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厌学问题犹如一颗棘手的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家庭的和谐氛围,让家长们焦虑万分。作为一名心理博主,我接触过许多因孩子厌学而苦恼的家庭,也深刻明白家长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在面对孩子厌学问题时,家长们千万不能踩的那些 “雷区”。
雷区一:一味指责批评
当发现孩子厌学,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怒火中烧,指责孩子 “不努力”“不懂事”“浪费钱”。比如,孩子考砸了,家长会说:“你看看你,天天就知道玩,不好好学习,考这点分你丢不丢人?” 这种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内心本就充满了挫败感和无助,此时家长的指责就像在伤口上撒盐,让孩子对学习更加抵触,甚至产生自我怀疑,陷入 “我不行” 的负面情绪深渊。
正确做法是,家长要先冷静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比如,心平气和地问孩子:“宝贝,妈妈知道你这次考试没考好心里也不好受,能不能和妈妈说说,是哪些地方觉得困难,是没听懂知识点,还是考试的时候太紧张了?” 用理解和包容的态度,与孩子站在同一战线上,共同面对学习问题。
雷区二:过度唠叨督促
有些家长生怕孩子不自觉,时刻在孩子耳边唠叨学习的重要性,“赶紧写作业”“快去看书”“别玩了,学习去”,一天能说上无数遍。殊不知,这种过度的唠叨督促,就像唐僧念紧箍咒一样,让孩子不胜其烦,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可能表面上敷衍着学习,实际上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甚至故意拖延时间,以对抗家长的唠叨。长期处于这种唠叨环境下,孩子会逐渐失去学习的自主性和内驱力,把学习当成是为了应付家长而不得不做的事。
家长不妨尝试改变方式,给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比如,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然后让孩子按照计划自主学习。在孩子完成任务后,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宝贝,你今天按照计划完成了作业,效率真高,妈妈为你骄傲!”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让他们从内心真正认同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雷区三:盲目攀比施压
“你看人家谁谁谁,学习多好,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这是很多家长常挂在嘴边的话。盲目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发展节奏,过度攀比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而且,这种比较还会破坏亲子关系,让孩子对家长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看到孩子的进步和努力。哪怕孩子只是取得了一点点小成绩,比如作业写得比昨天工整了一些,或者主动预习了功课,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宝贝,你今天作业写得这么工整,看得出来你很用心,继续加油哦!” 鼓励孩子和自己比,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有进步,就是成功。
雷区四:忽视情感需求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需要知识上的指导,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然而,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当孩子在学校遇到挫折、和同学闹矛盾或者受到老师批评时,家长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安慰,只是一味强调学习。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家长只在乎成绩,不在乎自己的感受,从而关闭与家长沟通的心扉,内心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也无处释放,进一步加重厌学情绪。
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他们在学校的生活点滴。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聊聊天,问问他们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当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时,认真倾听,给予理解和回应。比如,孩子说和同学闹矛盾了,家长可以说:“听起来你很不开心,能和妈妈说说具体发生了什么吗?我们一起想想办法解决。” 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这样他们才能更有勇气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孩子厌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作为家长,我们要避开这些 “雷区”,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记住,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只要我们用心浇灌,给予他们适宜的土壤和阳光,总有一天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来源:彦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