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把企业做大了,我们把政府做大了!

繁体

张维迎在《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里说了句很扎心的话:“人家把企业做大了,我们把政府做大了。

这话听着不好听,但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张维迎是谁?

是我最喜欢的经济学家,因为他敢说。

简单介绍下。

他是经济学界的一个“刺儿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研究市场经济、企业家精神这些年头不短了,尤其喜欢讲“市场化”“自由竞争”这类话题,有时候观点犀利得让人听了不太舒服,但往往又挺有道理。

他一直强调,经济发展靠的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扩张。

但现实是,企业这两年活得一个比一个难,反倒是公务员、事业编队伍越来越庞大,考公热一年比一年高涨,仿佛市场经济的尽头,就是体制内的一张编制。

人家把企业做大了,我们把政府做大了!

1

为什么大家更愿意进体制?

这事儿其实很好理解。

从古到今,“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骨髓,最聪明的一批人,都往官场跑。

现在不一样了吗?没变!

公务员考试的热度就能说明问题。

你说,企业家能不能给员工兜底?

能不能保证干到退休都有养老金?

万一公司倒闭了怎么办?

所以大家精明得很,不想拼搏,不想冒险,最稳妥的路就是进体制。

更现实的是,企业这两年日子不好过,特别是中小企业,动不动就被各种政策“优化”掉。

老板熬夜加班,绞尽脑汁想着怎么活下去,结果一个政策变动,市场规则一调整,可能多年努力就白费了。

你说,让年轻人看到这样的环境,谁还敢去创业?

不如直接考个编制,省心又稳妥。

2

创新不如“稳妥”,拼搏不如“关系”

张维迎在书里还提到,中国历史上就是“开放的官场,封闭的商场”。

什么意思?

就是说,做官的路子一直是畅通的,寒门子弟有机会入仕,但做生意的空间,历朝历代都充满了限制。

从汉朝开始,很多工商业都被政府垄断,商人即便做大了,也随时有被收割的风险。

所以,中国的顶级人才,几千年来都去做官,而不是做企业家。

这套逻辑到今天还在。

创业者想创新,得先考虑政策稳不稳、市场开不开、关系够不够。

而考公就简单了,努力复习,拼一把,考上了,后半辈子基本稳了。

这种情况下,你让大家怎么选?

人家把企业做大了,我们把政府做大了!

3

企业能撑起多少人的未来?

政府编制能无限扩张吗?

公务员的工资、养老金、财政支出,最终靠的是市场经济的运转,企业要是倒了一批又一批,钱从哪里来?

你看看这几年,多少曾经风光的企业熬不住倒闭了?

多少创业者被“劝退”,干脆去考编?

企业没了,税收就少了,年轻人就业机会也少了,连社保基金都开始紧张。

大家都跑去考公,可政府最终也得靠市场经济养活,市场不行了,公务员再多又有什么用?

写在最后: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考公热”

我们当然需要稳定的政府,但社会更需要健康的市场。

如果大家都觉得做企业太难,拼搏不如“考公”,创新不如“稳妥”,那长远来看,社会的发展还能靠什么?

张维迎的这句话,确实挺戳心——“人家把企业做大了,我们把政府做大了。

但这个问题,真的值得深思。

来源:小微之声,人家把企业做大了,我们把官场做大了!

本文初摘录于:2025-03-06,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3-08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