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甘岭战役第21、22、23天(11月3日至11月5日):范佛里特无力扭转局面,美军哀叹“‘联军’在三角山是打败了”

11月2日、3日,敌人把阿比西尼亚营、哥伦比亚营在这地方使用了一下子。

3日,91团和86团继续坚守。经一天激战,打退美187团(一部)、阿比西尼亚和哥伦比亚2个独立营、韩9师28团2个营的攻击。入夜,我93团上阵地。

11月3日8时,敌人一部约2个营的兵力,向我军阵地前沿运动,被我军迫击炮和纵深炮兵群击溃。16时,发现敌车30辆运载1个营的兵力增援,企图再次进攻,我方炮兵立即对正在下车的敌人实行了10分钟火力急袭,火箭炮行一次齐射,给予敌人歼灭性打击,1个营基本完了。之后两日,敌人又以8个连的兵力多次向我方反扑,一度突入主峰,但我们坚守坑道的步兵在迫击炮火力配合下,每次都将敌人击退。

敌人调整部署:计划让美3师接替韩9师,并让他们互相调换防守位置。美3师原来并不准备参加这里的战斗,但由于此时手头没有更多的兵了,所以就把美3师刚组起来的30团调来参加了战斗。这个30团的战斗力就更差了,所以3日到4日这两天的争夺中,我们又歼灭敌人1500余人,其中包括了这个阵地,还有537.7北山。

3日打下来以后,4日拂晓敌人反攻了一下子并受挫,就没有劲了。4日,敌人没有进攻。我趁机充分准备了一天,整个坑道阵地和表现阵地完全变了样,不但恢复了旧阵地,还打了新坑道。特别是不断增加的有生力量给了坚守阵地的指战员很大鼓舞。

5日这一天,范佛里特上了鸡雄山亲自督战。11月5日他命令攻击部队誓要把597.9阵地拿下来,而打到此时的韩2师已经被我们打残,于是敌人将支离破碎的韩2师重新组织起来,并动用了空降187团的2个营,还有1个独立营,加上韩9师的部队,组织了一次更大规模的进攻。由于范佛里特坐镇,攻势就更猛一些,因为是“大炮司令”发话嘛——让炮弹猛烈轰击,炮也就比较多了。

原来美军炮火支援李承晚的部队,就不像支援美军自己那么积极,但这次经过范佛里特重新调整,从3日开始,敌人在一天之内的炮弹就可以打到15万发、20万发,甚至更多。另还有坦克助战。美军的坦克一般不敢直接开到山顶,他们只开到山下,在敌方的阵地上经常有二三十辆坦克立在前沿阵地上当炮使用,炮火直接对准我们坚守的两个阵地。11月3日、4日,特别是5日,因为有了炮火支援,敌人与我们的争夺就更为激烈了。但是这种激烈的争夺也只持续到下午1时,总共4个钟头左右。敌人用尽全部力量进攻,始终摧毁不了我们在上甘岭铸造的铜墙铁壁,无奈之下,基本上就收了兵,这当然要范佛里特下最后决断——“收兵”!

范佛里特急忙到前线“视察”的同时,合众社也从汉城发出报道,说:“精疲力竭的韩国军5日被中国军队的大炮和迫击炮的密集炮火赶出了‘三角山’。”

美国为什么要选在11月6日广播呢?

这与美国国内政治形势有密切关系。美国此时正在进行紧张的总统大选,11月5日即将亮票,而“金化攻势”“铁三角战役”本来就是为杜鲁门选举拉选票而造势的,所以他们把“金化攻势”吹乎得很大,把这个所谓的“铁三角战役”说成“是美军在朝鲜这一年来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战役”,但结果却成为美军入朝以来,“伤亡精锐部队最惨重的”一次战役。整个战役期间,美军在上甘岭两个高地上就扔下了190万发炮弹。而总统选举的那时候已发出的炮弹量就打出了130万发,这130万发炮弹可是相当大的数量,所以美国国会议员在选举过程中都会拿出这个数字来说事,来攻击杜鲁门总统——选择的这两个山头阵地实际就是个“无底洞”!范佛里特,你到底把多少美国财产扔到“洞”里去了?到底消耗了多少炮弹?浪费了多少物资?花费了多少运输力量?他们争吵得很厉害。但他们攻击杜鲁门最厉害的还是美军的士气,因为“金化攻势”期间,美军的士气已降到最低点了。

上甘岭战役第21、22、23天(11月3日至11月5日):范佛里特无力扭转局面,美军哀叹“‘联军’在三角山是打败了”

美军155毫米口径榴弹炮

当时一位美国记者(编者注:经查资料,这里指的是美国国际新闻社记者哈莫夫),他报道了19日那个连队失败的经过。记者采访了一位美国伤兵李奇上尉,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的那个连队正准备去支援前线部队,还处在待机位置,我们的迫击炮弹就给他“捶了”。那个迫击炮如同下雨似的,一点挨着一点,把他们全盖住了。他亲眼看到“旁边的无线电报员和排里的中士都阵亡了。那里根本没有藏身之处,中国兵发射的迫击炮弹一秒钟一发,可怕极了”。很多士兵这时还根本没有与“敌人”见面,还没有上阵地,去支援的一个连就这样报销了……

另一位伤兵中士斯奈德说:“当我向三角山发动进攻时,中国军队的大炮打得十分准确,炮弹不断落下来,士兵们应声倒地。一枚迫击炮弹穿过我的地堡顶打进来,我的背部被击中了。我们有5个人被击中。一位中士被击毙了。”

美国记者沙尼克在1952年11月4日的新闻报道中讲述了美7师一个连惨败的情景:“战斗停止了,他们正在计算伤亡,这一连中少了不少人。准尉克洛盖特把队伍集合起来,看看哪个还活着,哪个死掉了……现在那些还活着的步兵们排起队来了,队伍里的人少得可怜,兵士们都是满脸胡须,疲惫不堪,于是点名开始了。在点名中许多人永远都不能回答了。”

其实像这样的实例是比较多的,这些事实在此时也都成为攻击杜鲁门总统的证据了。

杜鲁门选举失败有其他缘由,但朝鲜战争的罪过是受到攻击最多的一条。艾森豪威尔也把朝鲜停战这一条作为他竞选的目标,他说:“如果选了我,我首先到朝鲜想法停止这场战争。”他许了这个愿。但杜鲁门心里最后还是想着“金化攻势”,搞“铁三角战役”。敌人内部也揭露了“铁三角战役”的惨败,虽然不会揭露得那样透彻,但结果还是让杜鲁门总统下了台。

范佛里特11月5日亲自出面指挥。参与攻击597.9高地的部队有美7师、空降187团、韩9师拼凑起来的8个连队。当美7师和韩2师遭到严重伤亡以后,焦急的范佛里特急忙叫刚刚在铁原西北“白马山”遭到重创的韩9师调出一个团来支援金化以北的进攻,其实他就是想着亮出最后一手,力图挽回败局。但那一天,他们虽然又是飞机,又是坦克,又是大炮猛烈攻击,志愿军守备部队仍坚守住了阵地,我们反复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当时的597.9阵地,光参战的志愿军部队就分属了3个师,45师、29师、31师,参战的有21个连队。他们发扬了我军顾全大局、团结友爱、相互支援的高尚品格,很多阵地上都涌现出了孤胆作战的无畏志愿军英雄。仗打到11时仍然扭转不了战局,那天下午范佛里特失望地看到几乎再没有翻牌的希望,于是宣布所谓“猛烈的反击”阶段就算结束了。

敌人从10月30日到11月5日,仅在597.9阵地上,就投入了17个营的兵力。我们驻守坑道的部队,在炮兵有效支援下,先后打退了敌人近百次的反扑。在战役第三阶段,我们就是抓住了敌人正在调整部署和他再无力扩大进攻的时机,在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投入足够的兵力,也就是战役预备队,然后进行大反击。首先集中了25个连队,分作3个梯队,火炮104门,弹药保障很充足,经28、29两日炮火准备,30日夜反击597.9高地,按军长要求稳扎稳打,头一天做到全歼主峰敌人,控制住阵地,以火力大量杀伤他们。到31日,我方控制了1、3、9、10号阵地,夜间恢复了2、8号阵地。到1日,我们歼灭敌人韩2师补充过的31团、32团,韩9师30团及阿比西尼亚营3000余人。2日起,我3个梯队又陆续投入战斗,到5日又歼灭敌韩9师、美空降187团一部、美17团残部及哥伦比亚营3000余人。这两个3000,也就是连续成建制地歼灭和重创了敌人6000余人。当时美联社对韩军被歼的情况大为吃惊,哀叹:“有三支大韩民国部队,两支全军覆没,第三支只剩下18人。”美联社报道美军惨败时,说这3个星期的战斗,“联军所牺牲的人和消耗的军队,已使联军司令官们震惊了”。

这阶段战斗,我们动用了21个连队,伤亡2500余人,打垮了敌人5个团又2个营,恢复了597.9整个阵地。与此同时,133团和29师87团5个连在537.7北山与敌连日争夺,继续杀伤韩2师37团和17团800余人,有力配合了597.9高地的大反击。

6天阻击,敌人兵员消耗大,再无力反击,我们阵地得到巩固,下一步我们将会把攻击重点放在537.7北山阵地。

11月5日,联司发来嘉奖电,表扬了部队:“你军与敌血战二十余日,敌军集中了空前优势的炮兵、飞机、坦克及大量步兵集团冲锋,不仅不能夺取我阵地,而且丧失了一万五千余人的有生力量及大量炮弹,你们则发扬了坚忍顽强的战斗作风,愈打愈勇,战术愈打愈灵活,步炮协同愈打愈密切。战斗伤亡则逐渐减少,特别是二日毙伤敌一千五百余人,我仅伤亡一百九十余人,这样打下去,必能置敌于死地。”

联司首长的嘉奖电让全军指战员备受鼓舞。战斗虽然激烈,但15军政治部也是很会做工作的,他们立刻将嘉奖电文印成“号外”,用醒目的红色字体,很快将这“号外”传到前线和后方。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