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常常是“无相”的

繁体

他们,是圆融的,总能根据需要呈现不同的自己:

需要霸气的时候展现出霸气,能在需要天真的时候展现出天真,更能在需要威严的时候展现出威严......

他们,是“无相”的高手,是那些在生活的舞台上,能够自如变换角色,却又始终保持本色的人。

01

“无相”是什么?

无相是一种超越形象的自由。

它是一种境界,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恰到好处地展现自己的能力。

无相的高手,内心如同深邃的海洋,能够容纳百川,却又波澜不惊

无相,是一种力量。

在无相的境界中,力量来自于内心的充实。

他们已经满足了安全感、爱和自尊的基本需求,不再被内心的匮乏所束[1]。

他们的内心没有卡点,能够自由地展现不同的面貌,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保持内心的同时,展现最合适的自己。

无相,是一种智慧。

无相的高手,懂得如何在变幻的世界中保持自我。

懂得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外在的强硬,而在于内心的柔软。

他们的变化,不是迎合,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02

成为“无相“的高手

要成为无相的高手,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外在的技巧,更是内心的修炼

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在关系中修炼,不断满足自己“爱、安全感和尊重”的基本需求,减少内心的依赖和束缚。

更需要有自我觉察的智慧,使自己在内心有卡点时能跳脱出来,以更高的视角,获得更大的自由:

正如宗萨仁波切那句很受用的话:

“当你看见河时,你已在河之外;

当你看见山时,你已在山之外。

当你能看见自己的任何情绪,你就已在情绪之外。“

你就是自己的观察者,智慧与自由由此而生。

03

被误解千年的“和光同尘”,只有王阳明、张居正这类人领悟到精髓!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章提出一个理念:

和其光,同其尘。

释义:调和了光芒,混同于尘垢。

很多人把它理解为: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

这种误解会导致不思进取,荒废人生。

和光并非隐藏光,并非不发光,而是发出不刺眼的光。

正午时分的太阳,不能长久直视,否则就会伤害眼睛。

但如果你戴一个太阳眼镜再去直视太阳,刺眼的光就会柔和起来,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和光可以从客观、主观两个方面理解。

从客观上讲。

例如一些有钱有势的犯罪分子,靠伤害老百姓的利益起家,这就是不和光的体现。

而像张桂梅这样的人民教师,尽管名声很大,光芒万丈,但因为有利于人们,所以不刺眼,这就是和光的体现。

从主观上讲。

人性中最大的恶,就是见不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尤其是对身边人。

一个陌生人发财了,人们往往没有感觉;而一个熟人发财了,羡慕嫉妒恨往往没有底线。

事实证明,能伤害你的往往是你身边的人。

很多时候,人们对于你的恶,并非你不好,反而是因为你太优秀,引发人们主观臆测。

为人处世低调一点,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伤害。

接着讲同尘,同尘并非同流合污,并非随波逐流。

同尘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的保存自己。

例如早期的王阳明,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去和刘瑾硬扳手腕,结果差点被打死,这就是不同尘。

直到后面王阳明龙场悟道后,做事风格不再死板。

面对豪强、土匪、叛军、奸臣等各种关系都能游刃有余,能真诚,也能阴谋,能正大光明,也能隐忍不发。

这才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

千古名臣张居正,也深受阳明心学影响,更是把“同尘”的精髓发挥到极致。

前期的张居正看似没有立场,左右逢源,实则是同尘。

否则他根本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早就被权臣排挤出局。

真正的和光同尘是,哪怕在人群中依然能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思考。

身披和光同尘的外衣,只是为了实现心中伟大的志向。

以上才是和光同尘符合道的理解。

我们理解道德经时,切忌咬文嚼字,切忌争版本、争师门、争道统。

要从实际出发,以心为本,才能离道更近一点。

如果道不能提升创造力,不能提升生命体验,只是夸夸其谈,逃避现实,将没有任何意义。

来源:悦己观,道古

1
0
23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