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功勋火炮“喀秋莎”战场狂飙,威震敌胆

再谈谈上甘岭战役立下赫赫战功的功勋火炮——“喀秋莎”火箭炮。

炮兵中比较“娇贵”的是哪一种炮呢?就是那个火箭炮。209火箭炮团有两个营,当时我们买了苏联的火箭炮,叫“喀秋莎”,这火炮在那时是属于比较先进的炮,算是苏联支援我们的,所以要用就得用到关键时刻。上甘岭战役只有在几次重要的反击战中才使用了这种火炮。

“喀秋莎”火箭炮的炮弹打出去的时候是火光一片,由于目标很大,所以打了以后就得赶紧转移,否则敌人的炮就会接着打过来。正因为这个炮既先进又珍贵,所以火箭炮营对她更是倍加珍惜和爱护。他们也给我们做了一些介绍,告诉我们说,一发“喀秋莎”的炮弹价格等于60两黄金,相当于一个富农的全年收入。

从火炮的凶猛程度来讲,这个炮是非常厉害的!“喀秋莎”一打就是一个营、两个营的齐放,火光冲天,很壮观!打起来大家那是纷纷叫好。10月19日是打了齐放,23日也打了一个齐放,就是在8连组织60个人反击597.9阵地的那回,一个齐放就消灭了敌人两个连,这个炮是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

在对炮火使用上,炮兵非常注重边用边打边改,就是让敌人掌握不住我们发射炮火的规律。10月30日大反击收复597.9阵地,我炮兵集中火炮进行破坏性射击,摧毁敌人大部分地堡,再集中48门火炮进行炮火准备,两次火力急袭和假延伸,诱敌出动,我们步兵的机关枪打响,又是放信号弹,又是要冲锋的样子,同时在火力急袭中,209火箭炮团24门炮实施了两次全团一次性齐放,每次急袭15分钟,然后假延伸,“喀秋莎”全团再齐放,整个上甘岭的天空都被打红了。由于发射阵地选在了作战正面的侧方,虽然火箭炮发射集中,声音大,但在大山的遮障和其他火炮声音的掩盖下,敌人很难捉摸我火箭炮阵地的方向和位置。随即炮兵转过来又是炮火准备,这主要是针对敌人的步兵预备队。阵地和后面这两个齐放,那可真是像火海一样,一下子把前面、后面都“盖了”。“盖了”以后炮兵再打,步兵才冲击。我炮火压制敌炮,敌人近2小时没有打出炮来。我越打越改进,让敌人掌握不住我方发射炮火的规律,炮火是既猛又准,所以30日的反击就没有像19日夜间那样还有敌人的据点残存,需要像黄继光硬拼的情况了。

炮兵有了经验,包括以后的反击,炮火准备的时间和大炮轰击的规律,时间都比较长,像这样反击,敌人抵近的迫击炮群和整个通信网路都遭到破坏。特别是在火箭炮发射后,就听到敌人在叫唤“某某连被歼,某某营被歼”,“火器被毁,通信联络不上”,以及“炮兵不明情况,无法支援步兵”,等等。那真是“喀秋莎”怒吼,一阵狂飙过去,敌人的机关枪和炮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丧失了还击能力,打也是盲目性地打。这次战斗,我们的炮是绝对优势地压制住了敌人的炮火。

“喀秋莎”这种火箭炮发射距离是6000多米,它的特点是打出去的炮弹落下既爆炸又燃烧,这样就把敌人阵地上屯集的弹药、通信器材和线路引燃、烧毁。在当时朝鲜战场上,209火箭炮整团出动支援上甘岭45师作战还是少有的。从中也看出了志司对这场战役的高度重视和必赢的决心。当然火箭炮的威力,也引起了敌人高度的注意。

“喀秋莎”还有几次战例——

11月1日对597.9高地东南凹地集结的敌人,以4个连齐放一次,杀伤敌人大部分并将敌人进攻击退。

11月3日下午,敌人汽车载兵增援,刚下车就遭到我炮火袭击,后又与未遂之敌会合,“喀秋莎”齐放一次,杀敌600余名。

由此可见“喀秋莎”的凶猛!

所以领导珍惜那个炮到了什么程度呢?比方说——就像旧社会不能见人的小姑娘似的,那是非常之“娇”!你叫她跑吧,她自己还跑不动,还要请别人想办法把她拉走。打了仗,一方面很“骄傲”,一方面出台又很“娇气”。“骄娇二气”都有了,反正不能叫她“受委屈”。所以这个工作比较难做,真正到军里告状的也是“她”,主要就是感觉到我们不会使用这个炮。特别是16日的反击,一打就是一个齐放,一个营的齐放,两个营的齐放;19日也打了齐放;23日又是一个齐放,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两个连,8连组织60个人的反击,火箭炮一个营打了一个齐放,消灭敌人两个连,炮是起了大作用的;30日反击,那是打了两个齐放。两个齐放完,让炮兵有了意见,说什么“老大哥给的呀,价钱多么贵呀,一个富农的家产一发弹就打没了嘛”,除了他们有意见,秦基伟也批评下来了。

炮兵第209火箭炮团对敌阵地发起猛烈轰击

原来秦基伟只准打一个齐放,但到反击时我们却打了两个,这是因为打好反击,就要打破我们炮火的规律来迷惑敌人嘛。原来是5分钟炮火准备,接着我们步兵冲锋,但人家一反击我们伤亡很大。事实上也是——有了“喀秋莎”火炮的支援,战场局面可与10月19日大大不同了,痛歼美7师5个连,炮火杀伤起了关键的作用。

功勋火炮嘛,一是大家都喜欢她,都要给她报功;二是她还真有点“娇气”,弄得最后大反击时我们挨了秦基伟军长的批评:“为什么叫你们搞一个齐放,你们却搞两个,啊?!”

这个炮啊,“娇”,但我们大家都喜欢。还有一个炮,也是吃了一点亏,那就是前面提到的85高射炮。但不论哪种型号的火炮,在上甘岭战场上凡参与战斗的炮和炮兵都是有功之臣!

总而言之,上甘岭战役我们的“喀秋莎”比一般的火炮更显示了无比的威力。战役全过程,发射了10次,发射炮弹2600多发,自己却分毫未损。秦基伟一再指示要选择好发射阵地,掌握好发射时机,确保安全。反击前,我们所设的假阵地,都遭到了敌人的炮轰;发射后,所有的真阵地也遭到了敌人的破坏,而我们的“喀秋莎”,机动性能强,早已经转移到其他安全地带了。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