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柏杨 繁體
第十二章 纪元前第二世纪
大一统的西汉王朝比秦王朝幸运,更比西楚王国幸运,它的瓶颈危机虽拖的很久,但终于平安通过。但北方新兴的匈奴汗国,却忽然间成为中国最大的威胁,使中华帝国饱受凌辱。不过等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衰弱的情势改善后,就转而反击,夺取了匈奴汗国最大的可供耕种的土地河西走廊,控制西域,跟更多的外国接触。于是西汉王朝和中国成为同义语,中国人被称为汉人、汉民族,中国字被称为汉字,中国语被称为汉语。
然而,本世纪也开始一桩重要的转变,这转变是静静的,不动声色的。儒家学派借着政治力量,把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中华书局以孙衣言本《文集》和清同治刻本《别集》为底本,,全部排除,儒学思想进成了中国人唯一法定的正统思想。本世纪还看不出它的影响,但长久下去,中国人的想象力和灵性,逐渐地被这个单一而保守的思想酱住,直到二十世纪,长达两千余年。
一 匈奴汗国崛起沙漠
当西汉王朝在中国本土完成统一时,匈奴部落也在漠北完成统一。
匈奴部落酋长头曼是一个粗犷人物,前妻生子冒顿,后妻又生一个幼子。爱后妻兼爱幼子是老年人的特有感情,使头曼打算把酋长的位置传给幼子,就派冒顿到月氏王国(甘肃张掖)当人质。等冒顿去了之后,这位狠心的父亲即发兵猛攻月氏,希望月氏王国在大怒之下,把人质杀掉。冒顿察觉到老爹的诡计,立刻夺到良马逃走。老爹大概也有点懊悔,同时并认为儿子很有胆识,于是分给他一部分部众,但冒顿却恨老爹入骨。
冒顿不久就发明一种射出时能发声的响箭——鸣镐,他下令给他的部属说:“注意响箭,响箭射什么,你们就也射什么,不射的处死。”最初用在打猎上,冒顿响箭射出后,发现有未跟着射的,立即杀掉。有一次,冒顿用响箭射他自己的马,部属有不敢跟射的,也立即杀掉。又一次,冒顿用响箭射他自己的妻子,部属又有不敢跟射的,也立即杀掉。过了一些时候,昌顿用响箭射他父亲的坐骑,部属们不敢再不跟射。冒顿知道已训练成功,于是,上世纪(前三)最后一年,纪元前二○一年,冒顿用响箭射他的父亲,头曼遂死在儿子的乱箭之下。冒顿把他的继母与弟弟同时杀掉,宣称自己是“单于”(匈奴语“元首”),建立匈奴汗国。
——我们给“汗国”的定义是:元首和中央政府迁移不定,也就是没有固定首都的国家。中国史书上,称为“行国”,对元首和中央政府临时的所在地,称为“王庭”。
匈奴汗国在冒顿统治下,向四面扩张,东到辽东半岛,西到西域(新疆),南部收回被中国秦王朝夺去的河套地区。面积比中国当时的版图还大。然后宣称他们是中国夏王朝的后裔,所以中国也有他们的一份,借以向中国发动侵略。这是北方民族锲而不舍地向中国侵略的开始。
自从匈奴汗国崛起,中国以后两千年间的外患,就差不多固定的来自北方。跟日尔曼蛮族锲而不舍侵略罗马帝国一样,南方的富庶对那些寒冷荒凉地带的游牧民族,是一个难以抗拒的诱惑。西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不能忍受这种侵略,于本世纪(前二)的第一年(前二○○),乘着刚刚击败项羽、统一中国的余威,亲自率领大军向匈奴进攻。两个新兴的力量遇在一起,而中国军队大败,刘邦在白登(山西大同东)被团团围住,几乎被俘,后来还是用一种不名誉的方法,才突围逃出。
就在此时,一位政治家娄敬向刘邦建议和亲政策,主张把中国公主嫁给单于,他说:“中国正十分疲惫,不能跟匈奴汗国作战。冒顿单于是一个弑父凶手,除了武力,什么都不认识。唯一降服他的办法是把中国公主嫁给他,嫁妆一定要丰富,他既然用不着抢掠就可得到这么多金银财宝,而又成为中国的女婿,女婿自不能跟岳父作对。将来公主生的儿子,继任单于,于是中国的外甥外孙,中国是他的舅父外祖父,外甥外孙更不能跟舅父外祖父作对。”刘邦大喜,立刻下令他的独生女儿鲁元公主离婚远嫁,虽然被刘邦的妻子吕雉哭闹不休的阻挠,不能成行,但刘邦仍选了一位皇族的女儿(可惜,我们不知道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的少女的名字,跟她和亲后的下落),封为公主,送到匈奴汗国,当然少不了足使匈奴动心的嫁妆。
——和亲政策自此成为中国对付野蛮民族的重大法宝,除了纪元十世纪和十四世纪宋、明两个王朝之外,都不断使用这个法宝。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是,凡使用和亲政策的时代,都是中国强大的时代。凡拒绝和亲政策的时代,都是中国衰弱的时代。这应该是自卑心理在作怪。
刘邦于纪元前一九五年逝世,儿子刘盈继位,刘盈的母亲吕雉以皇太后之尊,掌握大权。吕雉是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然而冒顿单于既没有把中国看到眼里,更不用说什么皇太后了。纪元前一九二年,冒顿单于写了一封戏弄性的信给吕雉说:“听说你死了男人,而我也恰巧死了女人,我可以收你当小老婆,从此匈奴和中国,成为一家。”吕雉虽然气的吐血,也无可奈何,只好回答说:“我已年老,不能侍奉你,愿意用年轻的公主代替。”这是匈奴汗国强大的顶峰。
二 道家思想的实践——黄老政治
匈奴汗国对中国肆无忌惮地凌辱,是看准了中国没有力量反抗。中国所以没有力量反抗,在于人口稀少,而且民穷财尽。
刘邦、项羽间的战争时间虽短,杀戮却非常惨重。刘邦于本世纪(前二)第一年,即纪元前二○○年,从白登逃到曲逆(河北顺平)时,赞扬曲逆城市的伟大说:“雄壮啊,我到过很多地方,只有洛阳和这里最为繁华。”曲逆那时不过五千户(秦王朝时三万户),每户平均五口,不过二万五千人。曲逆距主战场中原,有一千公里之遥,尚且如此,主战场中原的悲惨程度,可以想象。所以当时政治上最大的需要是使人口增加和生产增加。刘邦白登失败后,不能反击,吕雉被冒顿戏弄,仍要乞怜,就在于中国没有足够的兵源与财源。道家学派认为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对人民不加干涉。好像树苗,不必每天往上拔它,那不但不会帮助它成长,反而会致它死命。只要不管它,它会自然茁壮。这个学说被宰相曹参服膺,并付诸实施。
刘盈继位后,宰相萧何逝世,曹参接替他的官位。曹参把道家学派清静无为的学说,用到复杂的政治现实上。他一切都依照着萧何所订的规章行事,不作任何改进,凡向他建议改进的人,他就请那人喝酒,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开口才罢。曹参这种态度引起刘盈的责备,他就问刘盈:“你的才能,比你父亲如何?”刘盈说:“不如。”曹参再问:“我的才能,比萧何如何?”刘盈说:“似乎也不如。”曹参说:“这就对了,他们两位定下的法令规章,我们这些不如他们的人,岂可自求表现,随意变更。”刘盈只好支持他的作法。
刘盈逝世后,他的儿子刘恭继位,因为跟祖母吕雉冲突,被祖母毒死,由刘盈的另外一个儿子刘弘继位。纪元前一八○年,吕雉逝世,发生政变,大将周勃把吕雉的家族和党羽,全部斩杀。废掉刘弘,在刘邦的众多儿子中,选择了二十三岁的亲王刘恒继位。历史证明这次选择是明智的,对西汉王朝而言,更是幸运的。刘恒虽然很年轻,但为人诚恳谦逊,没有花花大少脾气。他的妻子窦皇后信奉道家学说,她命她的儿子刘启和其他王子,都要读《老子》、《庄子》请书。
刘恒受妻子的影响,也成为热心的道家学派的拥护者,他从李耳思想中,接受到三项教训;“第一,仁慈;第二,勤俭;第三,别人没有做过的事,不要去做。”刘恒的性格加上政治信仰,使他确实做到了这三点。在他在位期间,废掉了割鼻断足的酷刑,对贵族尤其特别安抚,八十岁以上的人都有赏赐,并经常免除全国田赋。刘恒有时候甚至穿着草鞋上殿,他最心爱的姬妾慎夫人穿的衣服,不用流行的拖地样式,因为拖地样式所费布料较多。有一次他想盖一个宫殿,预算要二千两黄金,他说:“这是十个中等人家的财产。”竟不建造。他的儿子刘启即位后,在老母窦太后主持国政下,继续追求维持现状的安定。这就是有名的“黄老政治”,从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历时四十年之久。
黄老政治推行的结果,人口大量增加,社会财富也随着大量增加。各郡县仓库,都告盈满。中央直辖仓库,存粮太多,以致发生腐烂。存钱也太多,一直不曾动用,连串钱的绳索(中国古钱当中有一个方孔,用以贯穿绳索),都被虫蛀断。跟本世纪(前二)○○年代和一十年代对照,史学家称赞此四十年黄老政治的成绩为“文景之治”(刘恒号称文帝,刘启号称景帝)。六十年代以后,中国发动一连串御侮和开拓战争,大部分军费都依靠这些年累积下来的丰富储藏。
不过黄老政治最大的缺点是使富者更富,贫者更贫;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尤其到了后来,人口渐繁,耕地渐少时,贵族和富农在政府不干涉的保护政策下,大量兼并自耕农,造成一个庞大的地主阶层。富人的田地一望无际,穷人却连立一个锥子的地方都没有。
三 七国之乱
黄老政治之际,发生七国之乱。
西汉王朝行政区域的划分,采取“郡”、“国”并存制度。当时人们的看法,认为周王朝亡于分封,而秦王朝亡于不分封——如果封国林立,到处有皇族据点,陈胜、吴广星星之火,便不会燎原。西汉王朝则采取折衷办法,一方面仍保留秦王朝的郡县制度,一方面也恢复周王朝的分封制度。我们用下表说明——王爵封国统辖数县或十数县,地位高于郡,侯爵封国只统辖一县或数乡,与县相等。
刘邦当了皇帝后,原则上皇族子弟封王,非皇族的功臣封侯。刘邦对封侯不太注意,但因“封王”拥有自己的政府和自己的军队,所以十分重视。他特地杀了一匹白马,厚着脸皮命大臣向天老爷盟誓:“不姓刘而当王的,天下人共同攻击他。”但刘邦死后不久,封国和中央政府之间,就开始了离心现象。战国时代苏秦、张仪的遗风仍在,知识分子和聪明才智之士,在中央政府不能施展抱负,往往投奔封国。封国既有实力,又有理论指导,欲望遂一天天提高,离心力逐日增加。
这种现象被很多人发现,其中之一就是刘启的宰相晁错。晁错极力主张把封国的面积缩小,把封王的权力减少。刘启赞成这种做法,但那些已经够大的封王,当然不愿意接受。所以在雷厉风行削小了三个封国之后,前一五四年,东方的七个封国,送联合叛变。这七个封国是:
七国封王跟皇帝的关系,用下表说明:
从表上可看出,除刘濞、刘戊之外,其他五个封王,都是皇族近亲。这至少显示一点,政权的安危,与分封与否无关,封国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制造问题。
当七国联合叛变时,半壁河山,全都陷入叛军掌握。刘启大为震恐,他想不到他的对手如此强大,懊悔自己孟浪。七国提出的两个口号,一是杀掉晁错;一是退还削去的土地。刘启全部接受,那个忠心为国的晁错在上朝途中,在街头被武士摔下腰斩,而且屠灭三族。
七国联军并不因中央政府的屈服而停止行动,刘濞坦白地说:“我自己要当皇帝。”他的军队已迫近洛阳,但他只信任他的儿子,而不相信他手下几位有谋略的将领:田禄伯、桓将军、周丘。中央政府方面,刘启却明智地选出周亚夫当大将。短兵相接的战场上,胜负决定于统帅,只两个月工夫,周亚夫切断吴楚联军粮道,吴楚联军饥疲撤退,周亚夫衔尾追击,吴楚联军大败。吴楚联军是叛军主力,吴楚联军既败,吴楚二国即灭,其他各封王或自杀或被杀,来势汹涌的七国之乱,转瞬平息。
七国之乱是一个重大转换点,如果七国胜利,中国势必回到战国时代的割据局面,互相并吞,战争不休。七国失败,使西汉王朝顺利的通过瓶颈,统一形势更加坚固。刘启乘机收回各封国的行政权和军权,在封国掌握大权的不再是“封王”,而是“国相”(封国的宰相),国相由中央政府派遣。中央政府遂成为真正的大一统政府,有能力作更多的贡献。
四 儒家思想定于一尊
儒家学派自从孔丘于纪元前五世纪建立,三百年来,受到很多轻视和打击,但门徒们并不放弃他们的努力,而且借着聚集学生讲学的方法,使他们的学说,继续传播。陈胜、吴广引起全国性混乱时,除了参加战争的军人,天下最忙碌的,莫过于儒家学派人士了。孔丘七世孙孔鲋就抱着儒书,四处投奔那些叛军首领。他们受到的待遇也很可怜,刘邦就是第一个厌恶儒家学派的人,他见了儒家学者——儒生,就把他们的帽子抓下来,当众往里面撒尿。但儒家学者仍苦守着不去,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处境的尴尬和内心的痛苦。因为别的首领还不如刘邦,刘邦总算还收留他们。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他的那些大臣将军都是当初一块当流氓的黑社会朋友,在皇宫里,就像过去在刘邦家里一样,大吃大喝,喝醉了放声高歌,还拔出刀剑砍柱子助兴。不但一团糟乱,而且潜伏着可能被野心家利用的危险。刘邦知道应该改正,但他不知道如何改正。儒家学派的机会来了,这正是他们的专长。博士之一的叔孙通就请求由他制定朝见皇帝的仪式——简称“朝仪”。刘邦对儒家学派的复杂繁琐,深有戒心,所以他吩咐说;“你可以尝试,但要简单,在我能办得到的范围内去做。”叔孙通特地到儒家学派发源地故鲁国首府曲阜,请了三十余位专家,连同自己的门徒一百余人,共同拟订规章,并加以演习。一个月后,再集合大臣将军们演习。到了本世纪(前二)第一年(前二○○),长乐宫落成,群臣朝贺,正式启用“朝仪”。大臣将军们在宫廷官员引导之下,顺序入殿(宫,指整个建筑;殿,指宫中某一部分建筑),分为两班,在两厢坐下(那时候的坐,是坐在跪着的自己的双腿上,一直到纪元后九世纪以后,中国才流行椅子凳子)。禁卫军官则在大臣将军们身后站定,然后听见一连串官员,从远到近的传报:“皇帝驾到。”刘邦坐着特制的用人拉的“辇车”,像舞台上的镜头一样,适时的缓缓出现。宫廷官员引导大臣将军们按照官职大小的顺序,一一念出他们早已背诵滚瓜烂熟的祝贺言词。这时,宫殿上沉静肃穆,人人震恐。接着,宴会开始,大臣将军们都向前伏着身子,仰头上望,任何人都不许可挺直脊梁,端端正正的向前平视——必须爬到地下,再仰颈抬眉上看。这是一个使人起鸡皮疙瘩,自我囗丧的猥琐姿势,但儒家却正用它来表示君王的尊贵和臣下的卑贱。宴会进行中,再顺序的向当了皇帝的老流氓刘邦敬酒祝寿,连续九次。最后,宫廷官员大声宣布:“宴会礼成。”监察官(御史)出现,把动作不合规定的大臣将军,一一赶出殿外,指控犯了“失仪”之罪,提出弹劾,要求处罚。这种情形往往只罚钱了事,但皇帝老爷也可借此良机,予以免职或砍头。于是一场宴会下来,没有一个人敢再喧哗吵闹。刘邦大喜说:“天老爷,我到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威风。”立即擢升叔孙通当九卿之一的“奉常”(祭把部长),赏黄金五百斤,门徒们也都一一升官。久处在穷困而又绝望环境中的那些门徒,禁不住大声歌颂他们的老师:“叔孙通真是圣人。”
从此,皇帝不但跟人民,便是跟最尊贵的大臣,也都被这种儒家最得意的杰作“朝仪”,隔开一段距离。战国时代那种君臣间面面坐立,膝盖碰着膝盖长谈的时代,不再在中国出现,帝王政体遂走进一条永不能回头的死巷。西方专制君主和东方专制君主的不同,在此分野。
儒家学派虽然在技术上博得皇帝的欢心,但因为正逢黄老政治时代,所以只能保持官位,不能对政治发生影响。另一位博士辕固生就比叔孙通倒霉,他稍为对李耳、庄周表示不满,窦太后就教他赤手空拳到兽栏里打野猪,幸亏当时皇帝刘启暗中给了他一把刀子,才算没有送掉老命。后来,宰相赵绾也曾经计划排斥其他学派,窦太后把他逮捕下狱,赵绾自杀。但窦太后逝世(前一三五年)后,黄老政治无形中终止,儒家学派的好运气来了。
刘启的儿子刘彻于纪元前一四一年即位,在宰相卫绾的建议下,于次年(纪元前一四○年)举办一次全国人才总选拔,为国家选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国家管理人才,由皇帝亲自考试。刘彻那一年十七岁,正是一个只欢喜游荡的大孩子,这考试当然由卫绾代表作主。卫绾是儒家学者,儒家学派人士遂天经地义地被认为是唯一的国家管理人才。一位专门研究《五经》之一《春秋》的博士董仲舒,在他的万言试卷中,攻击其他学派全是左道旁门,邪说妖言。他建议:“凡是不在《五经》之内的著作,以及非孔丘所传授的书籍,应一律禁绝,不准流传。”卫绾把他列为第一名,亦即皇帝把他列为第一名。
董仲舒的意见,既然经过皇帝采纳,那么便成了国家的政策。于是,一个重大的巨变,在不声不响中发生。
第一,祭祀部(太常,即奉常)之内,所设的“博士”官职,原来由各学派人士分别担任。此后只有儒家学派才能充当,而且限制范围,只能研究《五经》。其他学派人士,全被驱逐,儒家遂独霸学术中枢,定于一尊。其他学派的著作既被政府长期的视为“邪说”、“妖言”,禁止阅读研究,遂逐渐从知识分子脑海中消失。诸子百家只剩下一家,一家中只剩下《五经》。儒家思想遂成为皇帝钦定,中国唯一的正统思想。
第二,儒家学派在祭祀部(太常)之下,创办国立大学(太学),由博士担任教师,传授《五经》和孔丘的思想。学生由国家供给费用,只要被认可研究毕业,即被任命担任地方政府的官员。不但是平民进入政府的唯一途径,因而增加知识分子对儒家学派的向心力,而且久而久之,儒家学派布满了各级政府,成为一种排他性极强的儒家系统。
第三,儒家学派的基本思想是复古——至低也要维持现状,最重要的手段是礼教,尤以丧礼占首要地位。那种连纪元前四世纪孟轲时代都行不通的三年之丧,此后却逐渐推行。一个中国人,他一生中要有六年的时间,不允许作任何事情,只能每天悲悼他的父母。除了这个最严重的一环,其他跟着而来的礼教,更多如牛毛,中国知识分子几乎一生都为此紧张。有些项目,像“避讳”之类,简直使人不堪负荷。
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代之而起的是儒家思想时代,比道家思想时代——黄老政治,更多出五十倍的时间,直到纪元后二十世纪,因受到崭新的西洋思潮的冲击,才告衰退。所以,在以后的叙述中,我们必须随时注意到,中国历史是在儒家思想——复古和保持现状的实践之下。
五 对匈奴汗国的反击
黄老政治带给当时中国空前的繁荣,虽然黄老政治终止,但繁荣仍在。仅以马匹而言,○○年代时,宰相只能坐牛车,皇帝当然有马车,但想要四匹颜色相同的马,都找不到。可是五十年代时,中央政府仅养在首都长安的马,就有四十万匹。民间大街小巷,处处是马,而且竞争着只骑雄马。对不可一世的匈奴汗国,反击的时候已到。
中匈两国之间,由于和亲的缘故,边境久久没有大的冲突。当中国反击行动于六十年代开始时,采用的是诱敌先发的策略。前一三三年,大将(将屯将军)王恢统军三十余万,埋伏马邑(山西朔州)左右山谷之中。马邑豪民聂壹,跟匈奴一向有商业上密切的往来,他把两个死囚的人头悬挂在马邑城门上,告诉匈奴间谍说,他已把马邑首长杀死,请匈奴乘虚进击。军臣单于信以为真,亲自率领十万骑兵,从武州塞(山西左云)入境,直指马邑。行军一百余公里,距马邑尚有不到一百公里时,只见牛羊遍野,不见牧人,感觉到有点异样。于是攻陷附近一个塞亭(降望台),俘虏了一位雁门郡(山西右玉)的官员,要杀他时,那官员泄露了全部机密,军臣单于大惊说:“是天老爷把你赐给我们。”把那官员封为天王,急令撤退。中国毫无所获。
这一场阴谋奇计,虽然落了空,但中匈两国五十年之久的和睦邦交,从此破裂。匈奴汗国又恢复从前那种大规模的侵略行动。可是,形势已不是从前,中国的反应十分严厉,立即发动一连串不停止的攻击。
马邑之谋四年后(前一二九年),大将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分别出上谷(河北怀来)、代郡(河北蔚县)、云中(内蒙古托克托)、雁门(山西右玉)四路进击。明年(前一二八),卫青与另一大将李息分别出雁门、代郡进击。又明年(前一二七),卫青、李息再出云中向西迂回进击,这一次开始有大的收获,匈奴大败,中国再度把匈奴驱出河套,就在河套沙漠与黄河之间,兴筑朔方城(内蒙古杭锦旗北)。三年后(前一二四),卫青率六位将领,分别出高阙(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东南)、右北平(内蒙古宁城西南)、朔方(内蒙古杭锦旗北),三路进击,深入匈奴汗国三百公里,俘虏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人,牛羊数近一百万头。
明年(前一二三),卫青再率六将领出定襄(内蒙古和林格尔)进击。这一次中国吃了败仗,大将苏建所率领的三千人骑兵团,全部覆没。另一大将赵信于兵败后投降匈奴,因赵信深知中国内情,匈奴汗国像宝贝一样看待他,特地为他兴筑了一个赵信城。两年后(前一二一),中国二十三岁的大将霍去病出陇西(甘肃临挑)进击,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东南胭脂山)五百公里,斩匈奴名王以下八千九百余人,俘获匈奴休屠王祭天时用的金人。同年,霍去病再出陇西作第二次进击,越过居延海(内蒙古额济纳旗),深入一千余公里,杀虏三万零二百人。霍去病一年中两次空前胜利,横穿河西走廊,如入无人之境。而河西走廊正是匈奴汗国浑邪王的防地,伊稚斜单于大怒,追究失败的责任。浑邪王恐怕被杀,就带着他的部落和他的土地,向中国投降。这对匈奴汗国是一个重大打击,他们衷歌:“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焉支山所产的红色染料,可作为妇女的化妆品,中国“胭脂”一词,即由此来。
中匈战争这样延续了十五年之久,进入八十年代,才算有一场决定性战役。
匈奴汗国也知道昔日光荣已经过去,所以采纳降将赵信的建议,认为中国军队不能深入沙漠,就把国境线后撤,单于远走瀚海沙漠群以北。中国当然不会罢手,纪元前一一九年,卫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向匈奴总攻。卫青兵团深入匈奴汗国五百公里,伊稚斜单于仓促迎战,大败,向北突围逃走。卫青追击到寅颜山(蒙古哈尔和林西南)赵信城,不见敌踪(就在这一战,名将李广在沙漠中迷失道路,自杀)。霍去病兵团深入沙漠一千余公里,杀虏七万余人,而匈奴汗国当冒顿单于最盛时,控弦战士不过三十万人。霍去病追击到狼居胥山(蒙古肯特山),不见敌踪。
这是对匈奴汗国最重要的一战,从此瀚海沙漠群以南再没有王庭,匈奴汗国对中国已不像过去那样,构成生存上的威胁。前一一五年及稍后时间,中国更在浑邪王故地河西走廊,设立四郡:酒泉郡(甘肃酒泉)、武威郡(甘肃武威)、张掖郡(甘肃张掖)。敦煌郡(甘肃敦煌)。这块土地从此成为中国的领土,直到今天。
六 张骞通西域
当中国准备反击匈奴汗国的时候,想起了匈奴汗国的一个仇敌——月氏王国。这王国本来立国在河西走廊,首都设在张掖(甘肃张掖),是一个大国。但在本世纪(前二)三十年代,被匈奴汗国击溃,国王的头骨被老上单于(冒顿单于的儿子)当作尿壶。全国向西逃亡,一直逃到中亚威海以南、阿富汗以北地区定居,定都蓝市城(阿富汗瓦齐拉巴德市)。
中国盼望跟月氏王国结盟,对匈奴东西夹攻。以中国人的想法,月氏王国对匈奴有杀父灭国的深仇大恨,一旦听到有报仇复国的机会,一定非常感激。中央政府征求使臣,成固(陕西城固)人张骞应征,跟他有同样勇气的还有一百余人。
月氏王国距中国首都长安,直线三千余公里,那时中国西界只到金城(甘肃兰州),过此便是匈奴汗国的版图和势力范围。而祁连山南麓,又有杀人掠货的羌民族部落。更西则是西域,风言风语的传说,西域全是无边无涯的沙漠和沙碛,暴风时起,天翻地覆,光天化日之下,处处鬼哭神号。又有寸草不生的咸水(罗布泊),举目荒凉,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往往走一个月不见人烟。也没有正式道路,行旅只有沿着前人死在途中的枯骨,摸索前进,那是一个恐怖而陌生的地方。
纪元前一三八年,张骞跟他的使节团从首都长安出发,向他们毫无所知的,充满险恶死亡的西北蛮荒深入。他们一开始就遇到恶运,进入河西走廊后不久,就被匈奴汗国捉住,当发现他们是前往月氏王国时,军臣单于火就更大了:“这是什么话,月氏王国在我之西,中国怎敢越过匈奴,跟他们来往。如果我派使节去南越王国(广东广州),中国准许通过吗?”下令禁止离境,但尊敬他们是英雄人物,所以每人介绍了一位匈奴小姐作为妻子。这样转眼十年,到了七十年代第一年(前一二九),张骞跟他的伙伴,不忘使命,抛弃妻子,向西逃走。终于逃到大宛王国(乌孜别克卡散赛城),大宛把人送到康居王国(哈萨克突厥斯坦),康居再把人送到月氏王国。然而,月氏王国现在十分富裕,比在河西走廊故地要舒适多了。现任国王是死王的孙儿,对祖父的感情又隔了一层,所以,没有人想到报仇复国的事。张骞在月氏王国住了年余,失望而归。在归途中,第二次被匈奴巡逻兵捉住,又禁止离境。纪元前一二六年,他再度抛弃妻子,从匈奴逃走,他的妻儿听到消息,狂奔来随,可是追兵已至,张骞只抢到一个儿子,妻子跟另外一个幼子,被追兵隔断,永远诀别。张骞出使时一百余人,十二年后,回到长安,只剩下两个人——张骞和他的堂邑(江苏六合)籍忠实仆人甘父。
张骞这次出使,虽没有达成原来盼望的政治目的,但他为中国人发现了一片比当时中国还要广大的新的世界。他的贡献,只有以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可以相比。张骞在月氏王国游说时,曾到过大夏王国(阿富汗东北部),发现有蜀郡(四川成都)出产的布匹和邛崃山(四川荥经)出产的竹子。大夏人告诉他:“从身毒王国(印度)买来。”张骞推测,商品可以通过身毒王国,那么,人马当然也可以。也就是说,不必再冒被匈奴捕捉扣留的危险,改从蜀郡出发,到达西域,当更为安全。这设计得到皇帝刘彻的支持,遂引起中国对“西南夷”的开拓。
本页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