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冷门词人崔与之,词风豪放直追辛弃疾,唐朝冷门长寿诗人李益、都鲜为人知

繁体

来源:读书狗子

若问南宋最完美的武将是谁,那答案一定一定是民族英雄岳飞。而要问南宋最完美的文臣是谁,可能就众说纷纭了。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众多文臣要选出个品行能力政绩俱佳的还真难找,尤其是在南宋那个奸佞横行的时代。

但越是时势艰难,越能显现一个人的风骨和能力。南宋文臣中确有一人堪称完美,文能提笔,武能镇边,既有政绩也有军功,而且德行俱佳,不贪无私,一心忧国忧民。此人便是南宋南海郡公、清献公崔与之。

南宋一位冷门词人,词风豪放直追辛弃疾,却鲜为人知

崔与之出生于广东,自幼家境清贫,却立志报国。考中进士后入朝为官,曾在地方任职,也曾是朝中重臣,甚至还曾在抗金前线练兵主导军事。在地方任职政绩斐然,在朝中则举贤任能,力主先练兵固边防后北伐的策略;在淮东和蜀中任职时则巩固边防训练精兵,多次打退金兵入侵,以致后来金兵不敢再犯。

政治上,崔与之有能力有政绩,有眼光有谋略,几乎可算是完美的人臣。而德行方面也无可挑剔,举贤不避亲仇、为官两袖清风、爱民如子、清风高节,一生无一污点。

在文学和学术方面,崔与之诗词文俱佳,他的词风格豪放直追辛弃疾,被称为“粤(广东)词之始”。而他学术造诣也很高,被称为“岭南儒宗”,所创的“菊坡学派”被认为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实现了儒家最高荣誉:立德、立功、立言。

可以说,崔与之的一生确实做到了其座右铭所言:“无以嗜欲杀身,无以货财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如此风骨,足以当得南宋第一文臣!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便是崔与之的一首词作——《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题剑阁

南宋·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

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

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

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

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

梅岭绿荫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

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崔与之的词开“粤词之始”,词风雅健而豪放,其豪放处直追辛弃疾,悲壮处不输陆游,都有着同样的忧国忧民和壮志难酬。这首《水调歌头·题剑阁》是他镇守四川时登临剑阁北望中原时感慨而作,也是其代表名作。

南宋一位冷门词人,词风豪放直追辛弃疾,却鲜为人知

此词开篇一句气势就极为雄壮:“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词人立马剑阁,镇守蜀中,所望的却是“直北是长安”。自古北望长安皆愁目,何况南宋时长安早已沦陷敌手,更添忧愁悲愤。

紧接着“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概括了自北方沦陷后中原百姓百年悲惨遭遇,战乱频仍,水深火热。而依据“天道久应还”笔锋一转,言苦难将尽。这是词人对荡平胡虏收复河山的期望和自信。收尾处“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表达出自己忧国忧民的壮怀激烈。

下阕过片氛围却转为惆怅慨叹:“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青灯残漏下,白发搔首,叹自己老骥伏枥“勋业未就”,却被闲置蜀中,壮志难酬。“梅岭绿荫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两句笔锋又是一转,描写家乡风光,怪自己昔日功成身退归隐田园的“旧盟”落空。读来看似闲适之语,实则从反面反映出词人的拳拳报国之心。而结尾则表明旧盟落空的原因:“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烽火未平怎能归去!字里行间尽是报国之心,令人回味不尽。

南宋一位冷门词人,词风豪放直追辛弃疾,却鲜为人知

此词风格苍凉沉郁,豪放处慷慨激昂,热血沸腾,且寄寓深远,将词人内心深处忧国忧民、壮志热血和悲愤不平表达地含蓄而淋漓,可谓直追辛弃疾陆游。后世词坛称赞曰:“此词豪迈,何减稼轩!”

李益,生于公元746年,字君虞,祖籍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是大唐诗坛里为数不多的长寿诗人,寿长八十多岁。

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考取进士及了第,宋以后有书把他归为“大历十才子”,还包括黄甫冉等人。

李益的诗成就高,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边塞诗也很出名,有一首诗《江南曲》写的是深入人心。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先看诗题《江南曲》,古代歌曲名,原是乐府哥《相和歌》的曲名。

“瞿塘”,长江三峡之一,三峡自西向东,依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地势属上游,三峡的水之特点,唐诗宋词都有描述。

“贾”字的本义是买卖,指商人,《说文解字》释:“市也。”古时商贾分,行商,坐贾。

“瞿塘贾”就是在长江上游做生意的人,由于商业的不确定性,商人回家也不确定,总是延期,这让家里的妻妾极度不满,总觉得自己嫁错了人,误了青春。

因此诗人开篇也就干脆直接的埋怨:“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南宋冷门词人崔与之,词风豪放直追辛弃疾,唐朝冷门长寿诗人李益、都鲜为人知

后两句以假设句点明主题:“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儿”。潮夕是按月亮和太阳对地球的引成形成周期性的涨潮,非常规律。

诗人以此比兴让“妾”说出心里话,还不如嫁一个按潮汐规律来去的人呢!

此诗又属乐府诗,自汉朝以来,许多诗人都写过,李益这首最短,仅仅二十字,却流传最广,几乎众人皆知。

古时无网络,通信并不发达,男女结婚后,男子要养家糊口,须得出远门谋生。

一走几个月不归家是常有的事,时间久了,留在家里的女子就难免有了怨气,为了缓解这种怨气,诗人才子就创作了许多的这类的闺怨诗,闺怨诗也就应而生。

不过这类诗大多是男人写的,在唐诗江湖中占有一席之地。李益这首《江南曲》写的是商人妇。

在中国古代帝制社会里,自古重农轻商,商人唯利是图,在文化上是被批判的。

白居易的名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岁月浮梁买茶去”,李白名句“悔作商人妇,青春长离别”。

可见商人自古在文化地位上之低,李益此诗就是表达这个意思“悔作商人妇,青春长离别”。

南宋冷门词人崔与之,词风豪放直追辛弃疾,唐朝冷门长寿诗人李益、都鲜为人知

除了《江南曲》有名外,他还一首边塞诗《从军北行》也写的很好: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此诗作于德宗贞元元年(785年),李益入塑方节度使崔宁的幕府做侍从,同崔宁在边塞巡视。

突然感受到晚唐的军队已经不复盛唐的强大气盛,有种衰败之气,心中有感而写了这首《从军北行》。

诗的意思大意不难懂,天山上下了一场大雪,青海的风吹的人极寒,行军途中,战士们执笛横吹《行路难》曲。

听到这悲伤的离别曲子,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凝望东升的月亮,寄托哀思。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