实在衰落得不像样子。去年年底,张雪峰在一场直播中说:“文科都是服务业,什么是服务业?总结称一个字就是‘舔’,就是‘爷我给你笑一个’。”这话确实很难听,很刺耳,但实情大致不差。别的不说,我们单去看看人文社科领域这些年所谓重大的理论成果,以及复旦、人大等高校一些人文教授在公共媒体上的胡言乱语,就知道张雪峰的“胡说”还是有些根据的。
事实上,早在“卡脖子”问题出现前,理科教育的危机已经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钱学森“为什么中国(现在)培养不出大师级人才”的世纪之问。很多人只是注意到钱学森所说的理工科教育,其实,这些年的人文学科教育又何曾培养出过一位“大师级人才”,或者有一项拿得出手的堪称世界级的人文社科成果?
说到“大师”,许多人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孕育了钱学森等人的民国时期,那确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比如,那时的清华,文科有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大国学导师,理科有叶企孙、熊庆来、李济、赵忠尧等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仅存在了8年的西南联大,任教的大师以及所培养的大师级学生,更是人数可观,群星璀璨。
再说“卡脖子”问题。事实上不只是科技,我们的人文其实也被卡住了脖子。与科技被外人卡脖子不同,人文是我们自己卡住了自己的脖子。——只有解放了人,才能解放生产力,社会及经济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知道文化是一国之软实力还不够,还要知道软实力太软,“硬实力”就一定硬不起来。
来源:梁溪客
本文初摘录于:2024-06-14,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06-14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上任两个月以来,特朗普不断向俄罗斯发射“甜蜜”讯号。普京感受到了。但他表面上说愿意和特朗普携手解决俄乌冲突,实际上却几乎没有做出任何让步。乌克兰斯拉夫扬斯克被的一... 2025-04-02
- 泽连斯基宣称普京很快会死,三天后普京座驾发生爆炸。此事在全球引发关于泽连斯基策划暗杀行动的种种猜想。泽连斯基是否真的策划了此次暗杀行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事曝露出... 2025-04-01
- 特朗普:普京可能在拖延,谋求西方更多让步参考消息网3月27日报道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3月26日报道,特朗普总统承认,他推动的快速结束俄乌冲突的行动遇到了障碍。他说... 2025-03-31
-
泽连斯基:乌克兰不会将以往美国军援视为债务,但可为未来援助提供补偿
【环球网报道】据《乌克兰真理报》援引《欧洲真理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3月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乌克兰不准备在与美国达成的矿产协议框架内,将过去几年美... 2025-03-29 -
白宫说,美国将对所有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或中国制造的船只收取巨额停靠费(每次100-350万美元)。美国的贝莱德公司强行收购李嘉诚的长和实业43个港口,显然也是为收取巨额... 2025-03-28
-
美防长 Signal 群组发布涉密作战计划详细聊天记录曝光(注解版)
美媒《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戈德堡被国安团队高层拉入 Signal 涉密群聊,并提前知晓美军空袭也门胡塞武装计划的事件引发政治地震。特朗普、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等人试图淡化... 2025-03-28 -
西方史读多了、入迷了,一定会变傻,变成二傻子。 谁若不信,我就举两个“古罗马史”的例子给大家看。 第一个例子。美国学者斯塔夫理阿诺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5-03-26
- 无论古希腊史专家们如何努力地从“学术”高度去拯救,曾经横行一时的“古希腊史”、“苏格拉底”“柏拉图”之类,都无可收拾地变成了童话、神话或者是茶余饭后的笑话。当然,... 2025-03-26
- 3月24日,《时代》周刊发表了记者西蒙·舒斯特对泽连斯基的专访。在专访中,泽连斯基回应了在白宫和特朗普、万斯的争吵,表示“把这件事留给历史”。在争吵之后,泽连斯基的支... 2025-03-25
-
22日,俄军再次轰炸基辅,高射炮弹幕在基辅上空炸开,俄军无人机长驱直入。杰斯尼扬斯基区的居民裹着毛毯蜷缩在地下室,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出实时战报——第聂伯罗区变电站遭袭... 2025-03-25
- 基督教是佛教的分支吗?咱们看几副图。图一是欧洲现存最早的耶稣雕像,不但是张亚洲人的脸,他还穿了一副袈裟,看图二唐僧,耶稣袈裟跟唐僧同款。(欧洲现存最早的耶稣雕像)... 2025-03-24
-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2024-10-19
-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 2024-09-16
-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闻和故事所包围。然而,有些故事,它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华... 2024-08-04 -
布林肯访华期间,有一些奇怪的事一直想谈谈,还是本着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来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布林肯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怪事?当时网络出现顶级流量的骑墙公知抛出的“... 2024-05-13
-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谈到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外七条和内七条,总结起来就是十四条理由。外七条:1. 美国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三战是冷战,冷战是混合战争模式。... 2024-01-27
-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睿】刘振亚(亚亚)女士与区桂芝老师先后遭遇台湾当局查水表,或被驱逐出境,或被指控不适任。在台湾风行思想检查的当前,拉扯出一个别有意思的课题... 2025-04-02
-
脑洞:杨晓明被判死刑谣言为什么流传如此之快?背后是14亿人对疫苗安全的深深忧虑。而附条件上市的疫苗企业在上市4年后,按法律有义务给公众一个答案。最近几日,被冠以“科兴... 2025-03-30
-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2020年,所有适龄考生中,能进985的孩子仅1%,50%的孩子进不了高中,80%的孩子无缘本科。有的省份1.3%的考生能考上985,而有的省... 2025-03-30
-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一桩桩毁人三观的丑闻,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不断冲击着大众的认知底线。一、官场秽闻频发,道德牌坊轰然倒地从张瑾瑜,到扬州的戴路,再到近期那... 2025-03-28
-
整天“局”啊“处”啊的,感谢这领导那领导的,党政机关别再滥用这些词了
前几个月,热门段子调侃说凡是公务员回家过年,平日里的小李小张小王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张处、李处和王局。尤其是同学会、家族聚餐一类的聚会上,更是叫的人起劲儿、听的人开心...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