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许小年在中欧“合世界·共阅读”世界读书日主题直播活动中指出以下几个核心观点:
(1)我们无法从刷屏文章中获取知识;
(2)网络不能成为我们认知的主要来源;
(3)读书就要读经典;
(4)泛读与精读结合阅读的同时保持思辨。
01 “刷屏文章”无法获取知识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能够从网上看到各种各样的文章,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常常会收到校友们传来的“刷屏文章”。
这些文章在网络以及社交媒体上非常流行,但我总跟他们说:
“少看微信多读书。”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我看来,绝大多数网络上的刷屏文章对于建立起一个人阅读、理解和分析的框架并没有帮助。相反,这些文章还会给你一种错觉,让你误认为读了它们就拥有了知识。
其实不然,这些文章你读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变得无知,因为你的分析和归纳能力被帖子中的惊悚语调和混乱逻辑所冲击,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独立思考,选择随波逐流而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最终只会迷失在这些被大家传来传去的所谓的分析文章之中。
02 信息转化为知识 人脑不可替代
我想首先要从数据、信息和知识三个基本概念说起。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是认知跃变的过程。
我们会发现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现象——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爆炸,并不意味着人类所获得的知识会同时呈指数级增长,相反,人们的知识反而有可能更为贫乏了。
究其原因,在于人脑的不可替代性。
在大数据和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似乎并没有获取比以往更多的知识,原因正在于两个转换上的能力不足。从数据中提炼信息的能力不足,可以用人工智能加以弥补,但是从信息到知识的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能力只能靠人类自己,而这项能力大大落后于科技进步的速度。
数据|data
来自世界的信号,它是我们观察这个世界上的事物所用的最原始表达,在数字化时代,这些表达如图像、声音、语言文字、符号等都变成了数字;
信息|information
我们从数据中提取的有用元素;
知识|knowledge
有组织和有逻辑关联的信息,代表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03 网络不能成为我们认知的主要来源
获取了信息并不意味着你拥有了知识。
从信息到知识的转换,需要有一个分析和综合的框架,即建立起信息之间系统性的逻辑关系。如果没有这样的框架,那么信息永远是零散的、价值不高的,永远停留在感知阶段,不能上升到认知的高度。
如何将感知转换为认知呢? 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读书。
读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读书的主要目的是汲取知识和建立学习的方法论。和网络文章不同,好书一般有相对完整的结构,较为清晰的逻辑链条,由浅入深地展开论述,作者已将他获取的信息提炼为知识,不仅易于读者吸收,而且有助于读者参照他的方法,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梳理,思考和总结事物间的逻辑关系,逐步深化对事物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自己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中国人对手机的迷恋几乎是无以复加的。
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如果继续依赖网络,将其作为知识的主要来源,那么最终只能获得碎片化、无组织的信息。
认知能力丧失的征兆已经开始出现。
比如对于同一件事,网络上时常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到底谁对谁错,因为缺乏判断能力,有些网民和读者会感到困惑。这个判断能力就是我们讲的认知能力,而认知能力的核心就是分析和总结的框架。
04 坚信读书就要读经典
网络文章不应该作为知识的主要来源,而只能当作一个信息来源。同样值得警惕的还有追逐畅销书的倾向。
我一直坚信读书就要读经典,而衡量一本书是不是经典,最好的标准就是看它能否经得起时间考验。读书就要读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大浪淘沙而留下来的书籍。
05 阅读并保持思辨
经典著作很多,采取泛读和精读结合的方式,把握脉络,抓住关键节点,在阅读的同时,保持思考,建立自己分析和归纳的框架,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最终在经典书籍阅读中受益。
来源:春秋愚林
本文初摘录于:2024-10-07,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10-07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2024-10-19
-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 2024-09-16
-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闻和故事所包围。然而,有些故事,它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华... 2024-08-04 - 布林肯访华期间,有一些奇怪的事一直想谈谈,还是本着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来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布林肯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怪事?当时网络出现顶级流量的骑墙公知抛出的“... 2024-05-13
-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谈到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外七条和内七条,总结起来就是十四条理由。外七条:1. 美国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三战是冷战,冷战是混合战争模式。... 2024-01-27
- 17日的联合国大会上,面对白头鹰对熊猫持续传播虚假叙事进行污蔑抹黑,耿爽毫不避讳的说,如果熊猫真的向大毛提供军事补给,战场的局势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了。这话虽然打的... 2025-01-20
- 冷漠是社会的毒瘤,它将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悄然摧毁。Hi~ ,我是大秋现在,一个奇怪的现象逐渐显现:人们似乎越来越对社会热点话题漠不关心。这种“事不关己”的态度背后,隐藏... 2025-01-20
-
从‘10块’到‘400块’:新农合背后的沉重与希望——请对农民好一点
农民,自古以来便承载了太多,从为国家粮仓贡献一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如今依然辛苦劳作却难以摆脱困境的现实,他们是中国社会的根基,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群人;而今... 2025-01-20 - 先来看一组数据,根据北师大的CHIPS数据库,是被公认的最权威的中国收入分配与劳动力市场研究领域数据库,这一机构的数据,是非常接近于现实的。该机构还推出这么一个数据:我... 2025-01-20
-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呢,在有些媒体的报道里,一些东西又又又“涨”了。说什么钱包的自由度提高了,家庭新增成员的趋势也向上了。你说这几天刷到这些内容,大家自我感觉如...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