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称刘邦从谏如流,语出《汉书·叙传》所载班彪《王命论》。在《王命论》中,班彪认为刘邦成就帝王之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知人善任,使加之以信诚,好谋达于听受,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赴”。刘邦的延揽英雄、知人善任,确实是他成就帝业的重要原因。而从谏如流则使他确实从部下的贤能之士那里时时得以保证在路线上、战略和策略上的正确。刘邦一生中从谏如流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下面略举如下十例。

郦食其谏刘邦攻取陈留。

刘邦沛县起兵第二年的二月,攻打昌邑未下,带兵路过高阳,有“狂生”之称的高阳酒徒郦食其求见。刘邦听说求见者是一儒生,接见时傲慢无礼,破口大骂。郦食其只用“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一语,刘邦便立即停止洗脚,起身整衣,请郦生坐上座,赔礼道歉,询问良策,郦生献攻取陈留之计。刘邦采纳此计,不仅攻下陈留,又得郦生之弟郦商所带领的四千徒众,使刘邦所处的形势开始有所好转。

陈恢谏刘邦计得宛郡。

秦二世三年六月,刘邦攻打南阳郡,秦南阳郡郡守据守宛城,刘邦领兵绕过宛城西进。张良以“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相劝谏,刘邦立即采纳,还兵围宛城三重。秦南阳郡郡守的舍人陈恢,出城向刘邦劝谏说:“南阳郡县城数十,彼此相连,各县的官吏百姓以为投降也难免遭受一死,所以才坚守城池。您如果竭尽全力攻城,士卒死伤必多;领兵离去,各县必定追击在后,怎能先入关中?不如与各县约定,凡投降者一律由原来官吏各自守城,足下只管带兵西进。如此,各城必定争先恐后投降,西进攻秦可以无后顾之忧。”刘邦采纳陈恢的劝谏,引兵向西,所向无不归降,遂经武关率先攻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投降。

樊哙、张良谏刘邦还军霸上。

秦王子婴投降后,刘邦率部队开入咸阳。入城后,除萧何首先收缴秦王朝档案文书外,其他的将领们都争先恐后地到府库中抢夺金帛财物,就地分享。而刘邦见秦皇的“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便想要留在宫中享用一番。樊哙指问他是想要夺取天下,还是想做富家翁?警告他“凡此奢丽之物”,正是导致秦灭亡的根源,劝他“急还霸上,无留宫中!”。然而面对着多年梦寐以求的东西,刘邦不愿意舍去,没有听从樊哙的劝谏。这时,张良又出面劝谏,指出留在宫中享用秦皇所曾享用的一切,无异于“助桀为虐”。刘邦终于采纳樊哙、张良的劝谏,将秦王朝的府库一律封存,率部下撤出咸阳,还军霸上,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秦民大悦。

萧何谏刘邦拜韩信为统兵大将。

汉王元年四月,刘邦赴汉中郡就任汉王,韩信投奔汉王,被任命为治粟都尉。丞相萧何发现韩信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多次向刘邦谈到韩信,但未能得到刘邦重用,韩信因此而逃亡。萧何发现韩信逃亡,不待向汉王汇报便连夜追赶,终于把韩信找了回来。刘邦责问萧何干什么去了,萧何乘机向汉王推荐韩信,说大王想要东争天下,用得着韩信,韩信也能留在汉军,否则,最终还得逃亡。刘邦同意拜韩信为将,萧何说虽然拜他为将,也留不住。刘邦说:“那就拜他为大将。”说着就想召韩信前来,拜他为大将。萧何说不能这样草率从事,要“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就这样,刘邦逐一地听取萧何的劝谏,以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韩信同刘邦纵论天下形势,献平定三秦计策,果然一举而平定三秦。

董公谏刘邦为义帝发丧。

汉王二年,刘邦率大军自临晋渡过黄河东征,攻下河内郡,到达洛阳新城。董公拦路向刘邦进谏,引用古人之言:“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服”,指出项羽杀义帝,“为天下之贼也”,应当率三军为义帝穿白衣,遍告诸侯,共同讨伐项羽。刘邦采纳董公的进谏,“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哀临三日,发使告诸侯”,果然很快便联合起五路诸侯共五十六万大军,趁项羽率大军攻击齐国、彭城空虚的机会,一举攻克楚都彭城。

刘邦吐哺纳张良之谏。

汉王三年,楚军多次侵夺汉军运送粮食的甬道,汉军缺乏军粮,刘邦与郦食其谋划削弱楚国,郦食其建议“复立六国之后”。刘邦认为这个计谋很好,立即下令刻印,使郦食其佩六国王印出使六国。在郦食其启程之前,张良从外地归来,拜见刘邦。刘邦当时正在吃饭,向张良谈到郦食其这个计谋。张良闻听后大为惊讶,借几上的筷子为刘邦筹划,一连列举八条不可实行的理由。最后指出:“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刘邦停止用餐,倾听张良的一番议论。待到张良把话讲完,刘邦才把含在口中的饭吐了出来,骂道:“这个书呆子,几乎败坏了老子的大事!”同时下令立即销毁已经刻好的印信,避免了一次决策上的重大失误。

张良、陈平谏刘邦立韩信为齐王。

汉王四年,韩信在齐地潍水大败楚将龙且所率领的二十万大军,龙且被击杀,齐地被韩信全部占有。韩信派使者向刘邦请示,为镇抚齐地,请求立自己为齐国“假王”,代理齐王职务。刘邦闻听后大骂韩信。在场的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在刘邦耳边说道:“现在形势对汉军不利,难道有能力禁止韩信称王吗?不如借此立他为王,妥善地对待他,令他守卫齐地。不然的话,会发生变乱。”刘邦闻听后也顿时醒悟过来,便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诸侯,就应当做真王,干什么做代理国王!”同时派张良带着齐王大印,正式立韩信为齐王。

张良、陈平谏刘邦与楚军决战。

汉王四年八月,项羽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与刘邦订立和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归汉,以东归楚。九月,项羽归还被作为人质的太公、吕后,领兵东归。刘邦也要领兵西归,张良、陈平劝谏说:“汉已据有天下的大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而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刘邦采纳了这一意见,率兵东征,约韩信、彭越率大军按期到指定地点会合。韩、彭到期不至,汉军被楚军打得大败。张良、陈平劝谏刘邦说:“楚军破亡在即,韩信的封地却没有正式划定边界,彭越尚未受封为王,他们怎肯前来?如果把梁地、齐地封给彭、韩二人,使其各自为己而战,则楚易破也。”刘邦采纳这一计策,韩、彭果然率大军前来参加垓下会战,一举消灭了项羽。

娄敬谏刘邦定都关中。

刘邦即皇帝之位于汜水之阳后,便来到洛阳,想要定都于此。这时,来自齐地的一位名叫娄敬的士卒前往陇西郡戍守,路过洛阳。他得知刘邦想要以洛阳为都城,便通过虞将军请求拜见皇上,得到皇上的恩准。娄敬穿着羊皮衣裳面见刘邦,陈述洛阳的地理形势不宜作为都城,唯有关中的地理形势才是都城的理想处所。刘邦认为娄敬讲得有理,但拿不定主意。询问群臣,因群臣都是山东六国之人,都说是定都洛阳便利,刘邦更拿不定主意了。最后,刘邦询问张良,张良肯定娄敬的意见,又在理由上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于是,刘邦当机立断,下令当日便车驾西行,定都于关中。

叔孙通劝谏刘邦不可改立太子。

刘邦因太子刘盈“仁弱”,想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由于大臣们的一致反对,未能实行。刘邦东征黥布归来后,病情日益严重,愈发想改立太子。叔孙通为此而劝谏刘邦,指出晋献公改立太子,晋国因此而动乱数十年;秦始皇不早立扶苏为太子,致使赵高得以诈立胡亥为帝,秦朝因此短命而亡。最后,叔孙通说:陛下一定想要改立太子,愿立即死于面前,以血污地。刘邦见叔孙通谈古论今,以死相争,知道群臣都不拥戴如意为太子,便当场表示不再提改立太子一事。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