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根据新四军三师司令部的部署,十旅的部分主力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于内线坚持斗争,而十旅主力大部与淮海区的党政领导机关一起,跳出合围圈,转向灌云东北等敌人后面比较薄弱的地区。敌人的五路合围扑了个空,党政机关主力部队都走了,没有找到任何一点痕迹。

敌人扑空以后,就在六溏河(这是一条从东向西南的河流,拐入运河)两岸,反复“扫荡”,寻找我主力部队。同时,他们又在高沟、杨口、陈家集、钱家集、湖庄等地设置据点,并修通彼此之间的公路,以相互策应。淮海根据地被这些据点和公路严重分割,从而加重了淮海根据地以后坚持敌后斗争的困难。

淮海根据地被分成几块以后,敌人就实行分区“清剿”,一个地区一个地区进行“扫荡”,就像梳头一样,今天梳过来,明天梳过去,反复地梳。这样一来,就使淮海区军民处于根据地创建以来最艰难的时期。当时,师里曾有意让十旅和淮海区的党政领导机关暂时转移到盐阜区来,但他们一直没有离开淮海,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着淮海地区的敌后斗争。

淮海区军民对付敌人反复清扫的办法是:

第一、保存主力,精简机关,疏散、转移到敌人侧翼的虚弱地点,暂时隐蔽,使敌人找不到我们的主力和领导机关。

第二、以小股武装,一个排或一个班,加上民兵,天天晚上袭扰敌人的据点。用打枪、打炮、爆破等方法袭扰敌人,弄得敌人日夜不安,疲惫不堪。

第三、发动群众,军民同挖抗日沟,用来隐蔽伏击敌人的“清剿”部队。常常一阵手榴弹或一阵机枪,就能打死一堆敌人,然后再趁敌人慌乱之际,我们就顺着“抗日沟”跑了。

第四、声东击西,以小股部队袭扰东面的敌人,但实际上我们的主力已转到西面去了。等敌人往西面一扑,我们又转到了东面,使敌人捉摸不定。我们力争以最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

第五、开展夜间活动,所有部队的活动统统在夜间进行,是夜露日宿。因为群众是我们的,敌人在晚上是不敢出来的,所以每天一到晚上,就是我们活动的好时机。

第六、动员群众坚壁清野,把所有的粮食统统埋在地下,把猪、羊、牛、鸡赶出庄子,放养于隐蔽处。敌人不来,群众就在地里生产、种庄稼;敌人一来,立刻就躲得无影无踪。

第七、破坏公路,断绝敌人的运输补给线。敌人修一次,我们就破坏一次,敌人在日间修,我们夜间马上去破坏掉。只要汽车一来,我们就在沟里用枪打、用手榴弹炸,直到汽车动不了为止。这样一来,群众的粮食他们抢不到,补给的粮食又往往到不了目的地,这就给敌人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第八、孤立日军,重点打击伪军,歼灭伪军。只要伪军一出来,就这里几十人、那里几十个地歼灭他,使伪军不敢嚣张。

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作战,终于迫使敌人暂时停止了“扫荡”,但由于敌人的据点并没有被拨掉,整个根据地仍被分割成几块,给以后的作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八、整风运动

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和八日,毛泽东相继在延安中央党校开学典礼和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开展整顿党的作风的活动。这次“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总称为“整顿三风”。当时,毛泽东给“整风”规定的总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

从此,延安就开始了整风运动

直到这一年六月,我们在敌后才得到延安发来的有关“整风运动”的正式文件,同时接到华中局、华中军分会、新四军军部关于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

接到华中局、华中军分会和军部的指示以后,黄克诚立即召开了三师的师党委会议。会议决定,在三师各部队中展开“整风运动”,“整风”的重点是师部、旅部机关各部门和部队营、团以上干部。具体办法是,由师政治部负责开办一个“中干队”,调王恨为队长,主要负责师直属队和七旅、八旅、十旅营、团干部的“整风”,每期半年,轮流集中,如有敌情,“中干队”就随师政治部行动。

这时,盐阜区、淮海区的两个党校已接受任务,准备对县、 区以上干部进行轮流集中“整风”,因此师党委会决定,将军分区的营、团干部也调去党校学习,师部和旅部的一般机关干部,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时间也可以适当放长一点。部队的连、排干部,由团里组织学习文件,以教育为主,每周集中学习一次或两次。

“整风”的学习文件,主要是毛泽东的两个“整风”报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即红四军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领导方法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这些文件都由三师政治部编印成册,下发到各部队,作为整风文件。

在敌后进行“整风”,不仅要坚持抗战打日军,又要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反“磨擦”作战,同时还要进行生产和军事训练。这许多任务穿插在一起进行,日军来了打日军,顽固派来了反“磨擦”,在前面两项任务之间进行后一项工作,利用战争的空隙进行“整风”、军训和生产。所以,敌后“整风”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战争中穿插进行的。

就在战争的空隙里,三师第一期“中干队”开学了。开学时,黄克诚亲自作了动员报告,讲了“整风”的重要意义、目的、方针和方法。我也在会上讲了一下关于“整风”的具体步骤和办法。

“整风”主要是以自学文件为主,适当作些辅导报告。黄克诚、张爱萍、我、彭雄、洪学智、杨光池,还有政治部的李恩求、朱鸿几个部长,以及“中干队”的队长王恨等,都曾轮流在“中干队”作过报告。

我们“整风”的具体步骤是:第一阶段,学习、阅读文件,认真做笔记,对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第二阶段,对照文件,联系自己的思想,写出检查、心得,有的能写的就再写个自传;第三阶段,给上级机关和领导提意见;第四阶段,总结。

我们从一九四二年下半年开始办“中干队”,到一九四五年上半年为止,一共大概办了四期,其间因反“扫荡”停办了一段时期,每期约一百多人。轮训完毕之后,学员们就各自返回原岗位。

机关干部的在职学习,步骤和办法与“中干队”的集中学习是一样的,只是时间比较长一点。因为连队的工作比较忙,连、排干部参加“整风”,只限于每星期集中上一、两次课,他们工作的重点,还是放在部队的整训和战斗准备上。

党校的“整风”学习,由区党委直接负责,师里不插手。

三师的这次“整风”,在黄克诚的领导和掌握下,搞得是比较稳妥的。在“整风”过程中,主要是解决思想问题,以弄清思想、团结同志、增强部队的战斗力为目的,没有搞什么“坦白运动”、“抢救运动”。因为在敌后搞“审干”,既没有什么地方可去进行调查,交通又不方便。那样一搞,势必影响团结,造成混乱。因此,我们只是开展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和风细雨,与人为善,帮助同志。能接受的就接受,不能接受的就自勉之,自己说多少,算多少,没有开过任何的斗争会,没有处理过任何人,更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偏差。可以说,三师的“整风”,取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比如,我们师直属队的科、团以上干部三十余人,由我主持,在师政治部集中进行了二十多天的“整风”。我们主要是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而以自我批评为主,互相之间提的意见只供本人参考。各个同志在“整风”中的自我检查很中肯,对领导提意见也很诚恳,参加“整风”的人没有一个被斗、被整的,也没有一个因此背上包袱。经过“整风”,大家的工作责任心、党性更加增强,互相之间也更加团结。

当时师党委的几个同志,和盐阜地委的向明、刘彬、曹荻秋,淮海地委的金明、李一氓、刘震等一起整风,差不多有半个月的时间,天天开会,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检查。有时也互相提点意见,但这种批评不会造成隔阂和不团结,更不会造成成见。通过这些批评与自我批评,师部和地方的关系更加密切,内部更加团结,打起仗来,军队和地方政府协同动作,后来反“扫荡”时,我们三师政治部就和盐阜行政公署在一起行动。

我们这次“整风”,一直到一九四五年上半年才结束。“整风”结束时,我们于一九四五年六、七月间召开了新四军第三师兼苏北军区政治工作会议,对“整风”运动进行全面的总结。由于黄克诚去淮南军部开会,由我在会上作了总结报告。这个总结报告经师党委一致通过,却因战斗任务紧急,一直没有整理发表。

就在“整风”总结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黄克诚从淮南军部开会回来了。既然师长回来了,我就请他在大会上讲话,他立刻就同意了。

他说:“这次会议开得很好,我只讲一个问题,就是军队正规化和现代化的问题。现在形势变了,日本已经每况愈下,而我们解放区壮大了,部队也多了。今后几个部队联合起来,协同作战,打大一点规模的战斗,甚至是战役,将是不可避免的。新四军是如此,八路军也是一样。如打陈道口,就有四师的队伍、三师的队伍、二师的队伍,还有从山东下来的梁兴初的队伍。在三师的队伍中,有盐阜区的队伍,还有淮海区的队伍。这样几个部队联合作战,如果没有正规化、现在化的一套,就不能集中统一指挥,就可能各自为战,就不可能打胜仗。因此我要讲一讲这个问题。”

他们认为,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有六条标准:

一、集中统一指挥行动。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要集中统一、坚决执行命令,听指挥,强调令行禁止。反对游击习气、各自为战;反对本位主义,不顾整体。

二、军队的装备要逐渐改进。除缴获敌人的以外,在自己的根据地要尽量设法制造各种比较好的武器,如手榴弹、地雷、炸药等,要尽量的多搞。

三、要加强军队的正规训练,包括军事技术训练。手榴弹、刺杀、爆破本是我们的专长,但这还不够,还要学会使用炮兵,要学会使用迫击炮、六O炮,甚至野炮。眼光要放远一点,不要以为现在没有,就不学了。现在没有的也要学,要学会用炸药对付敌人的坦克车、装甲车。不仅要会跑,会防御,还要学会攻坚战,会攻城,攻碉堡。军事训练要全面加强,军事训练的时间要增加。要大力开展体育运动,加强部队的体力。要加强干部的军事学习,加强对指挥员的训练。

四、严格军队的纪律,整顿军容风纪。要颁发队列条令,纪律条令,严格按条令办事。对部队要求严格,说到做到。军队必须坚决执行命令。

五、加强现代化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党的领导。总结“整风”的经验,继续以“整风”的精神,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军队应当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对这一点,黄克诚在苏北时就已经提出来了,以后在北京任总参谋长期间又加以重申。

六、要建立和健全有头脑的司令部。一定要加强司令部的各项工作,包括作战、情报、后勤、卫生、供给等部都要加强,使之能集中力量为战争服务。

黄克诚的讲话向来不长,顶多一、两个小时。他那个时候就能有这些思想,就是现在看来也不落后呀!

这次会议开完,我们三师的“整风”运动就基本结束了。经过这次“整风”,三师和苏北军区部队内部的团结,以及军地之间的团结,都比以前有了进一步的加强,真正达到了“整风”的目的。

就这样,“整风”在一九四五年上半年结束了。这时,抗日战争的形势已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九、第二次反“扫荡”

一九四二年五、六月间,美军相继在珊瑚海和中途岛的海战中,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日本侵略军为改变自己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不利态势,阻止美军反击,急于尽快结束对华战争,以便从中国战场抽调更多兵力用于太平洋战场。为此,华中日军企图尽快消灭我新四军的领导机关及新四军主力,以确保其占领区的安全。

苏北的盐阜地区是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所在地,又是三师师部及主力的所在地,向来为日军所瞩目。

一九四二年秋末冬初,日伪军开始“扫荡”淮海、淮北和淮南等抗日根据地,并开始向苏北盐阜区和苏中各根据地的据点增兵,同时加紧进行侦察和作战演习。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根据敌人的这些动向,断定敌人在淮海等地区进行的“扫荡”只是侦察性的行动,接下来他们将对我华中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其重点可能是苏北和苏中地区,首当其冲的很可能是盐阜区。因此,华中局要求华中各根据地的党、政、军、民,一定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作好充分的准备。

为保证领导机关的安全和不间断的指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于一九四二年底从苏北的盐阜区,转移到淮南盱贻县东南的黄花塘地区。这次搬迁是绝对保密的,定下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具体什么时候走的,连我都不知道。

遵照华中局和军部的指示,我们也从十月份开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了很多准备工作。

第一、在党、政、军、民中间公开、全面地进行反“扫荡”动员。向大家说明敌人的这次“扫荡”,比一九四一年的夏季“扫荡”的规模会大得多,情况也会严重得多。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我们的政权更加巩固了,军队扩大了,我们的力量也大大增强了。群众对我们更加信任和拥护,我们的物质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强,再加上我们有第一次反“扫荡”的经验,我们完全有把握粉碎敌人的这次扫荡。

第二、加强情报侦察工作。那个时候,我们在上海、南京、扬州、泰州等都建有直接的情报网。在司令部住了个方志逵,在政治部住了个袁信之,他们都是专门负责搞情报工作的,有的情报关系,还是由黄克诚亲自掌握的。除司令部的情报处以外,政治部的保卫部、联络部都搞情报工作。自行车侦察队大大地扩大了,他们各有自己的分工,骑着自行车,穿着便衣,天天往据点跑,路上碰到敌人就往青纱帐里一躲。当时决定,在南面,要加强对淮阴、扬州、东台、盐城的侦察;在北面,要加强对徐州、新安镇、灌云、连云港的情报工作。在这些地方的据点,一旦有什么动静,我们随时能掌握住。

第三加强通讯工作。在盐阜与淮海之间,在各个根据地之间,通讯联络工作都加强了。除电台外,我们控制了各个陆路交通口和渡口,建立了不少通讯站,有个交通站就设在盐河边,从而保证了通讯联络畅通无阻,邮件和报纸的传递,一直就没有中断过。

苏北当时的这两条是受到表扬的,一个是敌伪联络工作,一个就是通讯网的工作。新华社为此发表过好多消息。

第四、认真精减领导机构,充实连队,加强战斗部队,增加连队的枪支、弹药、手榴弹、地雷等各种武器,提高部队战斗力。同时,地方党政机关人员也大大地精简,精简下来的干部用来充实基层。

最重要的一条,是把师、团的一些干部,包括师参谋长彭雄、七旅政治委员朱涤新、八旅旅长田守尧、政治部主任张赤明、十旅政治委员吴信泉等几个团长、政委,调往延安学习,以保存干部。他们之中,只有吴忠信因交通阻塞,没有去成。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