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首宋词《卜算子》,写尽万种风情,苏轼的最孤寂

繁体

《卜算子》乃我国诗词的一种常见词牌,尽管其名号未如《蝶恋花》、《玉楼春》等词牌似那般令人联想到美丽的画面,初次接触时可能会感觉有些奇特。然而,你可知《卜算子》实际上亦有《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雅号呢?关于其来源,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从古时街头卖卜算命之人得名,另一种观点则源自唐代诗人骆宾王。

骆宾王,这位诗人可能有人并不完全熟悉,但他年少时创作的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相信各位都曾耳熟能详。这位善于咏鹅的诗人,据说在写诗时,喜欢运用数字,因而被友人赠以"卜算子"的雅号。因此,有观点认为,《卜算子》这个词牌就源于骆宾王的这个雅号。无论其真实来源为何,这都是一段颇为有趣的文坛故事。

在诗词的构造上,《卜算子》属于双调词牌,包含总计四十四个字,上下片各有两个仄韵。此外,“子”在这里,实际上是“曲子”即小曲的简称。

四首宋词《卜算子》,写尽万种风情,苏轼的最孤寂

在宋词中,众多词人对《卜算子》这个词牌赞赏备至,创作出无数佳作。今日,我们将品读四首以《卜算子》为词牌的经典之作。

首先,我们来品读宋代李之仪的经典作品:《卜算子》。诗文云:“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首词,可能对于许多人来说并非首次听闻,却仍感其经典,充满情感。有评论者甚至认为,这或许是卜算子词牌中,情感表达最深沉的作品。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犹如一段热烈的告白,宛若一封真诚的情书,实则与李之仪的一段爱情故事紧密相关。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年仅22岁的他便以进士身份开始了仕途之旅。然而,由于政坛上的党争,他的官途并不顺利。崇宁二年,他被贬至太平州,人生陷入低谷,家人亦饱受困苦。最痛心的是,他的子女在颠沛流离中相继夭折,这已经令人心碎,然而,更残酷的是,他的妻子亦病逝,使他的生活陷入更深的困境。

就在生活陷入谷底的时刻,一位歌女走进了李之仪的生活,为他的世界注入了一些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之仪为这位歌女创作了许多词曲,歌女则以美妙的歌声将这些词曲赋予生命。在诗词与音乐的交融中,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慰藉,感情也日益深厚。

这首词便是李之仪在经历官场起伏,赴任他地,与歌女离别后所作。生命中的相聚与离别是常态,尽管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却仍难以忘怀。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后难以保持联系,使离别更显心酸。时空的距离只增加了对彼此的思念。其中,“共饮长江水”这一句颇为我所喜,描绘出两地情思,一水相牵;江水绵延不绝,就如他们的思念一般无尽。这样的感情极为真挚。

此外,“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句更是情深意切,至今仍能触动无数读者的心弦。

四首宋词《卜算子》,写尽万种风情,苏轼的最孤寂

再来读一读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也是宋词名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运用写景、兴怀和托物抒情的手法,通过物我交融,深入剖析情感,其内含的情感深度和广度,正如黄庭坚所评价的那样:“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苏轼当年被贬谪到黄州,面临严峻的生活压力,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都成了问题。然而,作为家中的中年男性,他必须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因此,在他的许多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尽量在家人面前保持一种平静乐观的生活态度,甚至带领全家一起开垦农田,共同度过难关。然而,没有人能真正立即放下被贬谪的打击和挫折。在他的内心深处,可能还充满了职业不顺和幽居生活的空虚寂寞,这是其他人难以感同身受的。

在这样的心情下,他常常难以入睡。在一个月光冷清的夜晚,水漏滴完,世界似乎都进入了梦乡,一切都格外宁静,只有苏轼还在独自彷徨,他看到的是一轮残月,一棵梧桐,以及一只飘渺的孤鸿。

苏轼在深夜看到孤鸿,很可能会自然联想到自己的境遇。所以,这首词实际上是苏轼对自己愤懑寂寞的情感表达,也是他通过月夜孤鸿,传达自己坚守理想、不随波逐流的决心。

人生中充满了不如意,而真正能分享内心的,往往并不多。苏轼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他带给我们的是许多启示和力量:在苦难中,我们需要学会自我治愈,对生活,我们也应努力使之过得更加美好。

四首宋词《卜算子》,写尽万种风情,苏轼的最孤寂

再来看一首送别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王观的作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春末,王观在越州大都督府为即将踏上旅途返回家中(或可能是前往浙东探望他的爱姬)的好友鲍浩然举行了送别会。王观的作品特色在于其富含幽默风趣元素,有时甚至接近俚语。比如,观察这首词,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轻松活跃和语言俏皮,由此可见,他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是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相较于很多充满伤心痛苦的送别诗词,这首词显示出了一种独特的魅力,更能让人感受到诗人乐观的心态。微笑着送别亲友,或许是对彼此最大的安慰。

四首宋词《卜算子》,写尽万种风情,苏轼的最孤寂

再来品读陆游的一首经典作品: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一生对梅花怀有深厚的热爱,从他的生平经历来看,他经常把梅花视作自己的象征。陆游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那时的北宋王朝动荡不堪,不久后,他便随家人展开逃亡生活。尽管后来陆游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但他在复杂的政治生活中经历了起伏不定。他曾前往抗金前线,亦曾身穿戎装参与战斗。可以说,这些经历让他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增强了他的爱国情怀。

在这首词中,他通过托物言志,以经历重重磨难仍然飘散芬芳的梅花,象征自己虽然一生充满坎坷,但永不迎合世俗,保持忠诚之心,其深情感人。特别是最后一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深刻地体现了梅花“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那种高尚而淡雅。

四首宋词《卜算子》,写尽万种风情,苏轼的最孤寂

实际上,毛主席也曾借用陆游的这个题目,创作了一首极为精彩的咏梅诗。

《卜算子.咏梅》

现代: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⑴卜算子:词牌名,骆宾王诗用数名,人称卜算子。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⑵风雨送春归:出自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⑶冰:冰雪。

⑷犹:还,依然,仍然。

⑸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⑹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⑺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作品译文

风雨把冬天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创作背景

1960年6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苏共代表团和中共代表团发生激烈争论。会后,苏联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华经济封锁。苏联的严重措施,实际上断绝了中国从国外获取先进技术装备的正常渠道。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严重困难面前,毛泽东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顶住了大国沙文主义的压カ。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赢得了普遍的赞誉。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做准备。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于是他再续一首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此词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好的朋友们,今天卜算子几首经典作品就和您聊到这里了。

来源:古典文学与诗词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