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运作的本质就是“人吃人”

繁体

狗和狗见面,不是闻就是舔。

人和人见面,不是装就是演。

——黑暗中的一束光Y.

传统文化的洗脑,中国人比较信奉“吃什么补什么”,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人上人的话,那你就得吃人,而且还必须得是要吃更多的人才能成为人上人。

把这套公式套在“为什么你现在还在吃苦”的问题上,那就只能代表因为你喜欢吃苦,所以你才会有永远都吃不完的苦。

我说的这么通俗易懂,相信你应该有所顿悟。

人类社会是怎么运作的?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那么你完全可以利用上面相同的逻辑去套公式就好了。大自然的运作方式是“生物链”(简称食物链),所以不难得出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其实也是“食物链”。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就是“人吃人”。

动物最重要的是生存和繁衍,人类也是如此。

像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婚姻、道德、法律、文化等,其实都是奔着解决人类生存和繁衍资源之间的矛盾问题去的。

自古以来,人类历史上的各种冲突、竞争和战争都离不开对生存资源和繁衍资源的分配。像今天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其实也都是如此。

但生存资源和繁衍资源也不是说可以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而且资源和资源之间也是有差距和好坏之分的。

就像人与人之间,也同样有差距和好坏之分。

所以在人性的自私和自利下,人吃人的社会结构才能渐渐稳定下来。如果人不自私自利不为自己考虑的话,那就不是人了。

鲁迅曾经说过:“我翻开历史书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我相信所有走出社会在外务工的人都应该有着“你不想吃人,但你也不想被人吃”的相同感受,这只能说是过去教育的“成功”。

成功之处在于,那些在温室里被精心按照模具培育出来的人,本质上和废物没有任何区别。

因为现实会告诉你,如果你不遵循人吃人的食物链规则的话,那你自己就会成为食物链的最底层,被别人吃干抹净。

所以越是那些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就越能感受得到来自这个社会对你的剥削和压榨。

这种感觉不仅仅是身体的疲劳告诉你的,还有你那千疮百孔的灵魂,也在艰难的承受着被压抑的扭曲。

你渴望社会公平,渴望人人平等,渴望人文关怀,但你要明白社会平等,帮扶弱者,人文关怀的背后,是因为弱者还有价值。

现代社会人类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颠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是随着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弱者将无法再依靠数量获得价值。

你可能会觉得当下社会很糟糕,但反过来想想,现在这个社会是不是弱者最好的时代?

只要你愿意放弃奶头乐,自然有机会觉醒破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全球80%的人口将不再被需要,也不能参加到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当中去。

不妨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全中国有80%的人口失业,那将会是什么样壮阔的局面?

所以为了应对这些失业青年,政府和企业应当适量创造些低成本的奶头乐,供人沉迷在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

为的就是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人沉迷在快乐当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颜色产业、短视频、偶像剧和游戏都是在麻痹这些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但是身为底层牛马的你又该如何破局,如何觉醒?

首先你要知道你所接触到的所有信息,对这些信息和道理无条件的全盘接受,带来的只有错误的认知。

不管你是通过看书还是看视频,或者是你此时看到的这篇文章,这些创作者的初衷和本质都是为了流量,并不是完全为了你。

所以你无条件的全盘接受必然是错误的。

如果你将你当前的生活看作是一场游戏,在游戏中升级变强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氪金,也就是钱。

然而钱从哪来?答案是稀缺技能和空闲时间。

稀缺技能其实很好理解,不管是靠技术吃饭还是靠管理吃饭的人。

但是空闲时间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因为每个人都被工作家庭充实,所以导致很多人都没有独属于自己的时间。

充实就是代表你每天都在过着重复的人生,每天都一样,与其活的像台机器,不如从现在开始每天挤出一点空闲的时间。

当然让你挤出来的空闲时间,是为了让你的大脑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思考什么才是你想要的生活,是数年如一日的枯燥与机械,还是每天都要有每天的精彩。

据我了解,那些能够掌握空闲时间去为自己的人生思考的人,收入都远远要比普通人高出不少。

因为当一潭死水的思想湖面开始出现细微涟漪时,整个思想湖泊也不再会是死水一潭。

水不动就是废水,人不动就是废人。

☆公众号的推送算法改变,建议置顶标星,点赞和在看,否则可能接收不到本篇文章和公众号的推送。

现在这个世界说真话的往往像小人般不讨喜,而小人往往却伪装的像个君子般肆无忌惮的讨人喜爱。

—— 承蒙大家厚爱,不胜感激,感谢陪伴,深情不待。麻烦帮忙点个左下角的关注,分享给更多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希望能在黑暗的日子里给你带来曙光。

来源:黑暗中的一束光Y.

本文初摘录于:2024-06-21,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06-21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