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一首秋词《御街行·秋日怀旧》,无一思字却句句写思,连李清照也忍不住模仿

繁体

说到范仲淹,许多人都会想起那篇震铄古今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他最出名的一篇散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除了《岳阳楼记》,范仲淹还有其它词作流传下来,并且却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他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是北宋最出名的边塞词,开豪放之先河。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另一首千古名作《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一扫五代以来的绵柔绮丽之风,意境阔大,是写秋愁的千古绝唱。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今天要讲的这首《御街行·秋日怀旧》无一思字却句句写思,醉了流年,碎了心扉,入选《宋词三百首》,连李清照也忍不住模仿。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的一首秋词《御街行·秋日怀旧》,无一思字却句句写思,连李清照也忍不住模仿

这首《御街行》的具体创作时间不得而知。

范仲淹很小的时候便辞别母亲,在外寒窗苦读,高中进士后,也曾辗转各地为官,甚至有段时间还曾在边关统军御敌。

常年羁旅他乡,对于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可想而知。

范仲淹的一首秋词《御街行·秋日怀旧》,无一思字却句句写思,连李清照也忍不住模仿

词的上半阕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营造了凄冷的环境氛围,为下阕的抒情作了铺垫。

都说“一叶知秋”,词作开头从纷纷坠落的树叶起笔,既点出了季节,也突出了作者此时孤寂愁苦的心境。

可以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夜深人静,屋中的词人辗转难眠,屋外的落叶纷纷扬扬。

词人听着屋外落叶坠地发出的音响,心中倍感凄凉。

他卷起珍珠串成的帘子,仰视苍穹,只见天高云淡,星河灿烂,远远望去,银河的尽头仿佛与地面相接。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绸缎般的皎月,年年如是,亘古不变。

银河垂地,皓月当空,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人相伴,词人心中的愁苦不言而喻,就像柳永所说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范仲淹的一首秋词《御街行·秋日怀旧》,无一思字却句句写思,连李清照也忍不住模仿

接着下半阕词人开始转入抒情。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过片三句是承接上半阕的最后一句“长是人千里”而来,因为所思念的人在千里之外,所以词人才会愁肠百结。

他想借酒消愁,结果却是“酒未到,先成泪”,他在另一首词《苏幕遮》中曾写道“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而这里更进一层,足见词人的忧愁、思念有多深。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这两句直接描写他孤枕难眠的情态。

“残灯”再次渲染了环境的悲凉,而“谙尽”二字与上阕的“年年”相呼应,进一步突出词人愁苦、相思之深之久。

全词来看,上半阕写景,营造了一种凄冷的氛围,下半阕抒情,层层递进,反复咏叹,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词人思乡怀人的愁情。

词中饱含相思之情,却无一思字,醉了流年,碎了心扉。

最后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将词人那种难以排遣、始终不得解脱的愁情写到了极致,李清照后来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便是由此句变换而来。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