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王维的这首《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才叫真正的经典,读一遍就让人沉醉

繁体

大雪,是柳宗元笔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是白居易笔下的“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是高山的白头皑皑,也是陌野的睡意沉沉。

大雪:王维的这首《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才叫真正的经典,读一遍就让人沉醉

大雪,宜酌杯,更宜读诗。

在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唐朝大诗人王维的一首诗。

此诗流畅自然,写出了冬天别有的美好与情愫,句句都很经典耐品。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 ·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作者与背景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我国唐朝诗人、画家。

在我国诗坛上,王维绝对可以入围“最著名诗人”的行列。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样的典型评价,也由来都是王维诗的独属标签。

王维的诗,不似李白诗那般狂放,也不似杜甫诗那般沉郁;王维的诗,恰恰像山泉般清冽,像春风般温润,像石竹般高雅……;

所以,读王维的诗,就是在读画,就是在读纯朴的自然与安暖的烟火。

这首《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是王维在一个冬夜因想起友人所写。

胡居士,据说此人也信奉佛教,所住之处距王维很近,因为生活贫困,还曾接受过王维的救济。

大雪:王维的这首《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才叫真正的经典,读一遍就让人沉醉

深度解析

诗在首联中不但及时切题,而且还将作者的形象也予以简单描写: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寒冷的夜里,传来拂晓的报更声,对着明镜,看到了自己已经衰老的容颜。

初读首联,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几分清冷与沧桑之味。

“清冷”来自于冬夜的典型气息,而“沧桑”则来自于作者所描写的已经老去的容颜。

前一句写听觉,晓箭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却又让冬夜显得更加寂静;后一句写视觉,借作者的具体行动体现出画面感,也进一步让“冬夜”的寂静愈发鲜明。

颔联是作者在冬夜的其他所见所闻: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隔着窗户,能够听到风吹竹子的声音,打开门,可以看到大雪已经将山掩盖了。

相较于首联,颔联已然没有了那种隐约的、感叹光阴亦老的沧桑感,此处所体现出来的,是比首联还要浓郁的寒冷气息,是比首联还要生动的画面感。

“隔牖风惊竹”一句有着白居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的韵味,只不过此诗中的竹声是风吹竹的声音,会显得疾又多。

一个“惊”字,说明风很大,它不但将竹影在风中摇摆不定的情景临摹于纸上,而且还将作者闻“竹”而惊的心理活动也含蓄地表达出来。

“开门雪满山”,一句瞬间拓开空间、拉开读者的视野,把冬天最典型、最饱满的形象呈现于我们的眼前。这一句的画面是肃静、庄重、空旷且高洁的,让人读后在视觉与感觉方面皆能得以美的牵引与享受。

随着内容的丰盈,诗的意境与情感也在随之变得通透、闲适: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深深的巷子静悄悄的,积满了雪的庭院也一片宁静,给人一种安闲的感觉。

我们可以发现,从首联到颈联,作者的裁剪空间已经悄然从室内转向了室外,这就是格律写作中的“空间转移法”。

这样写可以使得诗的内容富有层次感,避免了因呆板而使读者产生“食之无味”的阅读体会。

那么从情感色彩来讲,颈联在颔联的基础上又一次推进情感,透露出不尽的安详与闲适之意。

大雪纷飞,巷静庭闲;这样的画面还仿佛一下子就将我们拉回到了曾经的童年,拉回到了我们曾经读过的书中和看过的影视中,真的让人回味无穷。

大雪:王维的这首《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才叫真正的经典,读一遍就让人沉醉

诗在最后才将人物点了出来: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想问胡居士,不知此刻的你在家又会干些什么呢?应该是紧闭柴门而坦然高卧吧。

作者听到风声,进而看过雪景,最后又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友人,这一切描写都是那么井井有条,那么随意自然,无不体现着诗中流畅的脉络衔接。

友人胡居士也是一位隐士,作者写雪景且特意写到胡居士,其实并不仅仅是为了在寒夜里表达一种思念、表现一种友谊,更是通过对胡居士的想念表达作者自己的一种淡泊情怀与高雅情操。

“翛然尚闭关”,通过想象临摹出胡居士于喧嚣外安然守贫、坦然高卧的自适形象;此句以朴素的画面感,体现出潇洒闲适的蕴意,在赞美胡居士的美好人格的同时,也完美地抒发了作者抱高节而不媚俗的不俗情怀。

更值得一说的是,诗在尾联中借胡居士的生活状态把冬夜的美好予以充分的渲染,让寒冷的冬夜变得温暖安逸、有情有味。

推门但见满山雪,立看何妨共白头;一首读完,味留唇齿。

来源:1号诗巷

(2)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