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话说三分,点到为止;
2、开玩笑的话有上限;
3、如何才能把“不”说出口;
4、劝人的话先顺势、后转弯;
5、说话给人家留余地,给自己留退路;
6、场面话要不前不后、不左不右;
7、少说为佳、多言招悔;
8、恭维话要对情对景;
9、曲径通幽的话更有感染力;
10、会说话是能成功的一大前提。】
俗话说:一句话可以把人说跳,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笑。语言的力量就是这样神奇,既能给人带来沮丧和烦恼,也能给人带来勇气和欢乐。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交往中受人欢迎,为人处世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关键就在于你会不会说话。
1、 话说三分,点到为止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留下七分自己赏。”有些人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老于世故的人的确只说三分话,时刻都会为自己留条后路,你一定认为他们是狡猾,是不诚实,其实这是最机智的做法。说话前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如果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不为少。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倘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畅所欲言,以快一时,对方的反应是如何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你唠叨吗?
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显出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涉及对方的事,你不是他的诤友,不配与他深谈,忠言逆耳,显出你的冒昧;你说的话是属于国家大事,你没有搞清对方的立场就高谈阔论,这样更容易招灾惹祸。
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与“事无不可对人言”并没有冲突。事无不可对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并不是必须尽情向别人宣布的。老于世故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对人言,是另一个问题,这里讲的只说三分话,是不必说不该说的话,并不是不诚实,也不是狡猾的表现。
说话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
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另作长谈,这才是通达世故的人。
由此可见,说话也是一门艺术,话说好了万事好,话说坏了毁前程。
所以,在说话前必须考虑清楚,想好了再说,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是个有口无脑、缺心少肺之人。有时你的三分话,正体现了你的职业道德。做医生的人,普通病人的病状,或许可以对人提起;如果是患花柳病的人,你就只字不能对别人提及。这是医生的职业道德。经办银行业务的人,其业务的大概情形,或许可以对人提及,对于存款人的姓名与存款额,你是绝对不可对别人提起的。这是银行职员的职业道德。这些例子还有很多。有时你因为不能遵守只说三分话的戒条,酿成大祸,往往使你的精神大受痛苦,甚至于蒙受更大的损失呢。
如果你从事的是机密工作,或者特殊的行业,对人只说三分话,还要局限在重要话题之外。重要话题是一字都说不得的,你说的三分话,应该是风花雪月,应该是柴米油盐,应该是上天入地,应该是稗官野史。总而言之,应该是无关紧要的材料。无关紧要的材料,虽是说然头头是道,兴味淋漓,说得皆大欢喜,其实是言之无物,不会引来什么苦恼。
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情尽在不言中,告诉别人你话中有话,这就是话说三分、点到为止的艺术,这不失为一种大的智慧,既指出对方的错误,又保全了对方的面子,打动了对方的心。
2、开玩笑的话有上限
凡是精明的人,在与人开玩笑时都会为自己留有余地,他们能够把握住开玩笑的度,让玩笑成为缓解气氛、消遣娱乐的好帮手,而不是把开玩笑作为攻击他人的独门武器。
有些人开起玩笑来不管不顾,只顾自己与他人开心,而忽视了被开玩笑者的心情,这种行为是做人的大忌。某广告公司里有一位女员工小张,她新婚不久就开始发福,原来纤瘦的身材逐渐胖了起来,或许是因为婚姻有了归属、生活稳定的缘故吧!
有一天,单位一位男同事的妻子来公司给丈夫送东西,不料与小张相遇了,而小张恰好与她是旧相识,大家聊了一会儿,男同事的妻子突然对小张说:“哎呀,你怎么搞得呀,现在胖成这个样子,本来你眼睛就小,脸胖得都看不到眼睛了,再发展下去真的不堪设想啦!”在场的所有人听了都大笑起来。小张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没说一句话,转身离开了。等笑她胖的人都走了以后,小张再也压不住心中的火气,她破口大骂。同事送走妻子回来后,见此情景立即赔不是,场面搞得十分尴尬。后来,小张再也没有与同事的妻子来往。
朋友间开玩笑要讲究个分寸,即使双方关系再好,开玩笑也要注意别太过火,避免恶语伤人的现象出现。
虽有点过但无伤大雅,这样的玩笑还是可以开的,但故事中男同事的妻子与小张开玩笑时的用词,确实太损了些,小张难以接受也是有情可原的,与同事的妻子断绝情分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生活中,因为一个玩笑而造成的悲剧实在是数不胜数,究其根源大多数是因为玩笑开得太过火,造成了恶语伤人。所以,开玩笑要讲究分寸,千万不能给他人造成伤害,损害了双方的关系,那才是得不偿失。
当然,不要因为怕把玩笑开得过了火,就不与别人开玩笑,整天一本正经的,这样做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别人会认为你是一个不可爱的人。所以,生活中与人开玩笑是必要的,但是在开玩笑之前,必须加以考虑。
任何人都有自尊心,或许他本人并不在乎别人的嘲弄,可是对他在乎的人遭到嘲弄却不能忍受,如果你没有摸清楚这种人的喜好,就擅自拿他在乎的人开了些不得体的玩笑,即使他当时不会对你怎样,可事后也会把你对他造成的伤害记在心里。一个人不可能被另一个人完全了解,这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每个人的好恶不同,或许你认为好玩的,在他眼里那只不过是小儿科。归结到一点,就是告诉人们,开玩笑时要看人。许多人喜欢和别人开玩笑或嘲弄别人,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将玩笑开得过火了,伤了双方的感情。
因此,在开玩笑之前必须好好动动脑子,管好自己的嘴,以免出口成刀,伤人于无形。凡是有批评味道以及涉及敏感及隐私问题的玩笑最好不要开,防止玩笑开过了火,变成中伤他人的武器。
3、如何才能把“不”说出口
任何人都有得到别人理解与帮助的需要,任何人也都常常会收到来自别人的请求和希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谁也无法做到有求必应,所以,掌握说好“不”的分寸和技巧就显得很有必要。人都是有自尊心的。
一个人有求于别人时,往往都带着惴惴不安的心理,如果一开口就说“不行”,势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而如果话语中让他感觉到“不”的意思,从而委婉地拒绝对方,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有人会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应该怎样拒绝他人呢?怎样做才能使自己不做违心的事,而又不影响友谊呢?这的确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拒绝艺术之所在。
一般来说,在面对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违背自己的价值观念、可能陷入关系网、损害了自己的人格、助长虚荣心、陷入庸俗的交易、从事违法犯罪的行为等情况时,需要我们去拒绝他人的要求。
有些人在拒绝别人时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障碍,不会拒绝人。不敢和不善于拒绝别人的人,实际上往往做着不愿做的事,活得很累,而又丢失了自我,事后常常后悔,但又因为难于拒绝或不会拒绝而陷入自责、自卑。“不”字谁都会说,但怎样说才能既不伤害对方,又不使自己为难,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王丽是个善良、腼腆的女孩,同事们都喜欢她,有事也愿意找她帮忙。有人给王丽介绍了个男朋友,约好星期天在公园见面。星期六的晚上,正当王丽为明天穿什么衣服赴约而伤脑筋时,同宿舍的小林要王丽明天陪她上街采购新房用品。这可叫王丽为难了。明天的公园会面对王丽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可小林是她很要好的朋友,朋友布置新房理应出点力。如果拒绝了小林的事,她会不会生自己的气呢?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王丽这样的难题——对于别人的请求,出于理智的考虑本应拒绝,可“不”字又难出口,有的人拒绝方式生硬,结果使多年的朋友彼此疏远了;有的人明明没法办到也不忍拒绝别人,勉为其难,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压力和心理负担,费了半天劲,事情也没办成。真是费力不讨好,还在无形中损害了自己的声誉和形象。
可见,拒绝他人实在是交际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内容。这里告诉你一些巧妙而委婉的拒绝方式,帮助你摆脱困境。
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你需要拒绝人时,不妨用下列方法试一试:
不要立刻就拒绝:立刻拒绝,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甚至觉得你对他有成见。
不要轻易地拒绝:有时候轻易地拒绝别人,会失去许多帮助别人、获得友谊的机会。不要在盛怒下拒绝:盛怒之下拒绝别人,容易在语言上对别人造成伤害,让人觉得你一点同情心都没有。
不要随便地拒绝:太随便地拒绝,别人会觉得你并不重视他,容易引起别人反感。
不要无情地拒绝:无情地拒绝就是表情冷漠,语气严峻,毫无通融的余地,会令人很难堪,甚至反目成仇。
要面带笑容地拒绝:拒绝的时候,应面带微笑,态度要庄重,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就算被你拒绝了,也能欣然接受。
要有代替地拒绝:你对我请求的这一点我帮不上忙,我用另外一种方法来帮助你,这样一来,他还是会很感谢你的。
要有出路地拒绝:在拒绝的时候,如果能提供一些其他的方法,帮他人想出一些更好的出路,实际上还是帮了他的忙。
谢绝法:对不起,这样做很可能不合适。
婉拒法:哦,原来是这样,很可能是我还没有想好,那么考虑一下再说吧。
不卑不亢法:哦,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你最好去找对这件事更感兴趣的人,好吗?
幽默法:啊,实在对不起,今天我正好有事,这次也只好当逃兵了。
无言法:运用摆手、摇头、耸肩、皱眉、转身等肢体语言和否定的表情来表示自己对此件事情的态度。
缓冲法:哦,请让我再同朋友商量一下,你也再仔细地想一想,过几天再作决定好吗?
回避法:今天咱们先不谈这个,还是说说你关心的另一件事吧……
严辞拒绝法:这样做绝对不行,我已经想好了,你不用再费口舌了!
补偿法:实在对不起,这件事我实在爱莫能助了,不过,我可帮你做另一件事!
借力法:你可以问问他,他可以作证,我可是从来都没有干过这样的事情!
自护法:你为我想想,我怎么能去做这种没把握的事情呢?你是想让我出洋相吗?
如果你学会了拒绝的艺术,自然就能减少许多心理上的紧张与压力,同时还可以表现出自己人格的独特性,也就不至于使自己在广泛的人际交往中陷于被动的状态,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更为轻松、潇洒。
4、劝人的话先顺势、后转弯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重复多了,人们就会形成错觉,规劝别人的话必须难听,不难听的话不配称“忠言”。
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比干丞相为了江山社稷,多次向纣王进谏,纣王不但没有将他的进谏听入耳、记于心,反将其剖心处死。事实也未必尽然,关键看你怎样说,会说的人也能让忠言不逆耳。
在现代社会中,有些领导往往都比较自信,甚至自负,而且做事往往会独断专行。当你发现他的错误时,要怎么才能把忠告说到他的心坎里呢?
1、突出你的诚意
为别人献忠告,最重要的是让对方体会到,你是诚心诚意为他好,完全是出于一片好心。当你指责他人时,如果让对方感觉到你并不是出于关心才批评他,而是另有所图,他不但不会接受你的批评,反而会把你当作他的一个对手、甚至敌人,马上与你针锋相对。
为别人提出忠告必须怀着一颗完全体谅的心。虽然说,他在做事时某些方面还不完善需要改进,但说不定他有难言的苦衷。所以,在献忠告时,还要高呼理解万岁,不要只讲结果不讲过程。
2、用事实说话
为别人献忠告,要建立在事实真相的基础上,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只会弄巧成拙。只有在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地判断是否有必要提出忠告,忠告该怎样去提,以什么样的角度提,取得的效果比较好。
假如你身为一个公司职员,没有了解清公司的各项业务、管理模式及背景,就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很难获得领导对你的信任。不但如此,领导还会认为你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无能之辈。职场如此,社交场依然如此,在你不了解朋友的意图时,就对他的行为评头论足,只会增加他对你的怨恨。
3、注意说话时采用的措辞
只将以上两条运用到为他人献忠告或提意见中还不够,在进献忠告时,还要注意你的措辞,要不然就很容易得罪人。身为一名上司,如果对自己的员工说这样的话,如“现在的年轻人太狂妄”,“不用管他,反正受损失的不是我们”,“有这样的想法简直太可笑了”……从这一点就可以证明,这样的上司缺乏素养,是一名不合格的领导,不值得员工去拥护他。虽然上司有指导属下的义务,而这种义务的体现应该是以关爱做基础、以恳切的忠告作为帮助下属前进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进忠告需讲“场合”
在大庭广众之下为他人提忠告,往往很难让人接受。因为提出忠告的时候必然会涉及对方的缺点,有可能触动对方的伤疤。人有脸树有皮,任何人被当众揭短,都很难忍受,很容易下不来台,从而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即使你是善意的,他人也不会领你的情。
5、注重时机的把握
一般情况下,人在感情冲动时,很难采纳他人的忠告。因为,这时人们的理智正处于混乱阶段,很难分辨出你的用意。如果选在这个时候提出忠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惹来一身麻烦。
6、简明扼要地突出重点
提出忠告的时候,简明扼要很重要,用最简短的语言说出最复杂的问题,是基本遵循的原则。即使忠告的内容非常深刻、非常合情合理、完全正确,但思路不清晰、杂乱无章、言语啰唆肯定会影响忠告被采纳的几率,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对人对己有害而无利。
7、给对方留有回旋的余地
提忠告时,不能把对方的路堵死,切勿将他批评得一无是处,该隐藏的还是要隐藏,否则很容易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形成破罐破摔的局势,最终忠告没提成反倒被别人误会为存心不良。
含蓄指责的同时,不妨加些赞美,比如:“你平时工作很努力,表现得也很积极,惟一的一点小毛病就是欠缺那么一点稳重,如果做事前再谨慎些,前途就更明亮了。”用这种口气跟他说话,对方感受到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肯定非常愿意接受你的忠告。有话不能直说,直说会害人,很多人都能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有些时候,你明明出于好意向别人献上你的忠言,而别人不但不领情,反而弄得你“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大多数是实话实说、直来直去造成的。为别人提出忠告,同样的一个忠告,不同的提法可能会为你赢得尊敬,也有可能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在为他人提忠告时千万要谨慎行事,点到为止,留有余地。
5、说话给人家留余地,给自己留退路
小李刚工作时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天,处长把一项采购工作交给一位男同事,这项采购工作有着相当的困难,处长问那同事:“有没有问题?”他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包君满意!”过了三天,没有任何动静。处长问他进度如何,那同事才老实说:“不如想像中那么简单!”虽然处长同意他继续努力,但对他的“拍胸脯”已有些反感。有一位朋友和同事闹不愉快,他向同事说:“从今天起,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彼此毫无瓜葛……”说完话还不到两个月,他的同事成为他的上司,这位朋友因讲过重话,只好自取其害,一来公司上班就不开心。
这都是把话说得太绝而给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把话说得太绝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再也滴不进一滴水,再滴就溢出来了;也像把气球充满了气,再也充不进一丝的空气,再充就要爆炸了。
当然,也有人话说得很绝,而且也做得到。不过凡事总有意外,使得事情产生变化,而这些意外并不是人能预料的,话不要说得太绝,就是为了容纳这个“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因再充一些空气而爆炸,人说话留有空间,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可从容转身。
所以很多政府官员在面对记者的询问时,都偏爱用这些字眼,诸如:“可能、尽量、或许、研究、考虑、评估、征询各方意见……”这些都不是肯定的字眼,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留一点空间好容纳“意外”,否则一下子把事情说满了,结果事与愿违,那不是很难堪吗?
当然,一个有责任心的政府官员是不应该如此的,但做人做事有时实在是不得不如此。
以下的状况是你在说话时应该注意的:
1、做事方面
(1) 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等字眼。(2)上级交办的事当然要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这是为了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说事实上也无损于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审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事没做好,也不会太责怪你。
2、做人方面
(1)与人交恶,不要口出恶言,更不要说出“誓不两立”之类的话,除非有“杀父夺妻”之仇。不管谁对谁错,最好是尽量闭口不言,以便他日需要携手合作时还有“面子”。
(2)对人不要太早下评断,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属于“盖棺论定”的话最好不要说,人一辈子很长,变化会很多。也不要一下子评断“这个人前途无量”或“这个人能力高强”。
总之,应多用“是……不过……如果”之类的话语。当然,状况不仅仅是这些。固然,把话说绝有时也有实际上的需要,但是,除非必要,还是保留一点空间的好,既不得罪人,也不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6、场面话要不前不后、不左不右
会说场面话并不是为人狡诈的象征,而是疏通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场面话说得到位不到位,直接影响着你人脉网的广与狭。但是,听场面话时,必须要动动脑子,认真辨别真伪后再确定信还是不信,否则吃亏上当的还是你自己。与人交际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类的场面话,如:“你的事情包在我身上”、“我全力帮忙”、“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像这一类型的场面话,有时不说真的行不通,因为对方运用压力求你,如果你当面回绝了对方,势必会将场面弄得很尴尬,得罪人是在所难免的。
另外,如果你碰上的是那种难缠的人,为了让你帮忙,他死缠着你不肯离开,那将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这时,只能用场面话先把他打发掉,他所托你办的事情,能办到的尽力办,不能办到的日后再说。总而言之,在待人处事中,场面话该说还要说,有时候,不说场面话真的很难脱身,而且还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场面话的重要作用。
既然场面话不可缺少,那么怎样才能说好场面话呢?
汉高祖刘邦灭楚、平定天下之后,开始对他的臣子论功行赏,这时就出现了彼此争功的现象。刘邦认为论功劳萧何最大,封他为侯最合适不过,给他大量的土地也实属应该,可是其他人却不服,私下里议论纷纷。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12处伤,而且攻城略地最多,论功劳他应该最大,应当排第一,要封地他也应该占最多。”刘邦心里知道,因为封赏问题,委屈了一些功臣,对萧何是偏爱了一点,可是,在他心目中,萧何确实应该排在首位,可身为皇帝又无法对这一想法明言。正当为难之际,关内侯鄂君似乎揣摩出了刘邦的心思,不顾众大臣反对,上前厚颜说了一些言不由衷的场面话:“群臣的意见都不正确,曹参虽功劳很大,攻城略地很多,但那只不过是一时的功劳。皇上与楚霸王对抗四年,丢掉部队、四处逃避的事情时有发生。是萧何常常从关中调派兵员及时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才保汉王不受太大的损失。“楚、汉在荥阳僵持了好几年,粮草缺乏时,是萧何转运粮食补充关中所需,才不至于断了粮饷啊!再说皇上曾经多次逃奔山东,每次都是因为萧何,才使皇上万无一失,如果论功劳,萧何的功劳才称得上是万世之功。现如今,皇上即使少一百个曹参,对大汉王朝又有什么影响呢?难道我们汉朝会因此而灭亡吗?为什么你们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张萧何排在第一位,而曹参其次。”刘邦听了关内侯鄂君的话,自然是非常高兴,因为关内侯鄂君的场面话,说到了刘邦心坎里去了。刘邦连忙说:“好,好,就这么定了。”关内侯鄂君因揣摩出刘邦一直想封萧何为侯的心思,然后顺水推舟,投其所好,挑刘邦爱听的话说,刘邦自然非常高兴,刘邦的心愿落实了,鄂君也因此被刘邦封为“安平侯”,封地超出原来的一倍。由此可见场面话的重要作用,假如关内侯鄂君没有趁机将场面话说出去,刘邦也不会给他封侯,扩大他的封地面积。
所以说,场面话该说时还要说,但必须掌握好度,不能太不切合实际。
有人认为:“说场面话是一种可耻的行为,那是对说出去的话不负责任。”话虽有些道理,但是身处现代社会,不说场面话又寸步难行,所以场面话还是要说,只是在说之前需要考虑清楚,管好自己的嘴,尽量说一些稍微贴切实际的场面话。
7、少说为佳、多言招悔
有句老话叫做“祸从口出”,为人处世一定要把好口。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可信,什么话不可信,都要在脑子里多绕几个弯子,心里有个小九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被其利用,后悔就来不及了!做人要做到该说的话留一点,不该说的不开口。
因为,说出去的话,无法收回,既然说了,就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何人也无法预测一句话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说不定哪句不该说的话被你说出口后,会为你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在说话之前必须要经过大脑深思熟虑后再讲也不迟。从前有一个财主,因晚年得子而兴奋不已,他决定在儿子生日那天大宴宾客。当天,财主问前来道喜的客人说:“你看这孩子将来会怎么样?”一位客人答道:“这孩子眉宇间散发出一种贵气,将来定能当大官!”财主听后,笑得合不拢嘴,奖赏了他。财主又问另外一个客人说:“依你之见我的儿子将来会怎么样?”这位客人回答说:“看这孩子的面相,即是大福大贵之人,将来肯定能发大财!”财主听后,又是欣喜万分,当场奖赏了这位客人。财主又问第三个客人说:“你看我的孩子将来会怎么样?”这位却毫不客气地说:“将来他肯定与老爷你差不多,也好不到哪里去,不会像他们为了恭维你,把孩子吹捧得什么大富大贵,早晚与我们普通人一样,难活到一百岁”财主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气急败坏地命人把他毒打一顿,赶出大门。
由上面的故事看来,一些真话,说出去会遭人白眼,令人讨厌,而说假话又是违背良心的一种行为,许多人都不愿说,从而就产生了另一种倾向,那就是含糊其辞应付了事。
既然不愿说假话,又不愿令人讨厌,最好的办法也就只有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对待了。
人,总是要面对生活的。生活中,真实是重要的,真诚更加重要,这对人生、对社会无疑是有更大价值的。然而,我们所处的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大家都是凡人,都期望能出人头地。
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欲望和念头,不加选择、不分对象、不分场合地把什么都和盘托出,那只会招来祸患,只有把握一定的原则,把握好其中的分寸,你才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灾祸往往出自于口,无论你身处什么位置,也不管你财富、势力有多雄厚、强大,口既能帮你平步青云也能让你遗臭万年。
所以管好自己的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这样你就会少一些麻烦,多一些平安。
8、恭维话要对情对景
有这样一句俗话:“逢人短命,遇货添钱。”比如你遇着一个人,你问他多大年龄了?他答:“今年50岁了。”你说:“看您的外貌,最多不过40岁罢了。”他听了一定喜欢,这就是所谓的“逢人短命”。又如走到朋友家中,看见一张桌子……问他花多少钱买的,他答道:“花了400元。”你说:“这张桌子,一般得值800元,买得再便宜,也要600元,你真是会买。”这就是所谓的“遇货添钱”。人们的习性既是这样,所以自然而然的就生出这种公理。利用这条公理,你遇人不妨多说善言,保你有赚无赔。
在现代交际中,人们无疑是喜欢听善言的,但恭维并不等于善言,恭维适度才是善言。如果错误地把恭维当作善言,不分对象、不分时机、不分尺度,在交际中总是千方百计、搜肠刮肚找出一大堆的好话、赞词,甚至把阿谀当作善意,那么得到的回报就常常会事与愿违。诚然,每个人都有着渴望得到别人赞美的心理,希望得到他人的好评。适度的恭维在交际中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我们可不能忘记,人们更渴望坦诚相见,真情以待,更希望与谦虚、诚实的人交往。
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到:善言并不等于恭维,善言又离不开恭维。
恰到好处的恭维便是善言,而善言可使新交一见如故,老友情谊常在,是交际中不可能缺少的“润滑剂”。
那么,如何准确地把握恭维,使恭维恰如其分而不失度,成为真正的善言,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呢?
1、注意交际的对象在人际交往中,应当注意交际对象的年龄、文化、职业、性格、爱好、特征,因人而异,把握分寸,切不可随意恭维、奉承对方,尤其是新交,更应小心谨慎。比如,你对一个为自己身材过于肥胖而发愁的姑娘说:“你的身材实在是漂亮极了!”姑娘一定会认为你是在取笑她而大为不快。但如果对一个为自己身材较好而感到自豪的姑娘来说这句话,却可以使姑娘对你的好感和信任增加。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有识之士喜爱结交“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畏友”,他们喜欢“直言不讳”,你越指出他的不足,他越喜欢你,而你越恭维他,他却越讨厌你。同这类人交往时,恭维是需要慎之又慎的。
2、注意把握时机交际中认真把握时机,恰到好处的善言,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恭维,应当切合当时的气氛、条件,有着一定“时效”的约束。
当你发现对方有值得赞美、恭维的地方,要善于及时大胆地赞美、恭维,千万不要错过时机。不适时机的恭维,无异于南辕北辙,结果只能事与愿违,起不到应该起的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同时,你还应该记住:当你的朋友发现他自己的某种不足而正要改正时,你却对他的这种不足之处大加赞赏,绝不会令你的朋友满意的。“朋友有劝善规过之谊”的古训,也是现代交际中的一个为人准则。
3、 注意恭维的尺度恭维的尺度掌握得如何,往往直接影响着恭维的效果。
恰如其分,不留痕迹,适可而止的恭维是成功者的妙诀。而使用过多华丽的词藻、过度的恭维、空洞的奉承,只能使对方感到不舒服、不自在,甚至难堪、肉麻和令人厌恶,其结果是适得其反。假如你对一位字写得比较好的朋友说:“你写的字是全世界最漂亮的!”你恭维的结果极有可能使双方难堪,但如果你这样说:“你的字写得很漂亮!真是人如其文、字如其人”,你的朋友一定会感到很高兴,说不定他还要介绍一番他练字的经过和经验呢!
当然,恭维的程度不够,便又不称其为恭维,这样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恭维还需要真诚,需要不留痕迹。
真诚的态度是交际者成功的要素。交际中一定要努力表现出恭维的真诚,表现出发自肺腑,情意真切,要知道无美可赞而勉为其难,不如避而不谈为好。
恭维是善言者出色的表现,把握恰当、得体的恭维无疑是走向成功交际的第一步。
9、曲径通幽的话更具感染力
在一次新闻界的餐会上,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应大家的要求站起来说话。他说:“大家都知道,我不是擅于言词的人。小时候我曾经去拜访过一个农夫,我问这个农夫:‘你的母牛是不是纯种的?’他说不知道,我又问:‘这头牛每个星期可以挤出多少牛奶呢?’他也说不知道。最后,他被问烦了就说:‘你问的我都不知道,反正这头牛很老实,只要有奶,他都会给你。’”艾森豪威尔笑了笑,对所有在场的新闻界人士说:“我也像那头牛一样老实,反正有新闻,一定都会给大家。”这几句话让大家哄堂大笑,因为他简直就是兜着圈子告诉大家,你们没事别紧追着我问,反正我有新闻一定会给你们的!
做人正直很有必要,但说话一味正直就不太可取了,因为不适当的直言如同反面说话一样,是一种消极和否定的语言暗示,不是使人抵触反感,就是使人顾虑重重,增加心理压力,而恰当得体的委婉说话意味着进行积极的语言暗示,防止消极的语言暗示。
如医生给人看病,遇到病情较严重而又诊治不及时的病人,就直言道:“你怎么这么瘦哇!脸色也很难看!”“你知道你的病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吗?”“哎呀!你是怎么搞的?你这个病为什么不早点来看哪!”这些说法里所包含的消极作用会使病人怎么想呢?作为医生这是治病还是致病呢?相反,如果换一种方式,医生说:“幸好你及时来看病,只要你按时吃药,多注意休息,放下思想包状,相信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这将给病人很大的鼓舞。
又如,当妻子买了一件衣服征求丈夫的意见,丈夫觉得妻子穿这件衣服不太合适,如果丈夫不尊重、体贴妻子的心情,就会直露地批评说:“你看你的审美观真成问题,一把年纪了还穿这么鲜艳的衣服,岂不成老妖婆了?”这样生硬、贬损的话必定会伤害妻子的自尊心。如果丈夫尊重、体谅妻子的心情,就会把否定的意见说得委婉得体,给予暗示:“不错,颜色真鲜艳,给女儿穿,那是很漂亮的。”
当你去拜访朋友,主人热情地拿出水果、零食招待你,而你却直言说:“不吃,不吃,我从来就不喜欢吃零食,再说我刚吃完饭,肚子饱得很,哪还有胃口吃这些东西。”这样不仅让人扫兴,而且还伤了主人的自尊心。你应该体谅到主人的一片热情和好意,委婉地说:“谢谢,谢谢!多新鲜的水果,多香的糖,只可惜刚吃完饭,没有胃口吃了,太遗憾了!”
10、会说话是能成功的一大前提
说话委婉含蓄地让对方愉快接受,至少是不产生反感,是做人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待人圆滑的表现。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有这种文明意识,掌握这样的表达方式,会让你在人际相处上少树敌多交友。
俗话说:一句话可以把人说跳,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笑。语言的力量就是这样神奇,既能给人带来沮丧和烦恼,也能给人带来勇气和欢乐。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交往中受人欢迎,为人处世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关键就在于你会不会说话。
来源:为人处世文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