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何远离胡适,并多次撰文抨击他?

繁体

鲁迅与胡适在中国近代文学史,特别是白话文运动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过,当后人谈及他二人的关系时,总会用一句“分道扬镳”来形容。既然是“分道扬镳”,在这场友谊关系中,是谁先离开的谁?

查阅相关档案不难发现,还是鲁迅主动远离胡适,并多次撰文抨击他…

那鲁迅先生为什么远离胡适?

初识胡适,鲁迅将其引为知己

20世纪初,正在国外留学的胡适在一场“文学革命”后声名大噪。还没等拿到博士学位,便于1917年应蔡元培邀请来到北京大学任教。

彼时的胡适不过26岁,他在北大一口气开办三门课程,并创办哲学研究院。正是从这时起,胡适与鲁迅展开密切交往…

1918年8月,鲁迅在日记中明确提到:收胡适及二弟的信。可见,此时的鲁迅与胡适已有交往。往后的6年时间,二人观点基本一致,互相支援,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

鲁迅为何远离胡适,并多次撰文抨击他?

鲁迅在那段时间主攻白话文小说,随便列举下就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传世经典。倘若没有这几部经典作品的诞生,文学革命乃至新文化运动将会逊色许多。

在小说创作方面,胡适自认为不如鲁迅。但他也不羡慕嫉妒,每当鲁迅发表作品后,胡适会立即给予高度评价,他还多次称赞鲁迅为“白话文学运动健将”。

对于《狂人日记》《阿Q正传》,同样不吝啬赞美之词。

二人的关系在鲁迅为《新青年》杂志投稿时达到顶峰。当时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多篇杂文,胡适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详细拜读。他还曾经对友人说过:看了鲁迅写的杂文,感动得一夜不能好好睡,时时想到这段文字。

当然,鲁迅对胡适也多有支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过一篇名为《贞操问题》的文章,文章主旨是批判封建贞操观,遭到当时社会各界一致批评。

鲁迅紧随其后,发表一篇《我之节烈观》,内容与胡适观点一致。后来胡适每每遭到其他学派攻击时,鲁迅也予以回击。在大多数观点上,二人几乎保持一致,所以这段时间的鲁迅与胡适除了相互支援、不时通信外还私下一起约饭,为对方的著作提供资料和指正。

总而言之,在长达6年时间,鲁迅与胡适的关系可以说是知己好友。或许有人会说:鲁迅曾对陈独秀和胡适有过截然不同的评价,从这番评价中不难看出,鲁迅对于胡适谈不上亲近,甚至认为他有些“阴险”。

鲁迅为何远离胡适,并多次撰文抨击他?

但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直爽性格。他虽然不赞同胡适一些行为作风,但并不代表他就全面贬低这个人。

不过,二人的关系还是在1924年之后彻底断裂。

分道扬镳后的鲁迅与胡适

1922年前后,胡适的思想愈发保守,他提出“多研究一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正积极引进并大力推广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陈独秀对胡适的这种思想很为不满。

当时《新青年》的同事们一部分高举共产主义大旗,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而以胡适为首的一些人提倡走改良道路,坚持自由主义。

鲁迅虽然未就这一原则问题明确表态,但实际上他对胡适的观点不满。所以鲁迅先生在那段时间先后写了许多文章,没有点名道姓地批判胡适。但明眼人都清楚,这些文章就是指责如胡适这样理想主义者。

1922年5月,胡适应邀和清朝末代黄帝溥仪相会,并称呼对方为“皇上”,此举遭到社会广泛谴责,就连与他关系较好的周作人也写信提出异议。

从此,鲁迅与胡适不再像之前那样关系密切。再往后,胡适与国民党政权的一些高官走得十分近,鲁迅也越来越讨厌他。

这段时间的胡适还说过一句名言“希望永远保持独立精神,不依附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但胡先生说的话与他的实际行动却截然相反。

在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鲁迅与胡适从之前的知己好友成为陌生人,甚至鲁迅还时常发文抨击他。

1932年,胡适前往武汉讲学时与蒋介石共进晚餐,此后,他的一些反动词语也多了起来。对于胡适见蒋介石一事,鲁迅肯定出言讥讽,用旧话重提,将胡适以前见溥仪的事情一起挖苦。

1932年底,宋庆龄、蔡元培在上海组建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鲁迅立即加入保障同盟,并担任上海分会执行委员。胡适当然不会加入,他还在为国民党政府进行辩护。

鲁迅为何远离胡适,并多次撰文抨击他?

鲁迅对他的立场持蔑视态度。在给友人的信中直言不讳地说:他与胡适早已彻底断绝联系!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加快侵华脚步,胡适不希望中日爆发大战,提出两国代表交涉等折中办法。胡适此举遭到鲁迅的痛骂,在《出卖灵魂的秘诀》一文中,他称“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这已经是相当严厉的指责了。

无论鲁迅是讥讽还是批判自己,胡适从不接招,而是以沉默应对。鲁迅于1936年病逝后,他才对鲁迅有过一次评价。

1936年11月,女作家苏雪林致函胡适,她在信中破口大骂鲁迅,称对方是沽名钓誉之辈。

胡适在回信中虽然将鲁迅化为“敌党”,却以客观评价了他的贡献,间接维护鲁迅的声誉。

鲁迅病逝后,遗孀许广平希望能尽快出版《鲁迅全集》,胡适得知此事后积极奔走,两次写信给商务印刷馆总经理王云五,后者答应此事。最终《鲁迅全集》顺利出版,许广平特意写信给胡适表示感谢之情。

鲁迅为何主动远离胡适?

按说鲁迅与胡适同为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二人在长达6年时间互相支援,成为知己好友,可为何到头来两人几乎老死不相往来?

其实与二人的性格,还有对当时的时政以及革命的思想有密切联系。

不得不承认,虽然胡适一生的所作所为值得后人商榷,但他个性温良,一直主张走改良道路;鲁迅先生性格刚烈,主张走激进革命道路。

这两条道路不可能会“殊途同归”,只会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分裂,这便是所谓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何况鲁迅先生一向嫉恶如仇,他最厌烦的人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胡适表面上说“大家保持独立精神,不依靠任何党派”,实则与国民党政府走得特别近。

鲁迅为何远离胡适,并多次撰文抨击他?

尽管如此,鲁迅还是没有一开始就发文抨击胡适,只是对他的行为听之任之。到后来,胡适的行为愈发乖张,且离经叛道,出于一个作家,亦是一个中国人的基本良知,鲁迅先生才发文对胡适的一些行为提出了批评和质疑。其本质上还是希望这位好友能幡然醒悟,不要再与国民党政府同流合污。

这也只是鲁迅的一厢情愿,胡适自始至终都在为国民党说话。既然这样,鲁迅必然会和胡适公开决裂。

中国有句老话叫“道不同不相为谋”。鲁迅一生敢爱敢恨,如同古代的史家那样“秉笔直书”,对人对事不留情面,只讲道理。

若是继续和胡适这样的人虚与委蛇,那便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鲁迅先生了。

来源:百晓生谈历史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曾经的中国绝密城市,从地图上彻底被抹去,14亿国人都应该铭记的小城

    曾经的中国绝密城市,从地图上彻底被抹去,14亿国人都应该铭记的小城

    中国曾经有一个神秘的城市,它的神秘之处在于不管怎样的纸质地图,城市列表,电子地图,以及国家各部门的行政图里都没有它的身影,除此之外,这个小城市里的电话区号,甚至是...
  • 苏轼的一生:永远不要细嚼人生的烦恼,人总要自己治愈自己

    苏轼的一生:永远不要细嚼人生的烦恼,人总要自己治愈自己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作者:洞见CC公元1097年,苏轼因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被贬到千里之外的海南。弟弟苏辙也遭受牵连,被贬雷州。双方被贬的地点都是南边,两人日夜兼程,终...
  • 时代年轮话百年上(十四)

    时代年轮话百年上(十四)

    “年轻人!事情别干得太绝了,”何万春忿忿地说。“何老财,明明是你们站在老百姓的头上拉屎,变成了吸血鬼,压榨劳动人民,还觉得天经地义...
  • 亲历者说:基辛格是这样理解中国的

    亲历者说:基辛格是这样理解中国的

    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在基辛格身上,一直有很多标签——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者、深刻影响二战...
  • 绰号流年忆春秋

    绰号流年忆春秋

    文|李学朴绰号,亦做外号、诨号,通常是根据某人的生理特征、性格特点、事业成就等因素给予的非正式名字。据考证,此词汇最早出现在元朝,...
  • 晚潮|男子簪花

    晚潮|男子簪花

    □徐惠林爱花种花的男子不少,一张老照片里的作家老舍,蹲在一堆鲜艳的盆花面前,左手夹支管烟,满意而自在地欣赏。花是老舍自栽的,于莳花...
  • “沙皇之狼”来了?俄神秘武装现身乌克兰前线

    “沙皇之狼”来了?俄神秘武装现身乌克兰前线

    来源:凤凰网军情前哨站|原标题:“狼”来了?俄神秘武装现身乌克兰前线核心提要:1. “沙皇之狼”武装力量创立之初,不是一支用于作战的雇佣兵部队,其主要承担战场射频管...
  • 易中天:我对未来中国的希望,就是八个字——守住底线,不唱高调

    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
  • 中华传统文化——古老习俗

    中华传统文化——古老习俗【挂五彩线】宋 挂五彩线 榴花照眼艾蒿香,挂符门帘饮雄黄。粽角流苏悬彩穗,平安佑尔度端阳。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采艾以...
  • “困”在网贷里的那些年轻人:套路太多难以清偿

    25岁的浙江人林芳大学毕业已有两年,如今还在为大学期间借的网贷发愁——上学期间,林芳每月生活费1200元,平时日常花销还够,但为了和别人一样买漂亮衣服、化妆品以及外出旅...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