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黄庭坚的这首词,用了十二个“也”字,是古今中外唯一首“独木桥”隐括词!

繁体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清风阁、山谷道人、涪翁等,又称豫章黄先生,谥号文节,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始祖,“苏门四学士”之首。

北宋黄庭坚的这首词,用了十二个“也”字,是古今中外唯一首“独木桥”隐括词!

宋词承唐五代遗风,经过语言、风格、词境、题材的拓展创新,终使宋词盛于当世。宋人填词,极富创新,柳永之创慢词、写俚语,苏东坡之拓词境、开豪放等等,每每有所创新,必为词界变革。

而这份创新精神,也常常体现在文字技巧和诗词体裁方面,譬如集前人诗句拼凑而自出新意的集句词,改编前人整首诗的隐括词,都是宋代文人以故为新的创新表现。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宋词中一种特殊的体裁——独木桥体!

我们都知道,古代格律诗词必须押韵,而如果把韵脚比作桥,那么用作韵脚的字就是拼凑这座桥的木板,如果一首词中使用同一个字作为一半以上或全篇的韵脚,那么这座桥就成了独木桥!因此,所谓独木桥体,就是使用同一个字作为一半以上或全篇的韵脚,也称为一字韵!

北宋黄庭坚的这首词,用了十二个“也”字,是古今中外唯一首“独木桥”隐括词!

下面这首宋词正是独木桥体的典范,全篇用了十二个“也”字作为韵脚,这首词同时还是一首“隐括词”,兼含宋代两种创新体裁,可谓独特:

《瑞鹤仙》

北宋·黄庭坚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词中内容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首隐括词改编自欧阳修的散文《醉翁亭记》,词的作者则是与苏轼齐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黄庭坚于诗词之道提倡以故为新、点铁成金,这首词既隐括,又运用了独木桥体的技巧,可见其非凡之处。

北宋黄庭坚的这首词,用了十二个“也”字,是古今中外唯一首“独木桥”隐括词!

这首《瑞鹤仙》词的意思无需解释,大致与《醉翁亭记》相同。但需要说明的是这首词有一个妙处和一个缺陷。缺陷在于这首词太过忠于原文,毫无新意,确实有所欠缺。妙处则在于使用独木桥体改编《醉翁亭记》,全词使用同一个韵脚,节奏和调子恰到好处,具有神韵,比原作更加出彩。

独木桥体本身在诗词中只是奇技淫巧,文人骚客也多视之为小道。但黄庭坚这首词运用独木桥体并结合隐括,却显示出了在小道中的高明。由此可见,宋代的以故为新的艺术技巧确实非凡!

来源:趣闻箩筐

2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