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胡适在中国近代文学史,特别是白话文运动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过,当后人谈及他二人的关系时,总会用一句“分道扬镳”来形容。既然是“分道扬镳”,在这场友谊关系中,是谁先离开的谁?
查阅相关档案不难发现,还是鲁迅主动远离胡适,并多次撰文抨击他…
那鲁迅先生为什么远离胡适?
初识胡适,鲁迅将其引为知己
20世纪初,正在国外留学的胡适在一场“文学革命”后声名大噪。还没等拿到博士学位,便于1917年应蔡元培邀请来到北京大学任教。
彼时的胡适不过26岁,他在北大一口气开办三门课程,并创办哲学研究院。正是从这时起,胡适与鲁迅展开密切交往…
1918年8月,鲁迅在日记中明确提到:收胡适及二弟的信。可见,此时的鲁迅与胡适已有交往。往后的6年时间,二人观点基本一致,互相支援,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
鲁迅在那段时间主攻白话文小说,随便列举下就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传世经典。倘若没有这几部经典作品的诞生,文学革命乃至新文化运动将会逊色许多。
在小说创作方面,胡适自认为不如鲁迅。但他也不羡慕嫉妒,每当鲁迅发表作品后,胡适会立即给予高度评价,他还多次称赞鲁迅为“白话文学运动健将”。
对于《狂人日记》《阿Q正传》,同样不吝啬赞美之词。
二人的关系在鲁迅为《新青年》杂志投稿时达到顶峰。当时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多篇杂文,胡适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详细拜读。他还曾经对友人说过:看了鲁迅写的杂文,感动得一夜不能好好睡,时时想到这段文字。
当然,鲁迅对胡适也多有支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过一篇名为《贞操问题》的文章,文章主旨是批判封建贞操观,遭到当时社会各界一致批评。
鲁迅紧随其后,发表一篇《我之节烈观》,内容与胡适观点一致。后来胡适每每遭到其他学派攻击时,鲁迅也予以回击。在大多数观点上,二人几乎保持一致,所以这段时间的鲁迅与胡适除了相互支援、不时通信外还私下一起约饭,为对方的著作提供资料和指正。
总而言之,在长达6年时间,鲁迅与胡适的关系可以说是知己好友。或许有人会说:鲁迅曾对陈独秀和胡适有过截然不同的评价,从这番评价中不难看出,鲁迅对于胡适谈不上亲近,甚至认为他有些“阴险”。
但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直爽性格。他虽然不赞同胡适一些行为作风,但并不代表他就全面贬低这个人。
不过,二人的关系还是在1924年之后彻底断裂。
分道扬镳后的鲁迅与胡适
1922年前后,胡适的思想愈发保守,他提出“多研究一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正积极引进并大力推广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陈独秀对胡适的这种思想很为不满。
当时《新青年》的同事们一部分高举共产主义大旗,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而以胡适为首的一些人提倡走改良道路,坚持自由主义。
鲁迅虽然未就这一原则问题明确表态,但实际上他对胡适的观点不满。所以鲁迅先生在那段时间先后写了许多文章,没有点名道姓地批判胡适。但明眼人都清楚,这些文章就是指责如胡适这样理想主义者。
1922年5月,胡适应邀和清朝末代黄帝溥仪相会,并称呼对方为“皇上”,此举遭到社会广泛谴责,就连与他关系较好的周作人也写信提出异议。
从此,鲁迅与胡适不再像之前那样关系密切。再往后,胡适与国民党政权的一些高官走得十分近,鲁迅也越来越讨厌他。
这段时间的胡适还说过一句名言“希望永远保持独立精神,不依附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但胡先生说的话与他的实际行动却截然相反。
在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鲁迅与胡适从之前的知己好友成为陌生人,甚至鲁迅还时常发文抨击他。
1932年,胡适前往武汉讲学时与蒋介石共进晚餐,此后,他的一些反动词语也多了起来。对于胡适见蒋介石一事,鲁迅肯定出言讥讽,用旧话重提,将胡适以前见溥仪的事情一起挖苦。
1932年底,宋庆龄、蔡元培在上海组建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鲁迅立即加入保障同盟,并担任上海分会执行委员。胡适当然不会加入,他还在为国民党政府进行辩护。
鲁迅对他的立场持蔑视态度。在给友人的信中直言不讳地说:他与胡适早已彻底断绝联系!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加快侵华脚步,胡适不希望中日爆发大战,提出两国代表交涉等折中办法。胡适此举遭到鲁迅的痛骂,在《出卖灵魂的秘诀》一文中,他称“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这已经是相当严厉的指责了。
无论鲁迅是讥讽还是批判自己,胡适从不接招,而是以沉默应对。鲁迅于1936年病逝后,他才对鲁迅有过一次评价。
1936年11月,女作家苏雪林致函胡适,她在信中破口大骂鲁迅,称对方是沽名钓誉之辈。
胡适在回信中虽然将鲁迅化为“敌党”,却以客观评价了他的贡献,间接维护鲁迅的声誉。
鲁迅病逝后,遗孀许广平希望能尽快出版《鲁迅全集》,胡适得知此事后积极奔走,两次写信给商务印刷馆总经理王云五,后者答应此事。最终《鲁迅全集》顺利出版,许广平特意写信给胡适表示感谢之情。
鲁迅为何主动远离胡适?
按说鲁迅与胡适同为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二人在长达6年时间互相支援,成为知己好友,可为何到头来两人几乎老死不相往来?
其实与二人的性格,还有对当时的时政以及革命的思想有密切联系。
不得不承认,虽然胡适一生的所作所为值得后人商榷,但他个性温良,一直主张走改良道路;鲁迅先生性格刚烈,主张走激进革命道路。
这两条道路不可能会“殊途同归”,只会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分裂,这便是所谓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何况鲁迅先生一向嫉恶如仇,他最厌烦的人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胡适表面上说“大家保持独立精神,不依靠任何党派”,实则与国民党政府走得特别近。
尽管如此,鲁迅还是没有一开始就发文抨击胡适,只是对他的行为听之任之。到后来,胡适的行为愈发乖张,且离经叛道,出于一个作家,亦是一个中国人的基本良知,鲁迅先生才发文对胡适的一些行为提出了批评和质疑。其本质上还是希望这位好友能幡然醒悟,不要再与国民党政府同流合污。
这也只是鲁迅的一厢情愿,胡适自始至终都在为国民党说话。既然这样,鲁迅必然会和胡适公开决裂。
中国有句老话叫“道不同不相为谋”。鲁迅一生敢爱敢恨,如同古代的史家那样“秉笔直书”,对人对事不留情面,只讲道理。
若是继续和胡适这样的人虚与委蛇,那便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鲁迅先生了。
来源:百晓生谈历史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上周刚充值的健身卡,这周再去健身房已经人去楼空了。刚给美发店充了会员,下次再去却发现连店铺都没了。周末才借着兴趣班的“店庆大优惠”...
- 美国的隐蔽网络能力前言尽管被世界宣称为全球共同财产,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互联网技术在 20 世纪下半叶在美国构思、发展和培育。换句话说,美国是网络技术的摇篮,特别是...
- 不到中午十一点半,午饭还没在胃里完全消化,蒋老就带着自己的小姐妹早早守在路口。俩人佯装闲适靠在一棵梧桐树下有一搭没一搭地谝着闲传,匝巴着没剩几颗的牙,但交流不是最...
-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
- 本故事译自唐·李复言《续玄怪录》这一形象最初出现在唐人李复言的小说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小说言及: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妇...
-
为什么以色列这么“恐怖”?|4000 字长文介绍以色列的前世今生
记得在我成长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以色列”在记忆中一直是一个被我朝重点表扬的国家。这个只有“弹丸之地”的国家,这个被无数不共戴天的强敌环伺的国家,却一直让我们有着天... - 来源:人民日报
- 现在一提起明末大宦官魏忠贤,大家就会想起电视剧中那张可恶的嘴脸。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魏忠贤及他的阉党势力,长期把持朝政,祸国殃民,可谓坏事做尽、恶事做绝。崇祯皇帝...
- 在吴彪60年的人生中,他已至少三次掀起社会影响的涟漪。第一次是在1995年。那年2月,吴彪为总裁的宁波金鹰集团总公司以1380万元“天价”在北京拍下两只从天安门城楼上换下的旧...
- 从第一个朝代夏朝开始算起,中国已经有近4100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中国”这个名字也经历过很多次演变,直到辛亥革命之后才正式将其定为了国名。而在这之前,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