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经典”的一首竹诗,郑板桥《竹石》-句句不离竹,还入选小学课本

繁体

古代的咏物诗花样繁多,其中经典也不在少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同被列入“岁寒三友”以及“四君子”的竹子。古代人喜欢借物喻人,通过植物自身的一些特征来赞颂某人的优秀品质,例如兰花、梅花等等。至于竹子自然也是文人赞颂的对象之一。

史上“最经典”的一首竹诗,郑板桥《竹石》-句句不离竹,还入选小学课本

有些人是单纯赞美竹子姿态的优美,例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但更多人喜欢的是竹子出尘气质与坚定的信念。就像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这种植物多么深入人心。

苏轼的表兄文与可就是因为画竹子而闻名天下,相传他画的竹栩栩如生,不需要眼中有竹,因为心中有竹,所谓“胸有成竹”便是如此得来。清朝文学家郑板桥也曾写过一篇关于竹子的诗,被后人久久传颂,如今年年入选小学课本。

史上“最经典”的一首竹诗,郑板桥《竹石》-句句不离竹,还入选小学课本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傲骨铮铮,死死地咬住青山,没有丝毫的放松。原来它的根深深扎在石缝之中。无论是千次打磨,还是万次攻击,它的身子骨仍然非常坚硬。不管你刮东西南北哪路风,它也无动于衷。霸气豪气才气都不缺,堪称史上最经典咏竹诗。

史上“最经典”的一首竹诗,郑板桥《竹石》-句句不离竹,还入选小学课本

这首诗是郑板桥的得意之作,并且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不吝言辞地赞美竹子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深深喜欢与敬佩。竹子自古以来就是性格坚韧的象征。作者以此为题,不仅表现竹子的性情坚韧,同时自证作者清幽淡远的闲适心情。

史上“最经典”的一首竹诗,郑板桥《竹石》-句句不离竹,还入选小学课本

第一句是远景描写。从远处看起来,竹子紧紧扎根于青山。作者仿佛将读者的眼神定在某处,一根根宁折不弯的竹子浮现眼前。一个“咬”字,不仅将竹子生动化,还赋予竹子雷厉风行,干脆利落的气质。第一句虽然没有交代声音,但是读起来却宛如平地惊雷般炸响。

史上“最经典”的一首竹诗,郑板桥《竹石》-句句不离竹,还入选小学课本

第二句便是近景描写,原来竹子是将根稳稳扎在石缝之中。也就是说,竹子是在石缝中生长的,实在不得不令人敬佩。“立”字就像一把宝剑,深深扎在地面上,宁折不弯。一个“破”字在前面“咬”字的基础上显得更加狂暴,石头也无法阻挡竹子的破土之势。

如果说前两句写的是竹子安详的神态,那么后两句就是竹子迎接困难时候的英姿。无论是千万次击打,还是暴风骤雨,雷露霜雪。都无法动摇竹子的坚强信念。“还”字表达了竹子虽然沉默寡言,但永远不会谄媚,奉承。

史上“最经典”的一首竹诗,郑板桥《竹石》-句句不离竹,还入选小学课本

即便有天被毁掉,剩下的半截还是笔直如剑。因为竹子可以被毁掉,但不会弯下自己的脊梁,也就不会被打败。一个“任”字听起来就有一股逼人的傲气,但这不是骄傲的傲气,而是傲骨的气质。任它兼天浪涌,我只坐拥青山,誓死不改其志。任世间所有苦难摧残它们,但它们还是一如既往,静静矗立。

无论是出生还是垂暮,无论是风光还是苍凉,它们都初心不改,始终如一。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更何况是在如此浮躁的时代。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