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使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问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二十一年夏
选自1936年3月15日《大公报·文艺》
【赏析】
《别丢掉》这首诗堪称林徽音所有诗作中最著名的一首。即使在同时代的诗作中,《别丢掉》也以它表达感情的独特而美丽的方式显得别有一番韵昧。
这首诗无疑是写了一段隐幽而寂寞的情感。在林徽音的大部分抒情作品中,对逝情的缅怀与追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淡淡的伤感与愁绪,占据了诗的情感天地,使我们感受着一种轻纱似的情绪。《别丢掉》所试图传达的,正是逝情的渺茫与零落,一种情绪的氛围:那一些往日的热情仿佛已逝去,但它依稀还像流水似的,在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轻轻地淌着。“我”(也就是抒情主体)的心中还眷恋着那一番逝情,“你”(情感诉诸的对象)也“仍要保存着那真!”今夜的天,与往日“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一样有“满天的星”如“梦似的推起”。唯一不同的是没有了人。“你”若还希望兑现那一份情感,你就“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作为一个新月派诗人,林徽音的诗作必然更多地带有浪漫主义的气质。但,一种颇具现代主义风格的诗歌格局也出现在她的笔下。比如表述上的有意变格、改路和错向,隐蔽了联想的桥梁,加上诗思的间杂离落,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抒情氛围。在《别丢掉》这首诗中,错杂的诗句,添重了逝情的渺茫与零落,别有一番情致。诗的前八句,朱自清先生是这样分析的:“第一、二行和第八行本来是一句话的两种说法,只因‘流水’那个长比喻,又带着转个弯儿,便容易把读者绕住了。”(《新诗杂话·解诗》这种隐曲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必然具有另一种美学意义。
林徽音当然不是一个很纯粹的现代派诗人。一个很明显的例证是,在她的许多诗里,我们均可以发现传统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托物言情的手法与现代主义的意象联络的手法是交织在一起的。时而是主人公在直抒情热或托物言情,时而是意象本身成为多情的倾诉者。《别丢掉》这首诗的主干意绪兴许只有这么三句:“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你仍要保持着那真!”这是缠绵而又执着的爱情的呼唤。而在那些离离落落散布的意象中,我们同样可以体味到这种情感的深层流动,仿佛每一个景致都有千愁万绪:流水,山泉,黑夜,松林,明月,隔山灯火,满天星斗,山谷中的回音……举个例子——“那一把过往的热情”和“隔山灯火”,前者是情,后者是景,一虚一实,仿佛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我们又可以感受到,“隔山灯火”这个意象本身具有感性美和理性美的双重魅力,它的境界已扩伸入抒情主人公的灵魂深处;它既是“那一把过往的热情”的具象化、知觉化,又是一个独立的意象,情意浓重,自具风采。
《别丢掉)中也有用得很巧妙、很隐蓄的比喻,虽然是托物言情,又颇有些意象的深意,喻体本身又往往兼具情感和理性的双重风貌。例如,诗中将“那一把过往的热情”描绘成……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这是兼有意象联络的托物言情,喻体的含意已经经过立体化处理,不再给人以单一的表层化的启示。另外,朱自清在《新诗杂话·解诗》一文中还指出,“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中的“黑夜”是一个隐喻。可以听话的“黑夜”显然带着主体的色彩,隐喻着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一种手法在当时的诗歌中还实为少见,它比上文所述的“流水”的明喻更具有一种含蓄的深蕴。我们所说的这首诗由于表达感情的新颖独特而具有深深的韵味,当可以从这里品出。
(黄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