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状:底层毒瘤满身,中层追求财富,上层追求权力

繁体

前言:

这个社会,与丛林世界一般无二。在你看不到的世界里,把人为分了底层、中层和上层。

温馨提示:

本文所写为西方社会现状,请各位龙的传人勿对号入座。

接下来,还是老规矩:无静心,不阅读,否则不如不读。

正文开始:

这个社会有的人,是那些在社会金字塔底部奋力攀爬的小人物,他们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有的人,则是已步入中年,职业生涯遭遇瓶颈的打工人,面对的是家庭与事业的双重压力;

更有那些出身优渥,早已实现财务自由的天之骄子,他们或许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而最为常见的,还是那些自己当家作主的创业者,他们的世界充满了未知与变数。

对于仍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人而言,他们的问题往往围绕着家庭琐事、职场困惑以及人际关系的纠葛。

这些问题,在旁人看来或许琐碎至极,甚至不值一提,但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却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压。

每当他们付费向我咨询,我总是希望能尽己所能,成为他们生命中的那束光,引领他们走出迷雾,提升认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然而,我也深知,真正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一个人若缺乏自我觉醒的意愿,即便我倾囊相授,那些深刻的道理也可能如过耳秋风,难以留下痕迹。

相反,若一个人心中已种下改变的种子,只需轻轻一拨,便能让他从困境中破土而出,重获新生。

但遗憾的是,大多数长期身处底层的人们,由于长时间沉浸在生活的“慢性毒药”中,他们的心灵已逐渐麻木,难以察觉真正的危机所在。

他们往往只关注眼前的烦恼,却忽略了那些潜伏在暗处,更为致命的挑战。

01

底层群体身上的毒瘤

我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这种看似矛盾的心态,其实源于我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在我看来,无论身处何方,底层的社会都如同一个巨大的药缸,其中的“毒瘤”无声无息地,侵蚀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

这些“毒瘤”可能是贫困、无知、偏见,也可能是绝望与自我放弃。

它们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一种慢性的“中毒”状态,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因此,对于那些仍在底层挣扎的人们,我始终保持着一份深切的同情与理解。

我知道,要想帮助他们真正走出困境,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觉醒与自我救赎。

这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旅程,但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光,能勇于认清自我,希望就永远不会熄灭。

说到社会分层的现象时,我们不得不提一个社会现象:底层社会群体,长期所遭受着一种特殊形式的“毒瘤”。

这种“毒”,并非源自肉体上的侵害,而是深植于思想与人性之中的毒素。提及人性,人们往往聚焦于其多面性,如贪婪、恐惧、善良与邪恶等,却鲜有人注意到一种微妙而关键的人性特质——容易满足。

从生物学的角度审视,人类作为动物,天生便具备一种易于满足的特性。这种特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许多人深陷社会底层的关键因素。试想,一只饥饿的老虎在捕猎时,展现出惊人的凶猛与攻击性,然而一旦饱腹,即便是面对近在咫尺的猎物,也可能无动于衷。

人类的行为模式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在饥饿状态下,人们往往难以克制消费欲望,对任何食物和物品都充满渴望;而一旦满足,消费动力便大幅下降,甚至对曾经垂涎的美食产生排斥感。这种食欲上的容易满足,是人性的一种直观体现。除了食欲,人类的其他感官欲望亦如此,例如性需求。男性在性满足后,通常会进入一种被称为“贤者时间”的状态,表现出短暂的平静与满足。

同样,情绪层面也极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并快速达到满足状态。

听音乐、阅读小说、观看影视剧等文化活动,都能让普通人迅速沉浸在作品中,实现情绪上的宣泄与满足。

与金钱、地位等客观标准不同,情绪是可以用假象替代,是可以装出来的。

编剧可以创造出超越现实的爱情故事、温暖童年等,通过演员的精彩演绎,让观众代入角色,享受短暂而强烈的情绪体验。然而,这种情绪满足如同泡沫般短暂而虚幻。当潮水退去,强烈的情绪需求再次涌现,因为那些体验并非源自内心真实的情感积累,而是外部刺激的产物。为了满足不断涌动的情绪需求,人们不断寻求新的刺激源,如动漫、游戏、真人秀等多样化的娱乐形式,以及穿越、修仙、后宫、霸道总裁等虚构世界的情节设定。这些廉价的“精神饲料”仿佛无穷无尽,既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也填充了情绪上的空洞。

当人的大脑被这些感官和情绪的满足感充斥时,便很难再产生对更高层次追求的渴望。这种极易获取的满足感,就像一种慢性毒药,悄然侵蚀着底层社会群体的精神世界,将底层的男男女女们,牢牢束缚在既定的社会层级中。

这种精神上的麻痹,不仅阻碍了个人成长与进步的可能性,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与分化。

因此,你需要深刻认识并警惕这种“毒瘤”的危害,努力激发自我的内在动力。

02

中层社会追求金钱

中层群体不仅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更是大众群体中的佼佼者。

这一群体,普遍具备高度的理性和智商,他们深知虚假的满足如同泡沫,虽绚烂一时,却终难持久。一些虚假的满足,比如刷爽文、爽剧,往往缺乏深度和真实性,无法给予他们内心真正的安宁与满足。所以,中层群体不会在爽文、爽剧上过多关注。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大脑结构复杂,分为:动物脑、情绪脑和理智脑三个部分。

动物脑位于脑干,负责基本的感官本能反应;情绪脑则位于中间,控制人的情绪波动;而理智脑,作为最高级的存在,位于大脑皮质层,主导着逻辑与理性思维。当理智脑占据主导地位时,它能够有效地抑制动物脑和情绪脑的过度活跃,引导人们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和行为,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社会中层群体,正是这样一群理性占据上风的人。

他们深知,真正的满足不应仅仅停留在感官和情绪的层面,因为这样的满足虽然能够带来短暂的欢愉,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无尽的空虚与无聊。他们渴望的是更高层次的满足,是那些能够触动心灵深处、带来持久真实感的体验。于是,他们开始寻找一种能够破解动物性满足的“解药”。

这种解药,并非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实实在在的金钱与财富。

当然,这里所说的金钱,并不仅仅指钱有多少,更是指它所代表的一切——财富、成就、满足感、被崇拜和价值感。与感官和情绪的短暂、虚幻、廉价满足相比,金钱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无疑更加持久、真实且充满质感。

追求金钱与财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成就的体验。它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和创造力,还能够为他们提供探索真实世界、体验生活乐趣的条件和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能够获得物质上的富足,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因此,可以说金钱的满足,正是对动物性满足这种“毒药”的有效解药。

它用真实的满足感打败了虚幻的满足感,让社会中层群体在追求金钱与财富的过程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真正的自我。

这正是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金钱与财富的根本原因所在。而绝不仅仅只是贪图花钱的快感。

03

上层社会“权力是最好的春药”

如果说金钱是破解人生困境的解药,那么权力,则无疑是激发人生欲望的春药。

为什么权力这样重要,以至于上层社会的人们,纷纷投身于对权力的追逐之中?因为这背后,隐藏着人性的深刻洞察,与社会的复杂逻辑。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情感关系、工作关系等多种联系,但这些关系往往只是表象。

在更深层次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关系的体现。每个人都在遵循着各自的规则,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实际上就是这些不同规则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在这种碰撞中,权力的确认便应运而生:谁的规则占据了上风,谁就获得了相应的权力;反之,则只能臣服于对方的规则之下。

将这一逻辑推及至更大的社会层面,我们不难发现,社会权力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规则能够胜过大部分人,从而获得其他大多数人的规则臣服。这种权力的获得,不仅意味着对资源的掌控,更意味着对他人行为的引导与影响。

因此,权力成为了上层社会竞相追逐的目标。权力之所以被称为最好的“春药”,是因为它能够给人带来强烈的掌控感和优越感。当一个人拥有了权力,他便能够感受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这种感受会激发他强烈的自信和自我肯定。

同时,周围人的顺从和臣服,也会进一步强化这种心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甚至超越了金钱所能带来的快乐。“特权”和“优越感”是权力带来的两大心理效应。一旦体验过这种特权和优越感,人们便很难再摆脱其诱惑。他们会努力维持并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以确保这种特权和优越感能够持续存在。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权力越大的人,越不愿意轻易退位;即便退位了,他们也往往会在幕后继续掌控权力,以保持自己的影响力和地位。当然,关于权力的讨论往往涉及敏感内容,相关权力话题到此为止。

文末结语

各位读者,写今天的内容,是想告诉大家,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有什么样的思维。

你想成为中层社会里的人,就要努力去想如何创造财富,让口袋里多些花花绿绿的钞票。

但这条路,你想靠上班、打工,基本是行不通的,除非你年薪百万起步。

而且,走这条路,是你必须要有一技之长,要自己去做事,不赚固定的死工资,才有可能实现。

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想成为中层精英群体,这几乎是你唯一的路。

或者,你学会做销售,这也可以不用赚取固定工资,还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和本领。

说白了,你至少要会一样儿才可以。

而你想成为上层,就要努力拥有权力,你或者进入红顶阶层,或者成为企业老板,那你平时的思维以及处事方式,就要多向上层者学习与靠近。

无论你想成为中层或上层社会当中的一员,最为紧要的是,你不能再用底层社会的思维方式,与这个社会进行碰撞。

因为,这压根就是不同的思维系统。

如果你用底层的思维方式,每天都幻想成为中层,拥有金钱和财富,幻想拥有权力成为上层人士,这都是春秋大梦。

如果还不思进取和悔改,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你只配活在社会底层,就是一个无脑的蠢货。

当然,除此之外,你也可以没有任何的人生目标,像一只猪一样活着,每天浑浑噩噩,直到生命的逝去。

轻若鸿毛的人生,对于有些人来说,也是一种正确人生的选择。。。

最后,还是那句话: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当然,我也不是你口中所说之圣人,毫无所求,我也是凡人,生活在这红尘里。

所以,亲爱的读者朋友,无论是你的赞赏,还是点一下”赞“,这些于我而言,都是莫大的鼓励。

衷心感谢我的读者朋友们。愿好运永远与你相伴!

来源:张津铭talk

本文初摘录于:2025-01-04,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1-04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街道办人员向摊贩索要保护费,芙蓉王岂能成摆摊入场券?

    街道办人员向摊贩索要保护费,芙蓉王岂能成摆摊入场券?5月11日,郑州经开区联合调查组发布关于媒体报道经开八大街地铁口夜市摊贩收取香烟初步调查情况的通报:经初步核实,经... 2025-05-13
  • 170多人报案:高价买的宠物,7天就死

    “我之前就听说过市场上有卖‘星期狗’,但想着这个倒霉事不会让我们碰上。”今年3月,武珈和男友决定买一只比熊犬,抱着这一侥幸的想法,他们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武汉本地比熊... 2025-05-13
  • 低胸上衣、抖动胸部,未成年人“擦边”短视频成引流利器

    一名模样十一二岁的女孩,上着吊带、下穿短裙,随着音乐跳舞,做出眯眼、嘟嘴、扭屁股等表情、动作……该短视频下方的评论区,一些留言不堪入目。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在... 2025-05-12
  • “饿了么”一站点两名连襟骑手先后猝死,生前3天每日工作超11小时。

    今天早上,一打开手机,就看到一则快讯:“饿了么”一站点两名连襟骑手先后猝死,生前3天每日工作超11小时。说是山东枣庄一位外卖员在小区门口倒下,抢救无效死亡。点进去才知... 2025-05-12
  • 董小姐不会有事

    看了这个标题,估计很多人不服:不可能,怎么会,那不是已经启动调查了吗?确实,是启动调查了,等调查结束,董小姐大概率会失去当前的职位、学位、地位……但她绝不会沦落到... 2025-05-12
  • 太离谱了!百度导航居然开始在路面上打广告

    太离谱了!百度导航居然开始在路面上打广告

    众所周知,在这个信息时代,大家已经被铺天盖地的广告覆盖,想要使用浏览器搜索一下问题,前面几页都能是广告推广,极其夸张。但最近某款导航软件,更是将离谱妈妈给小离谱开... 2025-05-10
  • 科兴疫苗背后的资本故事,北大教授潘爱华的未名系帝国覆灭记

    科兴疫苗背后的资本故事,北大教授潘爱华的未名系帝国覆灭记

    曾几何时,疫苗接种点人头攒动,大家纷纷挽起衣袖,在医生准备打针时,得知了疫苗的名称——“科兴”。可谁又能想到,这个在2021年创造1280亿营收、956亿净利润的疫苗巨头,居... 2025-05-09
  • “新词”泛滥何时休?

    “新词”泛滥何时休?成都市郫都区苟大权工作室 苟大权伴随时代的脚步,新词新语应时而生,既丰富了语言世界,又生动地反映了我们当下的生活面貌,的确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2025-05-09
  • “她的副院长父亲”成怀疑对象!本科生发14篇SCI论文事件细节曝光

    5月7日,《重庆这8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的微信公众号推文提到,来自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年级的学生刘某乔已发表十余篇SCI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有网友质疑:... 2025-05-09
  • 别拿生命去发生性关系

    别拿生命去发生性关系

    01“心惊肉跳”、“道德沦丧”前两天,朋友圈看流传着这样一个截图,看完只能用“心惊肉跳”、“道德沦丧”来形容这个截图里的内容:是的,你们没看错,竟然有人在售卖HIV患者... 2025-05-09
  • 很多“集中开工”,背后是一场形式主义的表演

    4月27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包括北方某省的一些地方在项目集中开工... 2025-05-09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