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是书生”大家都知道,却少有人知它的后两句才是重点

繁体

大家在读书时代相信都读过诗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诚然,现在的我们确实有这样的言论自由,但是这在古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在我国封建主义社会阶段,哪怕是再开明的王朝,都有因言获罪之人,而这些人中大多数说的不过是心中所想,抒发自己的见解,或为民请命,或抨击奸佞。就像苏轼因不满变法在上奏皇帝的奏折中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这直接导致他被下狱,险些掉了脑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而在封建王朝历朝历代中,这样的书生意气并不少见,但大多时候他们只能压抑在自己的内心,哪怕表现也只是表现自己的苦闷,不敢说得过于直白,这样的读书人想来也是心酸,所以这才有了大家都知道的“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慨叹。

“百无一用是书生”大家都知道,却少有人知它的后两句才是重点

这句诗可谓是表达出封建社会读书人无声的呐喊,不过比起这一句,其实,它的后一句才更为辛酸,后两句更是道出内心真实想法,下面就一起走进这首诗。

《杂感》

清代-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著名诗人黄景仁,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黄庭坚的后裔。黄景仁一生穷困潦倒,始终为了生计而奔波,这一点其实和“诗圣”杜甫很像,不过他的诗作是学习“诗仙”李白,所作也大多是抒发自身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

而这首诗写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情怀,作这首诗的时候黄景仁才二十左右,所以其中还有几分属于年轻人的愤懑不平。

“百无一用是书生”大家都知道,却少有人知它的后两句才是重点

这首诗的大意很简单,诗人在成功的道路上一事无成,只能一个人在深夜发发牢骚。豪情壮志已然在困顿落魄中消磨殆尽,在这样的境况下,诗人对于女子已没有轻狂之念,饶是如此,却还是得了个负心汉的名声。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人对我白眼以待,当个读书人真的是百无一用。不要因为那些愁苦的诗句会一语成谶而担忧,哪怕是春天的鸟儿、秋天的虫子也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十有九人堪白眼”可见诗人的际遇之凄凉。而对于这一句还有一种说法是对于儒林官场中的人,十人里有九人都是投以白眼的,这样的理解则是表明诗人作为读书人的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是不管是哪种理解,都能够深刻地反映出诗人的孤独,能懂自己的少之又少,可谓心酸。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恩师的回复,当时诗人常作愁苦之语,恩师劝他不要如此,否则只是让他增病劳形。而诗人用最后两句诗回答,其实表明了他的态度,不怕自己笔下的愁苦成为自己一生的写照,自己还是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其实就是韩愈《送孟东野序》中的“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百无一用是书生”大家都知道,却少有人知它的后两句才是重点

而这就是诗人作为读书人的坚持,虽然“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看似有点消极,但是最后两句却道出诗人内心的真实想法,而这才是诗人想要表达的重点。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