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鏖战上甘岭:英雄烈士的诞生

▲坚守坑道的志愿军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

当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第一次登上五圣山,眺望不远处的上甘岭阵地时,“弹丸之地”这四个字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无论是我们还是我们的对手,都没有料到,此后不久发生的上甘岭战斗会像滚雪球那样越打越大,最终发展成战役规模。”

——摘录自《秦基伟回忆录》

43个血雨腥风的昼夜,将成为秦基伟此生中最自豪、也最难忘的一段回忆。

01

1952年下半年,朝鲜战争进入到第3个年头,尽管从1951年7月开始,朝鲜停战谈判在朝鲜古都开城正式开始,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企图以军事压力迫使中朝方面在停战方面接受其无理要求,于1951年8月18日至9月18日,对朝鲜人民军防守的西起北汉江、东至东海岸,正面80公里的地段,发动夏季攻势,9月29日至10月22日,“联合国军”又先后向志愿军防守的临津江东西地区和北汉江东西地区,正面各40公里的地段,发动秋季攻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依托野战阵地,实行带有坚守性质的防御作战,粉碎了“联合国军”的夏秋季攻势,歼敌15.7万余人。

从1951年8月中旬起,“联合国军”在发动夏季攻势的同时,集中其空军和海军航空兵80%的兵力,发动了以摧毁朝鲜北方铁路系统、切断中朝军队运输补给线为目的的“绞杀战”。

为粉碎“绞杀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在朝鲜人民大力支援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截止到1952年6月,志愿军铁道兵团与朝鲜人民军铁道部队共完成抢修、新建及复旧工程,计线路20000余处次,延长878公里,桥梁2086座次,延长79.7公里,隧道51座次,可运行的铁路增加到1200多公里,志愿军高炮部队共击落美机260余架,击伤1070余架,志愿军空军击落美机123架,击伤43架,历时10个月的美国空军“绞杀战”终于以失败宣告结束。

反“绞杀战”的胜利,不仅打破了“联合国军”的空中封锁,而且在斗争中,建成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基本解决了作战物资补给运输问题,取得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

为配合停战谈判,1952年9月18日至10月31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整个正面战线上,有选择地对“联合国军”营以下兵力防守的60个阵地,发动77次进攻,共歼敌2.7万余人。

在此次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10月12日,在实施进攻金化以西、391高地前的潜伏任务时,敌军发射的燃烧弹点燃了正在潜伏的第15军第29师第87团9连战士邱少云,邱少云忍着剧痛,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从而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鏖战上甘岭:英雄烈士的诞生

邱少云,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02

1952年10月5日,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正在给他的上司第三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马克·韦恩·克拉克写信,想要尽快通过一项进攻计划,詹姆斯·奥尔沃德·范佛里特毕业于西点军校,是一位唯火力制胜论者,在战场上,他极力主张以猛烈火力消灭对方有生力量。

从1952年2月开始,范佛里特就连续制订了一系列进攻计划,但都被他的上司“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否决了。

1952年4月,李奇微接任北约盟军总司令职务,马克·克拉克成为范佛里特的新上司,这让后者重新燃起了希望。

在给克拉克的信中,范佛里特建议:

“为了扭转局面,我们必须首先采取小规模的进攻行动,使敌人陷于被动的防守地位,目前,我们都是为应付敌人的进攻而采取防守行动,致使我们遭到了1951年10月和11月以来所有战斗中最惨重的伤亡。”

这一为了政治需要扭转“联合国军”被动局面的行动计划,被命名为“摊牌行动”。

范佛里特的进攻目标,是志愿军中部战线、五圣山以南的前沿阵地——上甘岭。

上甘岭地区,四周各有一处小山岭,一侧前为597.9高地,后为454.4高地,另一侧前为537.7高地北山,后为448高地,4个阵地互为犄角,是上甘岭的天然屏障,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由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各一个连防守。

鏖战上甘岭:英雄烈士的诞生

上甘岭有失,五圣山就直接受到威胁,五圣山若失,“联合国军”居高临下,志愿军在平康平原很难立足,因此,志愿军必须守住上甘岭,上甘岭成为两军必争之地。

03

按照范佛里特的计划,只要动用美步兵第7师和南朝鲜军第2师,各一个营的兵力,用5天时间,200人伤亡的代价,就可以拿下上甘岭以南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

10月8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批准了“摊牌作战”的计划,同一天,美方首席谈判代表哈里逊宣布:

“朝鲜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

1952年4月9日,即将回国治病的彭德怀指着地图对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说:

“五圣山是朝鲜中线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

此时,美国新一届总统选举拉开帷幕,华盛顿当局认为,战场上的成功,势必为正在寻求连任的民主党带来巨大的政治利益。

1952年10月14日凌晨,美军以320门大口径火炮,27辆坦克和40余架飞机,对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防守的两个高地,发起猛烈进攻,“联合国军”进攻来势很凶,第一天就向志愿军的两个阵地及其周围发射了30余万发炮弹,投掷500余枚炸弹,高地上的野战工事被全部摧毁,阵地变成了一片焦土,这是朝鲜战争中单位面积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由于电话线路发生故障,奉命驻守537.7高地北山的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1营无法联系上团部,营长郝来会心急如焚,后来郝来会回忆说:

“听说派牛保才去修电话线了,我舒了一口气,因为牛保才不但是老兵、共产党员,还是通信班最棒的技术尖子,只要牛保才出马,什么样的通信问题都能解决。”

这几天来,每次轰炸,电话线就会被炸断几处,但牛保才凭着过硬的技术和无畏的勇气,在炮火中穿行,始终没有让通信中断,此时,只要接好最后一处,他就能完成任务了。

就在郝来会万分焦急的时候,电话恢复了。

胜利完成反击任务后,通信兵前往寻找牛保才:

“我先到了牛班长负伤的地方,没见人,却看到了一摊血,再往前,出现了一个个小土堆和斑斑点点的血迹,一直延长到二三百公尺以外,才找到了已经牺牲了的牛班长,他到死,右手都伸得直直的,剥去保险胶皮的线头,紧紧缠在食指上,左手把另一个线头按在嘴内,咬住不放。”

通信兵牛保才,用生命换来了第135团指挥部与前线的电话畅通,保证了这次反击的胜利,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牛保才追记特等功,授予二级英雄称号,牛保才的牺牲,仅仅是一场巨大战事的开始。

04

此时,志愿军第15军军部设在上甘岭以北20多公里处的道德洞,军长秦基伟还不到40岁,但有着非凡的履历,他1929年参加红军,具有丰富的指挥经验。

据秦基伟的回忆:

“1952年10月14日这一天,是我一生中又一个焦虑如焚的日子,敌人突然发动攻击,规模之大、火力之猛、手法之狠,都是空前的,但我们没有惊慌失措,之所以骤然临之而不惊,是因为我们心中有数。”

面对美军发动的进攻,秦基伟安排第15军第45师配属3个炮兵营和1个高炮营,固守五圣山地区,在上甘岭,志愿军将597.9高地编组为14个阵地,主峰是3号阵地,隔一条山间公路,公路以东就是537.7高地北山,由第45师第135团的1连、9连和8连的1个排把守。

鏖战上甘岭:英雄烈士的诞生

炮击和空袭过后,美步兵第7师和南朝鲜军第2师,共7个营兵力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起进攻,2个小时后,在7点30分左右,11号阵地上打得只剩下一名志愿军战士,由于弹药用尽,他被迫退入坑道,11号表面阵地成为上甘岭最早失守的阵地。

美步兵第7师第31团3营I连连长乔治的兵龄还不足3年,他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才被征召到美步兵第7师服役的,当被运兵船拉到朝鲜战场的时候,他抱怨说:

“为了我的祖国我是愿意打仗的,可是我却不知道,为什么来到这个鬼地方打仗?”

乔治的任务是进攻597.9高地的9号阵地,尽管支援火力凶猛,但乔治的连队从下午4时一直打到7时,才在美军部队的增援下,以全连伤亡超过1/3的代价,艰难地登上9号阵地。

此时,驻守在9号阵地的是志愿军第45师第135团8连,战至中午1时,已经连续打退了美步兵第7师第31团的11次冲锋,除了主峰周围几个阵地外,其余表面阵地均被破弃守,仅仅半天时间,第135团已经折损兵力近一个加强连,剩下的人员也几乎全部带伤。

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来不及散去的硝烟,完全遮蔽了太阳,使得很多幸存者都认为那个晴朗的日子是个阴天。

05

当晚7时,志愿军第135团3个连另2个排在炮兵的支援下,分4路展开反击,经过3个小时的战斗,在转入坑道部队的有力配合下,全部恢复原先被美军占领的阵地。

在这次反击中,第135团7连2排排长孙占元带领突击排反击597.9高地2号阵地,歼敌80余人,在两条腿被炸断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当美军冲到他身边时,他勇敢地拉响了手榴弹,与冲上阵地的敌人同归于尽。

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他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摊牌作战”一开始就挨了中国军队当头一棒,美军第一天伤亡已达2000多人,但范佛里特不甘心进攻受挫,先后投入2个团又4个营的兵力,在炮兵、坦克和飞机的支援下,轮番进攻,两个高地的表面阵地多次被“联合国军”占领,志愿军第15军又多次组织反击夺回。

对于擅长夜战的志愿军来说,凌晨是夺回阵地的好时机,在597.9高地0号阵地,担任反击任务的是第135团6连2营代理参谋长张广生和6连连长万福来,带领3个小组实施连续攻击,6连先后派了9名战士分3个组进行爆破,都没有成功,此时,距离天亮还有一个小时,6连连长万福来心急如焚,眼看身边的战士伤亡严重,他决定自己上,就在这时,21岁的通信员黄继光主动站了出来,请求担负爆破任务,黄继光指挥两位战友呈三角队形,火速向前爬去,他们灵活巧妙地利用弹坑和射击间隙隐蔽着前进,3个战士交替掩护,很快端掉了几个火力点,吴三羊不幸牺牲,肖登良负了重伤,黄继光的左臂已被打穿,这时,他拖着受伤的身体,艰难地爬向美军的最后一个火力点,在接近美军火力点时,黄继光奋力扔出最后一颗手雷,这个美军火力点的机枪顿时成了哑巴,志愿军发起冲锋,突然,美军火力点残存的两挺机枪又响了起来,进攻的志愿军指战员被压在山坡上,此时,身负重伤的黄继光手里已没有武器了,他匍匐前进,6连连长万福来回忆说:

“他已经从侧面接近地堡了,那里烟雾稀薄,只见他直起身来,伸开两臂,猛虎般地扑向那个机枪的喷火口。”

天亮前,黄继光的战友们夺回了597.9高地0号阵地,人们发现,黄继光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胸膛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指战员看到黄继光的腿已经被打断,身上有7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一跃而起的。

鏖战上甘岭:英雄烈士的诞生

黄继光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从14日到20日,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以伤亡3200余人的代价,歼敌7000余人。

第15军军长秦基伟回忆说:

“从14日至20日,连续7个昼夜,我在道德洞没有睡过1秒钟,守在电话机旁,神经高度紧张,一会儿前面报来情况,好,上去了,夺回来了,心中自然一喜,一会儿又来情况,阵地又被敌人夺走了,心情就很沉重。”

06

克拉克承认,这个开始为有限目标的攻击,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救面子的恶性赌博。

10月21日,第15军接到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邓华打来的电话:

“目前,敌人成营成团地向我阵地冲击,这是敌人用兵上的错误,是歼灭敌人的良好时机,应抓紧这一时机,大量杀伤敌人。”

根据邓华指示,第15军立即命令第45师坚守坑道作战,争取时间,为最终粉碎敌人进攻、恢复全部阵地做反击准备。

10月21日当晚,作战意图就传达到了上甘岭1号坑道中,坑道中有100多人,但一大半都是伤员,建制单位分属于16个不同的连队,以第134团8连连长李保成为首,立刻成立了一个临时党支部,形成战斗核心,第134团8连连长李保成是老兵,作战经验丰富,他知道美军前半夜很警惕,所以时不时朝坑道外扔空罐头盒子,引诱美军打枪,到了后半夜,李保成感到美军已经放松了警惕,坚守坑道的志愿军先后组织班或战斗小组向坑道外出击158次,毙伤敌2000余人,夺回7处阵地。

10月24日凌晨,秦基伟接到了志愿军第3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的电话,在得知第45师伤亡情况后,王近山提出两个方案,让秦基伟抉择,一是打,二是撤。

据秦基伟回忆说:

“板门店谈判桌上的谈判双方,都在等着上甘岭的消息,谁的部队在上甘岭打得硬,谈判桌前谁的腰杆就硬,讲话底气就足,我们必须顶住,顶住就意味着胜利。”

尽管只在上甘岭上打了12天,但这场战役,却给美步兵第7师第31团3营I连连长乔治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乔治回忆说:

“每天凌晨3点,我都会从噩梦中醒来,但感谢上帝,让我从这场地狱般的战斗中活了下来。”

美国空军不间断对我后方补给线路进行轰炸,切断了五圣山至上甘岭前沿阵地的所有运输通道,导致上甘岭坑道弹尽粮绝、滴水无存。

为了解决坑道中物资供应困难的运输问题,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和第15军组织力量进行火线运输,第15军组织大批机关人员,第45师和第29师抽调部队,突击运输物资,火线运输员一波一波地派出去,为一袋萝卜或一壶水付出几个人的生命,在当时并不罕见,整个上甘岭作战期间,第15军仅运输人员伤亡,就达到1716人,占了战役全部伤亡人数的15%。

李保成清晰地记得,他和8连的战士是在忍饥挨饿、坚守到第9天的时候,才闻到了萝卜的清香。

据李保成回忆说:

“最烦恼最沉闷的是,进坑道十来天了,大部队一点反击的动静都没有,日子真是难过呀,我那会儿心里确实老犯嘀咕,后面的人都干什么呢?”

坑道中的李保成并不知道,狂怒的时刻即将来临。

07

从1952年10月23日开始,在中国国内的报纸上,开始整版报道上甘岭战役,从这时起全中国都开始关注上甘岭那两个烧焦打烂的高地。

为了准备决定性反击,第3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指示,将第12军第31师调往五圣山地区,作为战役预备队,以第15军第29师接替第45师除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以外的全部防务,又将炮兵1个营、4个连、高射炮兵1个团加强第15军,给第45师补充1200名新兵。

为保证上甘岭作战,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按每门炮300到500发的供给标准,为第15军的这次大反击囤积了11万发炮弹,军后勤部将4个汽车连全部投入到上甘岭方向,将这些物资昼夜抢运上了五圣山。

10月30日21点,第15军炮群集中104门大口径火炮猛轰“联合国军”在上甘岭597.9高地表面阵地构筑的地堡和防御设施及敌军的炮兵阵地,25分钟后,坚守1号坑道的8连率先冲出坑道,如下山猛虎,一个冲锋就拿下了597.9高地1号阵地。

11月1日,“联合国军”以100架次飞机、300余门大炮连续轰击志愿军阵地,当日发射炮弹12万发,9时半,“联合国军”5个营的兵力,发起攻击,一度突入志愿军阵地,但在志愿军反冲锋下,很快败下阵去,入夜,志愿军第15军调整部署,将苦战19天的第45师第135团、第134团撤出战斗整补,以第12军第91团、第86团投入战斗。

鏖战上甘岭:英雄烈士的诞生

11月2日天刚亮,“联合国军”持续4小时发射炮弹15万发以上,并出动飞机100余架次,轰炸、扫射志愿军阵地,美步兵第7师师长韦恩·史密斯亲自指挥“联合国军”向597.9高地扑来。

一天激战,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和第86团1个连打退“联合国军”对597.9高地攻击40多次,以伤亡190余人的代价歼敌1500余人,第91团8连只剩下2名战士,朱友光,王万成。

第91团8连指导员刘怀珍回忆说:

“两人都是到我们连刚满1年的四川安岳县新兵,王万成只有19岁,长得黑黝黝的,肩宽,腰粗,壮实得很,朱友光也刚20岁,面色白里透红,嘴唇厚厚的,人很害羞,一说话脸先红……。”

第15军军长秦基伟回忆说:

“越是困难的时候,决心越是要硬,仗打到一定火候,往往就是拼意志、拼决心、拼指导员的坚韧精神。”

这是朝鲜战场上又一个难忘的片段,第12军第31师第91团5连战士胡修道,在全班战友都伤亡的情况下,孤身奋战、坚守阵地,打退敌41次冲锋,毙伤敌280余人。

战后,胡修道荣立特等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1月5日15点,“联合国军”终于偃旗息鼓,停止了进攻。

这是个宁静的战地黄昏,多年后,还有战士能清楚地记得,那天傍晚吃的是包子,油汪汪的肉馅。

鏖战上甘岭:英雄烈士的诞生

08

11月5日,志愿军第3兵团根据志愿军司令部“坚决战斗下去”的指示,决定将第12军第31师所属3个团全部投入作战,第34师2个团为预备队,为便于指挥,决定组成由第12军副军长李德生统一指挥的五圣山战斗指挥所,由炮兵第7师组成炮兵指挥所,这两个指挥所,归第15军军长秦基伟直接指挥,第15军除炮兵、通信、后勤保障部队以外,撤出休整,至此,第12军部队全面接手上甘岭战区防务。

鏖战上甘岭:英雄烈士的诞生

第2天,美第8集团军新闻发布官宣部了“联合国军”在三角形山战败的消息。

同一天,志愿军副司令员杨得志向中央军委报告了坚决与“联合国军”争夺下去的决心和第3兵团接下来的部署。

11月7日,毛泽东拟稿,以中央军委名义回电,指出:

“你们对加强第15军作战地区之决心和部署,是正确的,此次五圣山附近的作战,已发展成为战役的规模,并已取得巨大的胜利,望你们鼓励该军,坚决作战,为争取全胜而奋斗。”

11日16时25分,第12军第31师第92团以两个连在110余门火炮支援下,分两路发起冲击,激战至17时,夺回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

鏖战上甘岭:英雄烈士的诞生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激战至11月25日,击退南朝鲜军多次进攻,歼敌1400余人,巩固了597.9高地,恢复、巩固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以志愿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鏖战上甘岭:英雄烈士的诞生

从10月14日至11月25日,“联合国军”在上甘岭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先后投入3个多师6万余人,300余门火炮,近200辆坦克,3000余架次飞机,发射炮弹190万发,投掷炸弹5000多枚,志愿军第15军、第12军,利用坑道为骨干防御阵地,打退敌人670余次进攻,共歼敌2.5万余人,志愿军伤亡1.15万余人,其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有38位,在作战中,上甘岭山头被炮弹、炸弹削低2米,石土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但志愿军将士像钉子一样牢牢地扎在那里。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志愿军和人民军在整个正面战场完全掌握了主动权,而“联合国军”对在正面战场取得胜利完全失去了信心,美军从此再也没有发动营以上的大规模进攻,朝鲜半岛战局稳定在了38度纬线上。

秦基伟 1955年和1988年被分别授予中将和上将军衔;

李保成 荣立二等功 授予国际三级勋章;

朱友光 王万成 均被评为志愿军特等功臣;

(全文完)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