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
医药领域反腐持续深入。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180多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多家医药企业的董事长被带走,至少20省份纪委监委就医药反腐问题发声。
不过,就在医药反腐大快人心之际,一些怪论却沉渣泛起,需要仔细甄别。
绝不能让“医疗系统崩溃论”动摇反腐决心
例如,网上近来也出现了一些声音,比如一张网传截图显示,据称是某三甲医院院长的人士称:“这次医疗反腐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我们国家医疗系统全线崩溃。”此外,还有人担心反腐会导致医院人人自危,最终受伤害的是患者。
红星新闻8月14日就刊发评论员文章《别让“崩溃论”绑架医药反腐》指出,针对这一轮医药反腐,有赞同也有担忧,实属正常。对医药反腐说不,抑或担心可能导致医院无法正常运转,倒未必是反对反腐,更不等于“处心积虑为医疗腐败分子开脱罪责”。但是,所谓的“反腐可能导致医疗系统全线崩溃”,则显然是夸大其词,经不起推敲。如果一反腐,医疗系统就崩溃,那么这个医疗系统也太脆弱了。如此“脆弱”的系统,又怎可能一直支撑着全国这么多人看病求医。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公立医院11804个,民营医院24766个。根据统计,截至8月12日今年全国至少已有176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如此比例,怎么就能导致我国医疗系统全线崩溃?
抛出“崩溃论”的言论还称:“被抓的除了院长,其他的都是各科室主任,包括有些院长都是各个学科的专家,一个专家最少需要国家培养30年以上。把技术好的医生、主任、院长都抓完了,谁给老百姓看病呢?”这番话是为医疗系统崩溃找铺垫,同样荒谬得很。
红星新闻评论员文章认为,谁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如果确有医疗专家贪腐,当然应该被抓,不该有丝毫含糊。无论有多少光环,为医疗事业作出了多大贡献,只要违法乱纪就应被惩罚,这种常识理当不需要重申。专家这个称号不是护身符,资历深、医术高也不是逃脱惩罚的理由,绝不能让“医疗系统崩溃论”动摇反腐决心。
再者说,支撑医疗系统运转的是广大医生,他们是这个系统前行的沉默“底盘”,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兢兢业业,在医术医德上有所追求。而恰是这些人,他们无涉权力和腐败,努力做好分内事。有他们在,医疗系统就崩溃不了;有他们在,人们看病就能多一份安心。
这样的“崩溃论”经不起打量和审视,却在此时冒出来,值得警惕。如果任其谬种流传,则可能干扰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的整治,乃至绑架医疗改革。此轮医药反腐深入推进,综合治理,相信将推动医疗系统重塑,从而让人们更加受益。
这类肥了少数人、让多数人埋单的潜规则,迟早要废除
@侠客岛 微博8月11日也刊文认为,不管哪个领域,腐败都是见不得光、必须铲除的毒瘤。随着医药领域反腐走向深入,网上竟出现了某些怪论:有的说,要真彻查,大专家被抓了,让刚毕业的小年轻看病,患者放心吗?还有的说,这样搞下去,公立医院医生为自保都跑私立医院去了,以后还能指望在公立医院便宜看上病吗?
其实,这种论调似曾相识。十八大之后,中央掀起反腐风暴,当时就有怪腔怪调,称反腐反得太厉害了会影响经济,有人甚至说适度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这些谬论一度还有市场。
事实究竟如何呢?最近广东省纪委监委刊发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原院长罗勇落马后,被查出收取设备代理商高额回扣,涉案金额近3000万元。砍掉回扣款和虚增的药物设备价格转嫁后,这家医院的人均就医成本下降了1400多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公开数据显示,该医院每年光心血管病人就要接诊2万多人,全部科室接诊的病人数恐怕得翻好几倍。一个病人省1400元,一年能给病人和医保省多少钱?这个数字可不小。
@侠客岛 微博指出,羊毛出在羊身上。为啥一个出厂价三五元的药三转五转,到了病人手里敢卖上百元?刨除合理利润,里头有太多人从各环节中“食利”——药厂为了让自己的药有市场,送钱给医院,医院收了这家的药,就不让另一家的同类药进来。病人没有选择权,医生也被裹挟着开一些高回扣的药,最终是病人多花钱,医保多负担。这在一段时期里竟然成了业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往小了说,这种潜规则损害的是某家医院、某个地区的整体生态。比如云南普洱,那个一台设备可以吃1600万元回扣的院长落马后,当地开展了专项警示教育和整改,数百名医务人员主动退赃。
往大了说,这种靠送回扣打开市场的做法,不仅涉嫌行贿罪,也严重损害市场公平。本来俩药效果差不多,只是价格有区别,甲公司送礼塞钱在医院打开销路,乙公司吃了闭门羹。不送钱打不开市场,这不逼着守法企业踩踏法律道德红线吗?
@侠客岛 微博认为,这类肥了少数人、让多数人埋单的潜规则,迟早要废除。打个比方,某地盛行买官卖官,明码标价,价高者得,局中人觉得挺“公平”,但对踏实干活的人公平吗?这难道不该查处吗?无论是政治腐败、金融腐败、能源腐败还是医疗腐败,说到底都是腐败。医者治病救人,祛除的是身体的病灶,对社会来说,医疗腐败这个毒瘤同样要剜除。
岂能用泰山之功,去抵泥涂之过?
也是在8月11日,澎湃新闻就已经刊文《马上评丨泰山之功怎抵泥涂之过》指出,有人杞忧了:医疗界反腐,会不会导致对整个群体的污名化?会不会激惹本就脆弱的医患关系?
澎湃新闻马上评文章认为,被打击的医疗腐败对象,和被表彰的为我们拼过命的良医以及在三年疫情中挺身而出的一线医护人员,并非同一群体。且看曝出的腐败案,怵目惊心,一台医疗器械,进口价1500万元,医院却花了3520万元,其间1600万元的回扣,被院长“吞”没。今年,已有168位院长、书记被查,平均一天“进去”一个。
腐败之严重、面积之广,超乎想象,不打击不足以平民愤。泰山自高,泥涂自浊,岂能用泰山之功,去抵泥涂之过?
但是,爬梳了一些网络议论,发现对医生行业被污名化的担忧,也不算多余,比如有的危言耸听:一个都别放跑,真过筛子,整个医疗系统就崩溃了;有分析称,反腐后,百姓看病成本将降低超50%以上;有的举例带量采购政策,“不少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直接被砍掉80%、90%,本质就是,绕过院长主任受贿环节,让利给普通民众。”
梳理下来,反腐会让“看病贵、看病难”迎刃而解的观点低估了医疗系统改革的复杂性;不加分辨地攻击整个医疗行业,可能还会消解医疗反腐共识。因此,笔者认为有几个问题需要重申。
首先,反腐是为了杜绝腐败,营造不必腐、不敢腐、不能腐的环境。
为什么一些医院腐败如此嚣张?为什么“敢”,又为什么“能”?前者是个人贪欲膨胀,无法无天;后者是制度漏洞,大得惊人。堵住后者,才能管住前者。
其次,百姓看病难怎么破?抓了腐败的医生和院长,还要继续碰硬。以德治医、以法治医重要,加大医疗投入、培厚医疗保障、加快医疗改革,也不可或缺。
医疗反腐,不应也不会只是一场风暴
当然,风暴之下,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央视网13日刊文指出,有人讲,现在医药代表都不敢进医院了;有人说,不少权威专家都被抓了;还有人担忧,精英医生都跑到私立医院去了。一时间,这样的声音似乎让人很焦虑,甚至有些人心惶惶。其实,并不意外,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和当年“反腐会影响经济”“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之类的歪理如出一辙。
重症就得下猛药。医疗领域要给自己“刮骨疗毒”,需要这样一场风暴,将那些多年来依附在医疗行业上的灰色利益链条铲下来,同时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挺起来、严起来。
医疗反腐,不应也不会只是一场风暴,更需要关注和研究药品设备采购、医疗保险监管、公立医院补偿、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激励等一揽子问题,真正从制度、机制层面上完善监督、服务、保障体系,让医疗回归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本质和初心。
央视网文章认为,这些问题讲起来都不轻松,做起来就更不容易。腐败本来就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难题,医疗腐败还有其特殊性,治理起来就更棘手。
一个基本现实是,医疗卫生是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技术壁垒高,隐蔽性又强。莫说外行,就是“内行”,如果分属不同的业务领域,也往往有“隔山”之惑。就以医疗器械采买为例,招标单位负责人稍微改动个参数,就能把大部分厂商拒之门外,为“目标”厂商创造中标的条件,程序上还很难挑出毛病。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常见的“萝卜招聘”,可医疗领域这种操作,因为极高的技术门槛,一般人很难发现,发现了也不容易认定。
基于此,从方法论上而言,医疗反腐必须惩罚和预防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强化刑事制裁,得有霹雳之势、雷霆手段,形成高压态势;另一方面,要想办法改变医疗行业封闭现状,提高透明度,加强信息交流,特别要把内部监督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内外结合,久久为功。
基于多方面的声音,中国新闻网8月14日就刊文提出了医药反腐风暴下的三个追问:
——当举报信满天飞,对于舆论关切的举报信息,尤其是那些大型医院、关键岗位的问题线索,相关部门还需及时查明事实,回应公众关切。医药领域反腐,不仅要有刮骨疗毒的勇气,也要有真刀真枪的手段和持续的高压态势,要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做到一视同仁,有一惩一,有二惩二。
——当针对医生群体的各种论调、传言四起,舆论要客观理性看待医药领域的“个例”与“整体”、“极个别”与“大多数”,尊医重卫的社会风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医药反腐,要让违法者受惩处,也不能让守法者吃亏。在保持反腐力度外,我们要关心的是,如何改革医院和医生收入分配体制,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增加医务人员的阳光收入,让从业者看到奔头。
——当“看病难、看病贵”年年提却年年有,治理医药领域的沉疴痼疾需要自我革命的反贪决心,更要标本兼治的改革智慧。要从制度上铲除腐败滋生土壤,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动医药分离,从制度上解决“以药养医”带来的问题,让利于民,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医疗反腐是为了“不让好医生受委屈”
最近,舆论场上最受公众关注的民生话题,非医疗反腐莫属。连日来,多名医院负责人、资深医务工作者接连因为腐败问题落马,还有地方曝出医生联名举报科主任等特殊情况。与此同时,医药代表成为重点调查对象、部分医学会议因牵涉利益关系停办……对医药企业和医务工作者之间的关系模式,有关部门也在展开清查与整顿。对此,多家媒体都将其形容为一场“反腐风暴”。
既然是“风暴”,自然要有摧枯拉朽的效果。凡是有关部门剑锋所指的医疗机构,都要接受全方位的调查和审视,以使其中藏污纳垢之处无所遁形。在这一过程中,免不了要对医务工作者展开排查、询问。此外,舆论聚焦医疗反腐,一些民众也纷纷“吐槽”对医疗系统乱象的不满。
对于身处舆论漩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而言,难免遭遇“误伤”。让尽职尽责、问心无愧的医务工作者与收受贿赂、索取回扣的违法违规者承受同样的舆论压力,显然不是有关部门推进医疗反腐工作的初衷。对此,社会在讨论相关话题时、还需一码归一码,区分医疗系统腐败分子和大多数忠于职守的医务工作者,对准问题根源有的放矢,避免笼统而论、牵连无辜。
8月14日,“多名医生称加班没有加班费”“医生称极少贪腐代表不了辛苦的群体”等话题同时登上微博热搜,众多医生大倒苦水,表达了一种真实情绪。这种情绪的本质,不是反对医疗反腐,而是混杂了普通医务工作者对舆论压力的防卫本能、对职业价值的困惑、对工作条件待遇的不满等多重因素。对此,很多网友深表“心疼”。
辩证看待医疗腐败与普通医务工作者的关系,应该认识到:部分腐败分子医德丧尽、贪得无厌,借行医之名损公肥私,赚得盆满钵满是事实;许多普通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压力不小、待遇不高也是事实。前者的罪过,不应使后者无辜蒙受污名;后者的奉献,也不能成为前者转移视线的挡箭牌。
从表面上看,医疗系统的腐败分子也是医务工作者队伍的一员,但其利益、关切已经完全不同于普通医务工作者,是不折不扣的“害群之马”。这些人不仅伤害了患者利益,也站在所有尽职尽责的同事的对立面上。一台仪器,就能变出1600万元巨额回扣;一名院长,就能收受100多套房的贿赂……这些人的腐败行为能为自己牟取巨额利益,必然伴随着对集体利益的损害。因此,大力打击医疗腐败,绝不是在打击医务工作者,而是在给医务工作者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在对腐败分子同仇敌忾的同时,要避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整个医务工作者队伍,以免让好医生受委屈。医务工作者也应认识到:越是对医疗系统的沉疴痼疾“壮士断腕”“刮骨疗毒”,越有利于化解信任危机,维护医务工作者的正面形象。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延伸阅读:医疗反腐风暴,这次不一样
本文初摘录于:2023-08-16,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3-10-13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4月1日,税务部门公布5起偷逃税款被处罚案件。悬殊的纳税申报背后隐藏的“玄机”——揭秘网络主播乐传曲偷税案近期,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依法查处了一起网络主... 2025-04-03
- 一提到市场经济,自由经济,彷佛很现代,很超前,很有生命力。经济发展只要违背自由市场原则就是退步,这样的想法,可能是错误的。因为当前中国经济的困境,正好能证明这个观... 2025-04-02
- 三起案件背后的共性问题——犯罪金额标准是否陈旧,淫秽物品认定标准、由谁认定,仍有厘清的必要。日前,河南南阳网络文学作家李鑫(笔名:“龙璇”)因作品涉黄,犯制作、贩... 2025-04-02
-
“我们跑高速去试驾都在车上睡”,车企销售人员极力宣传智驾系统的强大功能,淡化风险
4月1日,小米汽车智驾系统引发的事故在汽车行业内引发关注。资深汽车研发工程师周强(化名)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内部分车企在智能驾驶系统的用户引导方面存在缺失... 2025-04-02 -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2020年,所有适龄考生中,能进985的孩子仅1%,50%的孩子进不了高中,80%的孩子无缘本科。有的省份1.3%的考生能考上985,而有的省... 2025-03-30
-
两个人的牵手,一群人的狂欢。好端端的3月马拉松,因为一只乱入的镜头,变成了一场春日的艳遇。就是这始于搂肩的动作,引发了连日的流量狂潮。搂就搂了,作为出征队友间励志和... 2025-03-30
- 李县长坐在办公室里,眉头紧锁,盯着桌上那份财产申报表。填,还是不填?怎么填?填多少?他心里明白,这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仕途上的一场豪赌。填得太实在,别人会说... 2025-03-28
- 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质疑,一纸检测报告引发的食品安全风暴正在经历戏剧性转折。0113家送检,为何仅1家幸免2025年3月,《消费者报道》对市售13款“零添加”酱油的突击检测... 2025-03-28
-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一桩桩毁人三观的丑闻,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不断冲击着大众的认知底线。一、官场秽闻频发,道德牌坊轰然倒地从张瑾瑜,到扬州的戴路,再到近期那... 2025-03-28
-
整天“局”啊“处”啊的,感谢这领导那领导的,党政机关别再滥用这些词了
前几个月,热门段子调侃说凡是公务员回家过年,平日里的小李小张小王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张处、李处和王局。尤其是同学会、家族聚餐一类的聚会上,更是叫的人起劲儿、听的人开心... 2025-03-28 -
农村腐败有多猖狂?村支书:市长见了我都要低三下四,你算个球!
“市长见了我都得低三下四,你算个球?”听听,这口气!这可不是电视剧里的反派台词,而是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大和乡岗石村副支书对着记者放的狠话。更离谱的是,这哥们儿放完... 2025-03-28
-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2024-10-19
-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 2024-09-16
-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闻和故事所包围。然而,有些故事,它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华... 2024-08-04 -
布林肯访华期间,有一些奇怪的事一直想谈谈,还是本着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来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布林肯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怪事?当时网络出现顶级流量的骑墙公知抛出的“... 2024-05-13
-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谈到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外七条和内七条,总结起来就是十四条理由。外七条:1. 美国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三战是冷战,冷战是混合战争模式。... 2024-01-27
- 2025年4月1日,台湾海峡突然成了全球的焦点。一大早,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岛周边组织舰机多向抵近台岛,开始了一次突然的联合演... 2025-04-03
-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睿】刘振亚(亚亚)女士与区桂芝老师先后遭遇台湾当局查水表,或被驱逐出境,或被指控不适任。在台湾风行思想检查的当前,拉扯出一个别有意思的课题... 2025-04-02
-
脑洞:杨晓明被判死刑谣言为什么流传如此之快?背后是14亿人对疫苗安全的深深忧虑。而附条件上市的疫苗企业在上市4年后,按法律有义务给公众一个答案。最近几日,被冠以“科兴... 2025-03-30
-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2020年,所有适龄考生中,能进985的孩子仅1%,50%的孩子进不了高中,80%的孩子无缘本科。有的省份1.3%的考生能考上985,而有的省... 2025-03-30
-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一桩桩毁人三观的丑闻,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不断冲击着大众的认知底线。一、官场秽闻频发,道德牌坊轰然倒地从张瑾瑜,到扬州的戴路,再到近期那...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