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抗美援朝(一):烽烟初起

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是如何拉开的

1910年8月,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按照美国的主张,在朝鲜的日本部队应由美国受降,但当时,苏军已经进入朝鲜北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才匆忙想出一个荒谬的办法,划定以北纬38度线为基准,作为美苏两国军队对日本受降和占领区域的分界线。为了配合对日本受降,苏联默认了这条三八线。

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金日成任首相。南朝鲜则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大韩民国(注: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交。此前,我国不承认大韩民国政权,称之为南朝鲜),李承晚为总统。就这样,一个有着近2000年文化史的民族,有着1200年统一史的国家,形成两个政权,分裂成两个互相仇视的国家。

李承晚政府在美国的帮助下,很快便拥有6个完全美式装备并经受美式军事训练的陆军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当时只有3个师的兵力,而且这支军队的骨干力量还是金日成从中国东北抗日联军中带回的朝鲜族官兵,在朝鲜新招的士兵缺少系统专业的军事训练,武器装备也比较落后。面对南朝鲜的多次武装挑衅,金日成感受到巨大压力。

1949年3月,金日成写下一封自己署名、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名义的求援信,派特使持信秘密前往中国,面见毛泽东。金日成在信中除讲明朝鲜与南朝鲜军事力量对比差距较大的情况外,还请求毛泽东把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族师转归朝鲜政府,编入朝鲜人民军。当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中的朝鲜族官兵共有5万多人。其中,完整建制的师有3个、独立团1个,其他兵员则分散在四野的各个部队中。这些朝鲜族官兵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战经验丰富,能征善战,骁勇无比,装备较好。金日成在信中要求将这些朝鲜族官兵编入朝鲜人民军,明显也要将装备一并编入。此前,独立团已由武亭率领回到了朝鲜。

基于国际主义精神和与朝鲜人民的友谊,考虑到朝鲜南北军事力量对比的情况,毛泽东向金日成特使表示,可以将林彪指挥下的3个建制师的朝鲜族官兵编入朝鲜人民军。其中,布防在东北沈阳和长春的两个朝鲜族师可以马上接受改编,而在长江以南作战的一个朝鲜族师将随后编入朝鲜人民军。

朝鲜与南朝鲜的关系一直十分紧张,李承晚不时地发出战争威胁,声称要“北进”,用武力统一朝鲜。金日成想要从根本上消除战争阴云,就必须铲除南朝鲜李承晚的反共政权,但他也不得不考虑南朝鲜有强大的美国作后盾。

早在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之时,金日成就请求斯大林帮助他统一朝鲜。鉴于对美国介入的担心,斯大林拒绝了金日成的要求。

1950年1月5日和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分别发表声明和演讲,声称美国的安全线既不包括台湾,也不包括南朝鲜,美国不会为保护这些地方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

以上声明和讲话发表不久,金日成就抓住良机重新向斯大林提出统一朝鲜的问题。

实际上,此时斯大林想到的也是朝鲜问题。这是因为,日本历来是苏联在远东的心腹之患。朝鲜的统一会极大地巩固苏联远东的边防,并使日本直接处于其威慑之下。而如今,杜鲁门、艾奇逊公开声明南朝鲜和台湾不在美国的防御圈内,自然就没有必要为美国的干涉而忧心忡忡了,支持金日成统一朝鲜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斯大林接受金日成请苏联帮助统一朝鲜的要求。他在1月30日给苏联驻朝鲜大使发电报,表示允许金日成到苏联来,准备帮助他。

这时,首访苏联的毛泽东尚在莫斯科,但斯大林却没有向他透露有关此事的只言片语。

1950年3月30日到4月25日,金日成在莫斯科进行了为期26天的秘密访问。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金日成详细阐述了朝鲜半岛的局势,并着重介绍说,由于苏联的帮助,朝鲜人民军事实上取得了对南朝鲜的优势,再加上南朝鲜人民的支持,应当说已经有足够的力量来统一朝鲜了。

斯大林也对形势感到乐观,认为现在是统一朝鲜的最好机会。他提醒金日成说,这个统一的计划必须通报给毛泽东,如果毛泽东也同意的话,他不会有反对意见。

1950年5月13日,金日成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当晚,毛泽东与金日成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会谈。

金日成首先通报了他与斯大林会谈的结果。他说,统一朝鲜的机会已经来临。关于这一点,斯大林明确给予了肯定,并认为现在统一朝鲜是可行的。斯大林强调,有关这个问题的最后决定,必须得到毛泽东的支持。这就是他此行访问的主要目的。

刚从莫斯科访苏归来还不满3个月的毛泽东,对金日成通报的情况深感意外。因为他在苏访问时斯大林已明确表示同意中国进行解放台湾的军事准备,在解放军进攻台湾的各项先期工作已经按部就班迅速展开的情况下,想不到斯大林会突然间转而赞成首先统一朝鲜。

毛泽东很委婉地对金日成表示,你们的大使已经几次来同我谈过这个问题,我都告诉他现在还不可以。金日成则解释说,苏联已经帮助他们作了许多准备,斯大林也同意了,只要中国同意,他们不要任何帮助。

鉴于此,毛泽东告诉金日成,事关重大,他需要请苏联驻华大使立即向斯大林核实一下。

第二天晚上,苏联驻华大使罗申拿着斯大林的电报来见毛泽东。电报内容如下:

毛泽东同志:

在与朝鲜同志的谈话中,菲利波夫(斯大林化名)和他的朋友们表示如下意见:

由于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同意朝鲜人着手重新统一的建议。但有个附带条件,即问题最终应该由中国同志和朝鲜同志共同来决定。如果中国同志有不同意见,那么对问题的解决就应该延迟,直到进行一次新的讨论。会谈中的细节朝鲜同志可能会向您转达。

鉴于斯大林已经明确表态,毛泽东也就不便持反对态度了。

6月25日,随着反击南朝鲜挑衅的一声枪响,朝鲜人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过三八线,3天后即解放南部重要城市汉城。朝鲜人民军英勇作战,朝鲜半岛南部解放指日可待,朝鲜统一胜利在望。

然而,与斯大林和金日成事前估计完全不同的是,美国唯恐自己扶植的李承晚政权垮台,在亚洲引起连锁反应,故决定武力干涉朝鲜战争。6月27日上午,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军队将参加联合国军,赴朝参战,并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议案,要求联合国成员国向南朝鲜提供援助。同日,他又下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放台湾的既定部署。

6月28日,美国远东军总司令、五星上将麦克阿瑟飞到南朝鲜前线视察,声称要坚决歼灭北朝鲜军队,占领整个朝鲜半岛。次日,美国第七舰队的6艘驱逐舰、2艘巡洋舰和1艘运输舰侵入台湾海峡,并开始游弋。

7月1日,美国驻南朝鲜陆军第八集团军直接参加地面作战。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美国组成“联合国军” 司令部,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 总司令,统一指挥16个国家的军队,紧急入朝,支援李承晚政府。“联合国军”以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为主,总共有40多万兵力,后来增至近70万。

9月15日,美军公然在朝鲜仁川登陆,轻而易举地阻止了朝鲜人民军南进部队的步伐,并迅速向北推进,很快就把战火烧到中国的东北边境。

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战争形势急转直下。面对十分严峻的危险局面,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作出决定,由金日成出面,向苏联和中国请求直接的军事援助。

自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就密切关注着朝鲜战场的局势。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他知道,胜利决不会轻而易举地出现,速胜往往隐藏着灭顶之灾。朝鲜人民军陷入危局,果然为他所料中。

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一个生日。就在这天,南朝鲜军越过三八线,麦克阿瑟发出最后通牒,要朝鲜人民军无条件放下武器,停止战斗。当毛泽东刚刚参加完国庆大典,回到中南海菊香书屋时,周恩来急忙拿出一封金日成派特使朴一禹送来的求援信。节录如下:

目前的战况是极端严重了,我们人民军虽然对于上陆的敌人进行了极顽强的抵抗,但对于前线的人民军已经造成了很不利的情况。

战争以来,敌人利用约千架的各种航空机,每天不分昼夜地任意轰炸我们的前方与后方,在对敌空军毫无抵抗力的我们面前,敌人则充分发挥其空军威力了。各战线上敌人在其空军掩护下,活动大量机械化部队,我们受到的兵力与物资方面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后方的交通运输通信及其它设施大量地被破坏,同时我们的机动力,则更加减弱了。

敌人登陆部队与南部战线的部队已经连接一起,切断了我们的南北部队,结果使我们在南部战线的人民军,处于被敌人切断分割的不利情况,得不到武器弹药,失掉联系,甚至于有一部分部队则已被敌人分散包围着。如果京城完全被敌人占领,则我们估计敌人可能继续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攻。如果不能急速改善我们的各种不利条件,则敌人的企图是很可能会实现的。要保障我们的运输、供给以及部队之机动力,则必须具备必要的空军,但是我们又没有准备好的飞行师……在目前敌人趁着我们严重的危机,不予我们时间,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毛泽东意识到朝鲜局势的严重性,陷入深深的沉思。高瞻远瞩的毛泽东早在朝鲜内战爆发时就未雨绸缪作了安排,将第四野战军的第十三兵团改为东北边防军,一旦朝鲜局势危急,就让这支部队担负抗美援朝的作战任务。但如今,面对这封紧急求援信,他不得不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随后,毛泽东叹了口气,像是对自己、又像是对周恩来说:“金日成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向我们发出紧急救援呼吁的,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管呢?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呐!”

10月2日下午,毛泽东就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朝鲜战局和中国出兵援朝问题。毛泽东认为,出兵朝鲜已是万分火急,但会上多数人不赞成出兵。会议决定,10月4日召开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继续讨论出兵援朝作战问题。

10月4日上午10时,一架从北京飞来的专机降落在西安机场。中央办公厅警卫处派来的两个人,一下飞机便直奔西北军政委员会办公大楼。当他俩走进彭德怀办公室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兼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正埋首书案,审阅有关西北地区3年经济恢复建设的各种报告、计划和图表,以备在国庆节后将这些计划向中央作汇报。

中央办公厅警卫处的同志对彭德怀说:“毛主席请您立即乘飞机到北京开会。”彭德怀问:“我已接到北京的电话,但不知开什么会?是不是原先通知的要召开各大区领导人汇报3年经济恢复计划方案的会?”来人回答说:“我们也不清楚,周总理只是对我们交代说,飞机一到西安,就马上接彭老总来北京,一分钟也不准停留,还要严格保密。”

飞机于当天下午4时左右在北京西郊机场降落。彭德怀等人乘车直接前往中南海丰泽园。下车后,彭德怀来到后院的颐年堂,周恩来出来迎接并解释说:“彭总,会议下午3点就开始了,来不及等你,是美国人不让我们等你啊!”

毛泽东和政治局委员及列席会议的几位将军,见彭德怀赶来参会,都站起来和他握手。

毛泽东首先发话:“老彭,辛苦了,你来得正好!美帝国主义军队已越过三八线了,现在政治局正在讨论我国准备出兵援朝的问题,大家都在发表意见,请你也谈谈你的观点。”

由于来京前,彭德怀满脑子装的是如何建设、开发大西北的经济问题,对中央召开这样的紧急会议,思想上毫无准备,因此他表示先不发言,而是侧耳静听。从几个同志的发言中,他知道中央对出兵援朝问题还未形成统一意见。大多数同志认为,我国刚解放,面临着重重困难,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亟待恢复,土地改革尚未进行,国内残匪还未肃清,新政权有待巩固。特别是我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更无制空制海权。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要同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去较量,风险太大,胜负难卜,出兵问题应慎重考虑。有的主张不出兵,有的主张暂缓出兵,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

听完与会者的发言后,对中国是否应该出兵援朝问题,毛泽东讲道:“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

10月5日上午10时左右,彭德怀来到中南海毛泽东的住处丰泽园。因为前日下午彭德怀是在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后才赶到会场的,不了解会议的全部情况,他也就没有轻易表态。毛泽东还不知道他对出兵援朝的态度,因此想听听他的看法。

两人坐定后,毛泽东说:“老彭,据朝鲜送来的情况,美军和南朝鲜军队正大批越过三八线,因此政治局今天下午还要继续开会。在昨天的会议上,你没来得及发言,可你都听到了,大家摆了很多困难,当然,我们现在也确实存在一些困难,但是怎样战胜困难,克服困难,我们还有哪些有利条件,不知你彭老总是怎么考虑的?”

彭德怀坦率地说:“主席,昨天晚上我几乎没有睡觉,我把你讲的那几句话反复思考了几十遍,我体会到这是一个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问题。如果我们只强调困难的一面,不同美军正向鸭绿江进发的危急后果联系起来考虑,不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难保,就连我国东北边防也直接受到威胁。经过反复考虑,我拥护主席出兵援朝的英明决策。”

听了彭德怀的话,毛泽东兴奋地说:“嗯,好哇!还是彭老总有战略眼光,看来你是百分之百地支持我的意见喽!”然后又高声说:“我们有些同志,只看眼前,看不到将来,更有人被美军的飞机、大炮吓破了胆!我们过去经历了22年的武装战争,不都是以劣势装备战胜了优势装备的敌人吗?”

彭德怀将话题接过来说道:“我们确有许多困难,大家摆的情况也是事实,但是,敌人也有困难,他们兵力不足,补给线长,从美国本土到朝鲜大约有5000多海里。我们应全面观察问题,如果敌人一旦占领了全部朝鲜半岛,这对我国威胁很大。过去日本人进攻中国,就是以朝鲜为跳板,首先进攻我国东三省,然后又以东三省为基地,大举向关内进攻的,这个历史教训不能忽视。这次我们的作战对象,是在武器装备方面占绝对优势的美国侵略军,我们既不能轻视敌人,但也不能低估自己。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他的兵力是24万,有空军支援,武器装备几乎都是美式的,比我军装备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军只有2.5万余人,只占敌军的十分之一,武器落后,每支枪平均不过几十发子弹。陕甘宁边区地瘠民贫,人口才100多万,为什么我们能打败胡宗南?一是我们是正义战争,是自卫战争,二是边区群众的大力支援,三是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现在我们已取得了全国政权,有几百万军队,有全国人民的支援,我们有对付优势装备敌人的经验,只要我们在战略战术上不犯重大的错误,我们就有信心打败美国侵略军。”

听彭德怀讲完这番话,毛泽东高兴地说:“你分析得对喽!看来我们是想到一起了,现在美军、英军和南朝鲜军队正越过三八线向平壤推进,麦克阿瑟已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朝鲜人民军全部放下武器向他们投降,金日成同志要求我国尽快派兵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出兵援朝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了,如让敌人前进到鸭绿江,后果不堪设想啊!”彭德怀肯定地说:“主席分析得对,我们现在就是要和敌人抢时间,不能再举棋不定了。”

接着,毛泽东又谈起由谁挂帅的问题,并征求彭德怀的意见。毛泽东紧锁双眉:“林彪同志身体有病,他有难处,中央已同意他去苏联治病,常委几个同志商量的结果是这副重担还得请你彭老总来挑,这是一场比保卫延安更为艰苦复杂的战争,不知你的身体情况怎样?你可能思想上还没有这个准备吧,你考虑看还有什么困难?”

说到这里,毛泽东期待地注视着彭德怀。片刻之后,彭德怀刚毅果断地说:“主席,我这个人的脾气你很了解,我服从中央的决定!”

“还是你老彭在中央为难之时,坚决支持和服从中央的决定,这我可就放心了!”深受感动的毛泽东说:“今天下午政治局继续开会,请摆摆你的看法。”

10月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继续在颐年堂开会,对是否出兵援朝问题再次进行讨论。彭德怀经过深思熟虑,胸有成竹地讲明了自己的观点:“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正义的、正确的,是英明的。如让美军摆在鸭绿江沿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总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他既然要来侵略,我们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个高低,要想搞好国内的建设那是很困难的。如等美国占领了朝鲜半岛,将来的问题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这样对国内外的反动气焰和亲美派也是个沉重打击。”

彭德怀发言后,毛泽东说道:“老彭的发言是一针见血,很有说服力。现在是美国人逼着我们打这一仗的,犹豫退缩、担惊害怕都没有用,这些心理和情绪正是敌人所希望的。现在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在敌人进占平壤之前,不管冒多大风险、有多大困难,必须立刻出兵朝鲜。关于由谁挂帅的问题,既然林彪说他有病已前往苏联养病,我提议由彭德怀同志率领志愿军入朝,协助朝鲜人民军抗击敌人。至于志愿军入朝具体部署和细节,会后我们再和彭德怀同志研究。”

会场上一致同意由彭德怀挂帅,指挥志愿军援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此,彭德怀没强调任何困难,立即站起来表示:“我还是那句老话,服从中央的决定。”

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以特急电报发布命令:

(一)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

(三)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四)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同志的事务,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调度指挥并负责保证之。

(五)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共产党)、其他民主党派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和尊重,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基础。

(六)必须深刻地估计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会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目前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于我们有利,于侵略者不利,只要同志们坚决勇敢,善于团结当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战,最后胜利就是我们的。

10月8日上午7时,彭德怀和他的秘书张养吾,高岗和他的秘书华明,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成普,参谋徐亩元和龚杰以及翻译毛岸英等人乘飞机离京,当天到达沈阳。

也是在这天上午,毛泽东派周恩来秘密访问苏联,与斯大林会谈抗美援朝作战问题。

10月9日上午,彭德怀和高岗在沈阳召集志愿军军以上干部开会。鉴于朝鲜战场局势严峻,彭德怀为进一步了解敌我双方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便在军以上干部会议结束后,连夜乘火车到安东(今丹东),亲赴鸭绿江沿线调查。经了解,此时侵朝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队的总兵力已达40余万人,各种型号的飞机1000多架(海军飞机除外),各型军舰300多艘,用于第一线兵力即有十几万人,正分兵多路向中朝边境进犯,并狂妄宣称:“鸭绿江并不是把‘中朝’两国截然分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彭德怀由此便知,美帝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

为使志愿军在地面兵力占绝对优势,以达初战获胜之目的,彭德怀于10日急电请示毛泽东:“原拟先出动2个军、2个炮兵师,恐鸭绿江铁桥被炸毁时,不易集中优势兵力,失去战机,故决定将4个军、3个炮兵师全部集结江南待机歼敌,改变原定计划,妥否盼示。”

彭德怀的电报刚到北京,毛泽东也收到周恩来发自莫斯科的急电:“斯大林答复苏联空军目前尚未准备好,暂时无法支援中国志愿军作战,请中央对出兵问题再作考虑。”

关于出兵援朝问题,本来中苏双方早已商定,地面兵力由中国负责,空中掩护支援由苏联负责。因此,当中共中央于10月5日决定出兵援朝后,毛泽东便于当日深夜将这一决定电告斯大林,以便使苏联空军有时间准备。苏联的临时变卦使毛泽东深感意外。

其实,空军和陆军不同,空军飞行部队调动转场不过三两天就可准备完毕,而当时还有十几天时间,完全可以做好一切准备,斯大林的态度明显是在犹豫推诿。原来,斯大林根据朝鲜战场的发展态势,判断美国已不惜代价和风险,决心向鸭绿江中朝边境进攻。他担心,如苏联空军在中、苏、朝边境与美国空军和地面部队作战,可能会引起苏美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有诱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所以,便从出动空军支援中国志愿军作战的立场上退缩了。

在陆续收到彭德怀和周恩来的电报后,毛泽东感到事关重大,经与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商谈,决定立即给彭德怀发电报,通知他和高岗一起迅速回京开会。

10月13日,毛泽东再次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彭德怀在会上汇报了3个问题:与朝鲜代表朴一禹会谈的内容、侵朝“联合国军”兵力部署和动向、志愿军各部备战情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彻夜讨论,政治局同志一致认为,即使苏联不出动空军支援,在美军越过三八线大举北进的情况下,中国仍应出兵援朝不变。

当晚10时,毛泽东给仍在莫斯科的周恩来发了加急电报:

(一)与高岗、彭德怀二同志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

(二)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再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派气焰增高,则对各方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

(五)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政治局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与彭德怀、高岗进一步研究了志愿军出国时间、渡江方案以及后方供应保障问题。

10月15日清晨,彭德怀乘机返回沈阳。这一天,由于“联合国军”已全面开始围攻平壤,平壤危在旦夕。金日成特派副首相兼外务相朴宪永到沈阳会见彭德怀。彭德怀告诉朴宪永:“我们中央已最后决定,预定自10月19日开始,部队分批渡江,希望人民军继续阻击敌人,迟滞敌人,我同高岗今天要赶赴安东,去布置十三兵团渡江计划。”并邀请朴宪永和他一起赴安东。

10月16日上午,彭德怀在安东召开志愿军师以上干部大会。会上,彭德怀首先宣布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立即出兵援朝的决定,随后他分析了朝鲜战场形势,阐明抗美援朝的重要战略意义。他在讲话中严肃批评了“恐美病”思想,指出:“敌人在武器装备方面是占绝对优势,但我们在战术方面就比敌人强,坚决勇敢,敢于近战、夜战,拼刺刀、投手榴弹等,这些就是敌人最害怕的。”针对志愿军出国作战的新情况,他特别强调:“我们是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者,这次出兵援助朝鲜人民,援助兄弟党,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援助朝鲜也就是巩固我们的国防,因此,我们进入朝鲜后,千万不要骄傲,不要以大国援助者的身份自居。对朝鲜的党、人民政府、人民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要切实尊重他们。”

10月18日清晨,彭德怀与高岗乘机返回北京。当晚在政治局会议上,彭德怀和刚从苏联回国的周恩来分别报告了相关情况,毛泽东最终决断说:“现在敌人已围攻平壤,再过几天就进到鸭绿江了。我们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仍按原计划渡江。”

10月19日清晨,彭德怀、高岗由北京火速飞回安东。当日黄昏时分,彭德怀仅带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和一部电台,在渡江部队前头乘吉普车跨过鸭绿江大桥,在秋风飒飒中踏上朝鲜国土,前往朝鲜平安北道与金日成会面。随之,中国人民志愿军分三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拉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抗美援朝(一):烽烟初起

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异国的土地与大西洋彼岸的强大对手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

一战扬威,稳定家园半世纪;

百年雪耻,震慑对手数十年。

今天,我们就随着时间的列车,踏回70多年前那片战火纷飞的战场。

01

战争爆发地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北面与中俄接壤,南面则与日本隔海相望,作为连接大陆和海洋的纽带,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地缘政治的边缘——

一方面是大陆国家东向防御的盾牌;

另一方面,又是海洋国家向西进攻的桥头堡。

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及朝鲜战争,朝鲜始终是进攻的滩头阵地。

二战结束后,为了防止苏联侵占朝鲜半岛,美国提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将半岛一分为二,由于此时的苏联并不想与美国交恶,便认可了这一提议。

1947年,美国避开了安理会,操纵联合国成立了“联合国朝鲜临时委员会”;

次年,在南朝鲜进行选举,组建了大韩民国政府,美国公开扶植的李承晚上台。

美国人的动作令平壤方向无比紧张,他们很快也通过了宪法,推举金日成为最高领导人,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从此,朝鲜半岛陷入了南北对峙,战火无休的紧张局面。

南北双方围绕着国家的统一、统一于谁,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进行了残酷的争斗。

1949年1月至1950年6月,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朝韩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发生了2000多次军事冲突。

朝鲜方面多次表现出武力统一的意愿,但他们的想法并没有得到苏联的同意。

此时的斯大林担心朝鲜方面的军事行动会引来美国的武装干涉,进而引发美苏全面军事冲突。

然而随着与苏联签订中苏条约的蒋介石政府的倒台,斯大林认识到苏联在东北亚的既得利益即将失去,他决心将控制朝鲜南部提上日程。

加上1950年初美国为了缓解苏联在西欧给予的军事压力,公开表示,韩国并不包括在美军的西太平洋“防御环线”之内,这意味着即使朝鲜爆发了战争,美国也不会参与进来,进而避免了美苏直接冲突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这一点更是给了苏联武装行动的信心。

02

1950年6月25日拂晓,在苏联的支持下,金日成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韩国的突然进攻。

朝鲜战争爆发,冷战进入到了最高潮。

朝鲜方面声称是“李承晚军队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对朝鲜发动了突然袭击,这次战争是美帝国主义蓄意发动的,对朝鲜来说,是抗美卫国战争!”

但后来根据苏联档案的解密,实际上这场内战是在斯大林的同意和援助下才开始的。

战争爆发当天,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裁断朝鲜正在爆发的不是内战,而是朝鲜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与此同时,得到苏联军事顾问援助的朝鲜军如狂风般突进,战争仅仅爆发三天,就已经攻克了韩国首都汉城。

朝鲜进军的速度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美国人认识到,再不出手一切就来不及了,一旦苏联控制了整个朝鲜半岛,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将受到致命性打击,甚至整个世界力量的格局都会被颠覆。

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一方面命令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另一方面命令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的步伐。

同时,在他的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紧急通过了美国的议案,决定组建联合国军,向韩国提供一切的军事援助(27日通过)。

可现在问题出现了,联合国安理会投票为什么缺少了苏联的身影?

让我们把时间倒转到1950年1月。

苏联因为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提议未通过,而宣布退出了安理会,以至于错过了后来讨论朝鲜战争的安理会会议。

根据后来披露的档案,当时苏联错过会议主要有四个目的:

1.表明苏联与新中国的团结一致;

2.强调美国的政策荒诞愚蠢,因为美国承认国民党政府是中国在安理会的代表,而不允许中国的真正代表进入安理会;

3.使得安理会在两个大国代表(苏联、中国)缺席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成为非法;

4.解开美国的束缚,让美国彻底放飞自我,让它利用安理会的多数票再多做些蠢事,让全世界知道美国的真实面目,而这件蠢事,正是美国军事介入朝鲜。

03

安理会决议通过后,美国以“紧急援助”韩国为名,建立了“联合国军司令部”,任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为总司令,联合国军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16国组成,其中美军占了总兵力的90%以上,英国派出了两个旅,加拿大、土耳其各派一个旅,其余国家仅象征性地派出了一个排或营,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则派出了医院和医疗船,日本也秘密向韩国派出了扫雷部队(扫雷艇)。

这期间,朝鲜军节节胜利。

6月28日,夺取汉城;

7月20日,占领大田;

7月24日,占领木浦;

7月31日,占领晋州。

将韩军、美军逼退到了仅占朝鲜半岛面积3%的釜山防卫圈。

这期间,中国多次提醒朝鲜,仁川将是美国的登陆地点,一定要做好防御。

但金日成根本听不进这些建议,他认为:

1.现在战争形势一片大好,距离将韩国人撵下海只剩最后一步,此时分兵仁川,就意味着放弃了对釜山的进攻,会给被围困的美韩军队留下喘息的机会;

2.仁川一带浪大,登陆点都是淤泥,而且只有一条狭窄的水道,这样的条件是完全无法实施登陆的。

就连美国海军都认为,“如果在这样的地方登陆成功,海军就不得不改写教科书。”

然而正是仁川,成为了逆转战争局势的破局点。

9月15日,在麦克阿瑟亲自督战下,美军第十军团成功登陆仁川。

抗美援朝(一):烽烟初起

切断了朝鲜半岛的“蜂腰”,将朝鲜的后方拦腰斩断,包围了釜山一带的朝鲜军队。

7万朝鲜军被15万联合国军彻底包了饺子。

9月23日,认清形势的金日成下令全线向三八线撤退。

但此时,登陆的联合国军已经与南方的美军实现了会师,全线封锁了朝鲜军的退路。

7万朝军仅有不到3万人撤回了三八线,坦克等重型装备几乎全部丢失。

仁川登陆两周后,联合国军夺回了汉城,开始向三八线进军。

为此,中方多次表态:

“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甚至通过印度驻华大使转告美国:

“若美军跨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我们不会坐视不顾。”

但中国的这番警告却被杜鲁门认为是外交讹诈,仅仅是装装样子而已。

10月1日,韩军越过三八线;

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

8日,朝鲜向中国求援;

19日,美军占领平壤。

同时,美军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安东地区(今丹东)。

巨大的战争阴影再次笼罩在了新中国的上空。

04

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对于刚刚得以新生的中国来说,无异于一场生死考验,“战”还是“不战”成为了当时最为激烈的一场争论。

实际上,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数十年的战乱,国内局势尚未平定,国家建设百废待兴,无论经济、军事都无法与美国相抗衡。

在高层会议中,也有很多人并不赞成出兵,他们担心,一旦顶不住美军,反而将战火烧到了东北,甚至招致核攻击,这样的结果是中国无法承受的。

经过近一周的艰苦讨论,会议终于达成了一致,中央认为:

“美军支持法军在越南的行动,已经威胁到华南和西南;而介入台湾,已经威胁到华北、上海;如果再压到鸭绿江边,对中国更不利,敌对势力将气焰嚣张,东北边防军将被彻底吸引住,同时,如果坐视朝鲜沦陷,美国很可能调兵南下,开辟第二战场,形成从南、北、中三路逼近新中国的局面,中国的形势将会更加恶劣。”

关于这段历史,现在有人提出来我们出兵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受到了苏联方面的压力。

但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并不成立。

我查阅了抗美援朝出兵前中苏高层来往的电报记录以及当时中国做的预先准备,可以看到,虽然苏联方面给予了中国一定的压力,但中国从一开始就已经做好了出兵援朝的准备。

朝鲜内战刚爆发,美国海军进入台湾后,中央就决定“支援朝鲜人民,推迟解放台湾”。

7月上旬,开始组建东北边防军,进行军事准备;

8月上旬,明确了以志愿军的形式对朝鲜进行援助,并将这一思想传达给了边防军高层。

随后,中央在多个场合表示不会容忍外国的侵略,可见中国准备援朝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是非常明确且坚定的,并不是在苏联强大压力下才做出的迫不得已的决定。

10月8日,《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下达。

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一个新中国历史上难以忘却的名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诞生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它将震惊世界,永远铭刻在战争史上。

05

在对敌我力量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后,中央对战争结局做了三种估计:

1.在朝鲜境内歼灭或驱逐侵略军,完全解决朝鲜问题;

2.同敌人打成僵局,甚至被迫撤回,并且美国同中国宣战,以海空兵力攻击中国本土,最后影响整个国家的建设;

3.志愿军充分发挥灵活机动、敢打敢拼的特长,大量歼灭敌人,迫使美军撤至三八线以南,双方进行谈判。

中央的态度是力争第一种,避免第二种,接受第三种。

据此,做出了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胜利的战略总方针。

然而就在出兵的关键时刻,苏联人却反了水。

斯大林不愿引起美苏直接对抗,拒绝向志愿军提供空军支援,失去了空中支援,仅仅依靠步兵与美军陆海空联合兵种作战,意味着我们将付出巨大的牺牲。

中央再次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出兵事宜。

会议一直进行到深夜,最终决定我们应该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同时,积极与苏联沟通,请求援助。

但苏联多次反悔,最终只同意向中国提供贷款来购买军火,飞机也只能在鸭绿江边掩护中国领空。

虽然失去了军事上的援助,但中国人是压不垮的,中央决定,按计划出兵!

06

10月19日,大军尚未出动,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就已经将指挥部全部甩在身后,仅仅带了几名随行人员和一部电话,在异国的土地上孤独地冒险行军,与金日成进行了会面。

彭德怀并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南行的时候,韩军的一个团几乎与他擦肩而过。

当晚,人民志愿军4个军和3个炮兵师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在呼啸而过的美军侦察机眼皮底下如钢铁洪流涌过了鸭绿江大桥。

在这一天渡江的部队中,有一个叫麻扶摇的年轻人写下了一首诗: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为了躲避敌人的侦查,渡江的行动都是从黄昏开始的,拂晓停止,进入朝鲜境内后,几十万大军严格执行“夜行军昼宿营”的规定,他们去掉了身上的所有标志,在崇山峻岭间一路南行。

而此刻的麦克阿瑟对此却毫不知情。

依旧命令联合国军十余万军队分为东西两路,全力向北推进,发动“钳形攻势”,力争在感恩节前全部占领朝鲜,结束战争。

在拥有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整整一周时间,美国人都未发现志愿军已经进入朝鲜这一现实。

07

志愿军入朝前,根据敌我装备优劣悬殊这一特点,确定了第一阶段只打防御战。

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建立防御阵地,阻挡敌人北上的步伐。

等从苏联订购的装备到达后,再配合朝鲜实行战略反攻。

但由于敌人推进速度极快,志愿军绝大部分部队未能到达预定的防御阵地,指挥部只能将作战方略由原来的防御战改为了运动战。

决心以部分兵力钳制东线之敌,集中力量于西线,诱敌深入,给韩军三个师狠狠地咬上一口!

我40军右翼先遣团120师360团奉命在云山城北构筑了阵地,准备阻击从云山北上的韩军,掩护40军在后方展开。

时间来到10月25日,晨曦未露,汽车的灯光却将天际照得明亮,韩军第一师一路浩荡从云山出发了。

在辽沈战役中曾经亲率一个营深入敌后,奇袭了廖耀湘兵团司令部的360团团长徐锐为了麻痹敌人,下令放过了敌尖兵部队,直到大部队缓缓到来时,360团3连突然开火,正式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一场惨烈的阻击战爆发了!

韩军第一师在美军飞机炮火的支援下,向扼守北进咽喉的3连阵地发起了猛攻。

在长满马尾松的山岗上,三连士兵拼死防守,他们顶住了20多架轰炸机的猛烈炮火,在遮天蔽日的烈焰中打退了韩军第一师的数次进攻,当20多名敌人终于爬上山岗时,他们看见了一名士兵怀抱着爆破筒从工事中高高跃起,班长石宝山拉燃了导火索,在轰然的巨响中与敌人同归于尽。

360团在血肉拼杀中奋力阻击了敌人前进的步伐,韩军第一师整整三天没能向北推进一步。

云山成为了韩军魂飞魄散的地狱。

08

与此同时,354团向敌人发动了突袭,4个小时全歼被称为精锐的韩6师2团加强营,毙敌500余人,缴获汽车30多辆,当晚,攻占重镇温井。

同日,东线的志愿军也与敌人发生了交火,正如美国国防部长马歇尔所说:

“我们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而实际上什么也不知道,但对方却一切都知道。于是,战争开始了。”

直到此时,美国人才意识到中国已经进入了战场,他们估计志愿军人数不会超过5000人,毕竟中国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出兵时机(朝鲜围攻釜山)。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此时已经有20万志愿军正向着北进的联合国军包围而来。

同时,他们发现志愿军战士所配备的依旧是二战时的日式步枪,轻机枪和迫击炮则是产自美国(从国民党缴获),武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加之兵力上的错误估计,致使美国人产生了中国军队不堪一击的错觉。

依旧将5万兵力兵分多路,力图一举攻占清川江以北。

据此,志愿军决心向敌侧后实施战略迂回,配合正面进攻,以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割断联合国军南北联系,将敌人歼灭在清川江以北。

在随后的4天时间里,志愿军先是歼灭了韩军第六师大部,然后从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将韩军第一师包围在了云山,仅开放一个缺口,围而不打,吸引敌方救援,然后断其后路予以歼灭。

抗美援朝(一):烽烟初起

而掉进这个死亡口袋的正是美骑兵第1师8团。

09

11月1日16时40分,五颜六色的信号弹在黄昏中腾空而起,中国军队的炮声震荡着云山山谷,中国军队炮火的猛烈完全出乎美国人意料,根据美军战史记载,直到开炮后美国人才发现,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一路败仗的朝鲜军,而是装备了喀秋莎的中国军人。

在密集火力的掩护下,步兵开始向云山发起冲击,士兵张生在突击过程中遇到了美军的机枪阵地,他抱住了机枪手一起滚下了山崖,壮烈牺牲。

在这种悍不畏死的战斗精神加持下,志愿军士兵英勇地实施了夜间白刃战,美军一个个高地被突破,战斗的天平开始逐步倾斜。

11月2日凌晨2点,激战了6个小时的志愿军攻占了云山,345团也已经切断了美军撤退的后路,把美骑1师8团彻底包了饺子。

为了解救被逐渐吃掉的8团,美骑1师5团、7团、韩军8师的两个团先后向云山进行增援,均遭遇到了志愿军的顽强阻击。

但由于38军没有按时到达指定地域,加之武器装备上的劣势,被包围的部分美军还是拼命突围,冲出了包围圈。

11月3日,遭到重创的联合国军西线部队放弃北上,全部撤至清川江以南。

是夜,志愿军全歼了被包围的敌人,双方在清川江一带陷入对峙。

云山之战,我军首次以劣势装备,歼灭了具有绝对制空权和现代化装备的美骑兵1师8团大部和韩军第1师12团一部,共歼敌2046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炮119门,重创了号称“王牌军”的美骑兵1师。

这场战斗后来被作为模范战例写入了日本军校教科书,美国人自己也进行了记载:

“中国人缺乏坦克、空中支援,但却利用了奇袭战胜了美国人,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显示出非凡的能力,他们能够在丝毫不被敌军察觉的情况下,让数量庞大的部队利用夜间行军穿越种种艰险的地形,中国士兵在这件事情上胜过任何国家的士兵。他们能够在夜色的掩护下,极其秘密地渗透到敌人的阵地中去,令人难以置信。”

云山战斗期间,也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39军116师346团4连作为先头部队突入云山城时,由于行军队列严肃整齐,竟然被守卫此处的美军士兵当成了韩军从而放行。

双方甚至还握了握手,下一秒,支援军就冲入了美军的营部,炸死了营长奥蒙德。

10

就在西线志愿军与敌人展开残酷白刃战的同时,东线也爆发了激烈的战斗,黄草岭、赴战岭作为通往江界、惠山的门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了实现麦克阿瑟的钳形攻势,彻底终结朝鲜战争,能否夺取这两个要地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为此,麦克阿瑟在这一方向,投入了4个师的兵力,加之优势空军的配合,想要以雷霆之势,一举粉碎志愿军的抵抗。

而坚守在这一带的,只有我42军124、126两个师。

无论兵力还是装备均处于绝对劣势。

为了打赢这一仗,42军政委周彪提出了“据险坚守,与敌决一死战,把黄草岭、赴战岭变成鬼门关,除了敌人游魂和俘虏外,一个敌人也不准通过”的战斗口号。

一场无比残酷的阻击战,就此拉开。

白天,成群的美军飞机如秃鹫般俯冲轰炸;

夜晚,黑色的天空被照明弹照的如同白昼。

在美军恐怖的炸弹、汽油弹的袭击下,阻击阵地所有补给路线全被切断,士兵从上了阵地,就再没吃过几顿像样的饭,到后来,甚至连水都喝不上了,有的人都开始喝起了自己的尿。

阵地上,所有的东西都被烧光,只剩下被汽油浸透的泥土在吞吐着火舌。

衣衫褴褛的志愿军战士被炮弹炸起的泥土埋住了,又被战士挖出来继续战斗。

就这样,镇守在796.5高地的四连依旧死守三天两夜,杀敌250名,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后来,四连被授予“黄草岭英雄连”荣誉称号。

这样的场景,发生在每一个战场、每一个高地,志愿军在粮弹不足、饮水急缺、兵力装备劣势的情况下顽强抗击,在黄草岭、烟台峰阻挡了联合国军13个昼夜,歼敌2700余人,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的钳形攻势,将他一举结束朝鲜战争的梦想化为了泡影。

至此,志愿军第一次战役以胜利告终,战役持续13天,共歼敌1.5万余人,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到了清川江以南,稳定了朝鲜局势。

那么后续的战争会如何发展?

面对疯狂反扑的联合国军,志愿军又会如何应对?

咱们留到下期。

(本文完)

参考资料:

李平《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

陈宾、吕彩云《援越抗法与抗美援朝战略抉择的共同性》

鲍明荣《对抗美援朝战争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的看法》

齐德学《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史研究的几个焦点问题》

汪晖《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

袁周《抗美援朝战争战略决策的思考》

王树增《朝鲜战争》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小约瑟夫·奈《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

刘统《中共对朝鲜战争初期局势的预测与对策》

布鲁斯·卡明斯《朝鲜战争》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