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参观寺院——寺院由来及建制

繁体

寺院的由来:

释尊在世时,禁止信徒为自己造像。释尊逝世后一两百年间,佛弟子遵守不造像的规矩,但已逐渐将释尊由“ 觉者”意义的佛逐渐神化升华而为神圣意义的佛。他们开始礼拜释尊的象征物。

其中包括:

分藏佛舍利的塔和塔中的舍利;

佛成道时居于其下的菩提树;

佛在菩提树下所坐 后来大加的吉祥草草垫子 美化为“ 金刚座”;

佛的遗物如钵、佛衣等;

佛留下的足迹后来越放越大 ,成为“ 大人迹”式的大足迹:

表示佛说法的象征物“ 法轮”: 到了1950年, 世佛联成立时,决定以法轮为佛教教徽。

在这些礼拜对象中,塔是释尊的归宿所在,成为佛弟子的主要膜拜物。随着希腊文化艺术及其神话传说,特别是其造像艺术传入南亚次大陆,佛教徒认识到造型艺术在宣传中的优越性,才造起佛像来。最初只称佛像为 “ 菩萨”,代表成佛前的悉达多,以示不破坏“ 不造像”。后来逐步大造特造起各种佛像、菩萨像、神像来。从此, 由礼拜塔转到礼拜佛像,由礼拜象征物转到礼拜具体 的佛( 人像)。

塔本身就是一种建筑物,佛像却需找地方安置。于是,纪念堂、礼拜堂类型的佛寺佛殿勃兴。

佛寺则属于走另一种独立路线的例证。相传汉明帝时在洛阳创立白马寺,为中国有佛寺之始,“ 寺”本为汉代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中高级官署通称,如太常寺、太仆寺、鸿胪寺之类。可见,起初的白马寺,不过是个安置外国僧人的衙门,类似如今国宾馆之类机构。中国传统的建筑思想,似乎是想在整齐划一中规定出等级。所以, 无论宫殿、官署、民宅,平面布局都是院落式,变化不大 ,而在大小、开间等方面显示森严的等级 。因此中国人 “ 舍宅为寺”,住户迁出,和尚、佛像迁入,略加改造便可成为寺庙。但佛寺究竟是宗教建筑,以宅为寺只能解决供佛像、作法事和僧众生活、学习用房,难于突出佛教特点。于是,从“ 塔”这种外来的建筑形式上打主意, 使它在中国完全佛教化,成为佛教的象征性标志性建筑。于是, 改宅为寺,必在寺前造塔,或在宽大的原宅院中心造 塔,形成以塔为中心、殿为附属的成组宗教性建筑 群东汉到南北朝时期一直如此。当时的寺院习称为 “ 浮图祠”。“ 浮图”是“ 塔”的音译。而步绕诚心礼塔,亦即礼塔中舍利( 汉化佛教所礼塔中舍利,包括法身舍利,即藏于塔内的佛经),就成为当时信徒主要的巡礼内容。从布道效果上看,礼塔究不如礼像感染力强。隋唐以降,造大像成风,塔为中心逐渐蜕变 成以高大的佛阁为中心。这种阁常内藏通贯各层的巨像,信徒可绕层巡礼,实在是塔与殿的化合结晶。

造大像、大阁、高塔费工费钱费时,不利于在各地迅速普及。禅宗兴起后,提倡“ 伽蓝七堂”制,这是佛寺向普及化、专业化发展的标志 。从现代观点看,它将佛寺划分为布教区与生活区,又可再分为基本和外加两大部分 。在布教区内 ,基本部分绝不可缺,否则不成其为佛寺,但可因陋就简。外加部分彼此间关联不大,可以因时因地制宜设置。至于塔,独成一体。有塔,寺院锦上添花;没有塔,还是个寺。

寺院的形制:

唐宋时代,按常规,佛寺须有 汉化佛寺配置模式图“ 七堂伽蓝”,即七 种 不 同 用 途 的 建 筑 物, 一 般认为是 : 山 门 、 佛 殿、 讲 堂 、 方丈 、 食堂 、 浴室 、 东司( 厕 所 ) 。 禅宗的殿堂配置最有章 法 , 比 较 固 定 。 但古刹常存遗制及递改之 迹 ; 山寺又多依山傍水 , 因地 制 宜 , 也不规则 ; 有 些 位于闹市区而 逐步 发展 起 来 的 , 或由 花园 、 别墅 、 住宅改造 、 包容的寺 院 , 布局每自成一格 , 不甚规范 。

中国近代佛寺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总体布局也如一般民用建筑群那样,采用组合式。即以一个四合 院为主体,在其前后左右可任意增减制式四合院或变 式花园。主体是办公事用的 ,生活区在其后部与两 侧。迎宾与保卫系统集中于前方。看一看故宫与各地 大衙署的平面配置,就会恍然于寺院建筑群的组合思 想与它们是如何地高度一致至于朝向,汉族通行以面南背北为轴线的安排。但辽代契丹族人有“ 朝日”习尚,建寺取坐西朝东的轴线,如北京大觉寺即如此

中国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寺院的配置也是如 此 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 大雄宝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阁。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东西配置则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 药 师殿 等 寺 院 的 主 要 生 活 区 常 集 中 在 中 轴 线 左 侧 ( 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 厨房)、斋堂( 食堂)、 职事堂( 库房)、茶堂( 接待室)等“ 旅馆区”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 西侧),主要是云会堂( 禅堂),以容四海之来者。

近现代汉化佛寺典型配置平面图:

如何参观寺院(一)——寺院由来及建制

近代佛寺的基本部分,不过是两组建筑:山门和 天王殿为一组,是门脸儿;大雄宝殿为一组,是主体 建筑。有此二者方可称“ 寺”。有些小庙,特别是观 音庵之类的尼庙,只有一个小院落,正房中置佛像或 观音像,人住两厢。那只可算是“ 庵” 乃不正规的因陋就简之小庙也。

附加建筑则品种较多,各寺可按情况自由配备,个别的寺院有专供菩萨的观音殿、文殊殿、三大 士殿、地藏殿,还有药师殿等,多作为东西配殿( 大殿或法堂的配殿),或在中轴线东西侧另辟小院。有 些寺院有罗汉堂。这些都是带点独立性的建筑单位。 也就是说,一个寺院可以看情况配置,更宜于在发展 中逐步配置。有它们是庙,没它们还是庙,不影响大局,它 们 彼 此 间 也 没 有必然联系 , 各各独立:

一、药师殿:内供药师佛,胁侍 为日光、月光两菩萨。旁列药师十二神将,他们常与十二支属相相配。

二、菩萨殿:常见的是观音殿和地藏殿观音殿,中供观音大士,左右近侍为善财童子和龙女。两壁有“ 观音三十二应身”,即观音为适应不同布道化人需要而显现之三十二种化身。 地藏殿中供地藏王菩萨,胁侍为九华山山主闵氏父子。陪塑常有十殿阎王等像。 三大士殿则观音居中,文殊、普贤分居左右。此 外,单供文殊的文殊殿也不少,普贤殿则相对地少得 多。

三 、罗汉堂:纯粹中国化的、最富人情味的殿堂。常建成“ 田”字、“ 卍”字等形。中塑五百罗汉,可由艺术家自由发挥意匠创造。

四、关帝庙:完全汉化的殿堂,中供关帝,关平与周仓侍立。

五、戒坛:一组独立建筑,自成格局。一般在戒坛殿前另立一个小山门殿,以示从此进入即受戒得解脱入空门之意。

寺院形制的具体分析:

一、三门殿

寺院的大门,一般都是三门并立,中间大门,两边小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三门店内,可能有两大金刚像,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皈依佛法后 ,成为佛的五百名执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称为“ 密迹金刚”。当了卫队长,自然有坐“ 传达室”看门的任务。可是外来户“金刚力士”只是一个人 ,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像只有一尊 。这不合 乎中国人爱对称的习惯,到后来就又添上一位。现今寺门左右的金刚力士像,都是面貌雄伟,作忿怒相,头戴宝冠,上半身裸体,手执金刚杵,两脚张开。其不同者, 只是左像怒颜 张口 ,右像忿颜闭唇,一位张口一位闭口是两位金刚的主要区别所在,据说,左像开口发“ 阿”声,右像闭唇发“ 吽”声。按 佛家 说法 ,这两个音原是 梵语 中开头与结 尾的两个音,它们有神奇色彩,一开一合,是一切言语音声的根本。《 封神演义》中想使这二位金刚进一步汉化, 就说他们是哼哈二将死后封神而成。

如何参观寺院(一)——寺院由来及建制

二、天王殿

天王殿内供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后宫韦驮天,面向北,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

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汉传佛教中将布袋和尚视为弥勒菩萨的化身。

如何参观寺院(一)——寺院由来及建制

弥勒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位菩萨。但他未来必定成佛,而且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既定接班人。据《 弥勒上生经》、《 弥勒下生经》等佛经记载, 弥勒生于南天竺的婆罗门家庭,后来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释迦入灭, 上生到兜率天内院。

韦驮天也称韦驮菩萨,是宋之后开始塑造的。

三、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即正殿。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上的意思。

如何参观寺院(一)——寺院由来及建制

大雄宝殿可能出现的形制:

(一)释迦牟尼佛

成道相一手为“定印”,表示禅定;一手为“触地印”,表示成道过程中为了众生牺牲,唯有大地能够证明

如何参观寺院(一)——寺院由来及建制

2. 说法相

如何参观寺院(一)——寺院由来及建制

3.旃(音同“沾”)檀佛像

一手是“与愿印”,表示能满众生原

一手是“施无畏印”,表示能除众生苦

如何参观寺院(一)——寺院由来及建制

(二)一佛两弟子

一般在释迦牟尼佛旁边有两位比丘立像,一年老,一中年。为佛的两弟子,年老为迦叶尊者,中年为阿难尊者。

佛教造像以佛为主,较早的模式是一铺三像即“一佛二菩萨”,佛为主尊,二菩萨为胁侍。北魏迁都洛阳,在龙门石窟中出现了新的形制即“一佛二弟子”。龙门新模式是北方佛造像的新贡献,从一铺三像即“一佛二弟子”到一铺五像即“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后来普及全国,成为佛教中国化在佛造像上的重要艺术形式。

如何参观寺院(一)——寺院由来及建制

(三)三身佛

有的大殿有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中间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绝对真理,法身佛是本自具足的佛性,无始无终;报身佛(卢舍那佛)证佛果之后的自在无碍的佛身,有始无终;应身佛(又称化身佛,即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有始有终。三身佛在佛理上十分艰深,供奉三身佛的寺庙,于佛理的研习上,恐怕会深入一些。

(四)三世佛

三世佛有两种:分别是横三世佛、竖三世佛。

横三世佛

横三世佛,是就空间而言,释迦牟尼佛居中,掌管我们所在的娑婆世界;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居左,掌中有一莲台,接引众生,掌管西方极乐世界;药师佛居右,掌管东方净琉璃世界,持钵和药丸。

竖三世佛

竖三世佛,是就时间而言,释迦牟尼佛居中,掌管现在的世界;燃灯佛(或迦叶佛)居左,掌管过去的世界;弥勒佛居右,掌管未来的世界。

(五)五方佛

有的寺庙大殿里,塑五尊佛,这便是五方佛。这五方佛,一般也是法身佛居中,即前文所述的毗卢遮那佛。左手第一位是南方宝生佛,象征福德;左手第二位是东方阿閦佛,象征觉性。右手第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象征智慧;右手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佛,象征事业。五方佛,很明显是从空间方位上来的,五方佛即五个方向。不过,五方佛有些特别,因为他们的组合,和密宗的联系比较紧密。根据密宗的理论,五方佛是综合说明佛的义意的。

如何参观寺院(一)——寺院由来及建制

(六)其他

1.毗卢遮那佛。有的大殿中只工一尊毗卢遮那佛,三身佛中的报身佛像。毗卢遮那的莲座是千叶莲花。每一莲瓣上有一尊小佛,是应身释迦牟尼佛。一个莲瓣代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2. 接引佛。净土宗(西安香积寺为净土宗祖庭)的寺庙里,可以打大殿中供阿弥陀佛或接引佛(即阿弥陀佛立像),作接引众生之像。

四、观音殿(大悲坛)

(一)观世音菩萨

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表示一切佛的大悲心。旁边一般有童男童女,童男为散财童子,童女为龙女。

(二)十一面观音

一面嗔,化恶有情;一面慈,化善有情;一面寂静,化导出世净业。三面教化三界就有九面,九面上有一爆笑面,是教化有极大的威严和极大意乐方能成就。最上面有一佛面,是表示以上一切总为成佛的方便。

(三)千手千眼观音

千手表示护持众生,千眼表示关照世间,都是大悲的表现。主要有四十二臂。

五、地藏殿

一般手持锡杖,表达爱护众生。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应化之地。

六、伽蓝殿

汉传佛教一般只关羽。

七、祖师殿

一般是禅宗寺院常见,为禅宗祖师达摩,左方是达摩六世弟子六祖慧能,右方是慧能的三传底子,百丈怀海禅师。

八、罗汉殿

一般寺院大殿两侧有十八罗汉像,因为佛总涅槃前,嘱咐了十八罗汉,让他们不要涅槃,常住世间为众生培福德。

佛教的胜迹

一、名山

    山西五台山:金五台,又称清凉山,文殊菩萨圣地

    浙江普陀山:银普陀,观世音菩萨圣地

    四川峨眉山:铜峨眉,普贤菩萨圣地

    安徽九华山:铁九华,地藏菩萨圣地

二、祖庭(有争议)

    三论宗祖庭:南京栖霞寺、浙江嘉祥寺、西安草堂寺

    天台宗祖庭:浙江天台山、湖北玉泉寺、宁波延庆寺

    慈恩寺祖庭:西安慈恩寺、西安兴教寺

    贤首宗祖庭:西安法顺和尚塔、五台山清凉寺

    律宗祖庭:西安道宣律师塔、扬州大明寺、江苏宝华山隆昌寺

    密宗祖庭:西安大兴善寺、西安青龙寺

    净土宗祖庭:东林寺、玄中寺、灵岩寺

    禅宗祖庭:少林寺、真觉寺、南华寺

(2)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