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梦重现?回顾纳粹对犹太人大屠杀的十二年

繁体

当代纳粹

以色列已经无法消灭哈马斯,2024年6月15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以西地区,哈马斯用“亚辛105”火箭弹对以军一辆“雌虎”装甲运兵车发动袭击,给以军还以颜色。

当天,以色列利库德集团成员、前议会副议长摩西·费格林在当地电视节目中居然引用了希特勒的发言,要效仿二战中对德国城市德累斯顿的轰炸,用燃烧弹焚毁加沙地带。

费格林说:“希特勒曾说过,如果有一个犹太人还活着,我们就无法生存。而只要还有一个‘伊斯兰纳粹分子’活着,我们也无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

身为犹太人的费格林,不仅要效仿希特勒镇压犹太人的方式对待异己,而且将占领加沙的当地民众称为“伊斯兰纳粹”。

这种说法何其荒唐。

前半句,费格林引用的所谓“希特勒语录”,是否真的说过,并没有任何史料支持。后半句,费格林说反了,真正的当代纳粹不是伊斯兰人,而是他自己和他自己的国家。

仅仅三代人的时间,被害人变成了施害人。果然,又要搬出黑格尔的那句名言了:“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最大教训,就是人类从未从历史中获得教训。”

今天,我们来简单回顾历史上纳粹对犹太人迫害。以史为鉴,历史需要人们学会敬畏。

在20世纪30-40年代,纳粹德国对犹太人以及欧洲占领区各国人民的迫害和屠杀,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沉重的一页。

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01

1933-1938年‍

第一个阶段是1933年纳粹自上台以来,一直到1938年。

希特勒在自己的著作《我的奋斗》里,连篇累牍地论述,一个强大的德国,应该成为欧洲的主人,在欧洲建构“新秩序”——“新秩序”需要对犹太人这种所谓“劣等民族”,实施种族灭绝。

在希特勒眼中,对外,德国人需要战争,为扩大德国所谓的“生存空间”而战;对内,德国本土和占领区需要净化人种,消灭所谓的“劣等民族”。

1933年2月27日,纳粹党自导自演的“国会纵火案”后,国会通过了《纽伦堡法案》,为纳粹德国开始实施一系列针对犹太人的歧视政策,提供了所谓的法律依据。

说白了,就是给德国民众洗脑。

第一,是犹太人公民权利的剥夺。犹太人被禁止担任公务员、法官、律师、医生等职业,禁止犹太人进入剧院、电影院和音乐厅,将他们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

第二:禁止德国人与犹太人通婚。任何试图与犹太人结婚或已经与犹太人结婚的德国人,都将面临法律的严惩。同时,禁止犹太人雇佣35岁以下的日耳曼女仆,以防止引起血统的混乱。

第三:经济领域。禁止德国民众向犹太人商店购买商品,导致许多犹太企业倒闭,犹太人失业人数激增。同时,通过强制征收“犹太人财产税”等手段,使犹太人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

第四:文化领域。焚烧犹太人的著作,关闭犹太人的剧院、音乐厅、画廊等文化场所;禁止犹太人参与文化活动;迫害犹太艺术家、作家、音乐家。

……

总之,纳粹德国通过媒体和宣传手段散播反犹言论, 让德国人天天看到犹太人是劣等民族、是日耳曼人的耻辱、是过街老鼠、是蟑螂、是臭虫等等这样的标语和宣传口号。

在这一阶段里,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是体现精神上。目的就是让德国老百姓相信,犹太人是 “低等民族”和“德国的敌人”。

噩梦重现?回顾纳粹对犹太人大屠杀的十二年

02

1938-1941年‍

1938年起,纳粹德国对于犹太人的迫害,有了一个系统性的大规模升级。

如果说第一个阶段的起点是纳粹掌权,那么第二个阶段的起点是,1938年的“水晶之夜”,大量犹太人的商店和会堂被破坏,许多犹太人被殴打。

在这个阶段,犹太人被禁止从事绝大多数职业,并被迫生活在被排除在整个社会之外的隔离区。

有人说,第二个阶段应该截止至1942年1月。

1942年1月,纳粹德国帝国保安总部的招待所——柏林郊外万湖旁的一座别墅,召开了一次至关重要的秘密会议。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欧洲犹太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2022年德国人拍了这样的电影,有兴趣可以看一下,电影名字就叫《万湖会议》。

这个“最终解决”方案,其实就是彻底消灭欧洲犹太人的行动代号——从肉体上消灭整个犹太民族。

噩梦重现?回顾纳粹对犹太人大屠杀的十二年

然而,这只是意味着第三阶段进入了高潮,真正的转折点应该在1941年6月,纳粹发动了入侵前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为什么呢?我们先说一下背景情况。

在德国闪击波兰之前,苏德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一个秘密条款——如波兰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苏德双方将大致以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为势力分界。

总之,这个秘密条款以波兰的几条河流为边界,把波兰从中一分为二,西边这一片分给纳粹,东边这一片分给苏联。

协议签订好之后,1939年9月1日,纳粹出动了5个集团军,共62个师、160万人、2800辆坦克、1939架飞机入侵波兰,波兰又一次被苏德瓜分。

在纳粹占领波兰的第二天,即1939年10月7日,在波兰中部的一座城市——彼得库夫特雷伯纳尔斯基(Piotrkow Trybunalski),纳粹建立了第一个隔离区,隔离犹太人。

从此,纳粹大规模迫害犹太人的第二个阶段进入了高潮,如开头所说,这个阶段纳粹对待犹太人的主要方式是:隔离。

这些隔离区占地能够达到80到100公顷,而且位置隐秘,甚至拥有独立的全套功能性设施,比如囚犯苦力工厂、车库、供应仓库、加油站和水电系统。

这不就是集中营的雏形吗?这种隔离的目的,是把犹太人的生活变成一个个密不透风的独立王国,从而让纳粹在这里随意虐待屠杀犹太人。

被征服的波兰,立刻变成了纳粹对犹太种族清洗政策的试验场,成千上万的波兰人和居住在波兰的犹太人被送进了集中营。

闪击波兰后,纳粹制定了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西线作战计划。1940年5月10日,德军通过阿登山区,绕过重兵防守的马奇诺防线,直插盟军防守薄弱地带。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巴黎沦陷。但是,纳粹对英国无能为力,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拒绝和谈。

丘吉尔的信心来源于自己的国家是一个岛国,纳粹的坦克自然只能望洋兴叹,另一个是原因是丘吉尔相信,美国一定会加入二战,帮自己一把。

正是英国的这死不投降的表态,让希特勒十分的难受。他不想在腹背受敌,不想当他和英国死缠烂打的时候,苏联在背后各种收割,最终威胁到自己。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纳粹德国占领法国的时候,前苏联也南下相继吞并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与立陶宛,还击败了芬兰。

回顾之前希特勒的童年成长经历,苏联的一番操作让他有了很强的迫害妄想症。当希特勒试图拉拢前苏联加入对英作战,但却被斯大林婉拒后,希特勒就认为苏联一定会南下。而苏军一旦南下,德国就会两面作战。

从一战的经验上来看,这是德国人的死穴。

实际上,斯大林只想继续在波罗的海扩张,而且苏联也刚刚完成内部大清洗,那些能打的、能指挥作战的、有真才实干的军事领导人全部被杀了。

于是,希特勒趁着苏联刚刚经历大清洗,作战实力大减之际,决定先下手为强,彻底解决这个后顾之忧之后,回过头来再收拾英国人,这就是纳粹的巴巴罗萨计划。

这段历史我们讲德国纳粹的时候还会讲到。

噩梦重现?回顾纳粹对犹太人大屠杀的十二年

那么,问题是,为什么说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对待犹太人政策的第三个阶段的开始呢?

因为自纳粹入侵苏联以来,在被占领的城市里纳粹就不再建立隔离区了,只要抓住犹太人,基本上就会就地枪决。在德军占领了立陶宛之后,整个立陶宛全国近百分之八十的犹太人在这次军事行动之中被杀。

说白了,就是苏德战争爆发后,成千上万的苏联红军战俘涌入了隔离区,超出了隔离区的收容能力。而在纳粹眼里,斯拉夫人和犹太人都是劣等民族。

在纳粹看来,对犹太人进行隔离已经不存在什么意义,这个阶段的高潮起点,就是纳粹于1942年1月20日,在万湖会议上通过了“最后解决”方案。

为了准备这次会议,纳粹起草了控制区下的各国犹太人名单,把犹太人分成了AB两类。

A类指的是在德国直接控制或占领下的国家中的犹太人。B类指的是中立国或者与德国交战的那些国家中的犹太人。

噩梦重现?回顾纳粹对犹太人大屠杀的十二年

换句话说,A+B=整个欧洲的犹太人。所以,这份名单上列了所有的欧洲国家和每一个国家所对应的犹太人数量,在名单的结尾,纳粹估计的最终总数是1100万。

确定好名单后,纳粹就把A类名单下的犹太人强制运往指定的几个集中营,为了高效地完成屠杀任务,集中营先后尝试了注射、枪决等各种手段,但仍嫌效率不够高。

最终,“毒气室”被纳粹高层相中了。

一个毒气室,可以伪装成浴室的大型封闭房间,并容纳数百人,囚犯在进入后,党卫队员就通过房顶类似烟囱的通道投毒。用来毒杀囚犯的剧毒物质,是一种代号“齐克隆B”的氰化物。

之后,欧洲各个被德国占领国家的犹太人,都被纷纷送往了主要分布在东欧的集中营,最具有代表的就是——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集中营,在1940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两年时间里,它就变成了德国本土之外最大的集中营。

而奥斯维辛这个名字,最终变成了纳粹德国集中营制度和种族灭绝的代名词,一共有将近100万犹太人在这里丧生。

所有的集中营都打着各式各样的标语——歌颂纳粹的标语。这让刚来的犹太人误以为来到这里只是被强制劳动,直到被拉进毒气室,才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结。

噩梦重现?回顾纳粹对犹太人大屠杀的十二年

总之,在第二阶段,纳粹在占领区内设立了所谓的“犹太区”或“犹太人的居住区”。这些区域犹太人被禁止离开,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犹太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活下来。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至暗时刻还未到来。

03

1941-1945年‍

纳粹最终确定的1100万人名单,仅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就屠杀了将近600万犹太人,约占当时欧洲犹太人总数的三分之二。

第三阶段就是屠杀,对犹太人进行了系统性的灭绝。

这是整个迫害过程中最为残酷和血腥的阶段。仅在1942年,就有超过100万犹太人被纳粹德国杀害。

除了犹太人之外,纳粹德国还对其他“非雅利安人”进行了系统性的迫害和屠杀,包括斯拉夫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残疾人等。这使得仅仅是死于纳粹大规模屠杀之中的总体受害人口,就可能超过一千万人。

这只是屠杀,不是战火直接带来的人口损失。

我们之前聊过英国哲学家齐格蒙·鲍曼的名作《现代性与大屠杀》,也聊过“路西法效应”。

时代的悲剧落在每个普通人的身上,都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等到1944年夏天,随着盟军在东西两条战线上的不断推进,德国占领区的面积在持续缩减。

然而,对于集中营的囚犯来说,这也意味着他们的生命迎来的不是生的希望,而是死亡的恐惧。这是因为,集中营在撤离时,要尽量带走那些还能劳动的囚犯,无法撤离的老弱病残,就被尽快毒死。

90年前,犹太人从最初的社会和经济排挤,发展到后来的全面屠杀,构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和残酷的一页。

站在今天,我们回顾这段黑暗的历史,应该时刻告诫人类自己:类似的悲剧应该永不发生。

我们也不能因为他们曾经是历史的受害者,而可以原谅和纵容他们今天的所作所为。

来源:深时槿读书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