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cques Baud 前瑞士战略情报局 安宁(译)|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本文作者是曾被借调北约五年、领导打击小武器扩散的斗争的战略情报专家,结合乌克兰相关项目的工作经验,作者分析过去几年的态势如何最终导致俄乌冲突爆发。他认为,情报信息并不支持俄罗斯向顿巴斯民兵提供武器装备的说法,也不支持普京提前预谋发动战争的说法。相反,在过去几年中,为战争铺路的主要是乌克兰不遵守明斯克协议以及西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战争的一大关键爆发原因是2022年2月16日以来乌克兰军队对顿巴斯地区居民的炮击急剧增加。借此次俄乌危机,作者指出,在整个西方世界,情报部门似乎已经被政客们压制。而绝大多数情报部门在分析层面上,极其糟糕,不仅高度教条主义,还缺乏评估军事行动所需的知识和政治独立性。最终,政治家们对局势的意识形态反应取代了理性决策,削弱俄罗斯的目标取代了追求和平谈判。
作者总结指出,美欧虽然谴责俄罗斯攻击主权国家的行为,但也正是美欧自己,为冲突爆发创造了条件,而且对俄乌冲突火上浇油。他最后质问:是什么让乌克兰的冲突比我们在伊拉克、阿富汗或利比亚发动的战争更应受到指责?我们对那些故意欺骗国际社会,曾发动不公平、不正义和致命性战争冲突的人采取了什么制裁?我们对那些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的也门冲突提供武器的国家、公司或政客采取过任何制裁措施吗?
本文原刊于The Postil Magazine,由“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翻译,来源:“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供诸君参考。
乌克兰的军事局势
▍通往战争之路
多年来,从马里到阿富汗,我一直冒着生命危险为和平而努力。因此,这不是一个为战争辩护的问题,而是一个探寻战争起因的问题。
让我们试着研究一下乌克兰冲突的根源。这要从过去八年里一直在谈论顿巴斯的“分离主义者”或“独立主义者”的人说起。“分离主义者”或“独立主义者”是个错误的定义。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这两个自封的共和国在2014年5月进行的公投,并不像一些无良记者所说的那样是“独立”(независимость)的公投,而是“自决”或“自治”(самостоятельность)的公投。修饰语“亲俄”意味着俄罗斯是冲突的一方,而事实并非如此,“讲俄语的人”这个词会更符合实际情况。此外,这些公投是在违背普京建议的情况下进行的。
事实上,这些共和国并不是要从乌克兰分离出去,而是要获得自治地位,保证他们可以使用俄语作为官方语言——而这一切只是因为:2014年2月23日,在推翻了(民选)总统亚努科维奇之后,受到美国支持的新政府第一时间废除了将俄语作为乌克兰官方语言的《基瓦罗夫-科列斯尼琴科法》(Kivalov-Kolesnichenko law)。有点像德语族群做出法语和意大利语不再是瑞士官方语言的决定。
这一决定在讲俄语的人口中掀起了一场风暴。其结果是对讲俄语的地区(敖德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哈尔科夫、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的激烈镇压,这导致从2014年2月开始,部分区域的武装对抗和多次对俄罗斯族人口的血腥屠杀(在敖德萨和马里乌波尔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这一阶段,乌克兰军队在部分战场获得了胜利,但僵化的指挥机构和高度教条主义的作战方法使其无法彻底获得战场优势。顿巴斯地区民兵以较“轻”的方式,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法,利用乌克兰军队的惯性思维多次取得战术成功。
2014年,我在北约负责打击小武器扩散行为,我们试图检测顿巴斯民兵持有的武器,查明莫斯科是否介入了地区局势。当时,我们收到的信息几乎完全来自波兰的情报部门,这一情报源的信息与来自欧安组织(OSCE)的信息“并不吻合”——尽管有相当粗糙的指控,但顿巴斯民兵没有从俄罗斯得到小武器和军事装备。
由于讲俄语的乌克兰军人叛逃到顿巴斯民兵一侧,民兵武装得到了起步所需的武器装备。随着乌克兰军队在战场上的不断失败,坦克、大炮和防空武器逐渐加入顿巴斯民兵的战斗序列。这是促使乌克兰人承诺遵守明斯克协议的原因。(原作者注:这是个令人惊讶的消息。甚至我们都认为顿巴斯民兵至少得到了部分来自俄罗斯的武器援助。毕竟,西方媒体从基辅在顿巴斯地区“反恐行动”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唠叨着“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这些信息清楚地表明,如果你真的渴望自由,你必须严肃地为它而战,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靠你自己……)
但就在签署明斯克一号协议后,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对顿巴斯发起了大规模的“反恐行动”(ATO/Антитерористичнаоперація)。在北约官员的拙劣建议下,乌军在杰巴利采沃遭受了惨败,这迫使他们签署了明斯克二号协议。
在此有必要回顾一下,明斯克一号协议(2014年9月)和明斯克二号协议(2015年2月)并没有规定两个“共和国”的分裂或独立,而是规定它们在乌克兰框架内的自治。那些读过协议的人(虽然真正读过的人很少)会注意到,协议中写道——各共和国的地位将由基辅和“共和国”的代表通过谈判,在乌克兰内部解决。
这就是为什么自2014年以来,俄罗斯多次要求执行明斯克协议,同时反复声明这是乌克兰的内部事务,拒绝成为谈判的一方。另一方面,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试图用“诺曼底模式”取代明斯克协议,迫使俄罗斯站在乌克兰的对面。然而我们应该记住,在2022年2月23-24日之前,顿巴斯地区从来没有任何俄罗斯军队。此外,欧安组织观察员此前从未观察到任何俄罗斯军队在顿巴斯地区的行动迹象。例如,《华盛顿邮报》在2021年12月3日公布的美国情报地图都没有显示俄罗斯军队在顿巴斯地区的存在。
2015年10月,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局长瓦西里-赫里扎克(Vasyl Hrytsak)坦言,在顿巴斯地区只观察到56名俄罗斯军人。这完全可以与1990年代周末去波斯尼亚作战的瑞士人或今天去乌克兰作战的法国人相比。
当时的乌克兰军队处于一种可悲的状态。2018年10月,经过4年的战争,乌克兰最高军事检察官阿纳托利-马蒂奥斯表示,乌军在顿巴斯地区损失了近2700人:其中891人死于疾病,318人死于道路事故,177人死于其他事故,175人死于(酒精、毒品)中毒,172人死于武器走火,101人死于违反安全规定,228人被谋杀,615人自杀。
事实上,乌克兰军队因其军官的系统性腐败而声誉受损,不再得到民众的支持。根据英国内政部的报告,在2014年3-4月的预备役军人召回中,70%的人没有响应第一次召回,80%的人没有响应第二次召回,90%的人没有响应第三次召回,95%的人没有响应第四次召回。在2017年10月-11月,70%的应征者没有响应“2017年秋季”召回活动。这还不算自杀和开小差的情况(经常有人投奔顿巴斯民兵),没有响应召回活动的应征者占“反恐行动”(ATO)地区兵力约30%。年轻的乌克兰人宁愿移民也无意去顿巴斯打仗,这部分解释了该国的人口赤字。
乌克兰国防部随后转向北约寻求帮助,希望使乌克兰军队更具“吸引力”。因为我曾在联合国框架内从事过类似工作,北约要求我参加这个恢复乌克兰军队形象的项目。恢复形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乌克兰领导人希望迅速取得成效。
因此,为了弥补兵源的不足,乌克兰政府求助于准军事力量。据路透社报道,2020年,他们的人数约为10.2万人,占乌克兰军队总人数约40%。准军事力量由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法国提供武装、资金和训练,总共有19个国家为他们提供了支持。
西方国家因此明确创建并支持乌克兰极右翼民兵组织。即便这一团体的“纳粹”性质仍有争论,但从现实表现来看,这些准军事力量的成员极度狂热,极端崇尚暴力,传达了令人作呕的意识形态,还具有强烈的反犹太主义色彩。亚速营是这一团体的最典型代表。亚速营的徽章让人联想到党卫军第二帝国装甲师,该师在1943年从苏联手中夺取哈尔科夫后,于1944年在法国实施了格拉讷河畔奥拉杜尔大屠杀,但却因此恶劣行径在乌克兰受到崇拜。
将乌克兰准军事部队定性为“纳粹”或“新纳粹”被认为是俄罗斯的宣传。但这不是《以色列时报》或西点军校反恐中心的观点。2014年,《新闻周刊》杂志似乎更多地将他们与……伊斯兰国联系在一起。本文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判断!
这些准军事部队被编入乌克兰国民警卫队后,根本没有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被“去纳粹化”。在众多的例子中,亚速营徽章的演变很有启发意义。
2022年,在经过周密计划之后,对抗俄罗斯的乌克兰军队被组织为:
正规军,隶属于国防部,编为3个作战集群,拥有坦克、重炮、导弹等重型武器,具备机动作战能力。
国民警卫队,隶属于内政部,编为5个国土防御指挥部。
由国民警卫队指挥的准军事力量被称为 “志愿营”(добровольчі батальйоні),也被称为“复仇营”等相对吸引人的名字,主要由步兵组成。他们主要进行城市作战训练,负责保卫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敖德萨、基辅等城市。
▍战争来临
作为瑞士战略情报局的前华约部队分析负责人,我虽然不惊讶,但充满悲伤地意识到我们的情报部门不再能够理解乌克兰的军事局势。那些自称是“专家”的人在我们的电视屏幕上不厌其烦地转述同样的信息,并声称俄罗斯以及普京是不理性的。让我们退一步来看。
1. 战争的爆发
自2021年11月以来,美国人一直在宣称俄罗斯将入侵乌克兰。然而,乌克兰人起初似乎并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呢?
让我们回到2021年3月24日。当天,泽连斯基颁布了收复克里米亚的法令,并开始在该国南部部署部队。与此同时,北约在黑海和波罗的海之间进行了几次演习,沿俄罗斯边境的侦察飞行次数也大幅增加。俄罗斯随后进行了几次演习,以测试其部队的作战准备情况,并表明它正在关注局势的演变。
直到10-11月,随着俄罗斯军队“西部-2021”演习的结束,事情才趋于平静。俄罗斯军队西部军区的部队调动被外界解读为进攻乌克兰的战略部署。然而,即便是乌克兰当局也出面驳斥俄罗斯在为战争做准备的想法,乌克兰国防部长奥列克西-雷兹尼科夫(Oleksiy Reznikov)表示,自春天以来,其边界局势没有任何变化。
乌克兰违反明斯克协议,在顿巴斯地区使用无人机进行空中行动,包括2021年10月对顿涅茨克的一个燃料库进行了至少一次打击。美国媒体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欧洲人没有注意到;也没有任何人谴责这些违反协议的行为。
2022年2月,事件出现了转机。2月7日,在访问莫斯科期间,马克龙向普京重申了他对明斯克协议的承诺,他在第二天与泽连斯基会晤后重申这一承诺。但在2月11日的柏林,经过9个小时的工作后,“诺曼底模式”领导人的政治顾问会议结束,没有得到任何具体结果:显然是受到美国方面压力的乌克兰人仍然拒绝承认明斯克协议。普京指出,马克龙做出了空洞的承诺,西方不准备执行这些协议,这也是西方国家在8年来的一贯态度。
乌克兰沿顿巴斯地区军事接触线的备战工作继续进行。俄罗斯议会开始感到震惊;2月15日,俄联邦委员会请求普京承认两个共和国的独立,但他表示了拒绝。
2月17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俄罗斯将在未来几天攻击乌克兰。他是如何知道这一点的?这是个谜。但从16日开始,欧安组织观察员的每日报告显示乌克兰军队对顿巴斯地区居民的炮击急剧增加。相当自然的是,媒体、欧盟、北约和任何西方政府都没有对此做出反应或干预,还有人表示炮击等新闻是俄罗斯制造的假消息。但事实上,欧盟和一些国家似乎故意对顿巴斯地区居民遭到的屠杀保持沉默,因为它们知道这将激起俄罗斯的干预。
与此同时,有报道称在顿巴斯地区发生了渗透破坏活动。1月18日,顿巴斯民兵抓获了一批讲波兰语、配备西方武器装备,试图在戈尔洛夫卡市制造化学物质泄漏事件的破坏者。部分破坏者可能是受雇于中央情报局的雇佣兵,由美国人领导或“建议”,由乌克兰籍或欧洲籍的武装分子组成,潜入顿巴斯地区进行破坏行动。
本文初摘录于:2022-05-04,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05-19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核查:摩萨德间谍被伊朗处决前戴镣铐游街?实为大学生遇害案重建现场
速览- 网传视频展示的并非“伊朗给以色列间谍戴上手铐脚镣游街”,而是发生在今年2月的德黑兰大学学生遇害案的重建现场。- 伊朗近日加强了对“间谍活动”的处罚力度,已处决... 2025-07-04 -
范勇鹏先生是历史学学士、硕士,国际政治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美国研究所。德国曼海姆大学欧洲社... 2025-07-03
-
欧尔班炮轰:骄傲大游行已演变为反政府抗议,是欧盟在背后策划的
【文/观察者网 王一】据英国路透社援引当地媒体报道,匈牙利总理欧尔班6月29日严厉批评此前一天在布达佩斯举行的骄傲大游行,称其“恶心和羞耻”,并指责欧盟指示匈牙利反对... 2025-07-01 -
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某些"知识分子"总在唱衰中国,却对西方问题视而不见?从苏联解体到智利破产,历史一再证明:意识形态的沦陷比战争更致命。今天让我们揭开"公知"的画皮,看他... 2025-06-30
-
0票反对!美国众议院通过“挺台”法案,专家直言:危险且阴险!
据界面新闻报道,当地时间6月23日,美国众议院以口头无异议的方式,通过了所谓的“不歧视台湾法案” 。这一法案要求美国政府动用话语权和表决权,支持台湾加入国际货币基金... 2025-06-27 -
德黑兰“认输”,曾力挺伊朗的巴基斯坦,意识到中俄为啥不出手了
持续 12 天的伊以冲突暂告段落,以色列、美国、伊朗纷纷宣布 “达成目标”。而曾表态 “力挺” 伊朗的巴基斯坦,却在此刻做出关键转向 —— 巴国防部长公开表示:谴责... 2025-06-25 -
中国能否取代美国领导全球?阎学通:当领导不靠自封,别人非要你当再当
编者按在全球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国际社会正面临多极化加速、地缘政治博弈加剧、非传统安全挑战升级等多重考验。5月29日,“道义现实主义与全球治理新范式”学术论坛在清华大... 2025-06-24 -
1943年,一部名为《莫斯科使团》的黑白电影在全球同步上映,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美国驻苏大使戴维斯到达苏联后,亲身体验了苏联人民的生活和社会... 2025-06-24
-
一架运20空降到伊朗机场,便让美国、以色列疑神疑鬼高度紧张。但是谁也没想到,长期被美国封锁卖油的伊朗,悄然在东北部与中哈乌土四国合作,暗度陈仓修建了一条5500公里长的... 2025-06-23
- 制造和升级战争都是川普,他到底想干啥?对任何事情的观察和分析都是随着形势和情况的变化而逐步接近真相,没有谁是未卜先知的圣人,所以不要跟我讲什么观点前后不一是人品问... 2025-06-23
- 何新先生以下的这篇采访谈话发表于十六年前,原文刊载于2002年3月20日《香港商报》。这个顺序已经基本应验,只是未来俄罗斯与中国问题的次序也许需要颠倒。[按语:何新认为,... 2025-06-22
-
核查:摩萨德间谍被伊朗处决前戴镣铐游街?实为大学生遇害案重建现场
速览- 网传视频展示的并非“伊朗给以色列间谍戴上手铐脚镣游街”,而是发生在今年2月的德黑兰大学学生遇害案的重建现场。- 伊朗近日加强了对“间谍活动”的处罚力度,已处决... 2025-07-04 -
欧尔班炮轰:骄傲大游行已演变为反政府抗议,是欧盟在背后策划的
【文/观察者网 王一】据英国路透社援引当地媒体报道,匈牙利总理欧尔班6月29日严厉批评此前一天在布达佩斯举行的骄傲大游行,称其“恶心和羞耻”,并指责欧盟指示匈牙利反对... 2025-07-01 - 山沟里,黑灰色的煤矸石层层叠叠地堆积在一起,裸露在地表。一到夜间,一辆辆运输卡车装载着煤矸石驶入山沟,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寂静,倾倒煤矸石时“噼里啪啦”的声音响彻山... 2025-06-27
- 赖清德日前在其所谓“团结十讲”首场演讲中,妄称“台湾自古以来就有独立生态系”,还以台湾岛曾出土猛犸象、金丝猴等动物化石举例。对此,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批评,赖清... 2025-06-27
-
0票反对!美国众议院通过“挺台”法案,专家直言:危险且阴险!
据界面新闻报道,当地时间6月23日,美国众议院以口头无异议的方式,通过了所谓的“不歧视台湾法案” 。这一法案要求美国政府动用话语权和表决权,支持台湾加入国际货币基金... 2025-06-27 -
印度新闻网站《The Print》于6月5日发布的一篇文章提到,“复兴中的巴基斯坦可能与中国加强密切合作,计划在未来五到十年内与印度爆发冲突”。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文章... 2025-06-27
-
道禄和尚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人以“资助孕妇、助养儿童”为名接受捐赠,善款大多用于个人高消费
据澎湃新闻消息,有网友爆料称,“十几年间救助上百名孕妇及弃婴”的道禄因涉案被警方控制。24日,有媒体报道称,多个部门正在联合处置,包括安置其中的20余名妇女儿童。今天... 2025-06-26 - 在吞下大量的抗抑郁症药物后,年仅15岁的刘学州在三亚的海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生前留下的遗书中,他称自己遭到“网暴”,控诉“那些在网络上丧尽天良的人”。刘学州走向公... 2025-06-25
- 沸沸扬扬了十几天,知名演员那尔那茜事件调查结果终于公布。通报有针对性地回应了网友最关注的问题。全文有点长,有些地方也很隐晦。我来给大家解析一下。也讲讲背后那些看不... 2025-06-25
- 相信这两年,有不少网友听说过永乐大典这个说法,它以前是一个历史名词,现在则成为了一个典故,大意就是说西方科技文明都是从永乐大典那里偷来的。不管这样说法对不对,反正... 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