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品读古人的诗词炼字艺术及近代精彩词作排行榜

繁体

来源:灵刻文史、传统国学

古人写诗作词,十分讲究炼字,常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所谓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达情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物或事物。如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荀鹤的“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都是关于语句字词揣摩和斟酌的描写,这也是古典文学创作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即后人所说的炼字。

“推敲”——品读古人的诗词炼字艺术及近代精彩词作排行榜

炼字的艺术手法

一字传情。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如唐代诗人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道:“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在诗中,一个“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以动衬静。如唐代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极为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叮咚”的流水声。用清泉流淌更能反衬“空山”的清幽。

化静为动。如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这个“绿”字作动词,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以动写静。如宋代文学家张先在《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中写道:“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月亮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这两句词中,“破”字,写出了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花朵上,像给花儿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朵。花儿在月光的映照下,摇摆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字,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使之有了生命力。

以实显虚,以有形显无形。如宋代词人宋祁在《木兰花》中写道:“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两句词中,“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身姿。

以乐衬哀。如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中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一语显旨。如宋代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两句诗,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但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这些人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还有多种多样的炼字方法。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曲江对酒》,其中有句:“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初稿上是“桃花欲共杨花语”,诗人反复琢磨斟对,终于改“欲共”为“细逐”,改“语”为“落”,如是一改,使此对仗句更工整妥帖,且含意无穷。

“推敲”——品读古人的诗词炼字艺术及近代精彩词作排行榜

关于炼字的故事

年轻的唐代诗人贾岛去长安参加考试。他骑着驴,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想着自己的诗句。

突然,贾岛想到了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他又一想,觉得“推”字改为“敲”字似乎更好,正当他想得入神时,只听得对面喊了一声:“干什么的?”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贾岛便被拉下驴,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原来,贾岛刚才无意间冲撞到韩愈的车队,等贾岛把事情原委给韩愈诉说后,不但没有受到韩愈的责罚,还反倒引起了韩愈的兴趣。

韩愈想了一会儿,说:“还是‘敲’字好。一个‘敲’字,让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可谓静中有动;再说,读起来也更响亮些,让情景更美。”于是,“推”字改为“敲”字。后来,“推敲”便成为人们反复考虑的意思。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庭坚一起论诗,互相题试。苏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苏东坡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在认真思索后,又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庭坚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庭坚吟诵着,玩味着,不禁击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

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儿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出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诗句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一切诗文,总需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这里所说的“立”,其实就是要求诗词的炼字语言是生动、形象、具有立体感的,而不是抽象、死板、柔弱的。炼字这种方式的运用,使诗词语言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古代诗人为了一个字而反复推敲打磨、千锤百炼,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精神,对我们诗词创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推敲”——品读古人的诗词炼字艺术及近代精彩词作排行榜

金、元、明、清最精彩的8首词排行榜,哪个朝代入选的词最多?

宋词达到词史的巅峰,金、元、明、清等朝代词作虽然比不上宋词灿烂辉煌,但也产生过众多佳作。

金元明清4个朝代水平最高的8首词都是哪些?如何排名?本文即将揭晓谜底,分享精品好词和朋友们一起欣赏,为生活增添诗情画意。

第8名 清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佳作。

“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除掉心头大患,因此出关东巡奉天,祭告祖陵,纳兰性德跟随康熙帝出关。出山海关后,东北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京城家的思念,触景生情,写下此词。

此词描写途中跋涉与驻扎时的情景,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作者的美梦,衬托出乡情之深。

全词取景宏阔,用语自然流畅,不加雕琢,但饱含真情,抒发出深刻的思乡之情。

第7名 元朝萨都剌的《念奴娇 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这是一首登高怀古词,是作者步韵宋代苏轼的名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而作。

此词描写因为战争造成的石头城的荒凉残败,借助对“六朝形胜”及其历史遗迹的吟咏,寓意繁华远去,唯留秦淮明月不离不弃。

全词抚今追昔,格调苍凉,将眼前的山川风物与想象中的历史场景糅合起来,通过强烈对比,抒发江山依旧、物是人非、人事沧桑的感慨。

第6名 明朝杨慎的《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这是一首写史抒怀词,此词写尽历史沧桑、世事无常,风云人物你争我夺,世间的名利客你方唱罢我登场,争名夺利永不停休,最终得到的不过是荒冢一座和任人评说。

全词自然流畅,通俗易懂,说透历史和世事沧桑,说尽名利,饱含哲理,韵味无穷,很值得细细品读。

“推敲”——品读古人的诗词炼字艺术及近代精彩词作排行榜

第5名 清朝王国维的《蝶恋花 阅尽天涯离别苦》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这首词抒写久别后重逢,抒发“花开易落、人生易老”之无奈。“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一句写透红颜易老、人生苦短,抵过千言万语,令人情何以堪啊!

人生最无奈的事莫过于不知不觉间白了头,纵有千金难买一寸光阴。纵然你是唐宗宋祖、秦皇汉武,面对岁月也只能徒留唏嘘,最终难免走向坟墓的命运。因为诗意地表达出人人都无奈的事实,所以才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这就是好词。

第4名 元朝木萨都剌的《兰花慢 彭城怀古》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这是一首经典的怀古词,作于作者上任途中经过徐州时。此词上片写项羽的失败和对他的缅怀,是“怀史”;下片写词人触景生情,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是“感今”。

全词用语苍凉,以景代情,蕴含词人大志不得伸、郁郁不得志之情,情真意切,沧桑悲壮。

第3名 清朝纳兰性德的《木兰花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作,纳兰当得起“清朝第一词人”的美称。

全词格调凄清,用语流畅,境界幽怨,满含悲凉,细读来颇具韵味。首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哀婉动人,发人深省,是深受后人喜爱的名句。

“推敲”——品读古人的诗词炼字艺术及近代精彩词作排行榜

第2名 金朝元好问的《摸鱼儿 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首词堪称元词的“压卷之作”,也是“摸鱼儿”这个词牌的“压卷之作”。

此词托物言志,利用生动的象征手法,通过一雁被猎人射死而另一雁不愿独自离去,徘徊低歌,最终撞地而死,抒发忠于爱情、生死相许、不离不弃之情,是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

首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设问精彩,写尽爱情,写透世间情话,令人叹为观止。

第1名 明朝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知名度很高,因为电视剧《三国演义》和主题歌的流传,水平也很高,无愧于金、元、明、清四朝之词的“压卷之作”。

此词上阕通过历史兴衰交替、物是人非,感叹英雄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唯有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下阕由历史兴衰转向个人感慨,抒发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满是优雅恬淡、不问世事的渔樵之情。

全词用语豪迈,悠然自得,爽朗淡定,透露出不问世事、淡看功利、醉心自然之情,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金、元、明、清四个朝代水平最高的8首词分享完了,这些都是词中佳作,其中不乏可与宋词媲美者,值得细细品读和回味。

(3)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