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杨绛先生曾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人这一辈子,精力和时间是有限,不要把太多的精力用在物质占有上。
适当减少欲望,多花点心思去照顾家庭,去丰富精神,人生才能活得自在从容。
物质低配,家庭高配,灵魂顶配,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活法。
01
物质低配
庄子说: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在森林中筑巢,只要一根树枝就足够了;鼹鼠去河边饮水,只要喝饱肚子就足够了。
世间之物,琳琅满目,奇货重宝,何止万千,而一个人真正需要的东西,维持生存必备的物质,却不需要多少。
明代有个人叫胡九韶,是一位教书先生,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能够衣食温饱。
每一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下拜,感激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妻⼦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样谈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说:
首先很庆我们有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
又庆幸全家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
第三家里没有病人,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知足是天然的财富,欲望是人为的贫穷。
欲壑难填,财富再多也不满足;心灵丰盈,物质简单就是清福。
你占有的东西,也同时占有你,你身边的每一件东西,是财富,也是身上的包袱。
年轻时贪求物质的丰盛,但是到了一定岁数,要学会给生命做减法。
摈弃无关紧要的事物,过专注的生活,为人生留下空间。
02
家庭高配
林语堂说过:理想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个言笑晏晏的妻子,几个可以和他在大雨中奔跑的可爱孩子。
后来,他用一生的爱,把理想变成了现实。
自结婚后,他除了写作,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家庭。
林语堂经常用胶泥和蜡烛做成漂亮的小玩意,当作礼物送给孩子。一有空闲,就和孩子们一起吹肥皂泡。
穷苦时,他和妻子一起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日子安稳后,他们一起享受生活。
两人也会闹矛盾,但每次林语堂都会主动哄妻子笑。
在金婚那天,林语堂特地铸了一枚“金玉缘”的胸针,献给妻子,并刻上惠特坎·李莱的名诗《老情人》,林语堂将其译成中文五言诗:
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
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
幽冥倘异路,仙府应凄凄。
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林语堂说:婚姻犹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样去欣赏它,又怎样去驾驭它。
年轻的时候,觉得世界之大,无处不可去。
年纪越大越会发现,家是这一生唯一的归宿。
家庭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事业,经营家庭的用心程度,决定了一家人生活的温度。
再多的财富不如家人和睦,再大的盛名都不如家庭幸福。
03
灵魂顶配
西哲叔本华曾说:一个人对外在的物质要求越低,他对内在的要求就越高。一个人只要活在物质世界里,会一生劳碌,心灵空虚。
当我们不再追求物质的高配,而是保持宁静的心态,就容易做到灵魂的高配。
季羡林教授在学术界声誉四起之后,各种邀请,聘任纷至沓来。
面对名利,季先生却选择了躲避,能推就推,不能推掉的也尽量不让它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有的人靠着名气赚大钱时,季先生却把自己关在书斋里,看书写作。
很多人称他大师,但他坚决要求大家把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摘掉。
季羡林先生说: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他一生只顺从内心,真实而快乐,洒脱而自在。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与宁静,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然与从容,也是灵魂高配的一种境界。
灵魂如果一片荒芜,生命也会跟着俗气不堪。
懂得去滋养灵魂,才能在这千篇一律的日子里,不被庸俗所同化,不被名利压垮。
“低配”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张弛有度,不攀不比,不想太多。
“高配”不是奢侈华丽,而是知足常乐,淡泊宁静,自在洒脱。
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生活也是如此,删繁就简,不汲汲于物质,把精力放在有价值的事情之上,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来源:国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