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尖锐交锋
——“毒教授”事件实质分析
【提要】安徽庐江中学“毒教授”被正义学生反驳舆论事件,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与新自由主义“人性自私、精致利己”的尖锐交锋。“毒教授”陈宏友之所以认为“西方人种优越、血统优良”,患上严重的民族自卑晚期精神重疾,甚至停职在家沉浸于“教育学心理学”反思,完全无视新自由主义对其深入骨髓的渗透,到了完全不可救药的程度,其根本原因就是新自由主义长期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资本化,已经成为他们这些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如同陈宏友之类的新自由主义惊人言论,已经违背《宪法》和《刑法》,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法治实践向新自由主义亮剑交锋。
安徽庐江中学表彰大会,受邀演讲“毒教授”陈宏友发表惊人言论:“我们如果考了安徽的好大学,你就可以任意选安徽的男人和女人,如果你考了北京的好大学,那么你就可以选全中国的好男人、好女人,如果你考了美国的好大学,你就可以挑选全世界的男人女人”。一位男同学蒋振飞勇敢地冲上讲台:“他,眼睛里只有钱,学习就是为了钱。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该舆论事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与新自由主义“人性自私、精致利己”的尖锐交锋。更深入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导向”的全球一体化与新自由主义“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资本化的尖锐交锋。
一、新自由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新自由主义作为经济学理论和思潮,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苏维埃社会主义实践出现,以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哈耶克为代表。20世纪70年代,伴随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上台,在否定凯恩斯主义应对“滞胀”危机时失灵的声浪中,新自由主义从幕后走向台前,占据了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20世纪80-90年代,由理论、学术向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范式化发展,其标志性事件是1990年进入“华盛顿共识”。在英美新自由主义改革影响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私有化和自由化浪潮。
新自由主义是以反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登上历史舞台的,米塞斯的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计算》一文通过否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经济计算和合理配置资源,否定社会主义可行性。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一书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没有价格机制和自由竞争,无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鼓吹计划经济容易导致独裁政治使人们失去自由,鼓吹自由放任主义。由此概之,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大力宣扬“三化”:一是“自由化”,认为自由是效率的前提;二是“私有化”,认为私有制是人们“能够以个人的身份决定要做的事情”,从而推动经济发展;三是“市场化”,认为离开市场就谈不上经济,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强调三个“否定”:一是否定公有制,认为当集体化的范围扩大之后,“经济”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具“生产率”;二是否定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对自由的限制和否定,必然导致“通往奴役之路”集权主义;三是否定国家干预,认为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都造成经济效率下降。
新自由主义表面上倡导“意识形态多元化”,实际以新自由主义一元指导多元化局面,试图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新自由主义的目标战略,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资本化。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不排除政治和文化的多元化。新自由主义并不是一般地鼓吹经济全球化,而是着力强调要推行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毒教授”陈宏友之所以认为“西方人种优越、血统优良”,患上严重的民族自卑晚期精神重疾,甚至停职在家沉浸于“教育学心理学”反思,完全无视新自由主义对其深入骨髓的渗透,到了完全不可救药的程度,其根本原因就是新自由主义长期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资本化,已经成为他们这些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
被新自由主义完全渗透的“名师”陈宏友,拥有“安徽省第十届青年委员”、“安徽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库特聘专家”、“安徽省高等院校首届省级教坛新秀”、“庐阳区第三、四届人大代表、人大教科文卫委员”等头衔多达30余个,尤其“已做过1800场这样的讲座,这些惊人语言最终阻止他的不是有关组织、不是有关部门、不是其他教师,而是一位中学生,令人细思极恐[1]。舆论事件发生后,“那个‘毒教授’圈子里的同类和西化渗透的急先锋,却见不得跪美舔美遭遇声讨的惨状,不仅绞尽脑汁为“‘毒教授’洗白,而且赤膊上阵,挥舞大棒,讥讽挖苦威胁恫吓这位学生,甚至扣上一大堆帽子”[2],一场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必须展开尖锐交锋,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捍卫改革开放正确方向的大幕必须拉开。
二、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尖锐交锋的大幕拉开
新自由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由西方传入我国以来,经过40年演变发展,如今已不再是仅停留在口头、书面上的理论学说或社会思潮,而是渐渐成为一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3]。新自由主义以“人性自私、精致利己”为价值导向,坚持个人自由至上,本质上是一种极端个人主义,由于切入人性低层次哲学层面,非常容易使人迷惑。当前,新自由主义者“有的是经济利益和外国绑定在一起,有的是精神皈依于外国。为了经济利益和精神利益,他们不介意把这个国家出卖,更不希望这个国家强盛”[4]。如果我们不能保持警觉与警醒,并加以尖锐批判、深刻肃清,将直接影响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毒教授”事件成为舆论热点不久,网络上铺天盖地出现谴责抢话筒孩子、拐弯为价值观沦丧专家陈宏友辩护的文章,并且此类文章阅读量特别大,已经不是自发形成,而是新自由主义在展示力量,并已经高速运转起来,正在投入资源、用尽手段,并试图演变为一场现象级大辩论,企图通过否定蒋振飞这个勇敢的孩子,把马克思主义从青年一代身上扼杀。新自由主义势力的强大不仅体现在教育领域,而且很多媒体试图为陈宏友开脱,集中在虽浅薄但恶毒的三类:一是陈宏友反映现实状况,讲实话、人实在;二是嘲笑爱国情怀是宏大叙事,爱国是生意,是年轻人没有阅历的表现;三是谴责学生不尊师重教,攻击学生是文革“红小将”。这股势力以话语权颠倒黑白,对中国发展方向会构成最严重的威胁。马克思主义必须拉开与新自由主义尖锐交锋的大幕,必须在此次尖锐交锋中胜出,并且必须成为将新自由主义从中国驱逐的转折点。
勇敢的孩子蒋振飞抢的不只是话筒,而是教育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中必然会站出来更多的蒋振飞。我们尤其“期待着在北大、在清华、在北师大,学生把老油渣们赶下台。中华民族的未来属于青年,属于自信的年轻一代,奴颜媚骨的老油渣们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这场冲突是一个标志,是社会思想转换中重大价值观冲突的开始”[5]。近年来,新自由主义“金钱至上观”“精致利己观”“崇洋媚外论”“全球资本论”等在国内大行其道,如入无人之境,甚至很多人的思想被新自由主义完全渗透而浑然不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严峻挑战。勇敢的蒋振飞同学,让社会看到的不仅是教育界拨乱反正的希望,更感受到马克主义必须驱逐新自由主义的紧迫性。新自由主义的末日黄昏和危机时刻已经到来,意识形态斗争的转折点已经出现,但是驱逐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将是艰巨的。
因为在这帮极端的新自由主义公知们眼中,抢话筒就成了天大的罪过,需要以最残忍的方式进行人道灭绝,将“红小将”帽子准备好,诸多或直接或隐藏话外音的视频正在试图误导公众,对这个孩子造成舆论压力。“他们攻击这个学生,是为了阻止更多的学生效仿,他们担心在中国教育的长期布局会因此遭遇彻底的失败”[6]。颇有代表性的如“海边的西塞罗”发帖《抢教授话筒的中学生——“大词过敏症”正在这代年轻人中退潮》,貌似客观公允地推崇“普通人读书并不太可能为自己或为国家的命运起到什么‘翻天覆地’的大推动、大变化。能培养一个独立、善良、理性而能享受自己平凡的生活和思维乐趣的普通公民,就已经是教育的成功了”的极端错误思想,渗透着新自由主义“人性自私、精致利己”的实质内涵。“海边的西塞罗”所希望的“这场风波的当事人,无论那位抢学生还是那位被抢的教授,都不要因为这场风波受到太大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因为陈宏友已经触动了《宪法》《刑法》,诸多新自由主义者之所以成为过街老鼠,无不已经触动了《宪法》《刑法》。
三、以马克思主义法治实践向新自由主义亮剑交锋
觉醒了的青年一代、觉醒了的中国百姓,必将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如同新自由主义“名师”陈宏友惊人言论、新自由主义过街老鼠言论的诸多专家,已经违背《宪法》和《刑法》。
《宪法》规定见序言:“中国人民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必须进行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第24条:“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第5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刑法》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刑法》规定见第120条之3:“通过讲授、发布信息等方式宣扬极端主义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249条:“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陈宏友的血统论,让我们的孩子出国不要回来,在外面和外国人“杂交”,就是严重的民族歧视,其影响如此之坏,最低都属于情节严重,适不适用情节特别严重,就看有多少国人的感情被他严重伤害[7]。 “全球化”的幌子是站不住的,难道“全球化”就是要抛弃祖国、抛弃民族、改变人种吗?全球化由谁主导是个根本性的问题,新自由主义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资本化,在中国无地可藏,必须坚定不移、没有任何缝隙地抵制。中国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追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一体化。
一个社会,允许什么样的思想传播,不允许什么样的思想传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中由居统治地位的政治力量决定;在未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代表广大自由人意志的社会民主管理决定。总之,指望人人可以任意而为的绝对自由化是不存在的。以新自由主义“名师”陈宏友为代表的公知们“潜移默化地宣扬白人至上、西方文化优越感,既培养出精致利己主义者,又产生文化自卑感,最终这些人变为西方反华的工具及耗材”[8]。在这场关乎国家和民族安危的意识形态领域严峻斗争中,我们的人民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高举《宪法》《刑法》的法治利剑,向新自由主义展开尖锐交锋,直至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土地上将新自由主义或彻底驱逐或消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决不允许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兴风作浪、肆意而为。诸多新自由主义公知们在这一场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尖锐交锋中,除非实现凤凰涅槃式的转化,回归国家、回归人民,否则,就请到新自由主义“老家”美国去生活、去信奉吧!
参考文献:
1.《有关“合肥名师”的几句闲言碎语》,谭吉坷德 2023-02-20
2.侯立虹《反西化渗透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为学生抵制崇洋媚外欢呼》,昆仑策研究院,2023-02-22
3.陈培永《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在危害》,《红旗文稿》2017年第12期。
4.《山雨已来!为了祸害中国,他们不肯放过一个有正义感的孩子》,明人明察,2023年2月21日
5.《这仅仅是一个中学小小的冲突,其实是价值观的重要碰撞》,立刚科技观察,2023年2月20日
6.尹国明《那个学生抢下的不仅仅是话筒,而是教育的希望和转折点!》,昆仑策网,2023-02-21
7.张捷《“读书是为和外国人优良基因结合”合肥教授辱华演讲被学生轰下台》,张捷财经观察,2023-02-19)
8.德纳《陈宏友事件的背后》,德纳视角,2023年2月22日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本文初摘录于:2023-02-25,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3-02-25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上任两个月以来,特朗普不断向俄罗斯发射“甜蜜”讯号。普京感受到了。但他表面上说愿意和特朗普携手解决俄乌冲突,实际上却几乎没有做出任何让步。乌克兰斯拉夫扬斯克被的一... 2025-04-02
- 泽连斯基宣称普京很快会死,三天后普京座驾发生爆炸。此事在全球引发关于泽连斯基策划暗杀行动的种种猜想。泽连斯基是否真的策划了此次暗杀行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事曝露出... 2025-04-01
- 特朗普:普京可能在拖延,谋求西方更多让步参考消息网3月27日报道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3月26日报道,特朗普总统承认,他推动的快速结束俄乌冲突的行动遇到了障碍。他说... 2025-03-31
-
泽连斯基:乌克兰不会将以往美国军援视为债务,但可为未来援助提供补偿
【环球网报道】据《乌克兰真理报》援引《欧洲真理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3月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乌克兰不准备在与美国达成的矿产协议框架内,将过去几年美... 2025-03-29 -
白宫说,美国将对所有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或中国制造的船只收取巨额停靠费(每次100-350万美元)。美国的贝莱德公司强行收购李嘉诚的长和实业43个港口,显然也是为收取巨额... 2025-03-28
-
美防长 Signal 群组发布涉密作战计划详细聊天记录曝光(注解版)
美媒《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戈德堡被国安团队高层拉入 Signal 涉密群聊,并提前知晓美军空袭也门胡塞武装计划的事件引发政治地震。特朗普、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等人试图淡化... 2025-03-28 - 3月24日,《时代》周刊发表了记者西蒙·舒斯特对泽连斯基的专访。在专访中,泽连斯基回应了在白宫和特朗普、万斯的争吵,表示“把这件事留给历史”。在争吵之后,泽连斯基的支... 2025-03-25
-
22日,俄军再次轰炸基辅,高射炮弹幕在基辅上空炸开,俄军无人机长驱直入。杰斯尼扬斯基区的居民裹着毛毯蜷缩在地下室,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出实时战报——第聂伯罗区变电站遭袭... 2025-03-25
-
泽连斯基突访顿涅茨克前线!俄方:击落乌军1000余架无人机!美特使:乌“很大程度上”接受不会成为北约成员
据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3月22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2日访问了乌克兰东部陷入战乱的顿涅茨克地区,在东部战略城市波克罗夫斯克附近会见了无人机部队的指挥官。报道称,几个... 2025-03-23 -
乌克兰将举行总统选举,特朗普希望将克里米亚打造为国际度假胜地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梓瑜】据俄罗斯《消息报》、卫星通讯社等媒体报道,美国知名调查记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西摩·赫什当地时间20日在媒体平台“Substack”发文爆料称,美... 2025-03-22 -
俄乌战争持续了3年多,特朗普政府正在开展穿梭外交,试图将俄乌双方带到谈判桌,结束战争。美国《外交政策》3月18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乌克兰是时候接受一个丑陋的和平了》的文... 2025-03-21
-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2024-10-19
-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 2024-09-16
-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闻和故事所包围。然而,有些故事,它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华... 2024-08-04 -
布林肯访华期间,有一些奇怪的事一直想谈谈,还是本着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来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布林肯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怪事?当时网络出现顶级流量的骑墙公知抛出的“... 2024-05-13
-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谈到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外七条和内七条,总结起来就是十四条理由。外七条:1. 美国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三战是冷战,冷战是混合战争模式。... 2024-01-27
- 2025年4月1日,台湾海峡突然成了全球的焦点。一大早,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岛周边组织舰机多向抵近台岛,开始了一次突然的联合演... 2025-04-03
-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睿】刘振亚(亚亚)女士与区桂芝老师先后遭遇台湾当局查水表,或被驱逐出境,或被指控不适任。在台湾风行思想检查的当前,拉扯出一个别有意思的课题... 2025-04-02
-
脑洞:杨晓明被判死刑谣言为什么流传如此之快?背后是14亿人对疫苗安全的深深忧虑。而附条件上市的疫苗企业在上市4年后,按法律有义务给公众一个答案。最近几日,被冠以“科兴... 2025-03-30
-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2020年,所有适龄考生中,能进985的孩子仅1%,50%的孩子进不了高中,80%的孩子无缘本科。有的省份1.3%的考生能考上985,而有的省... 2025-03-30
-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一桩桩毁人三观的丑闻,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不断冲击着大众的认知底线。一、官场秽闻频发,道德牌坊轰然倒地从张瑾瑜,到扬州的戴路,再到近期那...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