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午宴以后,李自成将李岩、牛金星、宋献策和尚神仙请到看云草堂谈话。话题很自然地谈到上午来的三个洛阳百姓,谈到将来破洛阳的事。尚炯新从宜阳来,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很高兴地对闯王和大家说:

    “我到了洛阳附近,看见这洛阳一带的穷苦百姓,盼望义师,十分殷切。有人说,闯王一来就不再纳粮了,穷人就有救了。有人说,咱穷人怕啥?咱打开城门迎接闯王,还怕他来得慢哩。还有人编为歌谣,说道是:‘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看,这几句民谣就唱出了河洛民心。”

    李岩说:“穷百姓既然如此谈论,且有人编为歌谣,可见闯王仁义之声已经深人里巷。我们何不将老百姓的话多编成几个歌谣,令人到处传唱?”

    牛金星点头说:“对,对。林泉此意甚佳。赶快多编几首民谣,以便传唱开去。大军未到,歌谣先到,舆论已成,岂不妙哉!”

    李自成也十分高兴,说:“林泉在杞县就做过劝赈歌,传诵远近。如今请你费心,编几首歌谣如何?”

    献策说:“林泉当然是义不容辞。”

    李岩心情振奋,巴不得李自成在河南站稳脚步,为夺取江山打定根基,所以满口答应说:“我今晚就编出两首,明日清闯王看看是否可用,并请两位仁兄斧正。今后我们还要派出一些人,打扮成小商小贩和跑江湖的,出外探事时候,顺便将歌谣四处传播。”

    自成说:“这是个好办法,好主意。”

    尚炯因为事忙,告辞走了。李自成上午因听李岩谈论均田的事,很为重视,又就这个题目谈了一阵。后来听说高夫人同红娘子都到寨外去看男女亲兵练武,他便对李岩说:

    “外边太阳很好,也没有风。咱们出去到寨上走走如何?林泉今日初来,到寨上也可以看看这一带山川形势。走吧,咱们到寨上继续细谈。”

    大家随着李闯王走出老营,登上北寨墙,缓步朝西,一边谈话,一边欣赏风景。李自成为谈话方便起见,只叫两名亲兵跟在后边,以备有事情随时呼唤传令,其余的全都不带。

    一上寨墙,李岩的眼前就展开了一派非常雄伟的冬日景色。这里,万山重叠,熊耳山雄峙西北;伏牛山脉的千山万岭,绵亘西南。半月前豫西曾下过一场小雪,如今几乎从西北到西南的高峰都依然戴着白帽。李岩转身回顾,李自成向他指点着中岳嵩山,那太室主峰在苍茫的浮云中隐隐约约,全是灰青色,只有在它西边的群山被明媚的斜阳照射,尚能分辨出那些储色的是童山,而那些灰黑色的有森林覆盖。李自成指着寨外的两条山路,告诉李岩:那条往西北的是去永宁,向正北的是往宜阳和洛阳。

    他们不知不觉地来到了西寨墙上。这里的地势最高,可以看到四面许许多多小山和丘陵拱围着老营大寨,而李岩今早从东方来的那条山路也婉蜒地呈现眼前。大寨周围,凡是地势略较平坦的地方都辟为校场,正在练兵。李岩向宋献策问:

    “今日大年三十,操练也不停止么?”

    献策回答说:“闯王估计到攻破洛阳之后,举国震动,朝廷会舍掉张敬轩而全力对付我们。从明年开春起,两三年内将要有许多大仗要打。今日人马虽有十万多人,然而旧日百战老兵不过一两千人,其余皆新集之众,所以虽是除日,也要苦练,寸阴必争。况且人马拉到校场上,练武也是练心。纵然乌合之众,经过一段苦练,不但学会武艺,学会阵法,也会牢记着如何严守军纪,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统万心而为一心,使全军如使一人。马上你就可以看见高夫人身边的那些姑娘们也未休息,同男人一样苦练杀敌本领。”

    李岩高兴地说:“真的么?这倒要见识见识!”

    大家因为李岩想看老营的女兵练武,都不再多谈话,加快脚步向南寨走去。其实,闯王自己除希望看看红娘子的武艺之外,也很想看看那些姑娘们武艺有没有进步,因为平时他的事情太忙,难得有工夫看姑娘们操练武艺。他一边走,一边笑着说:

    “可惜红娘子今日才到,一路辛苦,不能够请她也练一手让咱们大家看看!”

    牛金星用手一指,说:“你瞧,那不是红娘子同夫人站在一起么?”

    大家往西南角的寨墙下边一望,果然是红娘子同高夫人站在一起看女兵练武。闯王笑着说:

    “果然是的!”

    这个不大的练武场,是从小山包上平整的一块土地。高夫人的十几个女兵和二十个男亲兵每天早晨天色一明就来到这里练功。下午从申时以后到黄昏为止,也要来练。除非刮大风、下雪,或者高夫人有事带他们离开老营大寨,从未停练。如果高夫人离开大寨只带一部分男女亲兵,那余下的一部分仍得来练。因病或紧急事情不能来校场,必须请假。高夫人之所以对他们这样严格,一方面固然是希望他们每人都练出真正本领,缓急时能够顶用,另一方面也是想叫全老营和随着老营的全体标营将士明白,即令是她身边的姑娘们也同样苦苦操练,并不例外。

    这时高夫人的男女亲兵分成两处练功。李自成不愿惊动姑娘们,同李岩等站在寨上,停止谈话,含笑下望。下边的人们都在聚精会神地自己练或观看同伴们练,竟没有一个人注意到闯王等来到近处。

    姑娘们有的练习射箭,有的练习剑术。有三个新来的姑娘都在十六岁至十八岁之间,虽然都生得体格匀称,肩宽腰细,举臂有力,却往往射不中靶子。有时分明她们用足了力气,把弓拉得如同满月,可是箭还是离靶子几步远就落到地上,引得看的人嗤嗤地笑。后来一个姑娘走出箭道,来到小校场旁边,向站在高夫人背后的慧梅恳求说:“慧梅姐,你教教我们吧!教教我们吧!”像这样十分普通的问题,如果在平时,慧梅一定赶快用几句话就可以对她讲明了道理,甚至亲自射一次,做个样子让她看看。然而今天她和慧英交换了一个眼色,只是抿着嘴笑,一语不答,一动不动。那姑娘继续请求,另外两个姑娘也走过来,同时恳求慧英和慧珠。慧珠正想去教那三个姑娘,被慧梅用肘弯轻轻一碰,随即心中明白,也来个笑而不答,稳立不动。高夫人见慧梅等今日特别,不像平日那样不等请求就教她们,回头望望大家眼角眉梢的神情,恍然明白,对那三个姑娘笑着说:

    “你们真是傻丫头!面前现站着名师不求,偏求教她们这些半瓶子醋!”

    这句话提醒了三个姑娘。她们立即转向红娘子拜了拜,齐声说:“请大姐教教我们!”

    场上众人,谁不想看一看红娘子的武艺?纷纷地从旁怂恿。红娘子只是不肯,说她对弓箭原没有深功夫,不敢献丑。高夫人素闻她弓马娴熟,也很想趁此刻欣赏欣赏她的高明射艺,就推她一下,说:

    “在这里的都是咱们自家人,你何必那样谦虚?快点吧,你又不是没有见过大世面,别再推辞!”

    红娘子不得已,脱掉今日为拜谒高夫人而换上的大红宫缎貉绒出风斗篷,露出来半旧茄花紫绣花滚边丝绵紧身袄,束着一根佛头青长穗丝绦,腰挂宝剑。她把丝线重新紧一紧,从一个姑娘手中接过来一张弓,三支箭,拿在左手,用右手将鬓发向耳后抿一抿,对姑娘们笑着说:

    “我今天可是要在鲁班门前弄斧头了。说实在的,我自幼为着卖艺糊口,跟师傅练习弹弓的时候较多,对于射箭一道,功底也浅。现在你们大家逼着我当众献丑,夫人的命我也不敢违抗,倘若射不中靶子,贤妹们不要见笑。”

    她脚步沉着地走到射场中间站定,左手举弓,右手扣弦,一支箭搭在弦上,余剩的两支箭留在左手,连弝把定。她正要拉弓瞄准,高夫人忽然说:

    弝——音ba,在弓的中间部分,即射箭时左手握弓的地方。

    “你莫急着射。现在不是叫你来校场比武,是请你教徒弟哩。这三个姑娘都是才来不久,才学射箭。你先对她们讲讲射法,再做个样子叫她们看看,其余的姑娘们也好跟着领教。”

    红娘子笑着说:“夫人,妹妹们在老营中不知听过多少名师讲过射箭的道理,还用着我讲?我能懂得多少?还不是炒别人的剩饭!”

    高夫人说:“一个师傅一个传授。你的师傅传授你的射法,她们不一定听见过。纵然大致相同,让她们多听一遍,也记得清楚些。就拿你这三支箭的拿法说,虽是平常道理,可是她们这三个姑娘中就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的重要。她们只图左手握着弓弝方便,不愿意练习一次就把三支箭同时取出,拿在左手。也有时候她们一次取出三支箭,可是把剩下的两支不是插在领口后边,便是插在腰间,射出一支再去抽另一支,实际上那同留在箭囊中一个样儿。她们这三个丫头才来不久,大小仗都没有打过一次,不知道在两军阵上,生死决于呼吸,射出去一箭再去腰间或领后抽第二支箭,多耽误事!看起来这同时用左手拿两支箭是个小事儿,可是在战场上吃紧关头,就不是一件小事儿。你能够在眨眼之间连放三箭,射死三个敌人,不但会救了自己,往往会使冲到你面前的敌人惊慌败退。我跟着闯王在战场上滚了多年,历尽艰险,懂得什么叫‘千钧一发’,好多次亲眼看见过这种情形,懂得了这个道理。你要处处把道理讲给她们,叫她们牢记在心。”

    “好吧,我照着夫人的吩咐办。反正今天夫人是存心要考试我了!”

    大家听了这话,都忍不住笑了起来。红娘子对学习射箭的姑娘们说:

    “刚才我看见一位妹妹的箭射出去,箭身摇摆,这毛病在于力弱。不是人的力弱,是你的弓未拉满,箭离弦时力弱。平常练习射箭,你要从容安闲,不慌不忙;要把弓拉满,越满越好,正如俗话所说的‘开弓如满月’。练习日久,得心应手,在打仗时不管如何紧急,就不会放出去力弱的箭。”

    一个姑娘问:“大姐,不看着弓我自己不知道拉得满不满,可是打仗时候,又看敌人又看弓,岂不误事?”

    “在打仗时候,你的眼睛只看敌人,看活靶子,全心贯注在活靶子上,千万不要看弓。刚才我看见一个妹妹在射箭时先向弓上瞅一眼,这就错了。这样,不惟误时,也分了心。你们要明白,弓的大小和箭的长短都是有一定之规,不是随便造的。你猛拉弓,感觉左手中指碰到箭头,就是弓拉满了;碰不到,就是弓未拉满。其实,只要你练下功夫,养成习惯,得心应手,出于自然,一拉必满,也不必在生死决于呼吸的紧迫时刻,还去注意左手中指有没有碰到箭头。”

    一个姑娘问:“大姐,我刚才拉满了弓,还是有两支箭离靶子几步远就落了地,是不是弓太软了?或者是我站的离靶子远了一点儿?”

    红娘子摇摇头说:“都不是。我看毛病是你的弓没有拿平,箭头偏低,所以射不到靶子就落到地上。射箭时候,弓在手中,眼在靶子上,最好是不高不低,恰好合度。倘若你心中自觉没有把握,那就宁可箭头偏高一点儿射过了靶子,万不可偏低一点儿,不到靶子就落下。平时射的是靶子,打仗时射的就是人。两军交锋,相距不过百步左右,你纵然射法平常,一箭射不中敌人,箭从他的头顶飞过,也可以把他吓得一跳,说不定还会射中他背后的人。倘若你的箭是在他的面前几步远落下,他不是认为你胆怯心慌,就会认为你气小力弱,这样反而使他壮了胆量,趁机扑杀过来。另外,刚才妹妹们有几箭没有射中靶子,还有一个原因是看的人多了,你们心慌,不能够平心静气。古话说:‘怒气开弓,息气放箭。’怒气开弓是说开弓要用力,才容易把弓拉满;息气放箭是说放箭时不要急,不要慌,要心中从容不迫,好似怒气息了。”

    一个姑娘问:“大姐,两军阵前,敌人杀来,相距不到几十步,甚至只有十步八步,生命交关,你死我活只在眨眼之间,也要从容不迫么?”

    红娘子笑道:“这时虽然是极险极迫,心中也必须存着‘从容’二字。这就是动中有静,乱中有定,急中有稳。只有动、乱、急,没有静、定、稳,那就会手忙脚乱,慌张失措,如何能射死敌人?在那样万分急迫动乱的时候,心中还要保持安静、镇定、稳重、沉着,这需要平时养成硬功夫,真本领。你怀里装着个不怕死,视死如归,再加上经过几次阵仗,你就能养成在危急时保持镇定,不慌不乱。可是光这还不行,还要有真本领。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你要是平日练得箭法纯熟,百发百中,你才能临事从容,只把敌人当做你的活靶子。还有,人们常说的‘艺高人胆大’,这艺字不光指你的箭法精熟,也指你精通几种兵器,特别是剑法和刀法必须精通。这样,你就不会害怕敌人扑到你的身边,短兵交战,白刃刺杀。”

    一个姑娘笑着点头说:“大姐,我就担心,一旦打仗,敌人太近,一箭不中,他就扑到俺的身边。要是把剑法练好,俺就不怕啦。”

    “对,对。剑法、刀法是防身护体的根本,要学好才行。你学好了箭法,再学好剑法或刀法,有了这看家本领,再经过几次阵仗,就不怕敌人太近。比如说,你有了一手好箭法,敌人太近,看来危急,实际也有好处。箭法上有八个字,就是老教师们常说的:‘胆大、力定、势险、节短。’你打过几次仗,就知道这八个字多么重要。力定就是沉着镇定。势险是指你张弓搭箭,引满不发,看定敌人,自占制敌死命之势。节短是说等到敌人来到近处再发,这样发出的箭既猛又快,又准又狠。因为距离较近,敌人纵然想避也避不及,你纵然箭法不是十分高明也能一发必中。”

    “大姐,在射场上靶子是死的,在战场上人、马是活的,情况不一样。敌人倘若是骑着快马,奔如闪电,怎么好百发百中呢?”

    “倘若敌人是骑在马上,人和马都是活靶子。要是你害怕射不准,那你就只看大的靶子射,射马不射人。射伤马,人就会摔死摔伤。纵然摔成轻伤,或没有受伤,也不能作战了。何况马一中箭,必然在倒下去之前会惊跳起来,倒下去之后还会挣扎,所以你能够射倒一匹马,它的背后左右的人和马都会受到惊骇,往往引起混乱。在两军交战最激烈时,敌人阵上有片刻惊骇混乱就是我们破敌取胜的良机。古人说:‘射人先射马。’这是古人不知经过多少血战才得出的一句名言,极有道理。当然,打仗的事情没有一定之规,需要随机应变。如果你的箭法高明,有把握一箭射中敌将,那你就不一定先射马罗。”

    高夫人向学射的姑娘们笑着说:“大姐讲的这些道理,你们都要记在心上。既要平日苦练武艺,也要经历几次阵仗。同官军厮杀几次,你们就会懂得许多道理,胆子也会大了。现在请你们邢大姐射个样儿你们学学。”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