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24岁仗剑出蜀,59岁流放夜郎,这一生可谓是颠沛流离,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志在仕途,身在江湖,曾在扬州挥金30万,朋友满天下,颇具游侠风范。
然而李白的高光时刻直到42岁才到来,李隆基三疏连召,并亲自在宫门口迎接,这是前无古人的殊荣。
可供奉翰林仅仅一年后,李白又被赐金外放,不得不再次流落草野。
但这并不影响李白的伟大,他登三山、临五岳,留下了无数经典诗篇。
受到嘲讽时,他写下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仕途困顿时,他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意气风发时,他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畅饮酣醉时,他写下了: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郁郁未志时,他写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送别朋友时,他写下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大起大落时,他又写下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就是李白,唯一的“诗仙”,他行事不羁,潇洒狂放,游戏风尘也心怀柔情,今天我们就读一读他笔下的两首经典,再次领略一下1000多年前,那个旷世奇才的风采。
- 诗文赏析·其一 -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自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公元724年,李白离开青莲乡,正式踏上了远游的征途,他先过成都,再登峨眉,后乘舟至渝。此时他的心情是舒畅的,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无限向往。
唯一让他放不下的是曾经的老友们,比如纵横家赵蕤,故李白在旅途中作下了这首诗,写尽了相思之意。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一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诗文大意为:
半轮明月掩映着无边的秋色,高高悬挂在峨眉山顶,青衣江清澈的水面倒映着孤单的月影;夜间乘船,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江水悠悠,想念故人却很难再见,只能依依不舍地顺流而下,遥望渝州。那里又将是新的一站。
李白的怀人诗和送别诗,向来感情真挚,笔下有颇多经典,但这一首比较特别,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故乡,心中有憧憬,但现实往往很残酷。
出蜀至扬州,散金30万后他突然病倒了,新结交的朋友纷纷远去,这让他看清了人心和人性。对李白而言,这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节点之一,因为他把初心都留在了这首诗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作为早期的作品,李白这两句诗已初见功力,虽比不得《早发白帝城》那般豪迈,却景象顿阔、笔触浑厚,有大家之端倪。
以“秋”字来映衬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朦胧缥缈,令人向往。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表达了故土难离之情,江行见月,便也如见故人了。前路匆匆,依依惜别的情思滔滔,可谓是语短情长。
- 诗文赏析 · 其二 -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出自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公元734年,李白客居洛阳,寻求机会与玉真公主相见,此时距离他出蜀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
在这10年里,李白经历了很多,先是在安陆成了家,又在白兆山桃花岩建造了隐世洞天,之后结交了许多王公大臣,甚至还拜谒过宰相张说,但仕途依旧无缘。玄宗西游狩猎,李白追随而至,由于无法参加科举,献赋是他唯一的出路。
洛阳是帝都,千古名城,《折杨柳》为知名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所以这首诗古韵十足,把对古都洛阳的情愫挥发得淋漓尽致。
诗文大意可解为:
不知是谁家园内飘来的悠扬笛声,伴随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城。远在异乡,在这样温柔的夜里听见《折杨柳》之曲,谁又能忍住乡愁不去思念故土呢?
李白虽然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此时的乡愁并不浓厚,年初时他曾为李隆基献《明堂赋》,对仕途充满了积极的态度。
所以这首诗,更多的是李白抒发了对洛阳的感受,在春夜闻得笛声,彰显了洛阳古城的文化氛围。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诗中的“暗”字用得很妙,表达了不期而遇却婉转动听的引人动态,“满洛城”是艺术夸张的手法,但同时也说明了洛城之中,每个角落都不缺美妙的音乐。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间闻笛,《折杨柳》的内容又多写离情别绪,思乡之意是在所难免,但这里的“故乡”并非指蜀中青莲,而是安陆。因为李白在那里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蓝仙,因为要求仕,所以一别数年,此时平阳和伯禽已经在逐渐长大,想念亲人的感情在此时会更加沉重。
所以前后两首诗交映,对李白这10年的经历就更加深入了,这对解读李白的诗裨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