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有多美,谁也没见过,能让薛蟠看呆,却让贾宝玉也说不清楚

繁体

林黛玉长什么样子?估计每个人眼中都不一样。原文中曹雪芹借由贾宝玉之口说出“神仙般的妹妹”。可神仙什么样,谁也不知道,只能说世间绝无仅有。

林黛玉初入贾家,众人眼中看到的是“怯弱不胜”“自然的风流态度”,都是形容她的“神”。

到贾宝玉眼中也是一样。

林黛玉有多美,谁也没见过,能让薛蟠看呆,却让贾宝玉也说不清楚

(第三回)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这般样貌完全无法捕捉,堪比《洛神赋》的神仙姿态。

这与写薛宝钗的实写眉眼身形样貌完全不同。林黛玉全都是“虚”写。

脂砚斋[甲戌眉批:从众人目中写黛玉。草胎卉质,岂能胜物耶?想其衣裙皆不得不勉强支持者也。]

所有现实的笔法与世俗的服饰,都不能衬托林黛玉的美,是以不直写。只说“病如西子胜三分,心似比干多一窍”,比西施美,比比干聪明,只有神仙而已。

林黛玉就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一般,注定人间不能留驻她太久。

那么,林黛玉的具体容貌便没有描述么?也只能从原文的蛛丝马迹来简单推论一二,以偏概全了。

一,林黛玉肯定是病态美,唐伯虎以后明清的仕女图,大概能找到她的影子。

林黛玉长年有病,加上饮食清淡,肯定极为单薄。

原文形容她行动如弱柳扶风,“摇摇走来”。那种体态风姿,娇弱无力感,肯定不符合如今的审美。属于宋代以后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极致“病态美”。

林黛玉有多美,谁也没见过,能让薛蟠看呆,却让贾宝玉也说不清楚

二,“罥烟眉”同样是一种形容。

何谓“罥烟眉”?

罥是指“挂”。

烟是指“雾”。

指林黛玉的两道眉毛像雾一般挂在眼上。进而点缀那双含露目。

如果说水汪汪的眼睛是湖水,两道眉毛就像那点翠的轻雾一般。

林黛玉的眉色也非浅淡,反而突出眉色的深翠。

夏末秋初的早上,湖上一抹轻雾将远处对岸的树木和远山遮掩的朦朦胧胧,就是林黛玉眉眼给人的感觉。

而远山如黛,就是黛玉的“黛”色,深绿到发黑。

古人形容少女都是“绿鬓红颜”,就是说女孩子的毛发颜色乌黑。

林黛玉尽管身体不健康,但毛发色泽极好,是草木人象征,通过罥烟眉展现出来。

当然,含露目和罥烟眉也都是“虚写”,体现出那种淡淡的轻愁笼罩在黛玉眉间。是她自幼离丧的体现。

林黛玉有多美,谁也没见过,能让薛蟠看呆,却让贾宝玉也说不清楚

三,林黛玉有个缺点是现实。或者不叫缺点,只是不如人。就是她的肤色不如薛宝钗那么白。

薛宝钗肌肤胜雪,贾宝玉看到她的半截手臂很羡慕,遗憾没有长在林妹妹身上而不得摸。

皮肤白皙的人,要丰腴一些才好看。太瘦的人反而显得苍白。林黛玉并不合适。

关于林黛玉的“样貌”,大体就是这么一鳞半爪。其实,真正形容她的还要靠文学想象。

贾宝玉去到水仙庵祭奠金钏儿时,看见洛神相流下眼泪。实际和《芙蓉女儿诔》一样都是为祭奠林黛玉。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何尝不是黛玉之风姿。

至于薛蟠一见黛玉就“酥倒”,小厮兴儿则是大气不敢喘,直言“怕吹到了姓林的”,也是林黛玉绝非凡俗可比的模样。

林黛玉有多美,谁也没见过,能让薛蟠看呆,却让贾宝玉也说不清楚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原型人物”,从太虚幻境典出秦观秦太虚来看。倒是他的一首词给出了答案。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秦观见到唐代名妓崔徽的画像,惊为天人写就一首词歌颂。词中便杂糅了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貌,最是精妙。

推测曹雪芹创作时,应有所借鉴。可惜他也没见过崔徽肖像画,素材只能来自秦观的词。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3)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