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是建筑物的重要构件,空气可以借此流通,阳光也能投射其中。窗户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树绿植、一盆鲜花,都会吸引人们的注意。
古代的诗人,常常在诗词中描写窗户,来表达自己的情思。
晚唐诗人李商隐曾经身处困境,但是当他想象自己与夫人共剪西窗烛之时,立刻就感到极其温馨。
晚唐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北宋词人苏轼也曾在其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以此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些佳句都说明,窗户是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今天, 我们来分享一首清朝诗人所作的《秋窗》,全诗不见一个“窗”字,却句句展现窗外景象。
《秋窗》
清代 吴绮
三径乾坤在,萧萧此闭门。
摊书横菊影,洗砚入蕉痕。
白袷吟方健,青山梦自温。
疏棂曾不掩,一半夕阳昏。
吴绮是清代才子,没有考取进士,虽然只是贡生身份,但是他学识丰富,为人忠厚,顺治年间曾担任过湖州知府。
由于仕途不顺,吴绮便效仿陶渊明辞官归农,还在林间溪畔修建了一处别业。诗人每天一大早就到田间劳动,闲暇时就读书、写作,因此其诗作风格清新质朴。
这首《秋窗》描写了作者在窗户里观察到的景象,视角独特,耐人寻味。
首联就表达出诗人非常喜欢隐居的环境,“三径”引用东汉赵岐的典故,这里代指隐居之所。诗人非常熟悉周围的山水草木,也对附近的那些亭台楼阁和奇峰怪石如数家珍。他关上房门,打开窗户,外面草木摇落之声都非常清晰,诗人也能在脑海中浮现出周围的景物,更能感受到窗外的浓浓秋意。
接下来的两句便展现出诗人在窗边的生活场景,“摊书横菊影,洗砚入蕉痕。”诗人在窗边的书桌上摊开古籍,在阳光的照射下,菊花的影子也立刻横在其中。微风吹来,书页翻动,菊影也变幻着形状,似乎还传递着淡淡的花香。
才子写完大作,正准备将砚台拿去冲洗,忽然又发现墨水中正倒映着芭蕉。一个“横”字,充满了灵动之感,展现出菊影横斜的景象;一个“入”字,也刻画出窗外的蕉叶随风摇晃,恰好在这一瞬间通过砚台而进入才子的视线,也表明诗人观察细致,更充满了生活情趣。
颈联转而描写远景,“白袷吟方健,青山梦自温。”诗人在家里穿着随便,白袷即白色的夹衣,是一种古代平民的服装,李商隐就曾有诗句,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才子吟诵完一首诗,或许觉得累了,很快就沉沉地睡去,梦中却徜徉在群山峻岭之间。
“梦自温”三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经历了这样的梦境,也传达出他经常在窗边眺望远处的青山。诗人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观景过程,却运用梦境进行表达,显得非常委婉和朦胧。
结尾传达出诗人极其享受这样隐居生活,夕阳晚照之时,诗人为了欣赏窗外绚烂的美景,“疏棂曾不掩”,却更清楚看见“一半夕阳昏”。那一刻,时光好像暂时变得停滞,诗人只在几尺见方的窗户中,感受到天地间的大美,既显得壮观深邃,又令人觉得触手可摸。
吴绮虽然籍籍无名,但是这首五律却描写精彩。全诗不提一个“窗”字,却句句描写窗外景象。首联总写诗人在窗前看到的乾坤胜景,颔联细腻生动、妙笔生花。颈联从侧面抒写窗外的青山,结尾又展现了夕阳下的漫天霞光,令人如痴如醉。全篇一气呵成,堪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